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深圳钉子户蔡珠祥,获1700万赔偿款,却换来一纸离婚书
“我现在啥也没有了,只剩下钱了,明天就睡在天桥底下数钱了!”
张莲好看着眼前的小楼,依依不舍地转身,平静的外表下,掩饰不住的凄凉,眼泪在眼角闪烁。
2007年9月22日,对于蔡珠祥与张莲好夫妇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他们联手拿到了1700万天价拆迁款。
然而,谁都没想到,“情比金坚”的两人,在获得赔偿后,却选择了离婚,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
事实上,他们的人生,远比“天价钉子户”要更丰富,更跌宕起伏。
01
1969年的深圳还是个小渔村。风趣幽默、富有朝气的蔡珠祥,与年长他3岁的城里姑娘张莲好,在蔡屋围村喜结良缘,并且很快便幸福地迎来了儿子的降生。
那时候的蔡珠祥,有着人人羡慕的好工作——开手扶拖拉机。在那个年月,会开拖拉机,那可是件无比荣耀的事情。
然而,有了孩子后,每月不到30元的工资,根本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72年,张莲好又怀孕了。这让本就生活拮据的小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生性喜欢冒险的蔡珠祥,决定“偷渡香港”。要知道,当时香港普通人的月收入,几乎是深圳农民10年的收入。
尽管张莲好百般不舍,但想到一家人窘迫的生活,再加上丈夫坚决的态度,最终,她也只好同意了。
然而,遍地是黄金的香港,对蔡珠祥似乎并不友好。
到了香港,既没文化也没户口的蔡珠祥,只能做一些洗碗、打扫、糊纸盒的底层工作,而他干得最多的工作,就是非常辛苦的建筑工。
好在蔡珠祥不怕吃苦。他靠着在建筑工地上搬砖、背水泥、打零工,每月也能赚到300块钱。然后,他会往家里寄200块,顺便写信告诉妻子自己的近况。
而在一水之隔的深圳,张莲好因为丈夫寄回的钱,生活上宽裕了很多。
可作为外姓人的她,没了丈夫的庇护,又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这个以宗亲关系为重的村子里生活,难免会受到村民们的排挤,所以,她的日子并不好过。
转眼到了1974年,当时的香港政府实施了“抵垒政策”。由内地偷渡到香港的非法入境者,只要能成功抵达香港市区,就可以成为合法的香港居民。
而蔡珠祥也因此,顺理成章地拿到了合法的香港居民身份证。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香港居民的这一身份,为他日后埋下了隐患。
02
1979年,已经在香港打拼了6年多的蔡珠祥,突然间失去了工作,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了。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的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反正现在工作也没了,不如去更远的美国赚大钱?”
而原本就不安分的蔡珠祥,顿时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他和朋友决定一起偷渡去美国。
哪知天不遂人愿。蔡珠祥到了美国后,为了躲避警察的搜查,竟不小心上了另一架飞机,然后便来到了南美的厄瓜多尔。
因为没有身份证,蔡珠祥只能进入当地的黑工厂,没日没夜地干,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
自此,他渐渐失去了和妻儿的联系。
蔡珠祥凭借自己在香港打拼的经历,以及他不怕吃苦、甘于忍耐的性格,经过几年的奋斗后,他终于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厄瓜多尔开了一家中餐厅。
但回国的愿望,随着中餐厅生意的日渐兴隆,也在蔡珠祥的心中渐渐泯灭。而他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也在一天天的忙碌中消磨殆尽。
就这样,富裕起来的蔡珠祥,彻底放弃了回国的打算。他在当地又找了一个女子成家,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蔡珠祥原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而他自己最后也会终老他乡。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当你顺应了它的安排,它又会为你再掀波澜。
1988年的一天,蔡珠祥像往常一样,在自家餐厅忙碌着。
这时候,恰巧走进来一位客人。蔡珠祥见对方是跟自己一样的华人样貌,于是便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在得知此人竟是一位来自广东的华侨时,蔡珠祥顿时激动坏了。毕竟,能在这么远的地方,遇到一位老乡,这让他倍感亲切。
攀谈中,蔡珠祥从老乡口中得知,深圳已从过去的一个小渔村,变成了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区。而且,随着外地人的不断涌入,原先的村落都盖起了一幢幢小楼,村民们靠着收取房租,过着安逸的日子。
蔡珠祥不敢置信:“没想到,这么些年,老家的变化居然会这么大!其实,我在深圳也有土地和房子。”
这名广东华侨一听,脸上顿时露出了羡慕的神情:“你回去建个小楼收租,比在这里累死累活开个餐厅要好太多了!”
老乡的这番话,让蔡珠祥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随后,蔡珠祥不顾一切,抛下厄瓜多尔的妻儿,带着钱财,辗转从香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深圳蔡屋围村。
自此以后,薄情寡义的蔡珠祥结束了长达16年的海外漂泊生涯,而他与厄瓜多尔的家也再也没了联系。
03
蔡珠祥回来后,见到自家房子时,却根本没认出来。
原来,在1982年的时候,张莲好用自己平时打工存下来的钱,以及丈夫寄回来的钱,在原来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栋两层的小楼房。
然而,久别重逢的夫妻二人,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相拥而泣。相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哀怨和陌生。
要知道,蔡珠祥不在的这些岁月里,张莲好为了抚养一双儿女,一边忍受着村里人的指指点点,一边还要辛辛苦苦地工作,有时甚至要打五份工。
张莲好一直以为丈夫早已不在人世,因此,在面对突然“从天而降”的蔡珠祥时,她在惊讶之余,也将多年来所受的委屈和思念,全部化成了怨恨。
而本就对妻子失去念想的蔡珠祥,见到满脸皱纹的张莲好时,更是全然没了往日的温暖,取而代之的只有冷漠。
夫妻二人就这样,过起了貌合神离的日子。
1992年,深圳开始了第一波城市化改制。4万多“农民”全转为城市户口。而原有的村子则实行股份制,村民们可以参与村里的分红。
这本是天大的喜事,但蔡珠祥夫妇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蔡珠祥的身份是香港居民,而张莲好的户口也不在本村。所以这次的村改制,他们夫妻俩都得不到分红。
好在深圳当时不乏外地来的“淘金者”,收房租便成了原村民最赚钱的手段。
蔡珠祥将自家原来的小楼,加盖到4层,里里外外粉饰一新,迎接着外地涌入的“淘金者”。而他已然成了地地道道的包租公。
看着滚滚而来的财富,蔡珠祥不再为整天游手好闲的儿子操心。相比打工,这种收租的日子简直太舒服了。
4年后,蔡珠祥夫妻俩又将原先的小楼拆掉,投入百万资金,重新盖起了一座6层高的小洋楼。
收租的生活,让蔡珠祥和张莲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优渥和悠闲。他们与附近村民喝茶聊天,时而凑在一起打打麻将。这样的生活简直太惬意了,他们希望能一辈子这样。
然而,一个城市的发展,并不会因为一个家庭的满足而停下脚步。
04
毫无疑问,整个城市的开发改制,不仅让蔡屋围村里的人富裕起来,同时也让村子里的土地,有了更高的价值。
2003年,深圳市政府研究决定,将罗湖区蔡屋围村进行整体改建,打造成金融中心区。
一座新的地标——京基100大厦,也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蔡屋围村近46万平方米的土地,即将进行拆迁整改,其中也包括了蔡珠祥家的6层小楼。
针对拆迁补偿,开发商提出了4种方案。分别是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相结合,以及原地回迁部分,在过渡期内给予一定的租金补偿。
但是,由于蔡屋围村的拆迁改建,在当时是深圳市大规模城中村改制的头一波,居民们都持观望态度。因此,拆迁工作进行得颇为不顺。
直到开发商补充一个新的协议:以1.2万元/平方米,收购现有住宅一层,立马兑现,用于村民拆迁时过渡购房的需要。
要知道,2006年深圳市的平均房价,还不到1万元/平方米。
另外,经过有关部门的讨论,在原方案基础上,又增加了几条优惠条件,其中一条是:以后在蔡屋围土地上建起的商品房,村民们依旧可以参与分红。
这让村民们大喜过望,大家纷纷在协议上签字,拆迁工作也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但分红却与蔡珠祥一家没什么关系,并且此时的夫妻二人,早已有了离婚的打算。于是,他们打定主意,拒不签字。
2006年9月15日,蔡屋围村开始拆除。但蔡珠祥一家,自此也成了“钉子户”的代名词。
他们家的6层小洋楼,屹立在庞大的工地上,显得那么倔强,那么碍眼。
起初他们要求以1.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一次性现金补偿,被开发商回绝。后来,他们自己找来房产评估机构重新评估,结果评估机构给出的价格,只有4089元/平方米。
开发商考虑到给其他村民的补偿,于是提出以评估价的双倍,9000元/平方米进行现金补偿。但蔡珠祥和张莲好,仍然不接受。
因为此时的蔡珠祥不急了,他与张莲好已经决定,联手与开发商僵持到底。
恰逢此时,《物权法》的出台,又给了蔡珠祥夫妻二人一个可以坐地起价的砝码。
随后,张莲好化身拆迁过程中遭遇不公待遇的可怜老人“阿香婆”,在网络平台发表了《南方第一高楼之征地拆迁令我感到弱势》的文章,引来无数媒体的关注。
接着,蔡珠祥则拿着《物权法》,找有关部门谈判。
夫妻俩一唱一和,让不知内情的记者和社会舆论,形成了一边倒的态势。
港人身份、《物权法》、千万补偿款、孤楼与地标等,一系列的新闻元素,让这个6层小楼,成了深圳旧城改制的焦点。
05
由于蔡珠祥和张莲好,共同导演的这场拆迁大战,导致了开发进度迟迟不能推进,村民们也迟迟不能回迁。因此,他们夫妻也成了全村人的公敌。
不过,几经周折后,罗湖法院通过4次调解,终于让双方达成协议。
2007年9月22日,蔡珠祥和张莲好,如愿以偿地拿到了1700万的天价补偿款,成了当时“中国最贵钉子户”。
然而,让众人大吃一惊的是,蔡珠祥和张莲好这对夫妻,在获得赔偿后,立马便离了婚。而这1700万的拆迁款,他们与两个子女一起平分了。
之后,蔡珠祥又找了一个女朋友,并在布吉买了一套商品房,过着隐居的生活。
而张莲好却如人间蒸发一般,没人知道她的下落。
事后,有媒体来采访蔡珠祥时,问他:“你是否后悔当年离开家的决定?”
蔡珠祥摇摇头,回答道:“当年有当年的情况,我本以为自己会客死他乡,现在还能在故土安稳地生活,已经很安心了。唯一想念的,就是我的两个子女和小孙子。”
被问起是否还想回到蔡屋围时,蔡珠祥目光闪烁,神情无奈地说道:“那里早就没有人欢迎我了。”
是啊!过去的已然过去,无论是漂泊海外,还是以“钉子户”的身份索要赔偿,都是蔡珠祥自己的选择。再多的幻想,也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
作者:萱
编辑:羽羽术
资料来源:
1.南方周末《中国最贵“钉子户”百万造价农民房补偿逾千万》2008-04-04;
2.观察者网《中国最贵钉子户:夫妇获赔后离婚》2012-11-02。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