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的今天,北约悍然轰炸中国大使馆。而所谓“客观公正”的外媒是如何报道此事的呢……
谯东五十里 · 2021-05-08 ·
22年前的今天,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邵云环、朱颖和许杏虎三位烈士不幸遇难。而所谓“客观公正”的外媒是如何报道此事的呢?
1999年10月17日,英国伦敦的《观察家报》在经过了4个月的调查,发现北约对我使馆的轰炸行为是故意的。他们采访了6名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北约消息人士,证明轰炸的原因,是“北约认为中国使馆正转播南联盟军队的无线电信号”。这个发现与北约的声明截然相反,因为后者坚称,对我使馆的轰炸完全是“意外”,是“使用了错误地图”所造成的“一次悲剧性的错误”。
同样是17日,《观察家报》的姐妹报《卫报》则说,北约还怀疑,中国人在监视北约对贝尔格莱德的导弹袭击,以(帮助南联盟)制订应对方法。
消息一出,全球疯转。10月18日,不但《观察家报》的竞争对手《伦敦时报》都在当天报道了这则消息,加拿大最有名的《环球邮报》也立即在国际版上转载了路透社的报道。《印度时报》《悉尼先驱晨报》《爱尔兰时报》,意大利《晚邮报》,法国《费加罗报》等等都不甘落后,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甚至将消息登在了头版!而丹麦的《政治家报》当时正在罢工中,来不及印报纸,也赶忙在网站上刊登了这则消息。
但有意思的是,美国三大主要电视台10月18日当天的晚间新闻节目均未提及《观察家》的调查结果,而《华盛顿邮报》也只是在其10月18日的“世界简报”中以“北约否认(《观察家报》所说的)使馆轰炸的故事”为标题,将新闻缩短成了90字简报,草草了之。《纽约时报》和《今日美国》更好玩了,干脆集体装死。
而报道的标题,则因为各媒体的立场不同,也显得格外异彩纷呈——
路透社(英国):“英媒:北约故意轰炸中国大使馆”(99/10/18)
法新社(法国):“有报道说,北约故意炸毁中国大使馆”(99/10/18)
德新社(德国):“《观察家报》:北约故意炸毁中国大使馆”(99/10/18)
美联社(美国):“北约否认故意轰炸使馆”(呵呵,看明白了吗?)
美国的媒体,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北约故意轰炸中国使馆”的证据含糊其辞,但他们替美国ZF解释起“误炸”的时候可是不遗余力。甚至当美国官方消息还没有充分说明中国使馆是如何因为“使用过时地图”而成为了“错误的目标”,美国媒体就已经开始将这次事件称为“意外”了。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中国方面对轰炸表示异议,指出轰炸不可能是错误的时候,《纽约时报》立刻跳了出来,指责“中国刻意将意外的轰炸描述为蓄意行为”(99/5/10,Jane Perlez)。《华盛顿邮报》则在5月17日的社论中描述了中国对“北约误炸中国大使馆”的反应,以及“中国媒体如何将轰炸写成是故意的”,并“利用轰炸来进行宣传”。
至于为什么《纽约时报》对故意轰炸的证据视而不见呢?可能是因为他们在5月7日之后的报道中,连续强调过20次这是“误炸”,所以不好改口。而另一个装瞎的《今日美国》,在证据曝光的几天后(10/20/99),还在执意宣称,这是“误炸”。
《观察家报》并不是孤证。就在5月12日,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就曾公开质疑北约对这次袭击的解释和声明:“北约迄今对这起悲剧事件的解释还远远不够,中国ZF有充分理由要求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彻底和深入的调查,并对此承担责任。”
而伦敦《每日电讯报》在6月27日报道说,北约的精确制导导弹“小心翼翼地挑出了使馆大楼中最敏感的部分进行攻击” 。7月22日美联社报道,CIA局长乔治·特奈特在国会作证说,在为期三个月的轰炸行动中,北约打击了900个目标,其中只有一个目标是由CIA制订的——那就是中国大使馆。
太平洋新闻社在99年10月20日报道说,美国国家影像测绘局的一位官员表示,北约的官方解释说他们使用了贝尔格莱德的错误地图,这是“该死的谎言”。北约声称它的目标是曾经位于大使馆所在地的南斯拉夫联邦供应和采购局。但是记者通过简单的开源查询发现,在中国建造使馆之前,该地点没有任何建筑物。实际上,南斯拉夫联邦供应和采购局在同一条街上的500米外,后来北约也真的对其进行了打击。“几乎所有参与北约空中行动或信号指挥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故意轰炸中国使馆的。”
然而重重证据之下,最擅长“客观公正”的《纽约时报》说什么呢?“至少以我们的标准来看,《观察家报》的消息来源不够充分。如果我们能证明北约轰炸是故意的,您将可以在本报的头版读到报道。”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谓“外媒的客观公正”是不存在的。只要是媒体,就有立场,只要有立场,就无法保持绝对的客观和公正。舆论斗争从来都是被利益驱使的、为争夺利益而生的手段。这是一个都是你死我活的战场,绝不存在“一方谦恭退让,另一方放弃追杀”的场景。只有坚定立场,坚持发声,采用有效手段夺取更广阔的阵地,才能不让己方陷入被动的窘境。
“应完全不被敌之动作所迷惑,选择敌之薄弱部分主动地歼击之,选击何部那时再定。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动作战政策。”
当年战斗在新闻最前线的三位烈士,48岁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31岁的《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28岁的朱颖永垂不朽。那天,北约向他们投下了5颗威力巨大的JDAM,同时受伤的还有20多名无辜的使馆工作人员。这笔血债,总有一天,我们会一分一分的讨回来!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