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生态环境的十年大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今年是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成立的第十年。
2013年12月,中国建筑成立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这是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当时的中建水务环保公司是中国建筑旗下唯一一家水务环保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平台公司。之后,在2021年4月正式更名为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十年后,中建生态环境已经是中国建筑旗下生态环保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专业公司,聚焦“水务、固废、双碳”三大业务。
2023年4月19日,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华东旗接受了《经济观察网》的专访,详细阐述了中建生态环境在“双碳”、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市场布局。华东旗表示,公司现在双发展赛道,一是生态环保产业赛道,二是“双碳”赛道。
经济观察网:“双碳”的提出给中建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市场机会?
华东旗:二十大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个变革过程对中建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战略和行业政策相关文件的发布,加大了节能减排推进力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建筑双碳战略研究院业务拓展(中国建筑双碳战略研究院以中建生态环境为依托成立),也降低了我们“双碳”业务宣传推广成本。
二是“双碳”战略的实施落地是个全过程系统工程,这可以充分发挥中建生态环境在投建运方面的平台优势,促进公司在“双碳”领域的差异化发展。
三是作为行业领先的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营集团,中建生态环境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也进行了长远布局,“双碳”目标的提出,既是对我们原有优势业务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探索实践相关新业务的机会。
经济观察网:这几年,中建生态环境公司的市场变化与政策的指引有多大关联?带来了哪些变化?
华东旗:环保行业具有政策性、长期性、公益性、专业性的特点,行业发展受政策、行业动态影响非常大,随着各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陆续出台,围绕环境治理、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发展目标,水务环保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我们坚持把中建生态环境定位的水务环保专业运营做专、做精。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为例,农村的污水处理才刚刚起步,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约25%-30%,总规模约3000万吨/天,“十四五”预计可以增长到4000万吨/天。市政污水的天花板是看得到的,但农村污水处理、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的空间还非常大。
自2018年以来,公司陆续承接了江苏地区如东、溧阳、江阴、南京等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积累了成熟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并建立了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的智慧运营管控平台。去年底公司又承接了北京密云区、山东济宁市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累计为4000余个村庄、120余万农村人口解决污水难题。
另一方面,公司深入贯彻中建集团“双碳”战略要求,我们抢抓机遇,提早布局,正式将“双碳”业务确立为除生态环保专业外的第二发展赛道。2022年3月,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建筑双碳战略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与中建生态环境按照“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由中建生态环境为依托平台,推进“双碳”工作,确定围绕高端引领、技术服务、产品集成,以技术服务产品化作为“双碳”的经营理念,推动技术及产品落地,初期相对自由探索“双碳”硬核业务,形成固定成果后,向集团主营业务靠拢,在擅长领域形成对集团双碳业务的特定支撑。目前已加入10余家双碳行业组织,参与7项省部级课题、24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开发3项碳排放软件平台,已签订10余个双碳技术服务合同,参与北京房山、北京亦庄嘉会城、山东济南、四川广元、天津河西区、唐山丰润区、广西柳州、苏州吴江等市区双碳规划工作。
经济观察网: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华东旗: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不断推进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持续开展。党中央提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提出了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要求。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在乡村振兴和“双碳”背景下,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的不断深入,农村污水治理进入了新阶段,也有了新的需求。“十四五”期间,要求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条件的地区统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护。许多省市已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农村污水治理率为约束性或预期性指标。
新形势下,农村水环境产业化治理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22年初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保守估计“十四五”期间即将释放的市场空间超过400万吨每天。
农村污水治理行业已进入兼顾现状与规划发展的成熟期,未来发展应延伸前端技术,拓展后端服务。中建生态环境全面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传承中建集团40多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项目管理经验,立足全周期运营履约视角,构建标准化“建设+运营”模式在管理方面。中建生态环境斥资近2亿元打造9套智慧运营系统,农污项目实现100%覆盖,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融合,打磨农污运营核心竞争力,具备7项运营关键资质,构建完善的管理、技术体系。
经济观察网:中建生态在农村水环境市场是如何布局的?
华东旗:中建生态环境在北京、常州、无锡、南通、南京、济宁、苏州等地成功落地农污项目,成为农村污水治理体量最大央企,为4000余个村庄、120余万农村人口解决污水难题。我们实践了PPP、EPC+O、特许经营权、委托运营等多种项目运作模式,在农村水环境治理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投资、建设、运营的全面实践。
经济观察网:你是如何看待未来生态环境市场的发展?
华东旗:一是聚焦主业,涉水业务门槛不高,但是有专业要求,不仅要求建设质量高,运营水平还得跟得上,这就要求我们打通产业链,懂运营、知道运营风险的边界,才知道成本的边界,才能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供水能力将新增3500万吨/日,投资额约1000亿元;污水处理能力新增3000万吨/日,总投资额约1000亿元;供水+污水运维还将新增1000亿元;管网改造和新增约10万公里,投资及运维约6000亿元,再加上农污市场至少还有1000亿元,这几个千亿加起来就是万亿的规模。
二是要围绕水务、环保问题做延伸,通过股权、基金、合资公司等方式,介入生态引领类的标志性重大项目,扩大“生态环保圈”的营销半径,抓住核心城市的标志性涉水项目,尤其是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既要找对核心城市的亮点项目,还要由城市向村镇延伸覆盖,围绕乡村振兴,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三是探索建筑领域“双碳”有效商业突破口,打造系统性的创新模式,从标准体系入手,高端介入,通过技术服务、资本跟进、项目落地,扩大“双碳”领域资产规模。如:围绕供排水项目推广分布式光伏业务;以再生水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化、餐厨垃圾处理、海绵校园等为突破口,推进小型环保设备在“双碳”背景、循环经济下的推广和使用。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