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深度分析 - 机械 | 神州高铁:高铁后市场布局完善,拓展高端装备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24 阅读数:人阅读

 

核心观点

铁路后市场年需求有5-10倍成长空间

目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约12.1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过1.9万公里;各类铁路车辆总计82.7万辆,其中动车组1.8万辆。里程、车辆保有量已积累到一定数量,将推动十三五的3.8万亿投资重心从偏前端的线路新建、新增设备逐年转向后端的检测、维护、更新。同时,提速准备推进以及2020年实现65.5%电气化目标,对运维的高效化、自动化和互联网化提出新的要求,需求很大。按照以上路轨和车辆存量来测算,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后市场行业空间约为1000亿元以上。

五大业务平台化覆盖高铁后市场全产业链

神州高铁目前五大业务布局基本完成,进一步巩固跨平台运营维护优势,完善系统化数据平台,是坚决推进轨交后市场全产业链战略的初战成果。1)机车和车辆,占神州高铁收入的60-70%,新联铁设备已经占据国内很多检测领域的前几名,但是目前全网检测设备的装配率也只有20-30%,这部分需求空间很大;2)供电业务:华兴致远四大产品系列经过多年培育,2016年多款产品放量可期;3)工务业务:武汉利德铁路轨道自动化养护未来增长空间较大;4)信号系统维护业务:交大微联拥有国内4张信号系统牌照之一,后续先聚焦做大中小型站场调度信号系统。

海外市场拓展:率先布局美国,受益中国高铁海外项目

华兴致远货车运行故障图像检测系统目前已在北美铁道协会实验。未来一方面会获取国外存量市场的业务,另一方面也会受益中国海外项目的推进,预计到2020年,全球轨道交通市场规模约1.4亿人民币。

战略目标清晰,有望成为后市场领域媲美中国中车的一流国际化公司

在稳步推产业链整合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颠覆行业,建立全产业链的运维及安全监测平台。通过将碎片化的检测数据贯穿轨交车辆从正线运行到入库维护的整个过程,形成动态跟踪、自动比对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最终实现“减人增效”和“智能交通”。

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业绩高增长可期,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考虑公司“系统化产业模式平台+数据化服务模式平台+专业化模式平台”布局渐入收获期,新产品放量的业绩弹性以及铁路信息化和维护维修后市场的拓展潜力,预计2016-2018年净利润分别是5.5、8.0、9.9亿元。给予公司2016年合理估值区间在55-65倍,未来6个月合理股价区间为11.00-13.0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达预期,新产品推广进度低于预期。

报告全文

1高铁后市场千亿市场,“平台化运作”王者有望在此诞生

首先,对铁路后市场的定义:铁路产业链前端是工程建设产业即基建,中国铁建是龙头;中端是装备制造产业即设备,中国中车是主导;除前者以外的都可以算作后市场,即产业链后端。

十三五3.8万亿投资重心将大概率从前端向后端转移

里程、车辆保有量已积累到一定数量,将推动十三五的3.8万亿投资重心从偏前端的线路新建、新增设备逐年转向后端的检测、维护、更新。

Ø  中国铁路里程已积累到一定数量。截至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约12.1万公里,高铁里程超过1.9万公里。

高铁线路到2020年计划累计通车25,147km,远景目标是28,131km。

城际线路到2020年计划累计通车12,229km,远景目标是19,795km。

地铁轻轨到2020年计划累计通车6,722km,远景目标是14,493km。

现代有轨电车2017年计划累计通车486km,远景目标是2388km。

车辆数量增速到拐点,后市场需求刚性增长。截止2015年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万台,铁路客车拥有量为6.5万辆,铁路货车拥有量为72.3万辆,增速出现拐点。同时,动车组从07年运行至今,设备更换周期5-8年,正进入大修周期的更新需求,将推动设备购置支出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截止2015年全国动车组拥有量1883列、17648辆。

同时,提速准备推进以及2020年实现65.5%电气化目标,对运维的高效化、自动化和互联网化提出新的要求,需求很大。以电力牵引作为主要牵引方式的干线铁路称为电气化铁路,到2015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已超过7.4万公里,电化率60.8%,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电气化里程、电气化率将分别达到9.38万公里、65.5%。

铁路后市场年需求有5-10倍成长空间

按照以上路轨和车辆存量来测算,后市场的行业空间约1000亿/年。鉴于美国铁路后市场占铁路总投资比重为20%-30%,日本甚至高达60%,而中国仅为2%-3%,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后市场行业空间约为1000亿元以上。其中包括检测设备购置、检测设备后续维护运行、铁路轨道的维护运营、车辆轮对等核心部件的维护运营、零部件更换、车辆大中修等诸多方面。

后市场需求与三项指标成正比,分别是:

Ø  车辆行驶速度。300公里时速是一个坎,如果时速达到350公里,检测、运维等投入需求会至少增长50%

Ø  运行安全性要求。检测和维护的覆盖度越高,察觉风险的概率和速度越高。

Ø  运行频率要求。中国高铁的部分线路(如京沪线)的需求增长太快,运行频率需要不断提升,在高频率行驶的状况下,快速和在线式检测成为必然,该领域的投入会持续上升。

铁路建设资金宽裕是推动检测运维高投入的主因之一,十三五规划期间铁路建设固投约3.8万亿元,且有上调预期,目前看趋势向好,但这是影响业绩的最先导指标,需要重点监控。

2布局五大领域,打通高铁后市场全产业链

神州高铁是以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及安全监测、检测为主业的平台化上市公司,是我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领域领先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和综合数据服务提供商,专业致力于轨道交通安全检测监测技术、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和智能化维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神州高铁的最大股东是文炳荣,持股比例为11.36%,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前期公告会逐步有序退出。

神州高铁的前身是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长为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产业领军企业,旗下拥有以新联铁、交大微联、武汉利德、新路智铁为主体的多个产业集群、20余家参控股子公司,形成了无损探伤、机器视觉监测、自动测量、环保清洗等核心技术。

公司通过产业并购产品横跨后市场全产业链,分别是检测、监测、工务、信号、供电;覆盖的是6大系列具体领域,分别是机车、车辆、供电、工务(线路)、信号、站场调度。业务范围遍布神州大地,覆盖全国各铁路局、动车检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主机厂、机务段、车辆段、供电段、动车运用所、城市轨道交通。

核心产品动车组空心轴超声波探伤机、转向架动载试验台、转向架静载试验台、机车车辆入库轨边综合检测系统、运行故障图像检测系统等核心装备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较高,具有国际竞争力。

同时,公司不断提升系统集成综合能力,在核心装备基础上完善整体解决方案及数据方案的设计、实施及持续服务能力。基于现存业务大数据和云处理的设计服务能力,公司不断增强现有系统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推动向“互联网+高科技”的复合型数据化平台企业转变。

各项业务的成长空间的判断如下:

Ø  机车和车辆:统称车辆设备业务,这块是新联铁过去15年的主业,目前占神州高铁收入的60-70%。新联铁设备目前已经占据国内很多检测领域的前几名,但是目前全网检测设备的装配率也只有20-30%,这部分需求会给新联铁带来很大空间。

Ø  供电业务:主要由华兴致远来做,2015年实现收入约2亿元,研发投入约2千万。公司四大产品系列经过多年培育,2016年多款产品放量可期,目标订单3亿元。

Ø  工务(线路)业务:由武汉利德来做,主要从事的是铁路轨道的自动化养护,未来增长较为确定。因为目前养护主要靠人工,高铁里程已达1.9万公里,未来会大面积改为自动化作业式的综合检修平台。2015-17年业绩承诺为0.65、0.85、1.1亿元。

Ø  信号系统维护业务:由新收购的交大微联来做,该公司拥有国内4张信号系统牌照之一,目前市占率仅35%左右。后续先聚焦做大中小型站场调度信号系统。2015-17年业绩承诺为1.2、1.5、1.8亿元。

2015年神州高铁实现营业收入12.95亿元,同比增长321.60 %,实现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95.95%。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

1)继续完善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体系,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覆盖全产业链核心系统的企业。

2)打造运营维护数字仿真平台,实现从设计、制造、运维、财务全生命周期动态跟踪、故障预测、专家诊断,达到安全和降本增效的模目标,提升产业价值链。

3)有选择性地开拓战略核心部件系统领域,例如广州ABB微联牵引变流系统、武汉嘉盛源轨道交通车辆新能源系统和与美国莱尔德合作的无线调车系统等。

4)创建轨道交通工业服务模式,目前由武汉利德子公司利德工业服务公司在推进,其中养护市场细分预计2020年年需求2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神州高铁的优势在于一是对运维设备技术、工艺的了解,二是近年来维保支出需求日渐成刚性。

铁路设备监测大数据平台的考虑

目前国内铁路监测主要靠人工方式,反应速度慢,与高铁产业的快速发展极不匹配。公司要打造的是一种在线式、通过式检测探伤系统,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报警,属于全球首创。该领域业务对公司未来5年的业务会产生重点影响。

海外市场拓展:率先布局美国,受益中国高铁海外项目

中国高铁产业从2005年发展到今天,竞争力开始领先全球,因为:1)中国地理幅员辽阔,地区间气候差异大,需要满足极端气候时运行要求;2)运行频次远高于欧洲和日本,对线路设备稳定性、运行管理等都提出较高要求;3)国内市场需求很大,将成为技术全球化背景下二次技术本土化最具吸引力的市场,可造就类同中铁建和中车规模优势突出的企业。

在后市场方面也是同样,较大的保有量导致中国的后市场企业规模会远大于国际同行,所以目前神州高铁的海外拓展已经开始,未来一方面会获取国外存量市场的业务,另一方面也会受益中国海外项目的推进。预计到2020年,全球轨道交通市场规模约1.4亿人民币。华兴致远货车运行故障图像检测系统目前已在北美铁道协会实验。

3武汉利德调:补足神州高铁后市场全产业链布局工务板块

武汉利德是国内轨道线路装备及维护的重要供应商。下游客户覆盖武汉、上海、北京、南昌、西安、郑州等18大铁路局及广铁集团,以机电液为一体的专业工业装备为铁路轨道上提供高端技术服务外包,补足神州高铁后市场全产业链布局工务板块,完善大数据平台。

2015年武汉利德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51.50%,实现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90.70%。

产品覆盖四大系列,补足神州高铁后市场全产业链布局工务板块。2014年武汉利德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24.21%,铁路安全检测监控设备、钢轨焊接加工及铁路养护装备分占40%、物流装备定位及信息管理系统占12%、轨道交通装备工业化连锁服务占8%;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107.85%。

具体如下:

1)铁路安全检测监控设备:全天候动态检测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各种状态,实现以机控代替人控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广泛应用于铁路货场、编组站,以及煤矿、电厂、矿山、冶金、物流中心、港口等通铁路专用线。产品包括高速动态不断轨轨道衡、超偏载监控装备、铁路货运安全综合监控系统、钢轨磨耗(廓形)测量仪、无缝线路稳定性综合监控系统等,具有智能化、网络化、高精度、高可靠的特点。目标是打造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系统,实现从安全监控中心发现故障或关键参数偏差—调出远程视频进入专家系统诊断—生产调度中心数据系统发出维修指令—维修中心收悉指令派人员维修全过程智能化。

2)钢轨焊接加工及铁路养护装备:高平顺无缝线路是高铁安全及经济性的重要保障,能延长铁路轨道和车辆部件寿命,同时增加乘客舒适性。公司的数字化焊轨基地生产管理系统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加热过程可实现温度闭环控制且自动化,保证正火处理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加热后的钢轨表面质量。多项焊轨设备技术全国领先,目前在申请中国标准专利。养护装备方面,参与“十一五”大机国产化的研发与制造任务,积累了丰富的设计与制造经验,率先受益养护机械化大市场。竞争对手是昆明中铁和襄樊金鹰。

3)物流装备定位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获得国际专利的格雷母线定位技术,实现移动设备精确位置检测,广泛应用于日光直射、雨水、粉尘和酸碱腐蚀等恶劣环境下的大型户外装备数控化、自动化改造。

4)轨道交通装备工业化连锁服务:起源于施耐德电气20个省的售后服务外包业务,积累了国际化的服务流程与服务人才。近年来专注于轨道交通装备的服务,在全国的动车段、焊轨基地等单位提供委托修服务。未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打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服务的远程专家诊断指挥平台及备件共享平台,降低成本,优化流程,保证安全。

核心竞争力在于测控技术、定位控制技术、轨道维护技术、机械设计和液压控制技术、轨道交通工业服务技术运用的软硬一体化。

目前,轨道交通线路装备及维护系统化解决方案业务尚处于初创发展阶段,业内企业数量和规模均偏小,大多厂商仍以硬件设备的提供为主,数据服务的发展理念、能力以及人才储备相对较弱。武汉利德设立以来凭借软硬一体化战略,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钢轨焊接加工及铁路养护装备等核心设备在细分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全国16个焊接基地整线率仅为30%,关键设备投入占比约15%。未来看点在于焊接整线出口(一条整线约2亿元),以及抢占养护市场高地(预计2020年年需求200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100%)。受益国内高铁网络加密建设及存量需求,运维及安全检测、监测需求较大,2015-17年业绩承诺为0.65、0.85、1.1亿元。

4交大微联: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重要供应商,补足神州高铁后市场全产业链布局信号板块

交大微联是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研发及系统集成重要供应商,拥有国内4张信号系统牌照之一,行业地位突出,是原铁道部认定的信号设备生产商。

2015年交大微联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18.57%,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23.33%。

公司主要产品已在全国16个路局及海外和地方铁路2000多个车站成功开通,占据国内市场35%的份额。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SM)、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列控中心系统(TCC)、自动监控系统(ATS),合计保有量约2000套。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60亿元,其中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SM)、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收入占比分别为86.44%、4.85%、0.47%。

品牌产品计算机联锁系统(CI),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以电子信息传输方式集中控制动力式道岔及色灯信号机等信号设备,从而实现车站信号设备的自动控制。截止目前已在全国16个路局及海外和地方铁路2000多个车站成功开通,占据国内市场30%的份额,特别是在动车细分占比较高。

背靠北京交通大学,技术行业领先。拥有2000平米技术研发场地,另有多个研究试验场地。同时积极与日立、阿尔卡特、泰雷兹、英国西屋、瑞典ABB、德国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并与日本信号合资成立信号公司主攻城市轨道交通信号集成。

预计产品规模:信号控制系统生命周期约为15年,目前正进入更换高峰期。微联拥有信号系统核心产品技术和资质,通过借道神州高铁客户资源,公司目标计算机联锁每年300套、微机监测系统每100套、列控中心设备每年50套、CTC、ATS系统每年1条线。预计未来三年公司的年营业额将超过12亿元,2015-17年业绩承诺为1.2、1.5、1.8亿元。

5华兴致远:承担供电业务板块,多款产品放量可期

华兴致远是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及安全检测领域领导者,核心技术是图像识别、光电检测、信息化集成。承担神州高铁供电业务板块,2015年实现收入约2亿元,研发投入约2千万。公司四大产品系列经过多年培育,2016年多款产品放量可期。公司目标是建立轨道交通从安全检测到维修维护、系统集成及信息数据分析的完整产业链。

产品覆盖四大系列,分别为机车车辆安全监测产品、供电安全检测产品、机车车辆信息化产品和模块化产品。

1)安全监测主要是动车组、货车、客车、机车、受电弓故障及动态检测系统,在线监测主要是货车,而动车和机车都要进行入库检测。其中,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检测系统(TEDS)为国内首创,2015年成为铁路总公司的技术标准,武汉铁路局、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等10家合计应用75套,市占率约50%,预计行业空间约800套,目前保有量不到200套。客车类、机车类分别为22套和51套,市占率分别为30%和90%以上。货车类2015年11月已在北美铁道协会参与试验,出口海外指日可待。

2)供电检测主要是2C—5C产品,均列入铁道部“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具体产品包括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已出售42套,市占率约50%,开始进入韩国、台湾采购体系;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系国内、国际首次研制成功,是青岛四方、BST合格供货商,成为国内高铁动车组的标准配置,市场占有率第一,截至目前2016年中标270列,并已成功销往新加坡地铁;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具有提前预警功能,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自动识别功能;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

3)信息化产品主要是将整个铁路关系实现信息化。包括机车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动车组调车安全监控系统(位置追踪)以及动车组作业监控评价管理系统。其中,机车检修管理系统已在8个铁路局应用,收集机车检修数据,为后续搭建大数据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4)模块化产品包括高速3D图像检测模块、车号识别模块、智能手持机等。3D测试模块可实现180km时速动车三维实时监控,15年底已实现30套。

未来新增长极在于:

1)车辆车轮尺寸检测(TWDS),全路网需求约300套;

2)货车车载视频监测系统,目前郑州铁路局约有200套计划;

3)推广替代人工一级检修的智能检修系统,15完成立项,预计17年开始推广,十三五期间投入约100亿元。

6南京拓控:发挥大数据管理优势,搭建中国智能化高铁检测平台

南京拓控核心技术在于围绕动车组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及系统的高速数据采集、软件处理。

南京拓控掌握完整高速数字超声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自动测控等领域尤为突出,通过出售设备提供数据服务模式盈利。2015年实现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62.14%,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27.02%。

主要覆盖安全检测类和信息化管理类两大业务系列,具体产品有机车车轮在线探伤装置、检测高速铁路轨道的便携式线路检测装置、钢瓶超声数字多通道探伤装置、8路断条检测仪等。其中机车通过式车轮裂纹探伤、轮对尺寸及擦伤检测系统市场保有量约60套,市占率约60%,竞争对手是成都主导40%,预计需求为200套;动车保有量约60套,市占率50%,预计需求100套;客车2015年开始配套,目前仅合肥车辆站有一套;货车目前空白。

南京拓控市占率约50%,检测成套设备空间约20亿元以上,每年近五年已售系统数据服务和维护收益可达2000万元以上。

十三五期间,预计列车车轮检测成套装备市场需求约500套(其他海外市场尚未计入),以每台套最少800万元计,潜在市场份额为40亿元,本公司占有率最低按50%计算,结合运维服务的市场份额,预计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

全国18个铁路局(公司)每年用于检修设备更新改造的投入约占全年更新改造投入的10%,预计未来3-5年仍将保持。国外市场每套设备每年数据服务和维护费用约为合同额的20%,预测系统5-10年的建设周期,以目前公司50%的市场占有率,今后每年仅在已售系统数据服务和维护收益可达2000万元以上,并保持增长(不包含在研的其他产品和系统)。

市场拓展战略三步走:

1)通过销售成套产品以及公司自建云平台,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2)做行业典型案例,联合济南铁路局、青藏公司、美国TTCI做行业示范,树立专业服务商业品牌。

3)通过国内、国际合作,与渠道代理商签订批量促销合约、参加有分量的国际展览,等战略快速开拓市场。

未来将发挥大数据管理优势,围绕动车组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及系统,搭建中国智能化高铁平台。

1)主要运用特种传感及复合传感、车载诊断信息融合及处理、高速车底通信、大数据及云计算、故障可靠性建模分析、信息化维修、智能检修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以CRH380B型动车组已有的监控与诊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硬件配置。

2)围绕影响动车组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及系统(转向架关键部件、受电弓、接触网、轨道线路等)进行多方位全立体检测和检修,提高原有的检测监控范围和精度。

3)搭建大数据、全网络、云计算的诊断平台,采集原始制造数据、车载状态数据、在线检测数据、运用检修数据、环境基础数据,并提取各关键部件的安全阀值和性能演变规律,建立动车组全息化与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与健康预测,实现动车组运行状态的智能检测,整备作业的智能检修,应急指挥和健康管理等的智能决策。

Ø  智能检测:接触网与受电弓动态检测、转向架关键部件检测、环境状态检测(实现轨道周界安防)、互联互通、车地通信。

Ø  智能检修:一方面是地面自动化检测,以动车组日常一级修主,包含车内检查、走行部两侧检查、车顶检查和车底设备检查,主要设备有TEDS、TADS、受电弓碳滑板磨耗及车顶状态检测、车轮故障在线检测装置。另一方面是信息化检修。

Ø  智能决策:构建动车组健康数据库、构建动车组专家知识库、构建关键零部件故障分析模型、构建关键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管理。

7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业绩预测: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预计神州高铁2016、2017、2018年收入分别为30.2、43.5和53.9亿元,净利润分别是5.5、8.0、9.9亿元。2016年业绩承诺分别是新联铁全年净利润2.2亿元,武汉利德0.85亿元和交大微联1.5亿元,随着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与机车保有量已积累到一定数量,将推动十三五的3.8万亿投资重心从偏前端的线路新建、新增设备逐年转向后端的检测、维护、更新。同时,提速准备推进以及2020年实现65.5%电气化目标,对运维的高效化、自动化和互联网化提出新的要求,需求较大。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后市场行业空间约为1000亿元以上。

神州高铁是目前国内后市场领域技术和人员储备领先公司,能够实现多业务布局、跨界增长,具备转化为现金流和业绩的能力,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未来三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0%以上。

当前,A股可比上市公司主要有世纪瑞尔、鼎汉技术、佳讯飞鸿、辉煌科技、凯发电气等公司,根据wind一致预期估算的几家公司的成长性、估值等对比如下:

目前,可比上市公司2016年平均估值水平为48倍,考虑到其“系统化产业模式平台+数据化服务模式平台+专业化模式平台”布局渐入收获期,新产品放量的业绩弹性以及铁路信息化和维护维修后市场的拓展潜力,给予公司2016年合理估值区间在55-65倍,未来6个月合理股价区间为11.00-13.0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达预期,新产品推广进度低于预期。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达预期风险。公司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为主业,主要面向铁路客户,公司对铁路行业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铁路市场的快速发展,将给公司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铁路市场的投入受制于多种因素,铁路安全装备的技术政策变化及宏观经济形势等都可能导致铁路投资压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

新产品推广进度低于预期风险。公司核心产品在轨道交通行业细分市场中的优势较为明显,但轨道交通行业由多种不同的技术细分领域和市场细分领域,每个新产品从研发到正式投入使用的周期也相对较长,安全标准要求较高。在轨道交通行业中,中国铁路总公司为基建、运营方面的最终用户,全国各铁路局为公司日常主要服务范围。因此,受行业特点的影响,公司作为轨道交通的配套服务企业对终端用户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必须面临铁路市场对安全的严苛要求和同行的激烈竞争,新产品推广进度低于预期或可能导致公司产品销售减少或利润空间变小。

研究员简介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研究所官方微信平台!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