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大全•曹魏人物五•公卿大臣及子弟(1)
部分公卿大臣在谋士、武将、文学、外戚、宗室等篇。二级序号为相关或晋初人物。
1.钟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人,曹魏重臣,书法家。举孝廉出身,其人开达理干,功高德茂。任东汉廷尉正、黄门侍郎时,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后投靠曹操,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方面,招抚关中诸将,讨伐郭援、张晟、张琰等,功勋卓著,被比为萧何。在魏国为太尉、太傅,封定陵侯,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
锺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其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推动了楷书的发展,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庾肩吾评其书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神品”。钟繇曾推动恢复肉刑代替死刑,多次因战事和王朗等反对而搁置。
2.钟演,字仲常,钟繇弟。后魏文帝分钟繇子钟毓户邑,封演列侯。
2.1钟雅,钟演曾孙。《世说新语·志二》引《钟雅别传》: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魏太傅钟繇弟仲常曾孙也。少有才志,累迁至侍中。守卫晋成帝时为叛军苏逸所害,赠光禄勋。
3.钟毓(?-263年),字稚叔。钟繇长子,嗣爵。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对曹叡、曹爽多有谏议。后拜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为保宗族,曾警告司马昭,说钟会好权术而有野心,得到司马昭罪不相及的承诺。著有文集五卷。
4.钟骏,字伯道,钟毓之子,袭定陵侯,入晋任黄门侍郎。
5.钟邕,钟毓子,随钟会灭蜀,与其一齐死于军中。
6.钟毅,钟毓子,钟会养子。因会事下狱被杀。
7.钟峻,钟毓子,钟会谋反后下狱,因父祖功劳被赦免,官复原职。
8.钟辿,钟毓子。钟会谋反后下狱,当伏诛。司马文王表天子下诏曰:"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极位台司,佐命立勋,飨食庙庭。父毓,历职内外,幹事有绩。峻、辿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惟毅及邕息伏法。
9.钟劭,钟繇(庶?)子,以钟繇功,曹丕分钟毓户封列侯。
10.钟豫,钟繇之孙,以钟繇功,曹丕分钟毓户封列侯。
11.钟徽,钟繇之孙,魏黄门郎。
12.钟琰,钟徽之女,钟繇曾孙。琰数岁能属文,及长,聪慧弘雅,博览记籍。美容止,善啸咏,礼仪法度为中表所则。为晋司徒王浑妻,《隋书•经籍志》:有《钟夫人集》五卷,有明鉴远识之才。琰女亦有才淑,为求贤夫。时有兵家子甚俊,琰曰:「此人才足拔萃,然地寒寿促,不足展其器用,不可与婚。」遂止。其人数年果亡。
有《莺赋》:“嘉京都之莺鸟,冠群类之殊形。擢末躯于紫闼,超显御乎天庭。惟节运之不停,惧龙角之西颓。慕同时之逸豫,怨商风之我催。”--《艺文类聚》卷九十二。
13.华歆(157-232年),字子鱼,平原郡高唐人,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与管宁、邴原并称一龙,为龙头。华歆聪敏特达、有礼有法,然非(军事)筹略才,无他方规。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建安初为豫章太守,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后投靠曹操,任东汉侍中、尚书令,魏王相国、魏国太尉,封博平县,有文集三十卷,今佚失,其余见《全三国文》。
人多称其清纯德素,但遭变则以断蹈义,所以不从王芬谋废灵帝,不因时擅命以统刘繇余众。又危不受人,受则与俱不弃。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曾拒宾客所赠遗数百金。虽然如此,却在建安十九年勒兵入宫收伏皇后。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
14.华缉,华歆弟。“初,文帝分歆户邑,封歆弟缉列侯。”
15.华表(204年-275年),字伟容。黄初四年,华表年二十,拜散骑黄门郎,累迁侍中。正元初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华表与少府郑袤等共迎曹髦登位。正元初,石苞来朝,盛称高贵乡公,以为魏武帝更生。时闻者流汗沾背,华表惧祸作,频称疾归下舍,故免于大难,咸熙中为尚书,封观阳伯。入晋为太常卿,以苦节垂名,同锵玉振,争芬兰郁,晋司徒李胤、司隶王宏等并叹美表清澹退静,以为不可得贵贱而亲疏也。
16.华廙,字长骏,华表长子,华歆孙。弘敏有才义。妻父卢毓典选,难举姻亲,故廙年三十五不得调,晚为魏中书通事郎。入晋为武帝所礼,官侍中、南中郎将、都督河北诸军事。父疾笃辄还,仍遭丧旧例,葬讫复任,华廙固辞,忤旨,后为尚书令、太子少傅,进爵为公。河南尹韩寿因托贾后求以女配廙孙陶,廙距而不许,贾后深以为恨,故遂不登台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
16.1华昆,字敬伦,华廙子,清粹有正,为西晋侍中、尚书。
16.2华薈,字敬叔,华廙子。《世语》称薈贵正,为河南尹。晋惠帝时为太常。与荀藩、荀组俱避贼,至临颖,父子并遇害。
16.3华恒,字敬则,华廙子,博学以通理称,娶晋武帝女儿荣阳长公主,为东晋初左光禄大夫、开府。
17.华岑,字仲骏,华表次子。
18.华峤(?-293),字叔骏,华表三子。博闻多识,有良史之才。晋太子中庶子,乐乡侯,秘书监,散骑常侍,赠少府,谥号为简。以《汉纪》烦秽,改作《汉后书》,起于光武帝,终于汉献帝,其中《十典》未成而卒,由其子华彻、华畅续成。原书已佚,有辑本。
18.1华峤子华颐、华彻、华畅。-《晋书·华表传》
19.华鉴,字季骏,华表四子。
20.华澹,字玄骏,华表五子,最知名,为晋河南尹。
20.1华轶,字彦夏,华澹子。有当世才志,为晋江州刺史。
21.华简,华表六子。
22.华博,华歆中子,历魏三县内史,治有名迹。
23.华周,华歆少子,魏黄门侍郎、常山太守,博学有文思。中年遇疾,终于家。
24.华炳,字伟明,华歆庶子,魏侍御史。见晋《华芳墓志》左侧。
24.1华衍,字长胄,华炳之子,西晋侍御史、安乡亭侯,太原人王浚妻华芳之父。见晋《华芳墓志》左侧。
25.王朗(?-228年),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人,东汉、曹魏大臣。师从太尉杨赐,通晓经籍而为郎中,陶谦举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任会稽太守时获百姓爱戴。虽小说言其道德不及华歆,却于建安元年率军抵御孙策,被擒。后辗转数年至许,参司空军事,在魏国为司徒,封兰陵侯。王朗英辨博通,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与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26.王详,王朗侄子。“初,文帝分朗户邑,封一子列侯,王朗乞封兄子(王)详。”
27.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经学家,王朗之子,司马炎外祖父,袭封兰陵侯。曹芳时官至河南尹,后迎接曹髦继位,助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累迁中领军、散骑常侍。王肃遍注群经,编撰《孔子家语》,唐时以“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庙。
28.王惲,王肃子,嗣爵,无子,国绝。
29.王元姬,王肃之女,嫁司马昭,生司马炎、司马攸。
另一女嫁南阳太守蒯钦。
30.王恂,有兄弟八人,王肃之子,景元四年袭封兰陵侯。
31.王虔,字恭祖,王肃之子,以功幹见称,位至西晋尚书。
32.王恺,字君夫,王肃第四子,少有才力而无行检,与卫尉石崇友善,俱以豪侈竞於世,终於后将军,谥曰丑。
33.王康,王虔子,王肃孙,仕亦宦达,为后世所重。
34.王隆,王虔子,王肃孙,仕亦宦达,为后世所重。
35.高柔(174-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人,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有智略,曾谏议曹操不可株连妄杀逃亡士兵的家属,得以施行。后来曹丕要杀鲍勋,高柔拒不执行,曹丕借故支开他,鲍勋被考掠而死。于曹魏为治书执法、廷尉、司空、太尉,封安国侯。历仕曹操与魏国五帝,虽多有忠义之谏言,多不从,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
36.高俊。《晋诸公赞》曰:“高柔长子俊,魏大将军掾”
37.高诞,高柔次子,性格放率不伦,而决烈过人,历西晋三州刺史、太仆。
38.高光,字宣茂,高柔三子,少习家业,明练法理。晋武帝世,为黄沙(狱)御史,与(御史)中丞同,迁守廷尉,后即真(廷尉)。兄诞与光异操,谓光小节,常轻侮之,而光事诞愈谨。终於晋尚书令,追赠司空。
39.高浑,高柔孙,嗣爵。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柔等著勋前朝,改封浑昌陆子。
40.高韬,高光之子,由于参与诛杀司马越的谋划,事情泄漏而伏诛。
41.张泰,字伯阳,巨鹿人,魏国大鸿胪。“是后大鸿胪钜鹿张泰、河南尹扶风庞迪有名於魏,以清贤称。”
42.张邈,字叔辽,张泰子。好学深思。官至晋辽东太守。
43.张貔,张邈子。荀绰《冀州记》曰:“钜鹿张貔,字邵虎。著名自然好学论,在嵇康集。为人弘深有远识,恢恢然,使求之者莫之能测也。”
44.陈矫(?-237年),字季弼,广陵郡东阳人,本广陵(王)刘氏子,过继外家陈氏。其人刚断骨鲠,临大节,而明略过人。早年是广陵太守陈登功曹,后求救于许都,为曹操留意辟为司空掾属,后与曹仁守襄阳,官至魏国尚书令、司徒、东乡侯。
45.陈本,字休元,陈矫长子,袭东乡侯。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有率御之才。不亲小事,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优於司马岐等,精练文理。迁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
46.陈粲,陈本之子,陈矫之孙。本卒,粲嗣爵东乡侯,食邑六百户。
47.陈骞,字休渊,陈矫次子。颇有智谋。历任魏国中山、安平太守,以良好治绩闻名。征为相国长史,成为司马氏心腹,以尚书行征蜀将军,击破蜀汉军。后为安东将军率军参与讨平诸葛诞,转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每与石苞讽魏帝以历数已终,天命有在。
入晋镇守荆扬,曾击败吴军,为太尉、大司马,高平郡公。虽有称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晋书又说素无謇谔之风,然与帝(司马炎)语傲;及见皇太子(傻子司马衷)加敬,时人以为谄。弟稚与其子舆忿争,遂说骞子女秽行,骞表徙弟,以此获讥于世。
48.陈舆,陈骞子,字显初,晋拜散骑侍郎、洛阳令,迁黄门侍郎,厉将校左军、大司农、侍中。坐与叔父不睦,出为河内太守。
48.1陈植,字弘先,陈舆之子,官至晋散骑常侍,嗣爵。
49.陈稚,陈骞弟,与其子陈舆不和,被陈骞上表外调。《晋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五》:“骞素无謇谔之风,然与帝语傲;及见皇太子加敬,时人以为谄。弟稚与其子舆忿争,遂说骞子女秽行,骞表徙弟,以此获讥于世。”
50.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人,崔琰从弟,家族发展成中古名门。其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有台辅才,早年名声不显,唯崔琰看重他。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文帝践阼,拜尚书。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
为大鸿胪时西域诸国常贡,他恐所遗或非真的,道路护送,所损滋多。乃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又曾整顿司隶吏治,为人怀念,官至司空,封安阳乡侯。
51.崔述,崔林子,嗣爵。
52.崔随,崔林子。【《晋诸公赞》曰:述弟随,晋尚书仆射。为人亮济。赵王伦篡位,随与其事。伦败,随亦废锢而卒。
53.崔参,崔林之子。两晋之际的名士刘琨、卢志、温襜,都是崔参的女婿。崔参外孙为东晋名士刘群、卢谌、温峤。
54.崔玮,崔林孙,性率而疏,至晋朝太子右卫率也。
55.司徒李胤(?-282年),字宣伯,辽东郡襄平人,东汉河内太守李敏之孙。其人学识渊博、清亮简素,有台辅才。立身在朝,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在魏为河南尹,晋为司徒,有文章传世。其母改嫁牵招,有同母弟牵嘉。
55.1李固,字万基,李胤子,任晋散骑侍郎,先于李胤去世。
55.2李顺,字真长,李胤子,官至晋太仆。
55.3李修,李胤子,任晋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
55.4女李氏,名不详,被晋武帝司马炎选入宫中为三夫人、九嫔。
56.陈群(?-237年),字长文,颍川郡许昌人,东汉名士陈寔之孙、陈纪之子。善谋,而至德纯粹;又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于魏世统事台阁。早年为刘备豫州别驾,举茂才。其看人很准,以为王模、周逵秽德,终必败,后模、逵皆坐奸宄诛。曾推荐陈矫、戴乾,皆为忠义名臣。
在魏国为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司空,受诏辅政明帝,主持、发展了《九品中正制》和《魏律》。后封颍阴侯,配享曹操庙庭。
57.陈泰(200~260年),字玄伯,陈群子,嗣爵。其沉勇能断,能荷方伯之重,立功立事;又大存名体,志在高构,增堂及陛。魏正始中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高平陵时曾劝曹爽交权,为司马氏所重。嘉平初,代郭淮为雍州刺史,与郭淮常年抵御姜维,迫降句安、李歆等。
郭淮死后代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后随司马昭两度抵抗东吴的进攻。魏帝曹髦被弑杀后,枕帝尸於股,号哭尽哀。后司马昭朝会不至,遣其舅荀顗召之,又子弟内外咸共逼之,垂涕而入。至请诛贾充以谢天下,不从,呕血而死。
58.陈恂,陈泰子,嗣爵。西晋末年成都内史耿腾与作乱的益州刺史赵廞战斗而死,郡吏皆四下奔逃,惟陈恂面缚请求归还耿腾尸体,赵廞感其义,许之。
59.陈温,陈泰子,与东汉末扬州刺史同名。兄陈恂无后,绍封颍阴侯,咸熙元年(264年)改封慎子。
60.陈佐,陈谌孙,官至魏青州刺史。
61.陈坦,佐弟,官至魏廷尉。
61.1.陈准,陈佐子,西晋太尉,封广陵郡公。
61.2准弟陈戴、陈徵及从弟陈堪,并至大位。
61.3准孙陈逵,字林道,有誉江左,为东晋西中郎将,追赠卫将军。
62.卢毓(183年-257年),字子家,卢植幼子,其人禀性贞固,规鉴清理。历仕曹操到曹髦,负责人才的评价和举荐,曾向曹叡建议制定考课法,又与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明帝不悦。为安平、广平太守时,所在有惠化,官至司空,进爵容城侯。
发明成语画饼充饥,曾推荐阮武、孙邕、管宁、韩暨、崔林、常林等人,皆道德之士、公辅之才。毓於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家族发展为中古名门范阳卢氏。
63.卢藩,卢毓孙,嗣爵容城侯。
64.卢钦,卢毓子,咸熙中为尚书。【世语曰:钦字子若,珽字子笏。钦泰始中为尚书仆射,领选,咸宁四年卒,追赠卫将军,开府。
65.卢浮,钦子,字子云。《晋诸公赞》曰:张华博识多闻,无物不知。浮高朗经博,有美於华,起家太子舍人,病疽,截手,遂废。朝廷器重之,就家以为国子博士,迁祭酒。永平中为秘书监。
66.卢珽,字子笏,卢毓子,咸熙中为泰山太守。
66.1.卢珽及子卢皓、卢志后并至尚书。
66.2.卢谌,字子谅,卢志子。温峤表称谌清出有文思。
66.3.东晋妖贼帅卢循,谌之曾孙。
67.韩暨(159-238年),字公至,南阳郡堵阳人,韩王信之后,父祖皆东汉太守。早年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畿至大辟。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举孝廉,曾为刘表部下。
投靠曹操后,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器用充实,因功加拜司金都尉。后升任太常,奏请迎魏国邺四庙神主,建立洛阳庙,四时蒸尝,亲奉粢盛。又崇明正礼,废去淫祀,多所匡正。进封南乡亭侯,拜太中大夫。
68.韩肇,韩暨子,嗣爵。
69.韩邦,韩肇子,嗣爵,官至晋新城太守,因举故吏而被晋武帝诛杀。《楚国先贤传》曰:“邦字长林。少有才学。晋武帝时为野王令,有称绩。”
70.韩松,字公治,韩暨孙,官至晋益州刺史、西夷校尉。《华阳国志·卷八·大同志》:重杀刺史韩松。松字公治,南阳人,魏大司徒暨孙也。
71.韩繇,韩暨次子,魏高阳太守。
72.韩洪,韩繇子,晋侍御史。
72.1韩寿,字德贞,韩洪子,韩暨曾孙。《晋诸公赞》曰:“自暨已下,世治素业,寿能敦尚家风,性尤忠厚。早历清职,惠帝践阼,为散骑常侍,迁守河南尹。病卒,赠骠骑将军。寿妻贾充女。”
72.2.贾谧,字长渊,韩寿子,好学,有才思,被人称美为文采可与西汉贾谊相比。外祖父贾充无后,以谧为嗣,为西晋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性骄奢,弱冠为秘书监侍中。
72.3.韩蔚,韩寿少子,亦有器望,并为赵王伦所诛,韩氏遂灭。
73.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为人清劲贞白,有王臣之风,咸克致公辅。少孤贫励志,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历任四县令,所在称治。文帝时为涿郡太守,王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守御有备,寇钞以息。
曹芳时为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曹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高平陵时,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召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后为司空,阳乡侯。
74.王悝,王观子,嗣爵。咸熙中,开建五等,以观著勋前朝,改封悝胶东子。
75.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人,其人疏亮亢烈,刚简能断,有王臣之风。曹操征为司空军谋掾,后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休不从而败。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诏曰:“敬纳谠言,促遣民作。”明帝又多内宠、求神仙、察细务、滥刑赏,孙礼、高堂隆等极言无讳,不避丧亡之谤诅,至于叩棺待死以求伸;曹叡虽包容勿罪,而诸臣之触威以抒忠也。
曹叡曾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诏令礼上马,临崩之时,拜礼大将军长史。后督兵扬州,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吴军乃退。曹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
76.孙元,孙礼之孙,袭封大利亭侯。大将之后,却无其才一二。
77.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人。其人敏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又弘雅思量,为刘备、曹丕所重。曾谏阻刘备入川,刘璋不从,投刘备后,蜀汉据汉中,皆权本谋也。后于夷陵之战,刘备兵败,黄权为吴军断水绝路而率军投魏,侯将者三百余人。魏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后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此礼之始)。
及刘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魏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遣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每与魏国卿士坐起,常叹述诸葛亮,不去口实。
78.黄邕,黄权在魏之子,嗣爵,无后。
79.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熟读经史,精明强干,与同郡辛毗、陈群、杜袭并知名。避乱荆州时,与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曾谓繁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投奔曹操后,历任郡县,威恩并著,官渡之战时,安抚阳安太守李通,阻其急录户调,一郡乃安。后征荆州,以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等七军;征马超,以关中护军尽统诸军,又大破羌虏、陈仓叛军。能得人死力,殷署兵叛变时,从人皆慷慨曰:“死生当随护军,不敢有二。”
后关羽围襄阳,参仁军事南行,维护徐晃,以援军未到,诸军先作地道。箭飞书与曹仁,消息数通,后北军亦至,并势大战解围。当时战乱,妇女少,朝廷下令各郡征集寡妇,分派各地婚育。各郡婚配者依书皆录夺,啼哭道路。河东太守杜畿但取真寡者,所送少。赵俨后为守送多。曹丕责问,杜畿对曰:“臣前所录皆(真)亡者妻,今俨送生人妇也。”曹丕及左右顾而失色。正始中,为骠骑将军、司空。
80.赵亭,赵俨子,嗣爵。
81.张音,使持节、行御史大夫、太常,献帝禅让,他奉玺绶成礼。
82.邢颙(?-223年),字子昂,河间郡鄚县人,为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玄静澹泊,言少理多。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交好田畴,曹操定冀州,辟颙为冀州从事,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入为丞相门下督,迁左冯翊。后为平原侯植家丞,却拥立嫡长曹丕,迁太子太傅,曹丕用为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爵关内侯
83.子邢友,嗣爵。
83.1邢乔,邢颙曾孙,西晋大臣。《晋诸公赞》:颙曾孙乔,字曾伯。有体量局干,美於当世。历清职。元康中,与刘涣俱为尚书吏部郎,稍迁至司隶校尉。
84.桓阶(?—221年),字伯绪,长沙临湘人。其能识睹成败,才周当世,灵帝时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孝廉,为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与刘表,索回坚尸。后游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与刘表对抗积年,投奔曹操为丞相主薄、赵郡太守。任魏国尚书令、侍中、太常,封高乡亭侯,被曹丕视为寄命之臣。有一弟桓彝在东吴为官(与龙亢桓温父同名)。
85.桓纂,桓阶弟,为魏散骑侍郎,赐爵关内侯。
86.桓祐,桓阶子,原作嗣子,早死,追封关内侯。
87.桓嘉,桓阶子,嗣爵。嘉尚升迁亭公主,会嘉平中,以乐安太守与吴(丁奉)战於东关,军败,没,谥曰壮侯。
88.桓嘉子桓翊嗣其爵。
89.桓陵,桓阶孙,仕晋,官至荥阳太守。《世语》曰:阶孙陵,字元徽,有名於晋武帝世,至荥阳太守,卒。
90.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人,其清和干理,一世之美士。举孝廉,依附刘表,曹操南征后授丞相掾属。魏国建立授侍中、郎中令,曾谏议免除毛玠之罪。张鲁降后,和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曹操未纳,其后竟徙民弃汉中。曹丕即位,授光禄勋、安成亭侯。其为官清贫俭约,常贩卖田宅,谋求生活。明帝时授太常卿、西城乡侯,卒于任上。
91.和离,和洽子,嗣爵。
92.和逌,和洽子,才爽开济,魏国正元年间,官至侍中、廷尉,授吏部尚书,封上蔡伯。娶夏侯尚之女为妻,生子和峤、和郁。
93.和峤,字长舆,逌之子也。少知名,以雅重称,西晋太子少保。--《晋书列传十五》
94.和郁,字仲舆,和峤同母弟,才望不及峤,而以清干称。素无名,峤轻侮之,以此为损。郁以公强当世,致位晋尚书令,爵汝南亭侯。
95.傅嘏(209年-255年),字兰石,北地郡泥阳人,傅介子之后,傅巽之侄。其人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自少与冀州刺史裴徽、散骑常侍荀甝善,徽、甝早亡。与许允、袁侃、崔赞皆一时正士。正始初,迁黄门侍郎。何晏等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
后为太傅司马懿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嘏常论才性同异,锺会集而论之。王昶等征吴,其谏不可,不听,魏军于东关大败。毌丘俭、文钦作乱,惟嘏及王肃劝司马师亲征,以尚书仆射随行,还后司马昭以其辅政,为司马氏之党,封阳乡侯。有文集二卷,傅嘏在“才性四本论”中持“同”论。
96.父允,东汉黄门侍郎。《傅子》曰:“嘏祖父睿,东汉代郡太守。”
97.傅祗,傅嘏子,嗣爵。《晋诸公赞》曰:“祗字子庄,嘏少子也。晋永嘉中至司徒。”
97.1祗子傅宣,字世弘。《世语》称宣以公正知名,位至西晋御史中丞。
97.2宣弟傅畅,字世道,西晋秘书丞,没在胡中,著《晋诸公赞》及《晋公卿礼秩故事》。
97.3傅隽,傅祗侄,傅嘏之孙。《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七》:“又以本封赐祗兄子隽为东明亭侯。”
98.傅巽,字公悌,北地郡泥阳人,容貌魁伟,博学多闻。汉末三公征辟,起家尚书郎,依附刘表。后劝说刘琮归顺曹操,授相府参军,迁散骑常侍,封关内侯。曹魏建立后,累迁侍中、尚书,有文集二卷。
99.傅干,字彦材,北地泥阳人,父为东汉汉阳太守傅燮。早年在高干手下,建安年间为丞相参军、仓曹属。入魏,为扶风太守。曾认为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有诸葛亮、关羽、张飞三杰为辅,可以成事。
100.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傅干之子。为人体强直之姿,怀匪躬之操,抗辞正色,位居三独,能使台阁生风,贵戚敛手。其文章,义多规镜;长虞笔奏,世执刚中;并桢干之实才,非群华之韡萼也。在魏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入晋为太仆,追封清泉侯。
傅玄工书法,善篆隶。参与撰写《魏书》,著《傅子》数十万言,有《傅玄集》15卷,今佚。其哲学思想具有唯物论,发展了元气一元论的自然观。其政治思想认为“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民危则国危。”提出分民定业、兴修水利、公平役赋、官民同耕、裁汰冗员等主张;反对腐化,提介简朴,严肃吏治,注重德治,充分体现了民本思想。
101.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傅玄之子。西晋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封清泉侯。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直言敢谏,曾上疏主张裁并官府,唯农是务;并力主俭朴,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诗作今存10余首,多为四言诗。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