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远程实习怎么找)中信、建投往事不堪回首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1 阅读数:人阅读

 

2005年1月,萧条已久的华夏证券总部楼前停满了车辆。在证券业进入熊市的第四个年头,曾是业内第一的华夏证券也在寒风侵袭中陨落,宣布重组。

数年以后,华夏之名不复存在,站在华夏证券废墟上重生的中信建投随着证券业的复苏迈入顶级券商之列,并为大股东中信证券带来了巨额回报。一切与华夏无关,除了跟随在每一个中信建投证券之后的China Securities。

“华夏祸不至死。”面对记者的采访,华夏证券第一任总裁、第二任董事长邵淳曾这么说。

China Securities

华夏并不是当时唯一倒掉的券业巨头。一年前,南方证券因为违规经营和巨额亏损,被行政接管。而早在1998年,原国泰证券与君安证券合并。至此,中国第一代全国性证券公司悉数落幕。一起陪葬的,还有十几家券商同行。

伏笔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埋下。

1992年,由工行、建行、农行分别牵头,数十家机构共同参与发起设立的三大券商华夏、国泰、南方横空出世,成为内地首批成立的全国性证券公司。

与当时注册资本普遍在数千万元的证券公司对比来看,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的华夏、国泰、南方三家券商被寄予厚望。唯一坐落在北京的华夏证券,拿到了China Securities的英文名。

出身工行,出任华夏证券首任总裁的邵淳踌躇满志,唯一在他日程上的,是什么时候与国泰南方们会猎于吴。但正是出身银行的第一代证券高管,带着券商们在十年后走向末路。

经历了股票市场成立初期的牛市后,1993年,A股步入熊市,成交低迷,对于主要靠佣金营收的券商们来说,无异于慢性死亡。

1993年10月,央行作为当时的市场监管部门,召集三大券商董事长进京开会,汇报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商讨策略。

南方证券率先提出证券与实业投资“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思路。这一下子为券商们打开了思路,果然,后来南方证券也先于华夏证券一年多被接管。

很快,华夏证券投资委员会宣告成立,提出尽快让“两个轮子转起来”,油井、贸易、房地产、高速公路等等,只要有利润,公司都可以投资经营。后来,海南的房地产泡沫,有多少人赚了第一桶金,就有多少券商们贡献的力量。

1997年,邵淳接任华夏证券董事长,坐拥十多亿的利润,华夏证券在那一年到达巅峰,成为证券公司的龙头老大。

也就是在这一年,大量实业投资的弊端开始显现。

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于资金端。身为银行亲儿子的证券公司,最初的投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90年代中期,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银行贷款迅速收紧。出身银行的券商高管,开始将目光瞄向了客户保证金和高息借债。

另一方面,则在经营端。早期券商总部跟其下属机构网点资金管理互相分离,各地方的证券营业部依托实业投资逐渐尾大不掉。华夏证券在1995年时就发现,有些实业投资总是“不赚钱”,而且还发现有的分公司投资项目根本不上报总公司。大量利润纷纷流向了各自的小金库,各地的营业部俨然成为独立王国,当上了土皇帝。

1998年7月,一封来自华夏证券总部的110号文件下达到全部分支机构,48小时后,报表汇总上来,华夏证券的账上多了30多亿被挪用的保证金。

一年之后,邵淳被停职调查,黯然离场,给华夏证券留下的是挪用保证金57亿元,实业投资30亿元。

随后是赵大建的出场。

在1999年8月至2001年5月期间,赵大建迅速把自己从国泰君安带来的23名旧部安插到华夏证券各个要害部门。

2001年,已经成为华夏证券大股东的北京市政府派出由周济谱任董事长的工作班子进驻华夏,目的是“恢复公司治理结构”,赵大建留任总裁。

随后周济谱与赵大建的矛盾公开化,被认为是导致华夏证券垮掉的起因之一。

一场风暴来临了。公司内,是董事长和总裁的水火不容。市场上,一场更大的风暴酝酿着。

从2001年起,股市开始步入漫漫熊途,众多券商因坐庄股票被套。损失惨重。在券商无力以高收益填补资金亏空之后,挪用保证金、高息揽储、违规理财等诸多乱象浮出水面。

2003年4月,证监会官网上登出了一封对大连证券的处罚决定,宣布因大连证券挪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已无法归还,社会危害严重,并且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取消大连证券的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其关闭。这推倒了券商倒闭潮的第一枚多米诺骨牌。

▲证监会对大连证券的处罚决定,来源:证监会官网

2004年年初,南方证券被宣布接管,震惊市场,先后有二十多家券商被关闭。此时,同为首批成立的全国性券商,华夏证券董事长周济谱与总裁赵大建围绕太极集团、西藏矿业这两只华夏证券参与坐庄的股票斗争正酣。

截至2004年,华夏证券的亏损合计约为55亿-60亿元,其中,在太极集团与西藏矿业两只股票,以及委托理财上,亏损达到20亿元。

2004年6月,北京市政府同时免去周济谱和赵大建的职务,华夏的故事,快结束了。

麦子店高盛

刚接任中信证券董事长不久的王东明默默观察着这一切。1992年,王东明被邵淳力邀出任华夏证券投行部老总。

更或许,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直到太平洋的对岸。

后来,中信证券有了一个麦子店高盛的诨名,甚至在2010年,中信出版社特意翻译并出版了《高盛帝国》,时任中信证券的董事长王东明还为此书作了序。如今,中信证券已从市值上离高盛只差两个涨停。

至少,在25年前,中信证券还很低调,近乎于保守。

和在国内基层待了半生的邵淳不同,出身外交官家庭的王东明兄弟搭上改开的东风,在1980年一同前往美国喝洋墨水。

王波明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法学硕士学位,并在纽交所工作。很快,他学成归国,1988年下半年,王波明和同是海归的高西庆一起,给高层写了封信。中国资本市场在他们的设想下,开始创立。

当时议事的机构被称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王波明一直任职“联办”副总干事,以及“联办”旗下一揽子财经媒体的社长或总编,包括《财经》、《证券市场周刊》、和讯网等。

十几年后,胡舒立带领绝大部分《财经》骨干人员自立门户,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身为哥哥的王东明先于弟弟回国。1984年,本科毕业归国的王东明在职场上或有些许迷茫。他先后入职北京华远经济建设公司任副总经理、加拿大枫叶银行证券公司任副经理。

王东明在华夏证券待得也不久。很快,因理念不合,王东明出走南方证券。1995年,王东明出任刚成立的中信证券总经理,这才算稳住了脚。

在刚成立的前几年,中信证券在王东明的带领下,立足投行和经纪业务,鲜少投向当时时兴的实业和委托理财。

2001年起,证券业在漫长的熊市内开始陷入亏损,证券业哀鸿遍野,在这个关口,中信证券的机会来了。

2002年,中信证券小试牛刀,向万通证券增资8.68亿元,获得了其57.87%的股份。彼时中信证券尚未上市,囊中羞涩,在其IPO招股说明书中,中信证券坦诚表示,募集资金的用途之一就是拟用于控股收购万通证券。

2004年底至2005年初,收购广发失利的中信证券主动接触北京市政府以及华夏证券,希望能够重组华夏,此时北京市政府也正急于给华夏寻找买家,双方一拍即合。

根据安排,2005年8月,中信证券与中国建投共同出资筹建了中信建投证券和建投中信资管,其中,中信建投注册资本27亿,中信证券出资比例为60%,出资额16.2亿。

华夏证券公司名称得到保留,但成为没有任何业务的空壳公司,承接原华夏证券的债务。华夏证券的英文名,China Securities,则被中信建投带走。中信证券同时接收的,还有华夏证券的优质资产华夏基金。

成为中信建投大股东的中信证券也主导着它的人事。原任中信证券总经理的张佑君被派往中信建投,出任总经理,时任中信证券投行部总经理的王常青也赴任中信建投副总经理。2007年,在华夏证券时代出任救火队长的董事长黎晓宏退位,张佑君与王常青顺利接班。

拿下华夏的中信证券并未停止脚步,在其前后,中信证券又吃掉了金通证券,中国第一券商的地位无人撼动。

航母级券商

跑马圈地的旧时代结束了,外部的压力开始与日俱增。

打造航母级券商的提法由来已久,这不仅是监管层和金融家们为中国证券业倾注的理想,也是因为现实的压力。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提上日程,协定给了五年的缓冲期。如何应对在金融开放后,面对国外金融巨头造成的冲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自2001年起,金融业开始加速出清过程。中信证券与此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除了收购广发证券时遇到挫折,王东明带领下的中信证券无往不利。

2007年10月22日,中信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与贝尔斯登公司建立全面战略合作的预案。坐拥国内资本,兼具国际视野,一个航母级券商隐隐成形。或许,在彼时彼刻,翻译《高盛帝国》的想法浮现在王东明的脑中。

成为中信证券子公司的中信建投迅速崛起,很快回到券商第一阵营。

2009年,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为79.05亿元,而中信建投的营业收入则为25.99亿元。

中信建投已经拥有营业部120家,而整个中信证券系也不过222家。中信建投为中信证券源源不断创造了丰厚回报,然而,站在巅峰,王东明的高盛梦也戛然而止。

2008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证券公司控制关系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提出证券公司“一参一控”政策。

2010年末,中信证券将所持的45%转让给北京国管中心,作价72.9亿元,作为对比,截止7月6日收盘,中信建投市值来到4000亿,这笔被中信证券忍痛割爱的股份价值1800亿,抛去上市摊薄股份的因素,价值依然有10年前作价转让的20倍。

兜兜转转,北京市又成为了中信建投大股东,只是,相比于数年前风雨飘摇的华夏证券,重生的中信建投可谓蒸蒸日上,朝气蓬勃,变成了一只下金蛋的鸡。

但处境依然尴尬。据2020年一季报,北京国资持有中信建投证券26.84亿股,持股比例为35.11%,为控股股东。中信系及中央汇金合计持有中信建投40.82%股权,其中中信证券持有5.01%。更微妙的是,中信证券曾表示要“清仓”中信建投股份,但却动作寥寥。

这种“夹心”地位甚至映射到公司管理风格上。网友吐槽说,中信建投是典型国企做派,待遇又比不上国企。

相对于其他的券商,中信建投带着太多“国企”的烙印。

比如说,其他券商都不可比拟的几乎悉数解决的应届生北京户口,又比如说薪资待遇体系。

业内把中信建投称为“75司”,传说来源于往年在给应届生的录取通知上会写到:

公司将为你提供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整体水平居于市场水平的75分位之上。

同时,中信建投几乎不招女生,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有中信建投的员工表示,全国100多家券商,排75分位也就是三十名水平,显然与营业收入、利润水平不相匹配。

“希望合并以后能为我们基层员工多多涨薪。”

有人想打造航母级券商,但另外的人或许只想赚钱,养家。

2015年,接替张佑君出任中信证券总经理的程博明被带走,中信证券相继被曝出有8人因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

及至11月15日,王波明辞去财讯传媒集团董事会主席及董事长的职务。两天后,中信证券召开党委会,宣布了人事变动:王东明到龄退休。

当年被中信证券派往中信建投的两大干将,张佑君接了王东明的班出任中信证券董事长,王长青出任中信建投董事长,至今。

年前,证监会再提打造航母级券商,今年来,市场两次吹风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合并。

尤其是这一次,彻底引爆了众多A股股民们的热情。爱恨情仇这么多年,如今各属于中信集团和北京国资委的两家机构,一别两宽。不知是何处的风,又吹皱这一池春水。

No Country for Old Men。在那部电影的开头,老警察艾德抱怨世风日下,父辈的世界多美好,警察不用带枪。

上一代的杀手一丝不苟地猎杀目标,却在等红绿灯时被年轻人追尾受伤。老一代人在市场上杀出了血路,但他们已经老了。跑马圈地的年代,如今的年轻人还在咿呀学语,他们长大后,只盼望能在这金融迷梦中,实现属于他们的财富自由。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