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张家坟水文站站长:坚守岗位39年,守好水库的“眼睛”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任永杰在密云水库张家坟水文站值守的最后一班岗。今天(8月8日),年满60岁的他正式退休。39年来,任永杰作为张家坟水文站站长如定海神针般坚守在这里。他和同事们盯住雨量、流速等重要水文信息,准确、迅速地汇报给密云水库管理处,守护住张家坟水文站——密云水库的“眼睛”。
密云水库张家坟水文站站长任永杰正在工作。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暴雨蓝色预警期间彻夜值守测量数据
张家坟水文站位置偏远,从密云水库管理处开车过去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一路上山路蜿蜒,张家坟水文站就藏在这大山之中。水文站取名源自此处的张家坟村,任永杰是这里的村民,从他家到张家坟水文站不过五六百米距离,算得上“抬腿儿”就到。即使是这么短的距离,在汛期,任永杰也不怎么回家,他总是守在站里,困了、累了便到站里的值班宿舍休息。
从站上到观测断面的路,是任永杰最熟悉、最难忘的路。每年白河堡水库向密云水库补水时,闲不住的他总是拿着测量工具一趟又一趟地赶往河道边,看看水头有没有到来。他会在清晨拿着测量工具到河道边观测水位、抓住水头、关注水势。
由于常年往河道边跑,任永杰的脸和胳膊晒得黑黝黝的。炎炎夏日里他去观测水位时,不戴帽子不打伞,穿着运动鞋便往河边走。任永杰有经验,烈日晒黑皮肤没关系,但一定要防止中暑,“河边热着呢,必须带瓶水补充水分。”白天观测数据时温度再高,他和同事们也必须穿好救生衣和雨鞋。为了工作方便,测量器材放在河边的站房里。站房台阶高,任永杰年纪大了,他的同事便主动爬上站房把器材送下来。
上周末,北京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张家坟水文站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绷紧了神经,“这时水文信息我们得一小时一测,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一定要按照要求完成。”因此那个周末,任永杰和同事们几乎没怎么合眼,大家不是在去测数据的路上,就是在向密云数据管理处相关部门汇报水文数据。北京的暴雨往往出现在夜里,别说是今年的主汛期,即便往年,任永杰到了这时也睡不了几个安稳觉,“咱这工作性质就这样,雨来了就得守住,张家坟水文站可是密云水库的‘眼睛’啊。”
密云水库张家坟水文站站长任永杰穿好雨鞋准备开始工作。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抓”张家坟水文站断面最高洪峰
39年前,密云水库张家坟水文站招汛期水文工,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任永杰报了名,“当年设备、办公环境都没现在好,也没空调。”回忆起第一次来到张家坟水文站,任永杰笑着说,那时连电话也不普及,遇到夏天打雷,站里的电话线路容易出现故障,“但我们要向管理处报监测数据,电话坏了我就跑去用村里大队的电话。”从短期水文工到水文站站长,任永杰一直坚守在这里。
任永杰对张家坟水文站如数家珍,测站沿革、测验项目、水文特征值、水准点位置及高程等情况,他都熟记于心,各种仪器的使用、保养、简单的故障排除更是信手拈来。工作这么多年来,他经历了很多场洪水的考验。
说起任永杰的坚守与执着,张家坟水文站副站长吴月向记者介绍了这么一件事。2021年的汛期,以站为家的任永杰都不记得几天没陪老伴儿坐下来踏踏实实吃顿饭、唠唠家常了。“当年7月12日,任站长带着大家一如往常地重复着观测水位、流量、水温、降水量等工作。”吴月说,当天11时,暴雨突降,水位猛涨,任永杰和同事们开始奔波于观测场和各个断面,详细记录着雨水情的变化。次日凌晨,水位接近峰顶,他赶忙喊上其他两名同事赶去小岭断面测流。凌晨4时30分,他们抓住了119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这是自2018年以来张家坟水文站断面迎来的最高洪峰。吴月说,张家坟水文站迅速将洪峰数据反馈至上级部门,为密云水库防洪调度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吴月还记得当时第一轮强降雨及洪水过后,任永杰的眼里布满血丝,但他并没有多休息,“当年7月18日,实测洪峰流量678立方米每秒,任站长依旧冲在最前面,带领大家测出汛期里第二个洪峰流量。”
密云水库张家坟水文站站长任永杰。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张家坟水文站里最操心的“家长”
平时,小年轻们喜欢叫任永杰“大爷”,大爷的“爷”字发轻声,这是年轻人对年长者的敬称,其中也透着亲热。张家坟水文站的年轻人张西磊喜欢与任永杰聊天、请教业务,“我大爷脾气特好,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就跟对他的孩子似的。他工作那么多年了,从没休过一次假。”他佩服地说。
在汛期工作尤其是抓洪峰时,任永杰永远冲在最前线,为了其他人的安全,最危险的工作他来干;看到因为长期在河道工作而被跳蚤咬得满身是包的小伙子,他心疼不已,吩咐老伴儿买来药,亲自给小伙子们涂上,如父母般呵护着他们。
别看平日里任永杰对年轻人和蔼可亲,但到了督促他们学习业务知识时,任永杰异常严肃,毫无情面可讲。吴月说:“不忙时他们组织全站职工进行实操演练,任永杰对成绩不好的年轻职工,劈头盖脸一顿说。不过说归说,之后任永杰还要陪着学、陪着练,直到成绩合格。”吴月说,正是任永杰这样一丝不苟的态度,为密云水库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水文尖兵。吴月在任永杰的督促下,苦学业务本领,获得北京市大工匠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今天,生在白河边、长在白河边的任永杰已满60岁了,就要离开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水文事业。他也从工作之初的“小任”变成了如今的“老任”,他常说:“不经意间干了一辈子,我对得起从我手上报出的每一个数据。”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