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卡位HUD优质赛道,华阳集团:拥抱智能化浪潮,聚势而强未来可期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2 阅读数:人阅读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开源证券 任浪)

1、汽车电子+精密压铸业务协同,集团优势显著

汽车电子龙头之一,享智能化浪潮实现业绩腾飞。

华阳集团坐落惠州,成立于1993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龙头汽车电子厂商之一。

近年公司围绕汽车智能化、轻量化形成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和 LED 照明四大业务板块2022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4.49%、24.48%、6.60%、2.56%。

依托自身在汽车电子领域的积累,公司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领域持续拓展产品线,切入舱域控制器、车载功放等产品市场不断拓展新的成长空间。

随着近年汽车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业绩进入快速增长期,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85亿元,同比增长 21.21%;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增长 18.92%。

1.1、承袭时代红利,形成多品类、全方位的汽车智能化服务能力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全布局,形成完善产品矩阵,协同效应显著。

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让汽车开始“直立行走”,更强大的芯片被应用上车,硬件预埋、软件持续迭代深入人心。

算力的集中化带来供应链的变革,整车开发需要对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整体统筹,以域控制器为核心完成对芯片的适配、底层软件/中间件的开发以及应用端不同软硬件的适配。

近年随着“舱驾融合”映入人们眼帘,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功能融合逐步走到台前,对供应商的集成化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

华阳集团在汽车电子领域全面布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三大板块,形成 IVI、HUD、ADAS 等不同功能模块,并建立了从芯片适配到域控制器开发再到软件平台搭建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在产品端形成良好协同,有望完美承袭产业红利。

1.1.1、智能座舱产品战略清晰,产品升级+品类扩张扎实前行

产品迭代升级叠加品类扩展,业务体量提升成为应有之义。

公司的座舱产品主要包括 HUD、车载显示屏、液晶仪表、流媒体后视镜、无线充电等,在每一类产品上公司都加码研发,实现产品不断升级。其中 W-HUD 从 1.0 逐步升级至 2.0 甚至 3.0 产品,显示面积不断扩大,AR-HUD 开发出双焦面形式,并提前布局未来的光波导产品;无线充电的充电功率完成了从 5W 到 40W 的跃迁,并逐步支持 NFC 等功能;液晶仪表和中控屏则形成覆盖 10.25 到 27 寸的高中低端多品类产品,其中液晶仪表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场景重构;屏显示类产品全面导入平台化设计,可依照车厂技术要求,实现一体黑、超窄边框、长条贯穿屏技术。

基于对座舱的理解,公司不断 扩展新业务版图。

新介入了数字功放、香氛系统、NFC 钥匙等业务,其中搭载双 DSP、多喇叭通道的数字功放产品可实现道路降噪、车内主动降噪、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等功能,已获得长城、长安等多个客户的定点;香氛系统、数字钥匙同样获得多个主机厂定点。

座舱领域规划清晰,“四步走”战略扎实前行。

初期以分布式的零部件切入座舱的各大环节如中控、液晶仪表等,不断进行客户迭代形成规模化优势;随着座舱高算力芯片的应用以及一芯多屏等形式的演进,公司随之推出融合中控娱乐、仪表等双联屏产品;当布局的产品线进一步增加完善,公司推出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平台满足整车厂差异化的需求;而当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成为趋势,域控制器进一步成为座舱算力中枢,公司推出域控制器产品并将多操作系统和多安全级别的功能融合到一个平台,支持汽车的 SOA 架构,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由点及面,从功能到硬件到软件对智能座舱形成全面的理解和布局。

最新推出的多模交互系统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涵盖 4 大类交互场景,包括安全辅助、智能车控、智能关怀、多模交互。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多维度出发,运用软件、硬件系统及生态资源,融合触控、智能语音、视觉识别、手势识别、智能显示等打造多模交互系统,能够实现 4 大类、70+人机交互场景,包括语音+手势开车窗或空调、可见即可说、上车问候、儿童哭闹安抚、声音控制、人脸启动发动机、视线亮屏、驾驶员行为监控和危险行为提醒等。

该系统通过 DMS、IMS、麦克风等感知舱内环境和乘客状态,通过高算力 AI 芯片进行识别和决策,再通过多个维度实现人机交互,表明公司的硬件生产和软件配套能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1.1.2、智能驾驶产品持续升级,进军智驾域控

华阳智能驾驶产品线不断丰富,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路上。

华阳集团智能驾驶产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驾驶辅助系统如 ADAS 警示、360°环视、融合视觉自动泊车 APA、盲区监测 BSD 等,目前车载摄像头、360°环视系统、APA 等产品并均有量产或定点项目。

当前 ADAS 产品均以视觉作为主要感知方式,公司在摄像头算法领域进行了深耕。

煜眼摄像头由华阳数码特采用独特的中心点算法及其它参数优化算法,可以在 20 秒内稳定、准确地测出摄像头内参,并写入摄像头内的 FLASH 中,这些内参可以直接被 ADAS 算法读取,来实现精准的物像测距和识别定位。

此外,公司也在集成化的功能上进行了布局,公司的自动泊车系统(APA)通过借助摄像 头与雷达的感知融合,具备多种类型的停车位探测、动态路径规划、自动泊入泊出等功能,可解决 90%以上的泊车难问题。

1.2、强大制造能力助力新品量产落地

华阳具备丰富的汽车电子、光电机一体化技术,集团子公司的业务全面协同,助力汽车电子产品落地量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来说,量产能力仍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公司子公司华阳多媒体旗下的华阳智能 2021 年成立,前身是公司的自动化事业部。该事业部早年为公司提供自动产线、设备的研发,2014 年开始对外运营,2021 年独立成为子公司,积累了工业机器人、立体仓储、机器视觉、MES 等技术,覆盖锂电池 PACK 制造、PCM 制造、消费电子制造等领域。

子公司华阳光电、华阳数码特、华阳通用、华阳多媒体、华阳精机分别在 LED 光学、摄像头、汽车电子/软件、以及机械压铸件领域具有深厚积累,给公司的产品高质量快速量产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以 HUD 为例,核心技术涉及光学、电子、机械、软件等多个领域,公司均有完善的研发生产资源与之配套。

公司子公司华阳多媒体以精密电子业务起家,2005 年即累计生产 DVD 激光头 1 亿台,同时切入微型投影市场,熟悉精密光学零部件开发以及 TFT、DLP 基础显示技术;子公司华阳光电可为 HUD 提供 LED 背光光源;华阳通用和多媒体的软件能力帮助 HUD 软件开发顺利推进;华阳数码特拥有光学实验室,在芯片与软件调试、图像质量分析等方面提供支持;最后华阳智能可提供 HUD 自动组装线等,助力公司构筑强大的 HUD 产品量产落地能力。

1.3、内部治理优异,股权激励绑定管理层

2021年再次发布股权激励,彰显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信心。

公司在2020年发布首次股权激励计划,向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业务)骨干人员授予 600 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1.27%。

2021年,公司再次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拟授予 300 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的 0.6325%,激励对象为包含核心高管、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在内的 332 人。

多次股权激励,让公司与核心员工深度绑定,有利于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同时也彰显管理层对未来信心。

2、智能汽车大时代,产品持续进化带来市场扩容

2.1、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域控制器作为算力核心持续迭代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走向集中化的过程中,域控制器成为重要环节。

近年,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已经深入人心,架构逐步从分布式向着以功能划分的域控和以区域划分的域控形式甚至中央计算平台的方向演进。

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趋势下,汽车供应链的格局出现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域控制器成为汽车的决策中枢,芯片、算法、硬件都聚集其中,起到了统筹全局的作用,要占据零部件供应商的核心地位,把握域控制器供应尤为关键。另一方面,汽车电子的价值量逐步从分布式的 ECU 向域控制器集中,掌握域控制器的生产制造,无疑是打开产品市场空间的关键。

2.2、座舱多功能集成,供需两方共同推动行业前行

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对于智能座舱的接受度日益提升。

据亿欧智库数据,除 55 岁以上客户之外,其他年龄段的客户将座舱智能化作为购车参考因素的人群占比均超 50%。

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具备智能座舱的车型,在 25-35 岁的购车人群中将智能座舱视为首要参考因素的用户占比达到 28.10%,将智能座舱视为购车参考因素之一的用户占比达到 51.00%,合计接近 80%。

而对座舱功能的感兴趣程度排名来看,大屏/多屏联动、智能方向盘、细菌消毒系统、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车机互联等智能化的功能排名靠前。

而造成用户对座舱不满意的因素排名中,座舱智能化程度排名第一,有超过 62%的用户认为座舱产品的智能化功能有待提高。可见座舱智能化日益成为用户选择汽车的重要考量。

供给端来看,自动驾驶硬件趋同,座舱成为主机厂打造差异化的核心。

汽车座舱智能化功能的落地除了要整合多个屏幕显示(中控、仪表、HUD等)外,还将整合车联网、娱乐系统及部分辅助驾驶功能。

一方面汽车座舱技术实现难度相对智能驾驶较低,另一方面座舱直接触达客户,其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及生态应用等功能的落地更易被用户感知,因此汽车座舱成为各主机厂追求差异化与品牌化的“名片”,玩家们纷纷发力打造个性化的智能座舱系统。

观察 2022 年发布的热门车型,自动驾驶的硬件配置趋于同质化,而座舱配置则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随着汽车从行驶工具逐步向第三生活空间演变,座舱实现全面进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汽车从出行工具逐步向第三生活空间演进。智能座舱也从先期的只需要单一的向乘客传达驾驶信息逐步演进到结合视频、声学、光学、触觉、嗅觉,并能够主动感知乘客状态并作出决策的智能体。

伴随着这些需求的诞生,座舱对于硬件、软件、智能化的需求将不断拓展。

为了更好的为乘客呈现信息,屏幕尺寸日益加大、屏幕数量逐步增多、分辨率等显示质量也越来越好,中控和仪表以及其他位置的屏幕亦可实现多屏联动;影音需求推动下,车载声学配置的需求也随之升级;随着交互方式的丰富,进一步,多模交互的需求逐步显现,以集度汽车为例,通过识别乘客的表情和声音,搭配光影氛围灯的变换可实现汽车与车内乘客的共情;通过车身大灯附近的像素式交互灯,可呈现不同的交互图形,实现汽车与车外行人的交流。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提升,奔驰、宝马等业内领先的车企已经基于语音+视觉交互开始布局多模态交互方案。

顺应新一代 E/E 架构的演进,舱泊一体甚至舱驾一体映入眼帘。

顺应汽车 E/E 架构的发展趋势,座舱域集成传统座舱电子部件后,将进一步整合部分 ADAS 功能等。

从功能集成来看,座舱域呈现向域融合演进的发展阶段,目前多家供应商座舱平台在集成仪表中控、后座娱乐、HUD、语音等基本功能基础上,还进一步集成了环视、DMS、IMS 以及部分 ADAS 功能。

以哈曼为例,目前哈曼智能座舱平台已支持的 L0 的 ADAS 功能集成,其包括 AR 导航、360°环视、DMS/OMS 和 E-mirror 等。

中科创达 2021 年也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座舱平台 TurboX Auto 4.5,可实现座舱集成DMS 并与 ADAS 场景联动、集成自动泊车方案。

其智能座舱可以在泊车过程中启动智能座舱所搭载的计算平台,通过提高算力来优化低速行驶或泊车过程中驾驶舱为驾驶者提供的辅助功能,从而使驾驶者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

2.3、 AR-HUD 引领产业技术升级,一体化解决方案玩家有望赢得先机

2.3.1、 HUD 构造车内元宇宙,发展空间广阔

AR-HUD 成为人机交互的核心,供需拉动产品技术不断升级,一体化供应商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供给端和需求端双重拉动,HUD 产品的技术不断升级,渗透率持续提升,单车价值量也有望不断提高。

同时在 AR-HUD 的引领下,投影、全息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拓宽,未来侧窗投影、全息助手等场景为有关供应商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AR-HUD 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对于在光学、软件、系统集成和统筹协调上对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跨界合作将成为趋势,具有整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厂商或将占据有利地位。

2.3.2、成像面积扩大、模组体积缩小推动产品升级

在不增加模组体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升 FOV(视场角)和 VID(成像距离)是当前 HUD 追求的核心目标。

FOV 和 VID 决定了 HUD 的成像面积,而成像面积的大小定义了 HUD 的功能。随着 HUD 产品视野从覆盖单车道提升至三车道,同时结合多种 ADAS 信息,乃至未来显示一些娱乐信息,厂商对 HUD 的成像面积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因目前 HUD 多采用多级反射的方式成像,大的 FOV 要求反射镜的尺寸足够大,导致 HUD 的体积随着成像面积的扩大而同步增加,奔驰 S 级为例,在实现 10°*5°FOV、8 米 VID 的情况下,模组的体积达到 25 升以上,这是普通车型难以接受的。

目前厂商致力于通过各类精巧的光学设计来减小 AR-HUD 模组占用的空间,但要有根本性的改变,需要在光学技术上采用全新的技术体系,全息光波导技术走上台前。

全息光波导技术相比于反射式 HUD 技术,只需增加光机投影表面积,大幅减少立体体积,能有效避免 HUD 体积过大的问题。

多焦面、斜投影技术应运而生,光学升级永不眠。

为了在模组体积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 FOV 和 VID 以及给乘客以更好的视觉体验,全球 HUD 玩家在光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通过改进现有方案,出现了多层显示(多焦面)、斜投影等方案。未来 HUD 还有望导入全息技术等,产品升级空间较大。

(1)多层显示(多焦面)方案:多焦面即在挡风玻璃上不同区域呈现不同距离的信息,以双焦面为例,通常在近层图像显示仪表和设置信息,远层图像显示 AR 导航、车距提醒等信息,当前方有车遮挡时可以将远景关闭,只显示仪表信息,来给驾驶员良好的驾驶体验。

斜投影则是在挡风玻璃上呈现倾斜的图像,进而模拟路面的距离感,实现更好的虚实贴合效果。大众 ID.4 和 ID.6 系列的 AR-HUD、以及奥迪 Q4 E-Tron 采用的双层视觉显示,上部区域显示导航等信息,具有 10 米左右的 VID,下部显示车速和车辆状态等信息,投影距离约 3m 左右。

(2)斜投影方案:在日本精机呈现的一套 HUD 案例中,采用了双层投影+斜投影的成像方案,在 2.5 米处近景显示行车状态信息;在 3-5m 内以斜投影模拟距离信息,进而给客户良好的体验。

2.3.3、AR-HUD 是系统化工程,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厂商更具优势

AR-HUD 伴随汽车智能化而生,是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全产业链玩家协同,具备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力的供应商具备一定优势。

AR-HUD 是 AR 技术在车载领域的应用,不乏天马行空的概念和想象,但作为车载零部件,供应商的量产落地的能力亦始终是整车厂关注的重点。

HUD 涉及多种技术应用,光机方面涉及 TFT、LCOS、DLP、甚至 LBS 显示技术的应用;光学方面光路/元件设计、光波导、全息技术层出不穷;电子方面电路设计和车规级的产品的生产;软件方面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并且能够给客户良好的开发体验;这些都是 HUD 总成厂商需要综合考量的问题。

同时要实现良好的虚实贴合效果,解决延迟、防抖、虚实贴合误差等问题,需要 HUD 以外汽车电子和软件产业链厂商协同推进,通力合作,而具备汽车电子、光学、软件等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的玩家,将在行业中更容易占据有利地位。

3、拥抱智能化浪潮,华阳新产品放量指日可待

3.1、卡位 IVI 优质赛道,HUD 领先优势逐步强化

3.1.1、 HUD 量产加速,产品持续进化叠加规模效应有望强化领先地位

技术积累深厚,针对诸多 AR-HUD 量产痛点形成解决方案。当前,AR-HUD 量产上车面临虚实贴合效果差、系统延迟、阳光倒灌等多重问题。

华阳集团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逐个击破产品痛点。虚实贴合方面,通过自研多种算法、搭建仿真测试平台来实现良好的虚实贴合效果,叠加 DMS 等设计提升产品体验。

AR-HUD 在实现虚实贴合的过程中,需要多种算法以实现坐标转换而将虚像与实景实现贴合,同时搭建自研的仿真测试平台,保障每台车的虚实贴合精度,减小环境感知误差。

此外公司产品也可通过 DMS 眼球跟踪,使 AR-HUD 能根据眼睛的空间位置自动调节画面高度以及 3D UI,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延迟方面,通过算法补偿等方式减小系统延迟。当 AR-HUD 与导航和 ADAS 系统打通后,HUD 的虚像展示需要与周边环境实时同步,而 ADAS 系统感知到信息后再传递到 HUD 中呈现,中间难免产生延迟,进而影响显示效果。华阳集团开发出相应的算法进行提前预判以缓解延时问题,同时力求打通整车数据流通,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

通过搭建测试平台,精巧设计解决阳光倒灌等光学问题。阳光倒灌源于光路可逆和凹面镜的光学聚焦特性,太阳光会倒灌进 PGU,汇聚后存在烧毁 PGU 的风险,公司通过搭建阳光倒灌模拟测试平台、各类参数模型计算平台等,通过精巧的设计,解决了阳光倒灌等难题。

产品谱系齐全引领创新,双焦面、斜投影产品勇拔头筹。华阳集团的 HUD 产品谱系齐全,具有采用 TFT、DLP、Lcos 等多种显示技术的产品;同时具备 W-HUD、AR-HUD 两大产品线,覆盖不同功能和价位的需求。这其中每个产品线的产品保持持续迭代升级,使用效果和单机价值持续提升。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阳集团亦引领潮流,目前大力发展 AR-HUD3.0 产品,布局双焦面、斜投影、光场式 HUD 等技术路线,力图实现可变 VID(投影距离)产品。

2022 年公司推出了基于单 PGU 的支持双焦面的 HUD,相比传统双焦面技术多采用双 PGU 或者双光路设计来实现两个不同的投影距离,华阳的双焦面 HUD 产品通过单 PGU 和单光路的拓展实现双焦面的显示效果,最大程度控制了体积和 BOM 成本,产品目前已经获得客户定点。

而在斜投影产品上,公司 2021 年开始投入研发,采用光学变焦技术,将虚像做到几乎与地面平行,以打造更好的 AR 融合效果,并在相对小的体积、低 BOM 成本的基础上即可实现大参数的 AR 显示效果。

华为合作,如虎添翼。

2022 年 6 月 30 日,华阳集团全资子公司华阳多媒体与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光产品线智能车载光业务合作意向书签署仪式。

双方将在 HUD 行业标准、质量规范、前瞻技术探索等方面形成紧密合作。同时在智能汽车领域加深配合,携手开发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与合作伙伴共同构 筑繁荣的产业生态。

华为致力于推动 LCOS(硅基液晶)技术在 HUD 中的应用,该技术路线成像分辨率高、降本空间大、体积小同时没有专利限制,相比 DLP 和 TFT 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而远期要实现全息投影,LCOS 也是绝佳成像方案之一。

未来随着车规级产品的逐步量产,该技术路线有望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华为的 LCOS 技术下的 HUD 产品将首次搭载于上汽飞凡 R7 车型上,未来华阳有望和华为进一步加深在 LCOS 技术领域的合作,实现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3.2、座舱域控等新品不断酝酿,面向更广阔市场,蓄势待发

3.2.1、域控制器逐步落地,智能汽车大脑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腾飞

智能座舱域控产品走向落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持续布局,未来成长空间打开。

域控制器日益成为汽车大脑,布局该领域的厂商壁垒在于丰富的车规级产品量产经验,实现快速成长。

华阳集团的域控制器已形成算力从高到低实现广覆盖的产品体系,可配套高通、芯驰科技、瑞萨等多类芯片,拥有丰富的扩展端口,能够实现多屏互联、多模交互等功能,目前已经获得长城、长安等主机厂定点。

此外公司的自动驾驶平台产品亦在紧锣密鼓布局,目前已经获得或申请的智能驾驶技术发明专利超过 20 项,据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显示,公司拟以约 2.55 亿元投资研发智能驾驶 域控制器和其他辅助驾驶产品。

未来该业务线有望全面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并在未来舱驾融合的趋势下把握行业机遇,实现长足发展。

3.2.2、车载声学系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迎来全新增长空间

硬件软件深度融合,车载声学为一项系统工程,车载功放是声学系统的“大脑”。

声学系统主要包含音源、功放和音箱(扬声器),在汽车上声学系统大同小异。其中车载扬声器主要作用是电能转化为声能;车载功放将音源发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来驱动扬声器重放声音;此外车上还会搭配有 AVAS 作为声学系统增量产品,主要用于模拟燃油车加速、倒挡时发出的声音来提示行人。

近年随着汽车体验的不断升级,整车对声学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车载声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实现较好的音质表现,首先要具备有优质性能的扬声器、功放等硬件;其次软件算法也尤为重要,搭载 DSP 芯片的数字功放会将音频信号分解,组合,推向各个扬声器进而实现对整车声场、相位、均衡等因素的调整,这其中,除了需要数字功放在硬件上能实现较大的输出功率、较广的频率响应范围和较高的信噪比之外,软件方面也需要各类声学算法来实现声场重构、主动降噪等效果;最后,还需要调音师对系统进行调整,才能实现好的音质。因而数字功放类似声学产品的“大脑”,在板块中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声学系统持续迭代升级迎来价值量高增,我们认为 2025 年汽车声学系统国内市场空间有望突破 300 亿。

受益于电动智能和消费升级,中低端车型占比逐渐降低,声学系统价值量攀升,其中扬声器数量将越来越多:传统车型有 6-8 个扬声器,新势力等高端车型普遍在 12 至 20 多个扬声器不等,单价普遍在 20-40 元,随着国内白牌扬声器的崛起,我们认为扬声器单价会逐渐降低。

车载功放逐渐向独立化和数字化转型,绝大多数车型搭载一个功放,依据不同的车型定位,我们认为中低端车型功放平均单价有望达到 500 元,高端车型功放平均单价有望达到 800 元。

此外随着法规的推进,声学系统增量产品 AVAS 需求逐渐增加,单车配套有望达到 1-4 只, 我们预计中低端车型 AVAS 平均单价为 50 元,高端车型平均单价为 100 元,经测算汽车声学系统国内市场空间在 2025 年有望达到 300 亿以上。

华阳智能声学系统拥有特殊 FIC 技术,可实现分区音像定位,提供高品质声学体验,未来在市场供需两端推动下,公司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公司智能声学系统由独立数字功放盒与多种类品牌扬声器组合而成,通过功放盒读取车身及车机输入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音效处理、混音、放大后驱动扬声器,呈现出高品质声音,其中扬声器系统拥有标准版(8 扬)、豪华版(10-15 扬)、尊享版(26 杨)三种方案,可根据客户需求灵活配置。该智能声学系统采用 A2B 音频输入,具备减重量降成本、 高宽带低时延、双向多通道传输、纯数字可拓展等多重优势。

此外,公司拥有的 FIC 技术可实现面向各座位的最佳音像定位,提供更高的车内音质体验。目前华阳已经拿到长城、长安在内的多个定点项目,伴随功放产品逐渐量产上车以及需求端 的推动,华阳集团也有望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3.2.3、电子外后视镜布局已久,正加速产品线推新

助力座舱主动智能,解决传统后视镜痛点,电子外后视镜逐渐引起主机厂重视。

电子后视镜(缩写为 CMS)是一种基于摄像头和显示器的产品组合,外部摄像头采集的图像,通过数据处理后显示在舱内的显示屏,同时可以集成类似盲区预警、障碍物提示等功能。一直以来传统外后视镜存在视野不清晰、视野窄、盲区大、眩光干扰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痛点,主机厂及后装市场陆续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如后视镜加热、双曲率镜、盲区监测、后视镜倒车下翻、贴防眩膜等,但效果仍不理想。

而电子外后视镜具备整车减重、降阻降噪、解决视觉盲区、在特殊环境下防水防雪防炫目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外后视镜的痛点,引起了主机厂的重视。

2018 年奔驰首先推出电子外后视镜量产方案 MirrorCam,并率先应用在旗下旗舰重卡 Actros 上。

随后,电子外后视镜的应用逐渐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根据 2021 IHS Markit 报告显示,电子外后视镜产量从 2024 年开始迅速上升,预计在 2026 年中国市场达到 100 万套,在 2031 年全球市场配套达到 500 万套,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各国相关法规陆续出台,电子外后视镜未来可期。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欧洲、日本等相继发布了新修订的相关法规:2016 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 ECER46 第六版发布,完成 CMS 扩标。2017 年 6 月,日本作为 UE/ECE 成员国、把 ECER46 作为本国保安基准。

2019 年,美国 FMCSA 授予 Stoneridge 为期五年豁免权,在商用车保留光学镜的条件下、批量安装推广 CMS。

我国早在 2018 年就允许电子外后视镜与传统外后视镜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商用车视觉系统的补充方案;202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发布 GB 15084 征求意见稿——《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征询意见稿)》。

2021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客车结构安全要求》等 5 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的意见,附件《5 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主要内容等一览表》中建议新版 GB 15084 自 2023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电子外后视镜在我国合法上路指日可待,是顺应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华阳电子外后视镜可融合 ADAS 功能,为智能驾驶提供支撑。

华阳依托多年在流媒体后视镜的产品开发经验,在高动态图像处理、LED 闪烁抑制处理、图像畸变矫正和图片拼接算法、低延时显示、显示屏亮度控制、防眩光处理、散热及温度控制、轻量化结构设计等方面有良好的技术储备。

作为取代传统外后视镜的新产品,ADAYO 华阳电子外后视镜通过车外的 2 个高清摄像头采集图像,传输至车内两侧的大 OLED 显示屏上,呈现高清、实时的车外影像,可以满足驾驶者实时观察车辆两侧的需求。

该产品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1)视角更大,提供广阔视野。在常规视野基础上,水平角度能增大 40°、垂直角度能增大 20.5°,大大提升行车安全;

(2)减少环境影响和光线干扰,提供更高清影像。通过摄像头防水抗渍、避雨遮挡及电动加热等设计在恶劣天气下也能保证清晰画面,同时还通过摄像头 HDR 功能和特殊图像处理算法解决光线造成的不利影响;

(3)外观小巧,风阻系数小。采用“摄像头+茎杆状”设计,其横截面积能缩小为传统外后视镜的二分之一乃至更低,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可有效降低整车风阻系数和风噪;

(4)采用电动折叠设计,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也可以将外后视镜折叠起来,不仅保护摄像头,还可以缩小停车泊位空间,有效避免刮蹭。

3.3、精密压铸业务稳健增长,并向汽车电子拓展

汽车低碳化是大势所趋,轻量化是完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铝、镁合金作为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在汽车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华阳精密压铸业务从 2003 年起 步发展,是国内较早布局铝合金、锌合金精密压铸件的企业之一。

目前拥有汽车关键零部件(含新能源三电系统关键部件)、精密 3C 电子部件及工业控制部件等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产品协同开发、模具设计及制造、精密压铸及机加工、表面处理、 注塑、组装等一站式高质量服务。

据公司公告,公司在 2021 年第三季度收购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汽车轻量化,布局长三角,扩充了镁合金产品线,目前公司拥有铝合金、锌合金和镁合金三大精密压铸部件产品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镁合金需求量将从 2019 年的 27.55 吨迅速增长到 2024 年的 107.89 吨,全球单车平均用镁合金量将从 2019 年的 1.45 公斤增加到 2024 年的 6 公斤,镁合金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华阳以市场、技术、项目相结合的“铁三角”模式,大力开拓精密压铸业务。

公司精密压铸业务连续多年保持稳定的较高增长率,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9.3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7.55%。

2022 年以来华阳集团成功导入了法雷奥、蒂森克虏伯、比亚迪、宁德时代、大疆、海拉、博世等客户的新定点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电子(HUD、激光雷达、智能钥匙、毫米波雷达等)相关项目订单持续增加。

公司专注“高精尖”领域,2021 年新增镁合金产品线及精密注塑业务,其中模具多穴化、高真空、热流道等技术取得应用性突破,产品应用从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延伸至新能源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和汽车电子零部件(HUD、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业务,进一步提升精密压铸业务综合竞争力,未来也将增强精密压铸业务与汽车电子业务的协同效应。

4、盈利预测与估值

关键假设:

(1)HUD 产品公司将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后续持续获取新订单实现业绩快速成长。

(2)我们认为公司中控等其他汽车电子业务将继续依靠产品迭代以及产品线带动单车价值量和客户数量的提升,实现稳步增长。

(3)精密压铸受益汽车轻量化以及大客户订单推动,维持较高速成长。

公司深度布局汽车电子、精密压铸两大业务板块,坐拥长城、长安、广汽等诸多头部车企客户,向汽车电子龙头服务商迈进。

在产品端公司以智能中控为基,HUD为矛,形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从底层软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的智能汽车零部件产品体系;生产端依托多年精密制造和车汽车电子生产经验,形成了光机电一体化研发生产能力和智能化生产体系,完美支撑公司产品量产和新品研发。

未来公司有望继续保持 IVI、HUD 领域的领先优势,发力座舱域控等产品打开新成长空间。

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4/6.00/8.31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87/1.26/1.7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57.1/39.4/28.4 倍。

5、风险提示

智能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