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北京,北京城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3 阅读数:人阅读

 

故宫角楼

刚来北京的时候,地铁还只有一号线和二号线,到郊区的公交也很少,当时第一次看到单位的地址,北京德胜门外朱辛庄,就以为在德胜门外很近的地方,哪知道从德胜门坐上了345路公交车,一个多小时,一直坐到了村庄之外的村庄才是“朱辛庄”!尽管现在看来,路途经过各处已经高楼林立,没了村庄的影子。特别有趣的是,前几年,YQ还没发生的时候,先生南方的一位同学来京开会,地址也是在德胜门外某某酒店,他知道我们住在城里,看到德胜门三个字,就以为离我们家很近,于是就电话告知这个地址,先生当然是去机场接,结果这位同学和我们当初一样,认为德胜门外就是门外而已,后来他怎么也不理解出了门外二十多公里怎么还是德胜门外。

德胜门

这个不理解伴随我好多年。那个时候,公交不发达,八达岭高速辅路上总有各种小公共汽车,就在朱辛庄站台那叫客:“北京,北京,去北京的上车了!”“马甸马甸,上车走了”,急匆匆的赶路的那种大嗓门,我就不明白,这里不是北京吗?怎么还叫北京呢?马甸是哪里,怎么这么有名?当然后来明白了,拉客售票员喊的“北京”是“北京城”,是到北京城里的意思,马甸是八达岭高速路和三环路交口的那个地方,可以视为进城的第一个大站,这种标志性地名是以北京城为比照而说的。人在北京未必在“北京”,北京不是“北京城”,尽管北京当地人也未必说“北京城”这样的字眼儿,但这个意思却一直是有的。

二环路边上的护城河

北京不是北京城,而北京城呢,又未必是城。刚来北京的时候住在先生朋友家的一个大院子里,在颐和园北宫门那儿。那时候,租房子往往只配有简单家具,没有现在的冰箱之类的必备电器,我们买了菜就放到院子里的大树底下,俨然大树是一个大冰箱。吃水果,就取了到旁边的水池子洗了吃,买东西呢,就骑车到西苑那的一个大集市,特别的乡土气,痛快自在。其实,北京就是这样,它是城,但和城市又有不同,这个城里,有摩天大楼集中的CBD,也有乡村感觉的僻静胡同,还有这种类似农村的集市。现在这种集市也仍然有,二环路边,甚至二环里核心区也还有这样的集市,只不过不再是空间开放的路边集市,而是在某一个很不显眼的建筑物里面,不住附近的话,未必知道这里面“别有洞天”。

新街口百货地下的老集市

北京予我的第一印象就这样形成了。现在想想,还很是怀念住在胡同朋友家院子里的生活。也不知道是赶巧了还是什么原因,当时胡同左右的邻居,还有好几位类似我们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不时地到朋友家来串门,考研的、找工作的、忙着工作的,大家都有各自的事,一起PARTY一起玩,尽管都在没根飘摇之中,但也没有焦躁。老北京邻居对我们也都挺好,他们总是和善地和我们打招呼,一副安然自在的样子。这和我们曾停留过的上海印象很是不同,上海的节奏太快,说话也总是急匆匆,喜欢北京,或许是喜欢这里安稳的生活吧。

故宫右阙门上的鸽子

当时朋友租的这个院子房租不高,房间却多,有六七间房,因为房主不愿意操心平房的维修维护,而朋友擅长收拾打理之事,于是房主因信任就低价租给朋友,也有照顾房子的意思,我们这种流动人士就享用了朋友的方便。话说现在朋友家还是住在这里,那个时候的单身小伙,已经是人丁兴旺的一家之主了,也有了自己的公司。好怀念那个时候啊,大家一起做饭,一起谈天说地,爬山,逛公园,玩的不亦乐乎。所以到现在,有时间的时候,我们还是喜欢到他们家去玩儿。

这种石兽偶然看到,地上有钱币的孔洞,是有前景吗?或者是钱井?

话说当时我们还做了一件对不起老北京房主的事情。在工作确定了之后,我们就搬离了朋友的院子,租住到了前面一个胡同院子里的两间屋子。这个屋子虽然设备简陋,但还是规整的,我问房东大哥能否帮着刷一下,干净一些,大哥欣然答应。结果只住了一个月,我们就改主意搬到单位住了。而房东大哥不但不怪罪,还亲自帮忙拉着东西行李给送到了单位,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一股热流,北京人做事,真是讲究。

特别时期午门前成了小孩子喂鸽子的地方

后来我们兜兜转转,搬到了城里,当时住在北锣鼓巷那边,也是一个老楼。楼上邻居是一对年轻的老北京夫妇,有一个两岁的小男孩。有一天听到敲门声,年轻的孩子妈妈拎着一袋水果,说这个老楼房子隔音不好,他们家孩子小,难免会有孩子吵闹的声音,地上已经铺了隔音垫,但还是怕打扰到我们,请我们担待。您就知道结果了,这家人当然不会有噪音,即使孩子弹琴,也基本不超过晚上八点,我们也特别注意声响避免影响邻居,大家都舒服了。这是不是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日常中,偶有听到老北京人事多,爱挑理儿的话,您看,人家这种讲究,挑个理,估计也是讲的章法吧。

特别时期好些胡同酒馆不开放了

作家林语堂,尽管他在北京生活的时间不长,但对北京印象深刻。他总结说北京布局妥帖,住在胡同里的人们紧邻繁华闹市也能生活得安详宁静。这里确实是这样子,虽说很多老北京人总是抱怨没有了北京味,但我依然觉得好。胡同里往往是静悄悄,虽然胡同边上总被乱糟的各类汽车塞得满满当当,但这些车并非经常开进开出,只是偶尔派个用场而已,也就是说胡同里车的出出进进并不多,当然上下班高峰时间除外。不过早上、晚上或者是上下班的人已经不在家里的时候,这里就恢复到“林语堂的北京”了,胡同里总是有各类咖啡馆、好吃的饭馆,要说逃离喧嚣浮躁,到这里来保准够好。

黄昏旧鼓楼大街上的饭馆,五一前拍摄

看吧,哪怕是在这种特殊时期,胡同里的人也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闲散地溜着弯儿,聊着天,戴着口罩,啥都不受影响。南锣鼓巷限制人流预约,没有了往常的熙熙攘攘,北锣鼓巷,一切照常。其实不常来这边不知道,北锣鼓巷是个“小资天堂”,这里的咖啡店别样,小饭馆时尚,还往往有房顶的露台。游逛胡同,未必是南锣鼓巷,北锣鼓巷更是约会的好地方。虽然偶尔会遇到牵小狗的邻里,但他们手里往往带着一个小铲,给狗狗撮便便,虽然偶尔有个别不文明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很好。

胡同里的小狗狗,呆萌地看着过往的邻居

北锣鼓巷,一个美丽“二环村”模样,我刚进城里住的时候就在这里,直到现在也喜欢不时地到这边逛上一逛。蔷薇花开在灰墙青瓦之中,居民在自己家门口喝着小酒,收拾着小桌上的外卖盒子,这个闲适得有多少人羡慕?尽管院子里面家中只有十来米的地方,因为没人关心这里面的东西,自己也就当作了享受。游人美女摆拍微笑,时尚小馆子门口摆着各种吃食,想吃啥,买了带走就是。找个台阶处,在朦胧的灯光下,静悄悄的,吃着喝着,尽享田园时光。什么欧洲小镇的美好,什么日本厨子的理想,胡同把这人间烟火和“法国”浪漫都揉搓到了一块儿,再也不用多想。

北锣鼓巷: 民居与咖啡馆一个院子

北锣鼓巷:咖啡馆旁的心形蔷薇,是个拍照打卡地

对于北京的感情,人们也是各有不同。我总是在不觉中赞誉北京城里的丝丝毫毫,而身边也有朋友对胡同里的老旧不便感到厌烦,来朋友拜访,停车总是没有地方,自己开车吧,不知道有多少停车的麻烦,如果从外面旅游回来,进了家门,立马回到拥挤的“人世间”,因为酒店的房间都比家里宽敞,这个落差他就是放不下。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德胜门外”,房子宽敞,停车方便,下饭馆,去附近装修的大厅堂,逛着新式的商场,走入新潮的时尚。

什刹海:前海边成了做核酸的地方

北京,就是这样,它是一个城市,却又不是一座城。这里有足够的空间,由着人们随着各自的性子,去选择各自的北京。对于我,虽然只是迁居而来的住客,但我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城里的老建筑,城里的老胡同,还有这里的邻居,甚至看着胡同口戴红胳膊箍的大爷大妈,也觉得那么顺眼,再抬头看一眼墙头的瓦当,就又生出了一份安然和自在来。

做核酸处的工作人员搀扶不方便的阿姨就近出院子

特别时期,居家办公,朋友玩笑:“这下不出去逛荡了吧?” “胡同里有天、有地,有月亮,不用出去啦。”这话不是乱说的,胡同里没有高大建筑,确实看蓝天没遮挡更开阔,晚上没有大厦的灯光污染,月亮也更清澈,胡同里游逛,天地已然胸间,还要去哪呢?

胡同里的月亮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