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龙头春风动力
玩乐类摩托车:新品周期启动,爆款引领销量行业趋势:玩乐类摩托景气上行趋势已成,海内外多玩家入局
国内摩托车销量呈现结构性变化,2015 年至今 250cc 以上排量车型销量同比高增
据中汽协 摩托车分会,国内摩托车行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于 2009 达到年销量顶点 2594 万辆(含出口) 后,逐步回落至 1500 万辆左右(2015-2020 年)。
其中约 900 万辆为出口,实际国内销量为约 600 万辆,整体销量呈现结构性变化,向中大排量车型发展。2010 年国内二轮摩托车 250cc 以上车型销量占比仅为 0.04%。
2022 年 1-3 月上升至 2.26%。国内 250cc 以上车型(不含 250cc)销量由 2013 年的 5500 台上升至 2021 年的 21 万台,销量复合增速达 58%。
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趋势,大排量摩托车玩乐属性逐步凸显。据中汽协摩托车分会,2020 年两轮摩托车分类型占比中,250cc 以上排量车约 80%以上销量为跨骑式,更具备玩乐趣 味属性。
100cc 以下车型仅不到 40%为跨骑式。随着我国人均 GDP 快速增长,两轮摩 托销售的加权平均排量也稳步上升,据我们测算,2020 年加权平均排量为 126cc,相比 1994 年的 74cc 有显著提升。
行业景气度上行,多玩家入局,有望导致行业集中度阶段性降低。由于国内市场大排量车 型正处于行业发展前期,先入局者较少,因此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2022 年 1 月春风动力、 钱江摩托、隆鑫机车作为前三家企业,在跨骑式大排量摩托车市场 CR3 达到 64.69%。
我 们认为,随着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其他传统摩企以及主要零部件生产商,均有望逐步入 局大排量市场,推动行业集中度阶段性降低。
以美国 1991-2002 年 651+cc 大排量摩托车 行业快速增长期的市场格局为例,我们发现:哈雷·戴维森的市占率由 1991 年的 60.7%下 滑至 2001 年的 45.7%。
CR2 市占率由 78%下滑至 66.2%,CR5 市占率由 96.7%下滑至 92.9%。因此,我们认为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通常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降低,更多产业链周 边企业有望入局,竞争有望加剧。
本田向中国内地市场引入 CKD 大排量车型,行业竞争加剧。2021 年 2 月下旬 CM300、 NSS350 以及 CB300R 上市发售,其中 CM300 为第一款合资厂 CKD 车型。
接着 2021 年 3 月,五羊本田承接 CKD 版 CB400X。CKD 组装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体现在终端售价上要比 进口更加划算;以进口的 CB500X 为例,官方指导价为 72200 元,而 CB400X 最新官方指 导价为 42500 元。
国产版 CB400X 和原版存在因压缩成本而产生的差异:CKD 轮圈尺寸 和轮胎配置仍为 2016 版老款车的车型配置;
大灯虽同为 LED,但相比原版车型要缺少一 些锋利感,转向灯也改为卤素灯光由本田品牌及品质作保障,CKD 车型销量快速上涨。
我们认为,虽然合资车厂已开始发力,但以春风动力为代表的国产车仍有望在行业快速增 长期争得一席之地。
主要原因为:国产车品牌和合资车品牌存在一定的价格段差异,不 属于直面竞争的竞品,因此一定的价格差异可以弥补国产车生产质量、一致性、稳定性上 的欠缺;
国产车品牌更熟悉国内消费者的喜好,可以针对性地推出相应的车型设计和营 销策略,同时具有更高的产量灵活性,可以更高程度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
国产车企 将中国作为其主要的扩张市场,而即使之后国内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达到百万量级,相比 于千万量级的代步车和印度、东南亚市场来说,不属于本田等全球性车企的重点战略方向, 重视程度有所差异。
市场规模:对标美日,中国玩乐运动类摩托销售规模或有 8 倍增长空间
参考日美经验,我们认为中性假设下,中国玩乐类摩托销售规模或有 8 倍增长空间。根据测算。由于 2018 年美国、日本和中国人口密度分别为 36、347 和 148 人/平方公 里,综合考虑中、美、日的道路情况及文化差异。
同时考虑美国与中日摩托车的排量分类 差异,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城市人均 GDP 水平相对较高,或将率先萌生玩乐类摩 托的受众人群,此处人口密度更接近日本水平,因此日本的渗透率更具有参考意义。
我们 保守估计中国 251+cc 的渗透率或能达到 9 辆/万人,对应的年销量为 123 万辆;中性情况 下,渗透率有望超过日本水平,我们以 12 辆/万人的渗透率计算,则对应年销量为 164 万 辆;
乐观情况下以 18 辆/万人计算,对应年销量为 250 万辆,分别相比 2021 年国内销量 20 万辆约有 6、8.2、12.5 倍空间。
公司优势:品牌定位明晰,具备较强爆款打造能力
春风动力品牌明确定位在中大排量玩乐类摩托车,产品宣传语强调运动、有趣、自由、时 尚,精准契合中国摩托车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
春风动力的产品系列多为以 250cc 及以上 排量车型,特别是在 2021 年下半年发布了多款大排量车型,如 800MT、700CL-X Sport、 1250TR-G 等。
即使是 125cc 及 150cc 的车型也强调动力、操控及时尚造型。如 125cc 的 狒狒广告语为“小块头 大动力”,而 150cc 的 150NK 强调“够劲,够有趣”。
春风首款仿赛车 250SR 首发 1 秒售罄,1.1 万人预订,反响较好,首款大排量摩旅车型 800MT 发布后订单排产达 4 个月。
据官网,2020 年 2 月 28 日公司正式公布首款入门级赛 车新车 250SR 的售价:标配版 18580 元,高配版 21680 元;并于 3 月 1 日在京东首发预 售,开售 1 秒即售罄,预订 1.1 万余辆。
产品配备 250CC 单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 20.5 kw,高配版采用滑动离合及 ABS 刹车辅助,凸显赛车的运动风格,相比国内外竞品,该车 型性价比突出,反响较好。
2021 年 8 月,公司推出了 800MT,是推出当时国产最大排量的 ADV 车型,推出后即供不应求,订货周期 3-4 个月。
爆款路线对摩企来说性价比较高的策略之一,春风动力秉承爆款策略,具备较大的延展性 潜力。爆款车型对于公司的营销策划、生产排产、设计研发等固定成本的分摊具备经济性, 销量越高对固定成本/费用的摊薄约明显。
在有限的排量段及车型类别内,单车销量越高, 公司整体营收的天花板即越高。春风动力秉承爆款策略,成功策划 250NK、250SR、800MT 等爆款车型,且现阶段仍具备较大的产品延展空间。
品牌文化建设提升竞品差异度,成功的品牌文化建设有望为公司筑起较强的护城河。春风 动力积极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公司品牌建设和客户忠诚度培养,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的机车 文化。
公司融合官网、APP、电商商城、KOL 自媒体、社交平台等媒体矩阵,为品牌赋能, 充分利用行业展会、促销活动、网络推广等多种形式做好品牌及产品推广工作,持续打造 CFMOTO 特色的机车运动文化。
2021 年公司聚焦核心产品,针对主力消费人群和主力消 费地区实施精准品牌传播,举办及参加市场活动 130 余场,如骑行学院、 EMT 挑战赛、 SR 全民赛道体验、北京摩展、四轮车中卫穿越等活动。
春风动力与 KTM 的合资公司有望受益于KTM 发布的产品性价比过硬;KTM 与春 风动力的技术共享,以同时提升 KTM 的销售收入及春风动力的产品质量。
KTM 是世界著 名的越野摩托车制造企业,据公司 Investor Presentation,欧美市场份额自 2009 年的低于 5%,分别提升至 2020 年的 13.3%及 11.6%。
据 Pierer Mobility AG Investor Presentation, 春风动力与 KTM 杭州的合资工厂目前具有年产 5 万辆摩托车的产能,且具有扩张到 10 万 辆的产能弹性。
春风动力与 KTM 将共享双缸发动机平台,且春风 800MT 作为成为该工厂 的第一个产品,已获得较好反响,KTM 的 790 DUKE 和 790 ADVENTURE 系列也陆续开 始在此工厂组装(CKD)。
产品力升级,多车型蓄势待发。公司车型周期已开启,有望进一步拉动销量。公司各个产 品线项目均按既定计划稳步推进,250SR 赛道版、700CL-XSport 版、800MT 等重磅车 型于 2021 年相续推出。
250CL-X、250 MY22 和 450SR 于 2022 年上半年推出,产品矩阵 日臻完善。我们预计,后续公司还会持续推出新款车型,最新发布的全新 450SR 也处于供 不应求状态。
大排量车型出海,依托四轮车渠道及品牌效应扩张全球版图。随着大排量产品谱系的补齐, 公司正逐步将大排量车型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导入。
2021 年公司两轮车业务高速发展, 实现销量 2.6 万辆/yoy+209.4%,实现销售收入 3.46 亿元/yoy+196.16%。2022Q1 公司实 现外销 1.4 万辆/yoy+208.3%,持续较高增长。
公司锁定国际顶级摩托车赛事,开启 2022 赛季征战 MotoGP 的 Moto3 组别赛事,参与全球最顶级的摩托车世锦赛有望有效提升 公司全球市场品牌力。
全地形车:趁“需”而入,北美市占率快速提升,行业趋势:疫情新增需求有望抬升整体需求中枢
由于疫情催化,2020 年北美全地形车终端消费需求快速提升。据 Polaris 年报,2013 年以 来,全球全地形车销量稳定在 80-90 万辆之间。
得益于疫情催化及美国政府对公民的财 务补助,北美全地形车销量在 2020 年大幅增长,实现销售 98.5 万台/yoy+27.9%,贡献了 全球销量的主要增长动力。
2021 年北美销量下滑主要系产业链供应瓶颈,交付存在阻碍, 实现销售 82.5 万辆/yoy-12.55%。
我们认为,疫情新增需求有望抬升全地形车整体的长期需求中枢。据 Polaris 的 20Q2 Investor Presentation,疫情期间的销量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新增受众群体的快速扩大。
2020Q2(美国疫情初始爆发期)Polaris 新用户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30%、115%和 110%, 远高于受众复购数。
我们判断,疫情期间的娱乐活动受限,及全地形车运动的较低感染风 险,使更多的人选择尝试全地形车这一项娱乐活动。
据 Polaris 的 21Q1 Investor Presentation,部分新用户已出现复购行为,表明部分新用户有望转化为忠实受众群体。
我 们认为,这会扩大整个全地形车的受众群体,支撑更高的长期需求中枢。Polaris 2021 年新 增购买的销量占比与 2020 年整体持平,维持了较好的新用户购买率。
库存处历史低位,补库需求推动销量增长延续。据 Polaris 20Q2-21Q3 的 Investor Presentation,由于供应链及生产基地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全行业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库 存水平不断下降。
Polaris 截止 2021Q3 的代理商库存水平仅为疫情前正常水平的 25%,同 时产能释放及补库进展缓慢。
Polaris 已采取代理商预售制度,积压订单不断增长;对代理商手上的过季存货做回厂改造,做成新款再次发售。因此,我们认为,补库支撑, 行业需求有望延续增长。
用户画像为中年白人男性为主,具备一定的购买力。我们认为,美国对民众的补贴停止或 不会导致整体全地形车销量的锐减,主要系行业用户画像以中年白人男性为主,具备一 定的购买力,其复购行为或不因补贴多少而改变;
多数用户为稳定受众,行业需求主要 为更新替换需求为主,因此其决策主要受车辆状态及新款车型发布节奏影响较大,受补贴 行为影响较小。
竞争格局:中国品牌逐步奠定影响力
行业供应链受限,中国品牌崛起,产品质量/性价比过硬。物流、港口延误、返工导致的成 本增加,疫情导致员工旷工率上升,二三级供应商限制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北极星等美国 本土品牌的库存水平持续下跌,从 2020Q2 起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春风动力紧抓机遇, 在关税、运费的负面因素影响下,仍旧以市占率为第一要务,凭借其较为稳定的供应链及 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快速提升美国市场的市占率。
以春风动力和 Polaris 的两款竞品为例, CForce 500 相较 Sportsman 450 具备相同等级的发动机、驱动系统和燃油系统,却有更高 级的配置,而价格上却便宜 1000 美元(-15.6%)
我们认为,春风动力在欧洲市场 40%的 市占率体现了其过硬的产品质量、较高的性价比和品牌影响力。中国品牌有望凭借稳定的 供应链、较高的性价比和服务优势逐步在美国站稳脚跟,奠定影响力。
关税/运费/汇率均为暂时负面因素,无损公司产品竞争力
公司布局泰国基地,以部分缓解关税征收影响。公司对美出口的 ATV 产品于 2018 年 9 月 被征收 25%的关税。2022 年 3 月 23 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告将恢复部分中 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
豁免涉及此前(2021 年 10 月 8 日)征询意见的 549 项待定产品 中的 352 项,豁免适用于 2021 年 10 月 12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之间美国自中国进口 的此类商品。
春风的 ATV 产品属于 549 项待定产品,但不属于 352 项已豁免产品。一方面 这部分待定产品仍有望在后续实现关税豁免。
另一方面,公司 2021 年泰国全地形车工厂顺 利竣工投产,如满产有望达到 3 万台的年产能,缓解部分关税征收的影响。
如关税豁免,或可增厚 2022 年净利润 1.6 亿元。据 2021 年年报,全年共征收关税 1.86 亿元,同时我们预计 2022 年全地形车销量微增,则关税征收数额应不少于 2021 年全年征 收数额,免征关税有望增厚税后利润 1.6 亿元以上。
2022 年下半年海运运力及运价有望缓解。2020 年以来受疫情因素影响全球海运运力承压, 2021 年海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叠加海外港口拥堵等问题。
上海出口集装箱运输指数 (SC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指数 (CCFI)持续创 2010 年以来新高,直接导致春风动力 的海运费用大幅上涨。
据 2021 年年报,公司全年承担海运费 3.8 亿元,相比 2020 年大幅 提升。我们认为,海运紧张问题虽然暂时抑制了出口型企业 2021 年的营收及利润增长,但 并不会影响中国企业出海的长期竞争优势,海运问题缓解后,海外补库需求将有望释放。
电动两轮车:超前布局电动化,引领代步车油改电趋势,原踏板摩托车用户有望成为电摩受众群体
2018 年 9 月 17 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调整 完善了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整车质量、脚踏骑行能力等技术要求,相对于旧国标而言。
除了在速度、质量、产品认证等多方面给出具体指标外,还大幅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和车企 的监管力度。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相继出台政策,为超标车设置过渡期。
除个别城市过 渡期为 5 年及以上之外,其余城市大部分过渡期为 3 年。过渡期后,所有超标电动自行车 一律不得上路行驶。
2019 年,全国电动二轮车保有量达到 3 亿辆以上,其中有超过 70%的 车辆不符合新国标标准,必须在指定的过渡期内更换。
新国标背景下,公司主要布局或为中高档代步类踏板摩托未来电动化的趋势,受众群体为 原先的踏板摩托车用户群。
我们认为,目前已存在的电摩市场或不是公司主要的战略目标, 主要系2020 年近 300 万电摩销量中占大多数的为铅酸电池(2020 年,渗透率 80%以 上)2000-4000 元的旧国标产品;
全市场目前存在的与公司即将发布的车型可比的或小 于 10 款,部分也为 2021 年新款车型或众筹预售款。
我们认为,公司布局的中高档代步类踏板摩托或有望率先电动化,主要原因有:消费升 级趋势带动个性化坐骑出行需求,在出行过程中强调酷和好玩、张扬个性成为一种需求趋 势;
公司新品的性能定位(速度、车重、续航、定价)与 150cc 踏板燃油摩托差异不大, 技术成熟度已较高;
代步类需求更注重成本考量,能源成本上电动相比燃油优势较高, 对声浪等其他特性要求相对不高;因此此类产品有望率先被电动化。
第一阶段国内电摩市场空间或可达 100 亿。
据我们测算,第一阶段替代部分 100-250cc 踏板燃油摩托的电摩国内市场空间或可达 100 亿。
国内 2016-2020 年间 126-150cc 踏板式摩托国内销量约为 30-35 万辆水平,价格范围 约位于 8,000-20,000 元,因此如假设均价为 12,000 元,市场空间约为 40 亿。
2016-2020 年间 100-125cc 国内销量约为 200 万辆,均价 8,000 元,市场空间约为 160 亿。如电动化 渗透率达到 50%,则国内该部分电摩替代整体市场空间约 100 亿。
瞄准 Z 时代潮流出行,电摩子品牌 Zeeho 或以优异性能引领行业转型
春风发布第一款电摩 Zeeho AE8,正式进军摩托电动化。2020 年 12 月 8 日,春风动力EV 品牌在北京面向全球发布,新品牌名为 ZEEHO 极核,寓意以科技驱动的内核释放无穷 的能量。
ZEEHO 品牌电摩量产概念车 Cyber Concept 也闪耀亮相,迎来全球首秀。 这意味着春风动力正式布局电动摩托车市场,进军全球大众出行蓝海。
此次发布会不仅代 表了摩托车行业转型发展方向,也向用户及业内人士展现了电摩产品发展的潮流新趋势, 更是提振了行业信心。
2021 年 6 月 7 日,公司发布儿童电动摩托车设计深化、生产制造项 目招标预告,继续拓宽电动摩托用户群。
2022 年 1 月 23 日,公司第一款高性能电摩 AE8 正式公布售价,标准版 AE8 售价 17999 元、AE8 S+版售价 21699 元。
AE8性能或超过300cc燃油踏板车,电池续航表现出色。AE8搭载一台大功率中置水冷电机, 峰值功率 12.5kw,0-50km/h 加速时间仅为 2.6 秒,极速超过 100km/h。
搭载汽车级的高性 能软包电池组,采用 69V/32Ah 双锂电池组的快充设计,还支持换电功能。国标工况下续航 里程可达 120 公里,最大续航里程有 190 公里,标准充电时间 6 小时。
搭载 Brembo 刹车卡 钳,博世双通道 ABS(高配),双液压预载/多段阻尼可调的后减震(低配预载可调),玛吉斯 半热熔轮胎,以及运动、节能、街道三种驾驶模式。
全系标配自动大灯,智能龙头锁,360° 多功能姿态传感,以及 Easy Ride 感应系统。提供 NFC 解锁、APP 遥控解锁、手机感应解 锁感应等多种解锁方式,摆脱传统钥匙带来的负担。
ZEEHO AE8 搭载的 Z Link 极智互联系 统,搭配 5 英寸 TFT 全彩液晶悬浮屏(低配为 LCD 液晶曲面屏),可实现 OTA 远程升级。
盈利预测
春风动力自 2020.03 起至今股价经历了两轮波动。自 2020.03 至 2021.01 公司由于两轮车及 四轮车业务销量均不断超市场预期,2020 年归母净利润一致预期持续提升。
自 2021 年起,随着公司北美四轮车关税豁免到期,人民 币不断升值,海运费持续提升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率水平持续走低,因此2021.01至2021.08 股价持续调整。
自 2021.08 起公司两轮车业务车型周期开启,中大排量月度销量持续攀升, 同时 Q4 中美贸易摩擦现缓和迹象,关税豁免预期渐起,支撑公司股价上行。
2022Q1 公 司产品未在最终豁免行列,且人民币持续升值,运费改善预期未兑现,导致 2022Q1 股价承 压。
Q1 公司净利率环比回升,表明公司各项积极举措对利润率有较强支撑,且由于国内 疫情原因及美国加息预期,美元走强预期渐起,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边际改善。
关键假设及盈利预测
产品量价四轮车:
量:据中汽协,2022 年 1-3 月份春风动力出口全地形车累计 3.8 万辆/yoy+22%,考虑到北 美市场需求仍较为景气,且经销商库存为正常时段的 1/3,因此我们预测2022年销量在2021 年的基础上仍能同比提升 15%。
公司致力于全球化市场布局,2021 年公司新增零售网点 150 家,累计超 3000 家。2023-2024 年考虑公司新增渠道数有望每年同比增长 20%,因 此预计 2023-2024 年销量同比增速为 20%/20%。
价:公司产品以美元计价,2022 年考虑到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维持稳定,但公司在 2021 年 4 月及 7 月分别提价两次,提价幅度约为 7%,我们预计 2022 年均价提升 2%。 2023-2024 年综合考虑欧美 CPI,预计均价变动为 2%/2%。
两轮车
量:考虑到公司 2022Q1 先后发布了 2 款 250cc 排量新车(250 CL-X/250SR-R),250cc 以上排量于2021Q4发布两款新车,11月单月销量达3,341台。
2022年4月发布了450SR, 预期月销量为 3500 台(参考 250SR 2020 年高峰月销量 4000-5000 台,考虑排量上移及 受众群体扩大),我们假设 250cc/250cc 以上车型 2022 年销量分别为 60,000/65,000 台。
考虑到 2022 年下半年或还有新的 250cc 以上车型发布,且 250cc 车型有望随行业受众扩 大而稳步增长,因此我们预计 2023-2024 年 250cc 车型销量分别为 65000/70000,250cc 以 上车型销量分别为 95000/120000,其余车型销量持平。
价:据调研,公司基于经销商进货价约为零售价的 90%,同时扣除 13%的增值税,可于 获得公司对应型号产品的渠道售价(不含税)。
按各个排量段不同型号的销量比例加 权得到 250cc、250cc 以上、150cc、125cc 及电摩产品销售均价分别为 16,000/33,283/8,500 /7,100/15,809 元/台。
营业收入
由上述假设可得 2022-2024 年公司四轮车业务营收同比为 17%/22%/22%,两轮车业务营 收同比为 64%/32%/24%。
毛利率
四轮车:考虑到 2021 年公司被重新征收关税,海运费大幅上涨,人民币大幅升值,四轮车 毛利率有较大幅度下降。
据 2021 年年报,营业成本中运费 3.8 亿元,美国进口关税 1.9 亿 元,全年海运费及关税共计 5.7 亿元,约为四轮车营收的 11.68%。
考虑到公司于 2021 年 7 月向海外征收运费附加费,2022 年泰国工厂逐步爬产有望部分规避北美关税。
我们认为 在海运费/汇率/原材料成本不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四轮车 2022-2024 年毛利率水平有望逐年 改善,给予 2022-2024 年 22%/23%/24%的毛利率水平。
两轮车:排量越大的车型毛利率水平越高,考虑到 125cc,150cc,250cc 车型销量占比变 化不大,且各车型毛利率水平差异不大。
我们预计其 2022-2024 年毛利率水平有望稳定在 15%,250cc 以上车型,考虑到整体排量段中枢有望逐年上移,因此预计其 2022-2024 年 毛利率水平为23%/24%/25%。
公务车2022-2024年毛利率水平有望保持稳定在26%左右。 电摩销量有望快速增长,规模效应有望支撑毛利率水平提升,2022-2024 年毛利率水平预 计为 20%/22%/23%。
期间费用率
销售费用率:2021 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6.60%/yoy-1.93 pct,规模效应明显,体现出公司较 强的经营能力。
考虑到公司营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规模效应有望持续体现,因此我们预 计 2022-2024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有望逐年递减,为 6.40%/6.30%/6.20%。
管理费用率:2021 公司管理费用率为 3.54%/yoy-1.06 pct,主要系营收快速增长带来的明 显规模效应。
考虑到后续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望逐步降低,我们 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3.40%/3.30%/3.20%。
研发费用率:2021 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4.82%/yoy-0.40 pct,主要系营收快速增长带来的明 显规模效应。
后续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公司研发费用率有望逐步降低,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研发率分别为 4.70%/4.60%/4.50%。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