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深刻地理解《攻壳机动队》?
简单从一些常见的理论视角出发讲讲。
一、 作品简介
《攻壳机动队1995》改编自日本士郎正宗的同名科幻漫画,上映于1995年——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元年。该作品讲述了在“平行世界”的2029年,全世界被庞大的信息网络连成一体,人类的各种组织器官有着与网络连接的端口,每个人都是网络中的终端,身体结构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义体”改造。高科技与信息化伴随着相应的犯罪活动:黑客入侵程序,人的记忆被篡改,如被摆布的棋子。日本打压高科技犯罪的部队公安6课在全身“义体化”女警草雉素子的带领下,发现入侵电子脑背后的黑客(傀儡师)是一个产生自我意识、代号为“2501”的程序,2501认为只有与素子进行结合才能获得生命体的特征。素子在陷入自身义肢化与人格再造的迷茫中同意了2501的请求,与其融为一体,诞生了一个新的素子。这位少女看着庞大的世界,思考着自己何去何从。
二、 理论视角解读
1. 技术本质与人的关系——以“义体化”修正的人
关于技术的缘起有许多神话,技术几乎是与人一同诞生的:埃庇米修斯在分配完各种特质后,却发现已经将可分配的特质给了野兽,再也没有东西给人。情急之下哥哥普罗米修斯只好偷了赫菲斯特的用火技术和雅典娜的制造技术,连同天国的火种一并给人。[1]技术的缘起似乎说明,技术是一种补偿,天赋“不完善”的人无力应对自然,不得不诉诸技术以弥补技能缺陷。暗示技术价值中立的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之发展完全由科学基础决定,人在技术发展所能做的只能是顺应。
而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则认为,技术不是一种抽象的、与价值无涉的工具,其根植于特定的社会情景,技术的演替由群体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社会价值因素决定。[2]当人类不再受自然风雨雷电的震慑与侵扰,业已成为所谓“自然的主宰”,技术的进步不再单纯适应与改造周围的自然,而是瞄准自身,受“完美”价值趋向与亚里士多德“隐特莱希(entelecheia)”向“善”的驱动力,人将自身肉体之缺陷视为最大的敌人。
裸体素子从高空跃下,消失在光学迷彩中一方面,体现为对美的极限追求:古希腊雕塑般线条感分明,荷尔蒙满溢的健壮身躯成为美的共识;另一方面,这种美不允许衰老,应超越生老病死,朝着“永恒”无限迫近。影片以素子的义体制造开场,义体的植入能“控制代谢、提高知觉敏锐度、加强运动与反射能力、大幅加快并扩大资讯处理”,奥林匹克宣扬的“更强、更高、更快”已不再是训练的经验增长,而是技术的迭代更新。
素子在追击罪犯时以完美裸体从高空坠落的形象,消失在隐身的光学迷彩中,改造之美绚丽耀眼,如同史诗中诸神的超能。程序的修正思想也被植入人体,“不管是什么程序,都会有错误(BUG),但只要肯愿意,任何错误都可以被修正。”
素子撕开战车时爆裂的身体,机械与人体肌肉的连黏断裂,赛博朋克意象溢出,但仍反映了这种修正的无奈:人在纯机械面前仍虚弱无力,即使作为体态改造已呈极限力量的素子,在与机器的决斗中仍避免不了失败,这种部分替代的义肢性还不够彻底,义体人同样面临支离破碎。
2.意识与灵魂——Ghost与Shell的谜团
《攻壳机动队》的英文译名“Ghost in the Shell”取自“Ghost in the machine”,意为“机器中的幽灵”。“Shell”是有形的壳体,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而所剩的“我思故我在”,引入上帝作为中介构成这种心物分离的“二元论”。 在计算机科学中,Shell俗称“壳”,其接受用户命令再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是一种翻译的“中介器”与控制结构[3],影片中的“Shell”即各种机械化的义肢代具。“Shell”并不直接与外界作用,它接受“编码”而“解码”给程序运行,如电脑的操作系统。
人的身体正是介于意识与外界之间的中介,正是由于意识的“不及物性”,需要一个编译解码执行的“壳”,但壳的存在正说明意识的有限性与边界——无法超脱“壳”之外,意识通过“壳”的神经信号传递来感知外界。素子在海中潜水不断沉浮,朝向水面,“潜水是种什么感觉?我感到恐惧、不安、孤独、黑暗,或许,还有希望吧。浮出水面的时候,自己似乎也会跟着脱胎换骨。”她一次次以义体的“壳”去触碰隐喻意识广袤的海的边界,看到自己的倒影,达到一种接近“毗婆舍那的欣悦”,当一切都可以被怀疑,唯有怀疑本身是确定的,素子用触碰意识的边界来确认自我的存在,“吾若翩翩舞,皓月响云霄;黎明破晓时,鵺鸟长蹄鸣”。不断响起的俳句也暗喻哲学中的“超越”或宗教上的“超验”。
值得玩味的是,与“Shell”对应的并不是象征精神的“Spirits”或“Awareness”,而是有着鬼魂之意的“Ghost”,或许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人们必须以沉默待之”,正如飘散虚渺的鬼魂。我们所言的意识依附的灵魂概念,无法言说,弗洛伊德也只能指出“无意识”的存在而无法直言意识为何物,现代脑科学对意识禁区亦无从下手。意识可能以一种神秘的形式进行着信号的传输,无需借助“壳”的机能,如手、嘴等,产生一种“心有灵犀”的脑电波传输。影片中素子与其它义肢人以跨空间的脑讯号交流,《三体》中三体人也以“诚实”的脑传输沟通,脱离了“壳”的中介,意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素子在潜水水面中看见自己的倒影3.忒修斯之船——人格入侵与记忆复制
“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的心中。”人之所以区别于他人,恰恰是因为过往的记忆与经验迥异,构成我们独一无二之个体。柏格森在《材料与记忆》中明白地指出:“记忆实际上与知觉不可分割,它把过去引入现在,压缩成为许多绵延瞬间组成的单一直觉。[4]记忆的这种特性决定它天然的不真实性,是由时间与主体共同打磨修缮的“意象”。电子脑看似无限扩容与无错记忆的优胜,但存在着复制与再造的简便:素子抓获的垃圾车司机,所言的为妻女安生而从事犯罪,到头来自己是独居十几年的单身汉,引以为豪的“独家记忆”只是程序入侵记忆防壁的捏造。
素子与傀儡师的互相侵入人格后的对话美国的研究人员为激活小鼠大脑中一个特定记忆,同时给予新刺激,使两者联系在一起转化成一个新记忆给小鼠植入,但这个记忆的内容在现实中从未真正发生,是一个虚假的记忆。[5]“记忆是通过关键节点生成的属于过去的幻想,本质上与梦类似”。每一次回忆即是一次再造。据说人体细胞每7年就会完成一次新陈代谢,今日组成细胞的元素与昨日大不相同,但在流变之中的我仍是我吗?正如忒修斯之船再造的悖论,这也正是素子这个义体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最大困惑:如果记忆能够被复制改写,大脑信号只是计算机的模拟,标准化的义体框架下,什么才是自身区别于他者的存在?
傀儡师而后与她的对话与结合的愿望,正是傀儡师自身作为程序而想要生命体的“形式”,那种缺失的生命体程式的一部分正是素子身上留存的人格与记忆。对于人格与记忆非原生的怀疑与傀儡师的渴切殷求形成了素子关于自我本质的怀疑。赫拉克利特著名的辩证法断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流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条河还是原来那条?[6]肢体义体化,大脑大部分电子化的素子,如何知道她在改造那一天之后没有死去,往后不是个虚拟再造之人格?日本导演寺山修司给出他的答案:“正因为是人,才能改变过去,或者该把这视为人类独享的自由。”
片中人格的最后一道防线——防壁是程序防火墙的人格保护映射,可以烧掉入侵者的大脑或替身连接装置。防火墙实际并不是一堵实心墙,而是带有一些小孔的墙,这些小孔留给允许的通讯进入,并安装了过滤机制,不同于生物双向通道的细胞壁,其具有“单向导通性”[7],正是赛博世界竭力防止电子脑信息输出,人格复制的技术底线。
4.赛博朋克文化表征——城市符号的建构
炫目的霓虹光效,钢铁丛林般的建筑集群铸就了均质的序列化赛博城市,庞大的信息网络以及高度发展的科技是城市的黑暗底色[8]。这种赛博城市所展现的文化表征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对现实都市相似范式的复制,《空壳机动队》的故事背景正是建构在平行世界中以香港为原型的“新港”上:香港摩登大楼的秩序与“三不管”九龙城寨的混乱反差,繁体字的霓虹灯牌,狭窄阴沉的天际线,国际机场起飞的飞机掠过平房楼顶,形成画面意象的压迫感符号。超真实是一种以模型取代真实的新的现实秩序,那么模型就成了真正的决定因素,现实反而成为拟像的模仿。[9]中国赛博朋克以嫁接与魔改的视频方式呈现科技带来的重金属视觉感受,行走在城市的街巷中,是城市符合与再现了赛博朋克风,而并非自身所原生的赛博朋克特点。
以香港为原型的“新港”城市街景香港与东京是赛博朋克电影中最常借鉴的两座亚洲城市,除了西方借鉴东方主义表征,营造世界朋克的需要,香港和东京上世纪以来黑帮嵌入的邪恶与犯罪与转型下的多元光鲜,过往黑帮电影影像视觉经验的塑造加深了“风雨欲来末世感”的赛博朋克内核,其包容万象的容纳感也契合了赛博朋克在网络互联下的紧密,同时以这种随街排布的逼仄的广告牌来完成导演押井守“完全溢满信息”感的需要。摇曳的雨中小船上,橱窗中阴冷的人像模型,“虚有其表”的主旨也频繁以表征的形式再现。
5.网络与控制论----高效能作战网络的形成
“作为战斗单位的个体无论多么优秀,只要系统是由同样规格的零件组成,必定会存在某种致命的缺陷;无论组织还是人,过于单一化只会走向毁灭。”网络中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指接入节点的相似与差异程度,网络节点的同质性连接使用情感取向链接,链接更稳固,异质性链接则更适用任务取向。[10]公安9课的构成既有全义体化队员,也保存着只有脑部接入网络的全人类陀古萨,在其它人都配备高能冲锋枪时,陀古萨依然坚守钟爱的左轮手枪,看似落后的装备,却帮助9课发觉傀儡师的异样,这是两种不同节点在网络中发挥的作用:遇到如核爆的电子脉冲武器时,义体人将全员失灵,人类作战发挥优势;而义肢人却不受生物形式武器的干扰。
坚守左轮手枪的人类队员陀古萨以信息为基础而进行通信并作用于对象,叫做控制。简单的控制论揭示了信息与作用对象的关系:足够的目标信息量才能控制目标。恐怖分子的网络难以根除正在于非星型拓扑的高韧性网络,即当网络局部故障或受到破坏,网络仍能保持基本功能与持续运行的能力。要提高网络韧性,进行对象的控制与自身的反控制,既要减少关键节点重要性,增加冗余度,使重要信息不集中分布,也要增强网络中各个节点自主运行能力,进行赋能与信息共享,实现高效作战网络的信息存储与交换的最好方式即是区块链技术,但影片发行于1995年,公安9课尚未从信息角度提高作战效能。影片结尾素子眺望整个城市网络,邪魅一笑,镜头遥向远方,《创世纪》中上帝毁坏巴别塔的惩罚如今已成为一张紧密互联,无法分割的巨大网络。
6.死亡与繁殖——变异与有限性的追求
2501穿行于各个网络之中并形成自我意识,当侵入义体人的电子脑时却迫切渴望与素子结合,坦言自己缺少“死亡与繁殖”的生命体形式而无法作为生命体申请庇护。“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包括基因的遗传与变异。程序的“繁殖”是复制,拷贝并不具备更改信息与进化的能力。人的基因序列受环境影响变动,其中病毒与人共生共存。科学家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中有10万个已知的病毒片段,占人类DNA的8%以上[11],生物病毒参与人类演化,并将自身嵌入作为人类的一部分,寄生且更生。而程序病毒使程序错误、崩溃而陷入,并不能够自主参与到程序进化。2501之所以向往繁殖,不单指繁殖“复制”的量级层面,而是作为繁殖信息的基因与环境互动而产生的更新与变异能力。
程序并没有“死亡”的说法,所谓“程序性死亡”也被用来指生物学细胞的凋亡。[12]人类自诞生以来,唯有死亡为可知,一切皆是未知与不确定。人类所为一切,不过为增加确定性而努力。歌德在《浮士德》中“产生光明”的黑暗揭示了死对于生的意义,致力对人的创造进行鼓励。海德格尔“死亡才使自身个别化”的认识,死亡隐秘、最属我之特点使“死亡个体性”突出。[13] 2501作为程序追求“死亡与繁殖”的“生命体形式”,死亡对应的永生追求与繁殖变异对应的不变稳定,导演押井守借客体傀儡师之口讲明:人之为人,在其有限性。
三、 写在最后
1968年,文革伊始,诗人食指“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未来会更好吗?至少赛博朋克的答案不那么确定。斯蒂格勒所言的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三次“无产阶级化”,劳动与知识的分离导致人诸如手工的“身产”能力的丧失,劳动是否还能是人区别于其它物的存在?唯有头脑中的未知境地——意识才清楚。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贯穿着两千多年的中西方哲学史,无数先哲众说纷纭,描摹实体,延续至今。如今最先进的脑科学也无法突破意识的禁区,甚至不能探照方寸土地。在赛博朋克的指示中意识是一种可复制、入侵的信息模组,是电极信号的模拟与传递。我向来敬畏人的头脑,包囊宇宙,万般学问,生出自我超越的境界,尽管众人无法探寻它的真相,一再模糊其起源、形成与消亡,以一种自洽的逻辑形式完成有限范围内的推导。但当需要向其进发,我又畏惧“以意识解释意识”的冒昧与有限,贪恋人的“自在物”与高等。未知豁然公之于众的赤裸,每个人是否会失去人之为人的最后一块圣地,至少赛博朋克给予我一个先验视角——达摩克利斯之剑将早日降临。
参考文献及资料:
[1]戴子钦(译):柏拉图《对话》七篇,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79~80页。
[2]段伟文:《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年第8期,30~33页。
[3]百度百科.shell(计算机壳层):https://baike.baidu.com/item/shell/99702?fr=aladdin
[4](法)柏格森.材料与记忆【M】.肖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7.
[5]Steve Ramirez et al. Creating a False Memory in the Hippocampus. Science. 2013.341(6144):387-91
[6]刘叶涛,魏良钰. "忒修斯之船"的逻辑哲学解读[J]. 人文杂志,2018(6). DOI:10.3969/j.issn.0447-662X.2018.06.005.
[7]刘磊.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22):34-35.
[8]祝明杰. 赛博朋克电影的城市空间图景[J]. 当代电影,2020(8). DOI:10.3969/j.issn.1002-4646.2020.08.007.
[9]王咏梅《媚俗与仿真 : 消费社会的文化症候》,《文艺评论》2014 年第 7 期,第 12 页
[10](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链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1.
[11]Feschotte.C. Bornavirus enters the genome. Nature 463,39-40(2010).https://doi.org/10.1038/463039a
[12] 丁明孝等.细胞生物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3]迟西琴.由死亡到存在——存在主义哲学生死观研究[J].西部学.刊,2021(15):42-44.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1.15.014.
作者:艺极
转载引用需联系注明。
欢迎在评论区找我玩。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