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潜规则恐将曝光,是体制问题还是中介作恶?
近年来,记者调查发现,建筑行业内的“资质挂靠”已属行业“潜规则”。资质挂靠是指建筑行业内缺乏资质的公司向有资质的公司借用证书达到资质要求招揽工程的行为,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资质挂靠”网站,数以十万计的寻租广告大量存在。
总体来看,建筑行业求“贤”若渴,有些持证者不需做事,只需把证书挂靠在单位,就可坐吃空饷,一劳永逸。然而“资质挂靠”影射出的社会现象值得人们去深思,专家认为是资质体制的不完善,导致资质中介有机可乘,促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一、为资质认证求“贤”若渴
资质挂靠这种现象可以让无资质、缺乏资质的企业拥有招投标、招揽工程的能力非法盈利,进而会对建筑行业造成安全隐患。
建筑行业内企业资质年审、升级以及招投标,必须有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支撑。市场内持证的专业人士又相对缺乏,为了能够完成年审等指标不得不向其他资质完善的公司租借。由于企业资质与个人资质捆绑在一起,行业内专业人才又过于紧缺,也是没有办法。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报名一级建造师的考生超过220万,出席考试人数160万,通过率仅为15%。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一级建造师的证书也是一考好几年,没有一级建造师证书就始终无法拿到项目经理的资格。
行业内对于一级建造师的培养也存在问题,首先培养一名一级建造师需要时间成本,而且即便是拿到一级建造师的证书,人才也可能会流失跳槽到其他公司。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建造师等一系列的证书就会显得稀缺。
二、中介促成灰色产业链
以“证书挂靠”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搜索,“78挂靠网”、“58建筑英才网”、“证书挂靠网”等网站映入眼帘。这些颇具规模的挂靠网站不仅明确标出不同等级资质的挂靠价格,还将资格证书、涉及行业、地域等分门别类供访问者快速查询。
市场与资质公司之间的关系滋生出资质挂靠中介这个行业,中介进而又继续推进资质挂靠这个灰色产业形成恶性循环。
三、操作隐秘不易监管
证书挂靠是违法的,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从事执业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资格证书均是被禁止的行为。证书挂靠必然影响企业建筑行为和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安全的一大隐忧。
正因为证书挂靠是违法,寻求挂靠的企业更多把寻求挂靠业务包给中介来做,一方面有利于隐藏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企业的时间提高效率。挂靠成全了企业的资质认证环节,从而有机会竞标承接工程,但也催生了企业资质的危险挂靠和工程的层层转包。
四、考核评价体系亟须完善
我国《建筑法》曾明确提出禁止挂靠、转包行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也提出,企业新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不批准其资质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质。在个人资质管控上,国家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持证者只能在一个单位注册,且全国联网。
那么证书挂靠泛滥的原因,政府管理不力可能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证书考核评价体系亟须完善。所谓的挂靠就是市场和民间对政府不合理管制的自发调整,若要维持职业秩序,首先要从制度入手,把执业资格认证交还市场,其次才是加强管理监督。近年来由于行业准入门槛抬高,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后持证上岗,问题是卷面考试未必能全面反映一名从业者的专业技术能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广建筑才网立场。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