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英烈永镇南疆
作者: 路凤发
作者简介:路凤发,山东惠民人,1954年考入北京炮校,是炮一师成立后第一批院校科班生之一。历任炮兵25团副排长、排长、参谋,连长、股长,副参谋长,炮一师教导队教官,炮兵52团副团长、炮兵26团团长,炮一师副参谋长。
路凤发是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广州军区著名炮兵专家,人称“观,炮通。”对炮一师团、营、连、排军事,政治干部专业技术培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是炮一师唯一带领全团英勇奔袭高平,谅山两个战场,配属支援三个陆军师,战绩显著的团长。战后炮兵26团荣立集体三等功,路凤发荣立战功三等功。
路凤发团长戎装照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我时任炮一师26团团长,带领全团奉命配属步兵125师作战。19日打下越南境内的复和县城,20日我团又改为配属162师作战。
22日晨,团指挥所接到162师电话:“步兵已占领了班占以西长形高地。”并令我团指向长形高地转移。于是我指示龚显发参谋长带队先行,并交待他们到复和县城下车,车辆隐蔽在复和城内,步行上长形高地建观察所。10点多钟,龚参谋长带领团前指和各营观察所人员共67人,携设备乘6辆车出发。
不到2个小时,先是我团二营参与转移的观察所人员通过电台报告,紧接着162师来电话告之炮兵的车进入敌控区遭袭。我一听又惊又急:怎么没在复和下车?复和县城距长形高地仅2公里。当时就觉得实施拦截和营救都很难办了。战友陷在敌阵,敌情不明,大炮火力用不上,很是急心!
我立即通知阵地指挥沈士林副团长,组织人员武装警惕地去探查情况。当时李庭芳师长正巡视到团指挥所,他进一步强调去人要提高警惕,注意敌情。阵地指挥所派出金宇宪副政委和后勤处余副处长带领20余人前去阵地前沿探查,得知步兵162师接替125师才过一天,敌情没有完全查清,布署没有完全到位,也就没有就此对敌发起进攻。
路团长在战场上
23日,162师奉命撤出战斗,挺进高平。我团又重新配属125师作战。24日又有战士脱险回来,说步兵攻占的是整个长形高地中的最南端的一个高地,其他部分仍被越军控制。参谋长的车误入敌区,遭敌火箭筒弹击中,后面车触雷碰撞,三辆损毁。24日接到命令,我团撤离复和战场,到北耀农场集结待命。25日警卫班战士小黄身负10多处伤,历四天三夜爬回国内,战后被授予"钢铁战士"称号。
26日,125师全歼长形高地上一个营的敌军。金玉宪副政委带人去收回了18具已高度腐烂的烈士遗体,安葬于水口125师烈士墓地。
战争结束之后,刘玉魁政委和我组织全团在广西龙州鸭水滩,为我团牺牲的战友举行了追悼会。部队返回大营前,我又到烈士墓前拜谒战友英灵。看到墓碑上一个个烈士的名字,光民兵向导就有20多人,125师团职干部就有五、六名,来到龚参谋长等18位战友墓前,我已是泪湿军衫了!
26团复和战场阵地
这次事件多年来一直积压在我心头。曾反复想过:龚参谋长为何没在复和下车,隐蔽车辆,步行上山?是基于步兵不准确的战况通告而求快速上山建前观?战场情况复杂,他到底怎么想的,已无从知晓。
单从当时的兵种编制上看,步、炮兵独立性太强,打起仗来临时配属,炮兵只被当支援火力使用,难以达到理想的协同效果。这次我团观察所按步兵要求转移,如果阵地前沿有人接应,有岗阻止,也不致于误入敌区。无论如何,18位战友鲜活的生命已化为镇守祖国南疆的英灵!他们的名字是:
龚显发(参谋长)、
邬盛秋(宣传股长)、
林华森(作训参谋)、
张杨和(侦察参谋)、
梁发(通讯参谋)、
冯仕平(指挥连副连长)、
代树芳(指挥连战士)、
陈春三(警卫班战士)、
李子忠(电话班长)、
徐海(电话班战士)、
黄正冰(电话班战士)、
张德球(电话班战士)、
赵和清(电话班战士)、
杨定国(无线班战士)、
曾昭宏(司机班副班长)、
何朝庚(司机班战士)、
欧明文(42军防化连战士)、
谭绍德(42军防化连战士)。
战后总结,炮兵26团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配属部队最多,发射炮弹最多。先后配属125师、162师,163师作战,历时十九天,共发射炮弹12210发,推毁敌炮阵地七个,压制敌炮阵地四个,击毁敌火炮八门,军用汽车多辆,打死敌人一批,其中中校军官一名。
大炮直射压制独立石山、奇穷河南岸敌堡暗火力多处,以及时、准确、猛烈的炮火,支援了步兵战斗,减少了步兵伤亡,战果可观。经广州军区炮兵司令部批准,荣立集体三等功。
但因参谋长等误入敌区,牺牲也最多,其中原因和教训也最多!作为团长、我是有遗憾终生的领导责任!
路团长近照
编者后记:
1979年对越作战,东西战线,炮兵部队伤亡最大的是炮兵26团观察所转移误入敌区,18人牺牲,11人负伤。编者也是当年见证人之一,在大炮台观察所,战斗位置就在路团长跟前几米的地方。我每天都记战地日记,近年来对这一事件做了深入研究,采访了十几位当事人,写出了多篇有关这一事件的文章。但是,最权威、最有发言权的是战时26团最高军事首长——路凤发团长。
这件事老首长四十多年来一直压在心里,不愿提,但是又放不下。健在的26团参战的官兵,也希望听到老首长对这一事件的追忆,军史专家,军事爱好者也希望全面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因此,老首长不顾年事已高,仅凭记忆写出了以上文章,由于当年老首长没有写日记,难免有些地方记忆差错,为了准确体现老首长的见解,编者只做了个别词句修改,添加了26团战果叙述,其他基本是原文发表。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烽火南疆FHLB1979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