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大厦|“九零后”办公建筑的更新之路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平凡之路 音乐: 朴树 - 朴树 猎户星座·专场
转眼间已进入2020年,曾经年轻的90后们也已经快要迎来中年危机,在城市快速化更新的背景下,“九零后”的建筑们又该如何保留住建筑的灵魂,通过更新延续其生命力,以自如的姿态从时光的缝隙中再次绽放?
△改造后的柏树大厦主入口©庄哲
△改造前的柏树大厦主入口
△改造后的柏树大厦大堂©庄哲
△改造前的柏树大厦大堂
上海柏树大厦竣工于1992年,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大柏树商务区的中心地段,临近内环高架,作为虹口区最早的一批百米高楼,是一座典型的“九零后”办公建筑。曾以其纯粹的设计风格,成为大柏树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建筑形体以正六边形为母题,整体呈现出具有几何力量的造型,九十年代建成之后吸引大批钢贸企业入驻。然而受到产业转型的影响,在运营25年后,柏树大厦逐渐在租赁市场失去了优势,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通过更新使其在大柏树片区重塑地标建筑形象?
△ 紧邻高架的柏树大厦©璐璐
△ 柏树大厦场地示意©博小君
考虑到大楼目前的使用状态,若在改造期间将客户清空、关停大楼,损失将达上亿元。因而在设计改造中需充分考虑到“边运营边改造”对多方面的限制,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各项研究,包括市调、策划、现状与可行性评估及技术手段带来城市局部的更新,成为城市活力的触发器。在此目标下,设计团队通过一系列手法完成了对当代典型办公建筑更新的诠释。文化植入在上海市政府引导加强民间与以色列的科技合作的大环境下,升级后的柏树大厦塔楼20层将成为中犹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包含文化交流展示、高端论坛多功能区、商务洽谈区三个分区。原空间为标准办公空间,层高仅有3.6米,且空间形式与展览所需的大空间契合度并不高。设计团队一方面将犹太人文化元素进行了提取与转译,利用展板的灵活设置引导了行径流线,另一方面通过吊顶空间与材质的选择对空间界面进行了重塑,结合吊顶的形式通过与机电专业的配合,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净高,营造出了温暖友好的观展氛围。
△改造后位于20层的中犹文化中心轴侧©冷小冷
△ 改造后位于20层的中犹文化中心©庄哲
△使用中的中犹文化中心 来源网络
空间升级
室内空间升级一方面通过机电设备优化,提升了大堂与标准层净高,另一方面结合现代办公模式,灵活预留了大空间办公和小空间办公两种空间模式,可面向未来不同类型的租客。室内电梯侯梯厅作为办公人员进入办公空间的前厅,在融入新材料与新元素后,也焕然一新。△ 改造后的电梯侯梯厅©庄哲
△改造前的电梯候梯厅
△ 改造后的办公层空间©庄哲
△ 改造前的办公层空间
同时在本次更新实践中,设计团队从策划阶段即介入,挖掘其核心价值点,在设计过程中统一设计语言,实现了策划、建筑、室内及景观一体化设计,呈现出完整的秩序感。场地整合与平面布局
基地原主入口位于位于高架桥下,不远处则是多条城市快速道的交叉口,交通条件复杂,入口空间不仅局促,且人车混流极为无序。上班高峰期时段入口处由于缺乏缓冲空间,经常处于堵塞状态。改造后不仅在入口处实现了人车分流,并重新调整场地机机动车流线为单向行驶,在场地内充分预留了蓄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地车辆对城市干道的压力。△改造后的场地布局©冷小冷
首层空间在引入了虹口区出入境管理中心和虹口区人才服务中心后,促进了大楼的配套设施升级。基地采用办公与办事人流分流策略,办公人流主要由建筑北侧建筑主入口进入大厅,办事人流则由建筑东、西侧建筑次入口直接进入三家办事机构,减少办事人流对公共大厅的压力。结合入口两边的公共空间围墙形成入口漏斗型空间,加强了导向性与秩序感。△改造后的首层平面图©冷小冷
立面逻辑保留原有塔楼极具几何感的典型特征,并将此几何构成手法应用于首层的立面改造,通过打开原底层的入口空间,为原沉闷的中庭空间引入光线,采用大面积米白色石灰石及玻璃幕墙的虚实对比,打造现代商务的办公形象。
△改造后的主入口立面©博小君
公共空间原有入口大堂虽然有天窗,但是由于整个空间周边材料颜色较深,反射光较少,整个空间显得老旧而昏暗。原大堂的折线楼梯占地面积大,且从视线上阻碍了东西向的连续空间。设计团队在更新改造后,去除了中庭中与原空间氛围不吻合的装饰材料,将原折形楼梯置换成一个与前台服务空间一体化的旋转楼梯装置,使之成为整个中庭空间的视觉中心。同时在底层空间打通了中庭空间与两座塔楼公共空间之间的视线通廊,使中庭成为其周边空间的联系纽带,一个激发人们交流的活力内核。△改造后的公共大堂成为东西向空间的活力内核©冷小冷
△大堂的旋转楼梯©庄哲景观
景观的更新上,设计团队沿用了建筑平面中的正六边形母题元素,并增加了具有延续性的植物导墙,打破了原有建筑与城市空间的隔阂,强化了场地的统一性,柔和了建筑与城市的边界。原门卫室在更新后,使其具有对内与对外双重属性,对外成为单调的人行道上一处温暖的停留空间,对内成为柏树大厦的入口空间的缓冲空间,并与主入口空间在空间造型上相得益彰。 柏树大厦在空间升级后,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金融类企业,优质大客户的数量从原先的10%上升到30%,位于20层的中犹交流文化中心也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首层大堂的旋转楼梯还成为了一些市民们顺道的打卡地。设计团队通过挖掘建筑与场地本体的精神内核,保留并将其活化,使其在当下的时代洪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也希望通过更新,让来到这个空间中的人们都找到让自己惬意的空间,让那些在时光中逐渐黯淡的建筑再次登上充满活力的舞台。核心设计团队:前期策划: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策划与咨询中心、既有建筑更新研究设计中心建筑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既有建筑更新研究设计中心室内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既有建筑更新研究设计中心、 国际设计中心景观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既有建筑更新研究设计中心机电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机电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结构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结构分析与设计咨询中心欢迎关注公众号~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