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任泽平称「要全面客观评价房地产行业的历史功过,不可妖魔化房地产」,如何解读其言论?
现在只要不瞎,都能看到危机正在路上。
然而任die砖家又来找骂了:
要正确评价房地产,不要妖魔化;
当前房地产形势的不景气程度超过2008年,基本处于流动性危机状态。
该出手稳房市了。
避免其金融属性死灰复燃…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什么叫健康发展?把房价横盘在高位,逼得年轻人低欲望、低生育,这叫健康?
都已经是泡沫了,还健康呢,就像肿瘤,发现的时候,人就已经绝症了。
医生通常会怎么说?早干预早治疗对不对?越往后,手术风险越大,治愈机会越小!
但就是这么一直拖着,让有些人觉得这副“身体”仿佛突破了“生理极限”,西方医学,解释不了东方人的身体构造……
网上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觉得我们不一样,这次不一样,降息、降准、降首付的消息一来,又觉得自己能行了。
但如果你搞懂了房地产经济的逻辑,你就知道,它现在已经进入了死循环,必须要经历阵痛,完成结构性改革,否则无法进入“长效机制”。
第一个问题,房地产为社么是支柱产业?
转家过来跟你扯上下游的产业链:
别信,这不是真的理由。
其实任何一样东西,只要炒起来,都有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被带动,而且链条不会比房地产更短。
比如郁金香要是又一次值钱了,温室大棚是不是会到处都是?
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人类的聪明才智会见缝插针地把所有的产业链都补上。
房地产之所以是经济支柱,是因为它有两个重要功能:
1)财政功能
进城税=全家的储蓄 + 未来收入 + 货币稀释。(注:只要你去城里打工,即使不买房,也在交进城税)
B乎上有个很流行的说法,讲房地产是收集劳动剩余的工具。
什么叫劳动剩余?为什么要收集劳动剩余?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众所周知,建设资本主义是需要原始积累的,要致富先修路,关键是修路的钱从哪来呢?
建国初期,我国虽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却只能坐在矿山上发愁,因为没有机器采不出矿。设备须进口,技术须进口,可是外汇都没有,拿什么进口?
只能拿农产品跟外国换外汇,再拿外汇去进口机器、生产线,这就叫“农业补贴工业”。农民种出10担粮食,留下自己吃的5担,剩下交公的5担,就叫劳动剩余。
所以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是广大农民兄弟,勤劳苦干省吃俭用,省出来的。
相应的,城市化建设,修地铁,修水司楼、修盘古庄,三七分……都要钱,从哪来?
所以“卖地”的本质,就是通过银行,把居民的储蓄及未来的收入,都转移到zf手里,这就叫土地cai政。
所以为啥年轻人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那么难?
难就对了,你结出10个苹果,自己只能留1个,被摘走的9个就是你的劳动剩余,你越觉得难,越是要省吃俭用,那你贡献的劳动剩余就越多。
了解了这些,希望大家今后看待农民工朋友,能够更友善一些,因为60后的农一代,为共和国的工业化付出了惨重代价;而80后的农二代,则为城市化作出了巨大牺牲。
说到底,大城市的繁荣,是以村镇的要素流失为代价的,也是以新市民的劳动剩余转移为基础的。
2)金融功能
现代金融的魔法,就是把负债,变成货币。
还有比房贷,更优质的个人负债么?所以房地产是印钞机。
房地产投资是怎么拉动经济的?
从财政角度讲,就是将居民过去30年的积累 + 未来30年的收入,一年里全用掉,投入基建,带来经济的正循环。
从金融角度讲,从银行流出的房贷即是金融放水,极大丰富了市场的流动性,过去十多年的通胀,就是这么来的。
聪明的同学已经发现了,房地产财政功能中的未来收入,不就是债务么?金融功能中的房贷更是债务,所以房地产经济的本质,就是债务经济。
在文章《看懂资本主义的底层逻辑,就知道危机不可避免!》一文中,我最得意的,就是用了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概括了债务经济的循环方式:
举个例子:
打工人老王首付200w,贷款400w,买了套房。
这400w房贷从银行流向了市场,所以市场多了400w的货币。
30年还本付息共800w,这是老王的负债,也是银行的资产。
所以债务经济的循环模型就是“负债➜资产➜货币……”
源头是负债,没有打工人的负债,就没有金融资本的资产,市场也就没有流动性。
这是为既得利益代言的专家们不会明讲的,却最能解释为什么房地产越发展,打工人的压力越大。
第二个问题,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为什么会被妖魔化?
1)房地产的定价策略,并不是奔着“居者有其屋”去的。
房价由谁来决定?
有人说供求关系决定,
竞争市场确实是这样,但在非竞争市场,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沙漠里有编号为1-9的9个人,他们拥有的金币数与其编号相对应,即1号拥有1枚金币,2号有2枚……9号9枚。
又假设,他们在沙漠中生存,每个人都需要1瓶水,多了没用,少了不行。
而这时候你刚好有9瓶水,你打算怎么定价?
倘若你的目标是人人都喝到水,那你的定价就是每瓶水1枚金币,这样你一共可赚到9枚金币。
若是杰克马卖水,可就高明多了,他当着9人的面,倒掉了4瓶水,只留下5瓶,如此一来,你觉得每瓶水可以定价到多少?
5金/瓶,因为这是绝对的有4个人买不起水的价。
杰克马能赚多少钱?5(金/瓶)×5(瓶)=25枚金币,多卖或少卖,都低于这个数。
所以尽管1号到4号喊得声嘶力竭,反复吐槽水价太贵,卖水的人也声称会调控水价,但逐利天性使然,1号到4号注定永远也喝不上水。
在这个故事里,水有两个重要属性,一是刚需;二是稀缺。
稀缺是怎么来的?
人为制造出来的。
为什么可以制造稀缺?
因为垄断。
现在假设9号拥有的金币数不是9枚,而是90枚,会影响水的价格吗?
不会!
假设你倒掉8瓶,然后定价90金/瓶,喝不到水的人就会有8个,他们组织到一起,实力碾压你和9号两个人,他们就可以重新分配水和金币了。
通过这个简化模型,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过去一直有很多人喊房价太高,但房价却不会按他们所期望的那样下跌。
因为垄断制造了稀缺,稀缺可以提高价格到刚需人群的“中位数购买力水平”,这样便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劳动剩余。
2)制造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
为什么“躺平”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躺赢的人急了呢?
就说明这里面有分配问题嘛!
不可否认,土地cai政为基建和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这些动辄几百亿几千亿的基建投入,都变成了周边土地的溢价。
真正的问题是,该由谁来享受这个土地增值的收益?
炒房客、拆二代,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就是因为运气好,拿走了由全民劳动剩余转移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这合理吗?
承担进城税的打工人,却并没有享受到其付出劳动剩余所带来的城市化收益,这能叫公平吗?
以上,要说房地产有功,对经济建设,对电梯人的财富分配,确实有功,
但对于电池人来说,它就是吸血妖魔!
第三个问题,所谓救房地产,是要救什么?
救产业链?
扯犊子,房子都已经过剩了好么!
他肯定是要救房地产的支柱功能啊——财政功能&金融功能。
现在开发商又是密集违约又是减少拿地:
TOP100房企中,七成的房企一地未拿,拿地总支出同比下降59.3%。
参与拍地的,大部分是国企和地方rong资平台。危机的火苗,已经从开发商的债务,烧到了地方cai政,造成财政缺钱(发债撑)、市场缺流动性的局面。
要救财政和流动性,说到底不还是要在债务经济的循环上再加码吗?
也就是说,只要让打工人背更多的债,资产价值就会更高,货币流动就更多……然后开发商就更容易解套。
这™就是专家的算盘,打的还是让打工人接盘,让开发商转移杠杆的目的。
“接力贷”这种“世世贷贷”的玩法,充分揭示了房地产的本质——就是为了让你背负更多更长的债。
降首付、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就是不降房价,说明其动机不是居者有其屋,而是让你背的债务再多一点,再久一点……
先不说打工人还能不能扛得住,还愿不愿意扛,我就想提醒各位注意——资产是虚的,债务是实的!
这意思是说,资产会贬值,但债务该多少还是多少。
房子涨价时,人人都想买,流动性高,这时候,房子才是资产。
但不涨时,流动性很差,贷款却依然要还,它就是负债,就是包袱。
比如环京地区不是闹过“免费送房”么,只要你负责每月还贷。
这送的哪里是房呢,送的明明是债!
已经在降首付、降利率,现在又降准了,同时棚改又开始了,是不是还能再拖一会儿?
能不能拖,要看打工人的负债有没有到极限。
从逻辑上讲,居民负债的极限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增长率,二是流动性。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家上市公司的话,房价收入比就是市盈率。
高房价收入比(高市盈率)并不意味着会立刻暴露风险,只要增长率够高,就可以撑得住。
比如高科技公司的市盈率普遍比银行高,就是这个逻辑。
杠杆率高也不等于风险高。比如最近互联网裁员的消息很多,他们还不了房贷怎么办?难道只能选择破产吗?
并不是,他可以赶紧把房子卖掉,但这依赖于市场的流动性是否充分,如果缺乏流动性,导致他脱不了手的话,就会破产。
基于同样的逻辑,高杠杆的开发商也靠高周转活着。
也就是说,高房价、高负债,需要高增长率和高流动性来作支撑,但现在信号已经很明确了:
2)宏观经济下行,失业上升,2.5亿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的人越来越多,试问他们如何取得银行授信?怎么加杠杆?
另外,经济增长连续降低,国债收益连续降低的话,你就会觉得,5%-6%的房贷利率,越来越不划算,所以再等等,房贷还会降。
3) 人口开启负增长,悲观预期加剧;
4)从躺平率看,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负债就是被控制,他们正在通过减少消费、减少生育,来减少负债,以获得更大限度的自由。
现在的情况是,降息受到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制约,
降准、降首付意义不大,因为强按牛头不喝水——打工人不想再背更多的债,就不会有放水的效果。
再附送大家一个知识点——经济不是钱,经济是钱的流通速度。
意思是,即使银行撒给你钱,但你不花,把钱又存回银行,那对于市场来说,钱没有进入到流通领域,就白撒。
结论就是没那么容易救,银行敢放钱给爆雷的开发商么?
不可能,那相当于给开发商解套,给自己上套。
国企也一样,即使并购,也是奔着人家的优质资产去的,三四线郊区的盘谁敢接?
现在就是部分利益相关的媒体、中介在制造舆论,什么即将大涨、通胀呀啥的,忽悠傻子接盘罢了。
你现在除了等着看波大的还能做什么?
1)投资自己,是更好的选项。
首先是知识,所谓“知而不愠”,很多事情,只有“胸中有丘壑”,才能“稳坐钓鱼台”。
其次是技能,危机阶段,没有什么是100%的,以前发生过多次铁饭碗被砸的事情,只有学到手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2)健康第一,心情第二,搞钱第三。
推荐大家读一下: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