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苏东坡仕途的起点——福昌县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2 阅读数:人阅读

 

来源: 昌谷传媒 昌谷驿站

文/苏运卿

我是一名宜阳人,又是苏东坡先生的后裔,对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十分关注。特别是他在宜阳的踪迹,我有浓厚的兴趣,并做了初步的探寻和考证。

苏东坡是他的号,他的父亲苏洵给他起的名字叫“轼”。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苏洵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有详尽的记载。这篇文章名为《名二子说》,文中这样写道:“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事实上,他的意思是说,“轼”指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从表面上看,他没有什么实用性,但是少了它,车就不完整了。苏洵给儿子取了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收敛锋芒,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普通人。

苏东坡,字子瞻,又字和仲。这个仲字,代表排行老二。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叫景先,少云了。

苏东坡在他中年之时,即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被贬谪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到黄州的第二年,他的好友马正卿,为他向州府求得东门外原先用于驻兵的一块五十亩的营地,用来开垦,以增加他的家庭收入。这块地的名字,叫东坡。他开辟东坡这块地的第二年,即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他在此修建了几间小屋,亲书“东坡雪堂”。在这儿作了《东坡》八首。之后,又作了一首《东坡》诗,他赞扬东坡这个地方,顽强坚硬的山石一样的道路,作为自己个性的象征。从此以后,他自号:“东坡居士”。这一年他47岁。

在苏东坡去世三十年后,到了南宋高宗的时候,宋高宗追赠苏东坡为太师,谥号“文忠”。所以后人多用苏文忠公称呼他。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皇佑三年乙卯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037年1月8日),其母程氏,是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她喜读书,识大体,明大义,是位有修养的知识女性,十八岁归于苏府,对苏东坡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仁宗嘉佑二年丁酉年(公元1057年),苏东坡二十二岁,这年正月他和弟弟苏辙一块在吏部参加了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是欧阳修,试官是梅尧臣,本来苏轼的卷子可评为第一,但是欧阳修为了避嫌,将他的卷子评判为第二。因为年前苏洵携二子赴京,先拜在了欧阳修门下,故避嫌,弟弟苏辙也名列前茅。

这年四月八日,兄弟二人通过了殿试,四月十四日放榜,二人同时成为进士。

按照宋王朝的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可以马上进入仕途。可能也许是天妒奇才。正当他们父子准备大有作为之时,眉山老家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他的母亲程氏去世了。

在古代封建社会,父母去世要丁忧守制。母丧,要在家丁忧三年,也就是要守孝三年。于是,父子三人匆匆离京返乡,料理后事。

宋仁宗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苏东坡守制完毕,“除服”至京,被授河南府福昌县主薄。

当时的京城是开封,福昌县就是现在的宜阳县,宜阳县与洛阳紧邻,相距开封也不过三百多里地。

福昌县那时与京城不远,又有通往长安的驿道经过。在宋代当属等级较高的县,这一类县的主薄一般有科举出身者担任。宋代县里的主薄属于县令的属官,掌户租、狱讼诸事,成为了管理钱粮、司法一类杂事的官吏。其序位一直是在县丞之下,县尉之上,品级为从八品或正九品。类似于现在的常务副县长,当然与现在的职权没有可比性。

宜阳县的名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古治所在今韩城镇东关村。据《宜阳县志》记载,隋朝在古韩宜阳城西八里处建福昌宫,因此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219年),更宜阳县为福昌县,以福昌为治所(今韩城镇福昌村)。五代后唐改福昌县为福庆县。后与宋,又改为福昌县。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福昌县并入寿安县,治所在今宜阳县城附近。金代以后,更名为宜阳县,一直沿用至今,福昌这个地方一直就归属于宜阳县。

苏东坡初仕来到了福昌县,担任了主薄,这是他坎坷人生之路的起点,也是他仕途的开端。

作为苏东坡如此一个杰出的人才,能够任职于我们宜阳,当属宜阳人民的荣幸。可惜他没有留下一篇或一首关于宜阳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其中的原因,我的看法是,他在福昌县任职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不满一年。在福昌县担任主薄这段时间,他一方面要处理一些繁琐的政务,但另一方面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习上,他饱读诗书,刻苦钻研,为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朝廷举行的制科考试做准备。经过在这儿近一年的历练和苦读,使他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佳绩,名列第三,成绩为第三等。

在这儿有必要谈一下宋代的制科考试。制科考试是宋朝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一种最高规格的考试。科举考试每三年进行一次,而制科考试是不定期的。制科考试的程序比科举考试的更为繁琐。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员由朝中的大臣进行推荐,然后参加一次预试。最后由皇帝亲自出考题。制科考试的选拨非常严格,据说宋朝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四万多名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了二十二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四十一人。

制科考试分为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等。计七级。其中第三等是最高等(第一和第二等为虚设的)。这好比现在的军衔中的一级上将是无人领授的。除第三等,余下的就基本算未过关。

当代人整理的苏东坡年表中提到说,苏东坡没有到福昌县上任。他们的理由是苏东坡没有在宜阳(古为福昌)留下任何文章诗篇。因此武断的认为苏东坡未到福昌县任职主薄。我认为这是不符合史实。古代一县中官员极少,不会有一年时间不上任,况且京城距福昌县也就几百里的路程,又有驿道相通,骑马不过三几天的时间,假如滞留京城,那这一年他的活动轨迹有哪些?或是皇帝另有重用?即便自己留在京城读书,一年的时间,史部会不过问吗?俸禄朝廷会发吗?父子三人,都在京城(当代人的说法,苏辙也未到渑池主薄任上),苏东坡兄弟二人都凭他父亲苏洵任一个校书郎的俸禄生活?他们不会是啃老族吧?

笔者认为,苏东坡初入仕途,况且“除服”后,从四川眉山远道而来,他们父子都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一来要勤政,二来正遇上朝廷的制科考试,功夫全用到了读书上,没有时间游山玩水,四处泼洒笔墨。苦读练笔,写文,也该是一些策论等方面的应试之作。

苏东坡踏足福昌县的唯一证明就是“燕堂书斋”。在福昌县治所,有个叫“燕堂书斋”的地方,《宜阳县志》及明清残存的碑文都有记载,这是苏东坡起居,读书,办公的地方。现如今这个“燕堂书斋”犹存,仍然在福昌村中福昌阁的正前方。这是留下的唯一遗迹。

“燕堂书斋”为宋人乐辅国建造,历代有修缮,原有殿堂三间,为卷棚式清代建筑,并有厢房四间,构成一个小型院落。墙壁上有十几块碑刻,其中尚存的《燕堂记》为北宋名相富弼所撰写,余皆为明清两代重修碑记。

笔者认为,在一个小村庄,一个普普通通的院落,能够历经千年风雨而存在,不在于他的建筑特色,而在于它的纪念意义,建造者乐辅国,无非是一个佐著作郎,正七品官,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而写《燕堂记》的富弼当过北宋的宰相,位极人臣,而最有意义的是苏东坡曾经在此居住、读书,他的官职虽然不大,但名声远远高过富弼,所以才使这一建筑留存至今。

富弼的《燕堂记》碑,今存于宜阳县文化馆,现今“燕堂书斋”所立的《燕堂记》碑刻是今人按原碑复制的。

《燕堂记》碑载:“按图,福昌古宜阳地,战国韩所都。”这点出福昌县就是宜阳县。

“佐著作乐君,宰福昌,筑室署下,走使问名于余,且谒地图,以来谒辞为志。”这几句是乐辅国治理这儿时,建了这个房舍,让富弼命名写碑记。

“娱燕如此,余命名曰燕堂。明道二年,冬月记”这儿点出了房舍的名字和建造时间,因此这个书斋建成的时间是宋仁宗明道二年(即公元1033年)。

从《燕堂记》碑中,可知“燕堂书斋”建造于1033年,而苏东坡到福昌任主簿的时间是1060年,苏东坡到任,这个“燕堂书斋”已建成二十七年了。

所以《燕堂记》中不可能提到苏东坡,而明清两代的修缮碑中,都提到这个书斋是苏东坡起居,读书,办公的地方。因此这儿就是他官场坎坷生涯的起始。二零零三年重修“燕堂书斋”,碑文中又一次印证了这一说法。

更有说服力的是清代宋之睿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宜阳县志》艺文部分(光绪七年版),此文的题目是《富彦国、苏子瞻两先生遗迹序》。

宋之睿,清代人,字思堂,四川叙永人,拔贡,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代理宜阳县丞,后任宜阳、卢氏知县,陕州判官。

他的这篇文章原文内容是:“福昌旧有县,距宜阳城五十里。宋佐著作乐君宰于此,筑室署下,问名于郑富公,公命名曰燕堂。并为之记。碑在真武观,遗迹犹存。而苏文忠公,年二十五时,曾调此间主薄,事载《东坡年谱》。今其城郭虽废。而两先生之流风余韵,不与时代俱湮。惜无立祠,以妥其灵。望古遐思,景行心切。嘉庆戊寅,睿摄篆韩城,因公过此,略叙始末,并为绝句,以记其事。”

从此文中,可知古有《东坡年谱》,记述苏东坡二十五岁任福昌主薄,这是史实。今人编年表,只是臆测,不足让人信服。

宋之睿还做有诗两首,提及苏东坡。《福昌读富郑公燕堂碑记兼怀苏文忠公二首》。

其一:“燕堂遗迹已成空,尚有碑传郑富公。七百年来寻手泽,风流宛视岘山中。”其二:“福昌南去水漫漫,异化萧条展碣看。叹息奇才如玉局,也来此地做闲官。”

诗中其一的末句是写苏东坡,岘山在浙江吴兴县南。苏东坡任湖州太守时,曾游此山并有诗记游。诗中其二第三句是写苏东坡,玉局,宋代官职名,苏东坡曾任玉局观提举,后人因此称苏东坡为苏玉局。

据上所述,“燕堂书斋”可能是洛阳地域内苏东坡活动过的唯一建筑遗迹。

宋代洛阳虽然是文人的天堂,但是与苏东坡的缘份不大,但其踪迹还是可寻的,并非无缘。福昌可以所说是苏东坡初仕之地。

苏东坡于宋徽宗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六岁。

苏东坡逝世后,又过了一百四十三年,到了南宋理宗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苏东坡的六代玄孙苏宗义率二子林山、林海,来到了古韩北运粮河畔定居,即现在的韩城镇苏河村。苏东坡任职福昌县的治所现今为福昌村,与苏河村同属宜阳县韩城镇,两村相距也不过十里地。如今这儿苏东坡的后代有上千口人,并有远迁他处的多支分支。

苏东坡在中国文人中是一位罕见的奇才,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博学鸿识。诗、词、文造诣极高,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书法家、画家,他擅长行、楷两书。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书法字出新意,不践古人。用笔丰腴跌宕,天真浩瀚。绘画上他开辟清新隽永之风,善画墨竹,枯木,怪石。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东坡甚至在医药,烹饪,音乐,茶道邻域颇有研究。为难得之全才。她一生坎坷,宦海沉浮,但其品性高洁,宠辱不惊,乐观旷达。

提笔撰述此内容,为苏东坡在福昌县任职主薄做辩解,以正清源。

( 注:本文作者苏运卿为东坡三十三世孙)

责编:王其营 图片:作者提供及网络)

作家简介

苏运卿,1969年生,毕业于宜阳一中,曾执教十余载,任过校长,村长。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