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分享一下在瑞典留学的感受吗?
利益相关,曾经在瑞典留学过四年。友好提醒,长文慎入~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列火车,人的一生是在无数多的选择中度过的,这些选择决定了你在哪一站上车或者下车,有时浮现在你列车座位旁窗外的景色会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选择而天差地别。而我,因为童年时受到母亲临睡前给我讲的许多北欧童话熏陶,自小对北欧这片土地有种崇高的向往,在18,19岁那年亦然决定踏上了指示牌为瑞典这个被冰天雪覆盖的北国的月台等待列车的徐徐道来。
我当年到达瑞典的时候正值冬季,宁静的街头,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建筑物,空中飘舞的白茫茫的雪仿佛把我置身于童话世界里。下面的图片是斯德哥尔摩的冬天众所周知,瑞典是全世界闻名的高福利高度发达国家,不管是以人均GDP,还是教育,环保,快乐指数,能源利用率,还是各种服务型或者工业产业的相关指标,瑞典在社会层次的绝多数方面都领先其他西方国家一大截,不少在瑞典留学过的学生即使去相邻的发达国家德国或者荷兰,相信都会从许多方面感受到其他国家与瑞典的一些差距。人口仅有900多万的瑞典,建立起了一套非常完备的,甚至是让英、法、德都不敢小觑的强大工业体系,并诞生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品牌, 如宜家,沃尔沃,伊莱克斯,爱立信,H&M等。
对瑞典品牌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一些有趣的品牌故事。我自己因为是商科+计算机 双背景,对瑞典的商业和科技也额外感兴趣,我这里也顺便简短介绍几个我本人很喜欢的瑞典品牌。
瑞典著名企业与品牌最代表瑞典文化的企业宜家IKEA,其家居产品的设计将瑞典文化中的简约,个性化,平民化,创造美好生活(The Wonderful Everyday)的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By the way, 瑞典许多大学每年的开学季都有包车带着新生去当地宜家进行购物的传统,让学生为自己的宿舍房间增添日常生活所需之物。
国外数亿人日常使用的的音乐软件Spotify(其地位类似于国内QQ+酷狗+网易音乐)和 通讯软件 Skype(貌似国内已被墙)也是源自于瑞典因为音乐版权地问题,很多国内音乐app在出国之后就无法再继续听一些歌曲了,所以Spotify是许多留学生必备音乐软件。Skype更是国外学生和工作人群必备通讯软件。
此外,瑞典有在全世界都闻名的高福利社会体系,瑞典的高福利系统在2011年之前甚至还会为非欧盟的学生全部买单学费,所以在2011年之前入学的不少中国学生也幸运地享受到了这个免学费的福利。2011年之后的瑞典高校开始向非欧盟的学生收取相对较高的学费,各高校的学费从一年7万人民币左右到20多万不等,具体价位取决于专业和学校,这个学费与不少加拿大的大学学费相当。另外,瑞典的教育体系和一些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如荷兰和德国,有很大的不同。瑞典的大学并不像德国和荷兰严格的划分了应用类(applied sceince) 和学术类大学,瑞典绝大多数的大学都是university 或 college的头衔,此外也并无严格分级。
另外,与美国教育界靠许多精英私立学校撑起一片天不同,瑞典全境只有区区3所规模不算非常大的私立大学,如延雪平商学院和查尔摩斯工学院,其余全是公立。这种体现在学校上的反精英主义文化(Elitism)与平均主义文化,如追溯根源,与瑞典的一些传统历史文化和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当然关于这些我在后面章节会详细阐述。瑞典的本科专业大多数是瑞典文授课,少部分为英文授课,但到了研究生和博士阶段,英文授课就是绝对的主流。
学制方面,瑞典是传统的semester制,春绝大多数专业是秋季入学,秋季学期是9月到1月,春季学期是1月到6月,假期的总数比起法国,英国和德国要少一些。瑞典高校每年的申请截止日期通常为1月15日,如果你有意留学瑞典,应当尽早提前准备,准备的越早,材料准备的越充分,最后的申请成功率也越高。
在申请瑞典高校方面,学生们一定要注意非常谨慎的挑选申请服务机构或者中介。我极力建议所有自身有一定英语水平和充足时间的学生自己DIY申请。因为国内许多做瑞典留学的中介的老师自身根本就没有实际的留学瑞典经历,主要精力放在广告和客服去吸引诱导学生,这样的申请服务最后带来的的申请质量和成功率可想而知。还有些打着旅居“瑞典华人,博士..."之内的旗号的人忽悠留学生。另外,许多没有道德底线的中介动辄声称自己有“XX年的做瑞典留学中介的经验“ ,“保证100%录取”或者与 “瑞典XX大学招生办有直接合作”。既成事实的情况是,瑞典是一个教育非产业化的国家,这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教育产业化的国家千差万别。国内大量的中介与大量的澳洲,加拿大等高校有输送介绍学生收取提成的合作模式,瑞典高校并没有这样一种招生模式。在瑞典高校录取体系中,录取学生的工作全权由院系项目负责人(program coordinator)和admission office 来完成。那些被派到中国,常驻中国的某些瑞典高校老师仅仅负责“宣传”工作,他们对录取工作没有任何的决定权(除了部分预备性语言短期项目)。瑞典是我在全世界见过最清廉最公平的国家之一,瑞典的高校没有“提前保研”“内定提前批名额”,以及“给某领导打个招呼”等现象,瑞典的医院门口也没有兜售“专家号”的票贩子,大街小巷更见不到“办证”的牛皮癣。我唯一见到过的一些瑞典人身上不那么光鲜的现象就是一些长期游走于国内中介宣传体系中收取回扣红包的那些本应该认真负责“宣传”工作的瑞典人。
所有的院校专业信息和申请步骤都是在下面这个瑞典教育部的申请平台上完成,所有申请材料扫描电子版上传到这个平台上即可完成申请。
关于瑞典申请具体步骤,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瑞典大学DIY攻略,很多前辈都留下许多关于申请方面的详细资料。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在申请的过程中,如果实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可以直接在微博上找瑞典各大高校在中国的招生办(他们专门负责中国学生),直接私信咨询或者叫他们把你加进新生群里问,99%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课程方面,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瑞典大学通常一学期会以时间顺序开课,而非平行开几门课,大体意思就是,9月修A课,当月就考试或交论文然后结课,10月修B课,同样当月就结课。瑞典大学的团队合作精神文化非常强,因此大学的许多课程也特别特别推崇和强调团队合作,尤其是经商学院和一些社科学院的学生,几乎一个学期要面临的就是由无数多的group work组成的生活。不少瑞典大学的图书馆的结构甚至会出现供小组讨论的公共空间比安静自习空间的面积还大的多的多的神奇景象。在这里,顺便告诫下那些习惯了靠自己单兵作战能力以刷GPA为人生意义的学生,在瑞典大学除了少数专业以外,大多数专业的小组模式和打分风格会非常折磨你的,如果想来瑞典,三思而后行吧。另外,瑞典大学的学分制采用的是欧洲学分互认体系(英文:ECTS)。这个体系是欧洲诸国间在高等教育领域互相衔接的一个项目,以确保各国高等教育标准相相当。根据该体系,一学年相当于60ECTS学分,对应1500–1800小时学习,本科项目通常为180ECTS学分,三年制;硕士项目通常为60或者120ECTS学分,一年或两年制。
另外,顺便也简单说下瑞典当地学生和国际学生的一些情况。自从瑞典在2011年开始收高额学费后,国际学生数量下降了不少,比起其他的欧洲发达国家,瑞典的国际学生比率偏小,欧盟学生中德国学生数量是最多的,在非欧盟学生中,根据2015年的数据,最多的是中国学生,占25%,其次是印度学生,占14%。数据来源如下:
http://monitor.icef.com/2015/12/swedens-international-student-numbers-up-for-the-first-time-since-2011/
因为这样的一个国际学生国籍比例构成,不少在瑞典留学的中国学生或多或少都和印巴兄弟打过交道,印巴兄弟目测应该是全世界对中国人最友好的民族。。但那友好和交往的方式,真的让人多少人避之不及。 在瑞典的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关于印巴兄弟的奇葩故事也没有少听。与话题无关,但在这里我想八卦下几个当时我身边朋友经历的见闻 1. 我一个同学(freemover常驻学生)曾经和印巴兄弟同住一个公寓,印巴兄弟为了节约居住成本,邀请了10几个兄弟同居在一个20几个平米的房间里,因为那个公寓的厨房是公用的,所以我朋友每次都很怕和他们在同一时间点用餐,因为一大群印巴哥涌进小小的厨房做咖喱时的场景会让一般人心惊胆战.... 2. 大二那年,学校里的一个日本美女交换生妹子有次给我倾诉说学校里的一个孟加拉哥(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曾经是一个国家)对她展开了狂风聚雨般的追求,让她压力山大。我好奇的问,怎么个疯狂追法,她说那个孟加拉哥无数次邀请她喝咖啡,她拒绝了,随后他采取尾随,经常黑灯瞎火的夜晚她都看到他在远处尾随;在facebook 上,她有次打开看到有上百条通知,结果孟加拉哥把她社交媒体上所有能翻到的照片全部都点了赞。这恐怖程度,要赶上红黄蓝幼儿园了 。 3. 有个韩国妹子(交换生)给我说,她在湖边骑自行车溜达,结果遇到了一群印巴兄弟,她即使尽力的避开了眼神对视,但那群印巴哥还是朝调戏般的吹口哨,让她好一段时间都不敢在独自在人少的地方骑车。总之,人生就是这样的奇妙,人在瑞典,而你的生活中却时不时充满了“印巴兄弟”情节。
瑞典的这代90后,00后学生成长于高福利社会,物质生活丰足,而且几辈人都从未经历过任何战争和社会动荡,所以瑞典学生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单纯的,脑袋里不会对未来或者他人有太多的盘算和算计。攻击型和狂躁型人格的学生在瑞典社会中也相对少见。此外,因为教育体系和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国际化深度接轨程度,绝大多数瑞典小孩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根据英孚英语所提供的研究报告,瑞典和荷兰学生是全世界非英语母语国家中英语能力最强的。
但这种高福利社会模式和快乐教育也给瑞典学生带来了不少问题:(1)瑞典学生的数学和读写能力在近些年来不断下滑,引起了瑞典教育界的警觉,从而让社会各界人士反思过去几十年间所奉行的快乐教育带来的一些弊端。我在大三时,也曾经做过去当地高中生教汉语的志愿者,那里的老师也反馈给我同样的问题。(2)福利太好以后,瑞典学生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比起老一代人,明显被削弱了不少。关于这些现象,我在和瑞典当地学生聊一些比较深的话题(如国际形势,经济形势,种族冲突,哲学和人生等话题)或者一起合作做事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当然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动荡或苦难年代才能诞生出思想家和大师,以及一些史诗级的企业家。瑞典的传奇企业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很小的时候就自己倒卖火柴盒,做小生意靠勤奋去赚钱,在后来功成名时他曾经说过 “真正的宜家精神,是由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我们的敬业精神,以及我们简洁的行为所构成的。”关于承担责任和敬业精神,恐怕是当代瑞典学生身上最缺失的元素了。
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瑞典近代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位企业家之一(3)因为上大学不仅不要学费,反而政府会发大量超低利息贷款和助学金鼓励学生上学,比起老几辈瑞典人,他们的刻苦勤奋,节俭的姿态和奋斗的精神要更弱些(想起了中国的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现象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追求自己学业方面以低要求完成,而同时将政府给的许多助学金拿来喝酒或者party挥霍,当然,这个现象在西方世界里蛮普遍的。
Nevertheless, 瑞典教育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1)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说到中国学生身上最大的优点,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勤奋;但如果提到缺点,据我留学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我认为是严重缺少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从更远的历史长河上来说自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来,中国的近代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这里包括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还有人与自我和集体关系的命运,以及一套社会伦理准则。在填鸭灌输式传递知识,爱国主义教育和某些部门主导的单一口径媒体生态下,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被动式思考模式,大多数时候都对“官方”或“权威”等信息深信不疑,而一旦在少数时候去怀疑或者批判某些事物或现象,“阴谋论”质疑思考模式是一种主流常态。许多社会和体制层面出现的恶和黑暗都与人民不思考息息相关,著名的美籍犹太裔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平庸之恶”概念。汉娜.阿伦特以德国纳粹高官艾希曼的行为方式来阐释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平庸的恶”,这种恶是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把个人完全同化于体制之中,服从体制的安排,默认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为,或者说成为不道德体制的毫不质疑的实践者,或者虽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的他者化的冷漠行为提供非关道德问题的辩护,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从纳粹的灭绝人类的罪行,到苏联铁幕时期的红色恐怖,再到如今东方某些国家对人类思想自由和普世价值的践踏,这样的平庸之恶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发生着。瑞典的大学在大一的时候就非常强调文献,数据收集和方法论的规范性和重要性,对于任何的说法和数据,老师最在乎的就是source (来源)。在seminar 中,学生自由地相互批判彼此的论文和project,瑞典老师也会非常欣赏和鼓励学生身上理性的质疑和建设性的批判在读研究生阶段,回想起关于基于方法论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或许是我在瑞典留学中关于学术的最大收获之一。
(2)平等:在瑞典的大学里,无论是校长,院长,教授和学生之间都以平等作为最高的价值观之一。与充满着官僚主义的国内大学不同的是,在瑞典大学里,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特权,从住宿,餐厅和交通,从未有“XX专用”概念。学生在校园里碰到校长或者院长通常会像朋友间那样嘘寒问暖打招呼,非常随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邮件通信,也常以直呼名字的方式开头,如 Dear Peter而非Dear professor Peter。
(3)团队合作精神:与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展现自我文化情节不同,瑞典人不喜欢一个人太过于表现自己,而非常注重作为一个团队的交流和合作,和作为一个团队整体的成功与失败。在瑞典的许多专业课程里,老师都有意的将teamwork 的load 加的非常非常重,有些强推着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思,甚至有些时候会通过改变小组人数和组员构成的方式来鼓励学生与之前没有合作过的学生进行合作。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我感到非常痛苦,因为人与人思想和文化直接的差距与不同让整个小组作业进程非常坎坷,但现在回过头看,我觉得这样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这样的经历大大地提升了我的cultural intelliengence,学会了怎样和不同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人交流,合作或者妥协。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去调节团队内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和不同,同时优化彼此间的合作效率。其实在人的一辈中,作为个体在学校,家庭,公司或者创业团队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都不可言喻。纵观中国的传奇企业家中,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创业时,有种极强的凝聚团队的能力,如refer back 早年刚从学校里辞职的马云带着一帮技术人员同心协力的在湖畔花园里创业时的情景。
(4)超现代化教育设施:我自己在全世界六七个国家有过留学经历,关于瑞典全境学校里的基础设施我个人认为是在发达国家里绝对算鹤立鸡群的。总所周知,瑞典盛产各种前沿家居和新颖现代化的设计美感内饰,这些元素在瑞典大学里的教学楼内都能通过每一处细节展现的淋漓极致。图书馆里各式各样北欧风格的空间设计和符合人体学设计的桌椅,基于阳光和天气而自动收缩的自动化窗帘,明亮而不刺眼的灯,超五星级定制的单间厕所等等。如果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我会说厕所是一个国家大学的良心,而不是校门。这是我在全世界游览各个国家大学后总结的。 关于教育设施的超现代化,我在瑞典认识的不少小伙伴,即使后来去隔壁发达国家留学,如德国或法国,都对瑞典大学的现代化设施流连忘返。(5)贴心的高福利:与在其他很多国家留学时必须要花一笔不少的钱购买保险不一样的是,如果你在你所就读的瑞典大学的学位项目为一年或多于一年,你就可以在瑞典税务局进行民事登记,并获得一个人口号(瑞典语名称为“personnummer”)。拥有人口号也就意味着可以享有与瑞典公民同样的医疗福利。这样算下来的话,留学期间可以节约至少数千人民币的保险开销。一个的国家的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我在瑞典生活时,生活中时刻可以感受到的一句话。此外,瑞典大学非常鼓励学生在读书期间在国外另一所姊妹大学交换一至二学期,如果你交换去的学校是在欧盟国里,你将得到一份助学金,如果没记错的话,叫伊拉斯姆斯助学金。这笔钱具体多少我忘记了,因为我当初是去韩国交换的,没能领这笔助学金,但记得当时一个同班去德国交换的朋友告诉我,这笔钱可以cover掉交换时的房租费用,想必应该不少。
气候:关于这个就不想多说了,冰天雪地和黑夜漫长两词及够形容瑞典大多数的天气了 lol。 根据官方数据,瑞典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要大于被他人杀害的人数。一般冬天的时候,当地人都会每天服用一些Vitamin D来弥补阳光照射的缺失,而Vitamin D的严重缺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我自己身边也有认识的同学在瑞典患上了抑郁症然后休学回国调养的,所以对于未来计划来这里留学的小伙伴们,我建议冬天的时候大家如果感到孤独,就一定要与身边人或者家人倾诉,一定要多社交。另外,根据许多心理学的文献,过多的花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也会让自己不快乐。所以,如果可能,从国内带几本书来吧,一个人的时候看看书也能一定程度上排除孤独并充实自己。与冬天不同,瑞典夏天的气候就是无比的enjoyable和fabulous了,温度凉爽,阳光明媚,白昼漫长,万花齐放。几年前的夏天,我在瑞典的一个乡间的大型农场里当了一段时间志愿者,每天与瑞典农民,奶牛打交道,天蓝草绿下,依稀记得每天骑着单车在无人的乡间小路上穿过一个又一个牧场时的那种无与伦比地愉悦感。美不胜收的画面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周杰伦那首经典歌曲《七里香》MV中乡间的田园美景。下面post 几张夏天时我在瑞典农场当志愿者的照片。
摘红色的berry 丰收啦~ 与瑞典一群质朴的农民一同共度的夏天当时我工作的大型农场里作为供应农场之一,里面的奶牛厂产的牛奶,农场里收割的谷物,水果和其他粮食,部分是直接给供应给北欧一些大型食品集团,如丹麦的Arla,瑞典的OATLY品牌。这里插一句,北欧的奶牛们非常幸福(Happy cows),因为奶牛厂保证了奶牛们的“权力", 如充足的”私人“活动空间,和阳光日晒时间,防止噪音等....饮食:瑞典的传统饮食以土豆为主,肉丸为辅,再加些果酱,因此对于美食家来说瑞典应该是垫底的选择之一。因为瑞典本身并没有经典的美食文化,如意大利和希腊,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宜家的餐厅就是瑞典菜系的最好体现。而大街上,因为近些年中东人的大量涌入,土耳其烤肉Kebab反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现在瑞典的国民菜。因为人均工资高,而餐饮业又属于服务型行业,所以在瑞典餐厅点菜吃饭的价格在整个欧洲算非常高的。经济学中,有个非正式的经济指数的术语,叫巨无霸指数, 用当地巨无霸的价格和货币汇率来衡量实际购买力,在这个指数排名上,瑞典的巨无霸价格(6欧元左右)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仅次于挪威和瑞士位列第三。由此不难想象,在瑞典留学成本上,常常自己做晚餐的学生和常常在外面用餐的土豪学生间,是相差万里的。如果每顿饭都自己去超市采购然后自己做,一个月除去房租费用,人民币2000-2500是完全可以拿下来的。如果有公用厨房的话,自己做饭然后和别人一起分享也很容易交到不少朋友,异国他乡的美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当时大学食堂里的经典瑞典菜:三文鱼,土豆,蔬菜+豆子娱乐休闲:西方人自古到今都有非常浓的conversational culture(对话文化),西方民主制度的一大根基和来源也是对话和妥协,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提到过这种文化来源于古希腊,那时每到周末,一群哲学家就和民众聚在人民广场里进行逻辑辩论与对话,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而体现在瑞典人身上的对话文化就是他们的休闲文化之一:FIKA文化,英国BBC在一篇关于瑞典企业文化的文章中解释说,Fika在瑞典语中的大致意思是一起喝咖啡,吃甜点聊天的休憩时刻。这就和发邮件,修理打印机一样是普通日常工作日的一部分。所以,不管在企业,学校还是咖啡店,每天总有几个固定的时间段,瑞典人会放下手中的活,不是独自休息自己玩手机,而是去和身边的人聚在一起泡杯茶或咖啡,一起对话聊天。如果你在瑞典时被朋友问到想不想FIKA,言下之意就是咱们找个地方喝杯咖啡吃点甜点,聊一会天。
因为瑞典没有像北美或英国的那种华人聚集热闹的华人区和繁华常常打折的购物商业区,所以相较而言,在瑞典的留学生的娱乐生活多少会有些枯燥乏味。除了一些人晚上去party疯以外,夏天的野外BBQ,湖边散步喂鸭子,健身馆运动,图书馆看书,房间里打游戏和朋友聚餐大概就是瑞典的留学生的主要的娱乐休闲生活方式了。
瑞典人聚餐和party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国民洋酒Absolut Vodka,几乎在瑞典随处可见,喜欢喝酒的人必备之品我房间的一角文化:整个北欧传统上受基督新教的影响颇深,随处可见的大教堂坐落于每个市区最中心最显眼的位置,形成了瑞典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常常有学欧洲研究的朋友给我开玩笑说,如果归纳整个欧洲的现代文明,就是本圣经 + 希腊哲学。瑞典也不例外,基督新教及其新教伦理(protestent ethics)推动了瑞典近代的资本主义进程和现代商业文明。老几辈的瑞典人身上都有基督新教伦理的体现,如强调努力工作是一个人的使命,并特别注重家庭价值和社会责任。在几十年前高福利模式尚未到来的瑞典,新教伦理占据着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在那个年代,瑞典诞生了大量的史诗级企业,如萨博,宜家,H&M,沃尔沃等。如果对世界经济版图有些了解的人会不难发现,西方世界里最发达的国家普遍都是传统是基督新教的国家,如美国,瑞典,德国,丹麦,荷兰等;而相对而言,天主教国家普遍经济不行,而且人也相对更懒散,如葡萄牙,西班牙,波兰等东欧国家。关于这个基督新教和资本主义间的关系,我推荐有好奇心的同学阅读著名学者韦伯所写的这本书,这位学者反思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法诞生商业文明和资本主义,而基督新教却诞生了资本主义,链接在下。 当然这是题外话啦。
儒道的巫术化:为什么古代中国无法发展出资本主义 (貌似已被墙,想读的谷歌上去搜索标题)
发生在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也让瑞典的文化,从早期的维京文化走向了新教路德宗化的文化;从更远的历史意义上来讲,中世纪的宗教改革直接促进了后来欧洲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美国建国(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等改变世界的史诗级历史事件。
Moving on, 从性格心理学上(personality psychology)上来讲,瑞典人属于极其极其内向(introverted),容易害羞,内敛的民族,如果拿东亚人作比喻,其内向程度好比亚洲的日本人。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的公共场所里人们喜欢搭讪攀谈的普遍情景作对比的话,瑞典人几乎从不和陌生人说话,坐公交车的时候也往往会挑邻座没人的那个座位坐,,所以瑞典也常常被外国人评为最难交朋友的国家之一。
在瑞典等火车或者巴士时,以及在巴士上找位置坐时,瑞典人都有意的“保持距离”....
此外,瑞典人是个极其不喜欢argue的民族和爱好和平的民族,非常不喜欢在公共场所argue, 至少我在瑞典的那几年间从没见人在公共场所吵架。因为这个民族性,我在移民局里还目睹过不少中东难民把移民局瑞典官员骂的狗血淋头毫无还手之力的囧(ˇˍˇ) 象。另外,必须要提及瑞典闻名世界的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曾经让瑞典成为世界上关于男女平等问题上的标杆国家,女性的地位之高让其他欧洲国家都望尘莫及。但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在近年来,从社会层面发生的不少issues来看,瑞典本国国内的女权主义正在一步步的将国家推入深渊。瑞典在60,70年以后就兴起了新自由主义,俗话说左派思潮。所以年轻一辈的瑞典人几乎都是无信仰,许多以酗酒,享乐,一夜情和party为生活中心而生活着。
如果周日去教堂做礼拜,你会发现参加弥撒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但正是这一辈信奉新教伦理的老一辈瑞典人为瑞典今日的高福利模式和现在商业文明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因为左派文化和自由主义的盛行,政客疯狂接收难民,消灭家庭价值观,如1972年瑞典政府推出一项题为《未来家庭:一项社会主义家庭政策》的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将个人从家庭关系中解脱出来。即人应该倚靠政府福利,而非家庭),推广同性恋双性恋跨性恋变性恋blabla,反精英主义(对企业家实施超高税,让宜家的总部也被迫迁移到荷兰去避税)文化疯狂的在今日的瑞典盛行着。因为这种文化的盛行,所以在瑞典校园里,千万别说你支持美国总统川普,否则各种racist或者法西斯的帽子就会向你扣上了。如果你publicly支持川普,结局很可能是你很难交到朋友了。
工作:瑞典是非移民国家,但移民bug也不少。如读博4年可以拿永居,和瑞典当地人同居2年即可申请永居,在黑市买一本假叙利亚护照申请难民庇护等。总之如果你不能靠你的专业一技之长在本地留下来而内心深处无比想要留下来的话,肯定有办法和门道的。仅以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在瑞典拿永居的人群的容易程度排名如下,从相对容易到困难:难民,尤其是叙利亚和索马里难民 > 睡瑞典男生两年的女生(请原谅我的政治不正确 , 我只是想说下实情) > 欧盟其他国家居民,如希腊 > 瑞典大学在读博士 > 技术移民 = 投资移民。
与美国执政的共和党提出的quota移民制度吸收精英不同的是,瑞典的移民制度吸收的大多数人都是想依靠福利生活的人。在瑞典留学,你很容易就可以听到大量的关于某某女留学生和瑞典男生相识马上要求同居,2年后又突然把别人甩了的狗血故事;另外,据我观察,在瑞典一些博士也并不是真正的对学术研究充满热情和向往,而只是纯粹地混到4,5年后毕业去申请那个永居证; 如果有自称是瑞典在读博士的告诉你,他可以给你提供私人定制旅游接待服务,私人定制应用application,私人留学申请服务等其他私活,请一定要小心谨慎。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博士是全职工作。在读博士每天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学术课题还有些教学工作,平日生活常常忙的不可开交,压力也让人非常焦头烂额。关于国外读博的压力有多么的大,可参考知乎的一些问答 。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博士不算要延毕二三年,并对自己工作还算称职,他是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成本的私活任务的(除非委托给本科学生和其他待业无所事事的人),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此外,如果有瑞典籍的中国人向你承诺说,你给XX万,他就可以帮你办永居和取得国籍,也请万分小心。过去些年中,发生过不少瑞典籍华人伙同国内中介通过非法手段坑蒙同胞投资移民瑞典的案例。
近些年,发生了类似不少的移民骗局,都是瑞典籍华人伙同国内
不良中介坑中国人在政策上,瑞典近些年允许国际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可以呆在瑞典找工作。总体上,最好找工作的是IT类专业,和一些工科专业。对于文科专业来说,如果瑞典语不好,一般就只能找那种对中国市场有意向的公司企业,因为老外也需要一些懂中文和中国市场的人帮忙发展对中国的业务。反正我认识的人中,努力留下来的基本都全部留下来了,不论专业。因为瑞典总体上奉行左派政治哲学和制度,所以对于想挣大钱,创一番天地的人来说,瑞典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对于那些一辈子无所欲无所求或不喜欢竞争和丛林法则的人来说,瑞典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结语
All in all, 瑞典一词对我个人而言有无数多道不尽的意义和诉说不完的故事,毕竟这里承载着我生命中最美丽的一段青春和我的理想主义,还有狗血爱情故事。来瑞典留学之前,我视北欧为人间的天堂,但来到北欧后,我才醒悟到原来世上从来没有天堂。就如《圣经》里指出的,以本性来说,每个人实际上都是罪人,社会也如此。但在瑞典的三四年时间里,瑞典给与我的无数欢歌笑语,成长和许多见识都让我内心深处非常感恩这个国家和这里的大学。在毕业的那一晚上,当我在房间里翻看在瑞典留学期间写的日记时,才发现这段留学经历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可谓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尤其是对于多年前从那时国内浮躁,处处弥漫着物质主义的环境中走过来的青涩青年而言。
班级毕业照~ 再见,我那最美丽的青春~!我相信,每一个在瑞典留学的中国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感受,从知乎不同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每个人在瑞典的故事情节和感受都千差万别。但我相信,美丽的湖泊,夏天处处绽放的蒲公英和五彩缤纷的花朵,油画般地夕阳景色,友善害羞的瑞典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小动物,FIKA聊天时光,以及与你爱的那个TA夜晚看流星划过夜空的画面是许多在瑞典留过学的中国学生共同的美好回忆。
斯德哥尔摩皇宫士兵交接瑞典小镇里的奇异小车夏天处处绽放的蒲公英,诉说着关于夏天的故事我与父母去斯德哥尔摩旅游时捕捉的画面,天鹅带着宝宝们在悠闲的享受着初夏的天蓝草绿散步时拍的学校附近的一个湖泊旁的艺术雕塑。我在闲暇时间里,很喜欢去静谧的湖边跑步或散步,尤其是迎着夕阳。记得大一的时候我很喜欢收集一些北欧的诗歌,在这个回答的结尾处,我想和知友们分享一首瑞典诗人特兰斯特罗默的诗:
日光落在一个睡者的脸上。 他的梦更加生动 但他没有醒来。
黑暗落在一个在不耐烦的 太阳强光中行走于他人中间的 人的脸上。
天色如一场骤雨突然转暗。 我站在容纳每一时刻的屋里。
阳光依然强烈如初。
它那不耐烦的画笔正描绘着世界。
只要把“在瑞典留学的感受”置换成诗歌中的“画笔描绘着的世界”,这就是每个作为独一无二个体的留学生的心路历程。我很期待更多的在瑞典留过学的学生能在知乎上用自己的笔给他人描绘下自己留学的历程。同时,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曾经在瑞典有过美好留学时光以及心怀北欧梦即将远赴那里的孩子们。
后记:
此长回答写于几年前,更多的是许多答主在瑞典期间很多基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历,不代表现状。最近数年,全世界和瑞典也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期间收到了许多私信关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统一回复下:
Q: 答主当年在瑞典学的什么专业?后面从事的什么行业?后面还在瑞典吗?
A: 本科期间在瑞典大学学习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期间去过韩国一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交换学习过政治学,历史,心理学和经济学课程;本科毕业那一年,刚好遭遇了瑞典和欧洲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难民潮,导致那一年移民局很多签证延期机制基本崩溃。我当时最后一学期的学生签证延期申请也一直在移民局为pending状态,而刚好当时拿到了荷兰一所大学的硕士offer + 国家级奖学金,所以硕士就选择了去荷兰就读。
在荷兰就读硕士期间痴迷于世界经济史/货币史/社会变革史/政治学,那一年意外惊喜的发现了改变世界金融/经济秩序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Bitcoin 和以太坊Ethereum,在痴迷的专研了一二周后,被其背后的设计以及颠覆性所折服,将自己绝大多数的生活费投资了进去,数个月后,那个投资得到了指数级别数百万RMB的回报。时至今日,这场变革仍然进行着,深刻的影响着世界。而我也继续持有此类加密资产(crypto asset)
毕业后,因为对区块链感兴趣,自学了计算机编程,现专注于区块链领域投资/技术/知识经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心理学世界运行原理的研究和分享。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个人微博和公众号: 卢尔辰
Q: 瑞典现在治安好吗? 看到很多中介和留学公众号说治安还不错,而看到很多新闻说不好,治安到底怎么样?
A: 2015年难民潮之前的瑞典治安还是非常好的,记得那时候经常一个人走夜路,感觉很安全,也鲜有听说恶性案件。 但瑞典的治安在2015-2016年难民潮之后每况愈下,人口仅900多万的瑞典,在那两年中接收了近20万来自战乱/无序国家,如叙利亚,索马里,伊拉克等难民。自那以后,瑞典的强奸率,枪击案,暴力犯罪呈井喷状态,甚至发生了不少爆炸案,杀害警察案件。任何一个国家,在经历了人种/文化变化后,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过去那个宁静和平的瑞典也再也一去不复返。
我个人也为瑞典近些年发生的一切感到痛心,毕竟那片土地有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似水年华回忆。
永远牢记,白左思潮亡国,收难民亡国。
关于瑞典治安真相(基于数据和真实报道),建议参考这个回答:
瑞典还安全吗?
关于瑞典治安,涉及到许多人/组织/机构的利益问题,所以很难在网上看到中肯客观的答案。
Q: 瑞典/欧洲的经济现在还好吗?
在知乎另一个问答中,我有分享过我的观点。
诚实的回答,在我就读期间还算不错,回答中所描述的瑞典一流企业基本诞生于移动互联网爆发(2012年)之前。 但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 欧洲很多主流国家,如法国,德国,瑞典,西班牙,挪威,英国等人均GDP目前仍低于2008年时的水平,实际上已经陷入停滞状态。
按照2020年瑞典克朗的最新汇率,韩国的人均税后工资折算成美元其实已经和瑞典相差不大了。
数据说话:
瑞典2008年和2020年人均GDP对比:英国2008年和2020年人均GDP对比关于原因,我分析如下:
一是欧洲基本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欧洲未产生任何互联网科技巨头,背后有语言文化隔阂原因。
二是欧洲互联网市场被美国科技巨头霸占,传统电子产业中低端又被韩国三星中国小米等抢占了市场,许多传统产业优势逐渐丧失。
三是大量第四第五世界难民的涌入对欧洲的社会秩序,文化,经济等层面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特斯拉的崛起更是给欧洲整个围绕传统汽车行业建立起的内燃机产业链造成生死存亡的威胁。
也就说,部分传统领域,仍然有不错的存量优势,但增量优势已经不是很明显了。
Q: 瑞典留学成本高吗?
由于瑞典克朗的贬值,最近几年,根据在瑞典一些中国留学生给答主的反馈,在小城市的话,一年基本15万左右(包学费生活费,不含机票)就足够了。如果节俭打工的话,12-13万也够了。大城市的话,如斯德哥尔摩,大约要20万上下。这个因人而异差异非常达,但希望能供大家参考。
如果本回答对你有帮助,希望能点个赞~
也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和公众号 卢尔辰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中国有哪些瑞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