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蓝鲸财经记者内参网」?这个机构是什么来路?
近2年,媒体停刊成为了新趋势。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以来,国内媒体停刊已经达到了17家以上,而2019年停刊的媒体则有30多家。
这轮始于2008年的媒体转型浪潮,对传统媒体而言,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与之相对应的是,创立于2012年的蓝鲸传媒集团,一个“左手媒体右手公关”的财经媒体,几乎是在媒体行业的一片哀鸿声中,悄然逆势成长为一头苍蓝猛兽。2018年仅蓝鲸传媒的公关收入就已达到上亿规模。
或许,在2012年,时任新浪财经编委的徐安安在离职后创业时也不会想到,他的下一站——这个以目前地球上体量最大动物命名的财经媒体,在“财联社金融信息、鲸猎头、蓝鲸TMT网站、浑水自媒体门户、正见传播、蜂网系统及蓝鲸记者工作平台”等主要业务的推动下,仅用6年时间,就将自己的估值干到了超5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2017年底,在与界面换股合并后,蓝鲸的媒体属性更加亮眼。强强联合的背后,是它诞生那天就已经被创造它的人赋予的属性,即与大量记者建立联系,实现对自媒体行业和部分主流媒体的精准营销。
也正因此,蓝鲸摆脱了媒体“兜售眼球”的传统盈利模式,使自己真正“连接媒体与企业”,并通过内容生产为自己增加公关溢价,无往而不利。
摒弃传统模式,真正把媒介当商业生意做
时间进入2020年。当下,创业的风潮已不如前几年风靡。
当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带动下,包括传统媒体人在内的一干人等,都想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成为他们默默锚定领域的弄潮儿。
想当年,“在风口,猪都能飞”是创业者挂在嘴边的话。但他们没想到,如果风停了猪会怎样?风口过后,不少事后诸葛纷纷撰文,称传统媒体人创业鲜有成功的根源,是他们身上的“文人”思维,是他们只要在媒体相关行业的创业,不管分发渠道是什么,最终的盈利模式,都是传统媒体那一套——利用内容产生影响力并带来受众关注,再转手把受众卖给广告商。
但蓝鲸没有。门户出身的徐安安,创业伊始就为蓝鲸引入了全新的玩法:真正把媒介当成生意来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赚钱,在这位掌门人眼里,传统媒体那种隔靴搔痒式的眼球经济效率太低,他要深度介入商业活动本身。
于是,通过蓝鲸记者工作平台与浑水自媒体门户的底层建设,蓝鲸攫取记者资源与自媒体资源,再深入整合开发成公关解决方案。
自成立之初,蓝鲸在开拓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上花了大力气。首先打造蓝鲸记者工作站这一媒体人社区,通过与媒体人合作,完成初步价值构建;然后,利用浑水自媒体门户深度介入公关业务,快速赚取利润,进而反哺内容生产;第三步,通过内容生产累积的影响力,获取高额公关服务溢价。
在这一商业模式带动下,浑水自媒体平台披露截止2014年,其已向3700多个自媒体(粉丝数在30万以上)派发过商业广告,总金额过亿。3700个30万粉丝账号,覆盖11亿人次。
中国新闻网2014年在报道称,万达集团、中山证券和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与浑水签订框架协议,由浑水承接他们在财经自媒体领域的公关业务。
凭借“媒体公关两手抓”的战略,蓝鲸积蓄了巨大势能。2015年7月,蓝鲸传媒获得鼎晖资本领投、磐石资本和瑞业资本跟投的 5000 万 A 轮融资,估值近5亿。 仅1年后,蓝鲸又获天风天睿领投,小米、猎豹跟投的亿元B轮融资。
聚拢记者,影响商业、了解最新政策舆论动态
在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中,蓝鲸传媒的记者工作平台与浑水自媒体门户功不可没。如果非要论出个贡献第一,蓝鲸记者工作平台当仁不让。靠着它,蓝鲸在整合了自媒体之后,获取了对主流媒体记者的影响力。
蓝鲸通过“记者工作站”为记者提供便利,积累了大量记者资源
借助“媒体记者工作站”,蓝鲸聚拢了数以万计的记者。工作站的存在为记者们在选题、采访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有了它,使得采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身在何处,通过蓝鲸的平台都可以自由交换信息。
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同时,蓝鲸在独有的采访数据库里,也给注册的记者提供了众多采访资源,蓝鲸的官方信息显示仅采访资源这一项,蓝鲸就拥有超过10万多政商精英的电话号码。
蓝鲸曾披露,自己的采访数据库中,有7万多个政商精英的联系方式
因此,“工作站”吸引了数以万的记者注册。2019年12月,蓝鲸传媒发文称,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已入驻21637名媒体人,上传采访数据库超12万条,为泛财经领域记者提供采访通讯录。这些媒体记者中不仅有像证券时报这样的国内权威财经媒体,还有像纽约时报这样在全球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媒体。
还不止于此,蓝鲸更是对自己的核心资源进行深度运营。在一些重大事件中,蓝鲸的服务尤为体贴,例如早在2016年,蓝鲸就在全国两会的上会记者群体中建立组织,拉起媒体群,表示要为1000名记者提供免费专车接送、录音整理、联络代表委员、提供采访信息等服务,并表示可以组织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二级市场等主题的嘉宾采访。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蓝鲸也建立了同样的组织,免费服务媒体记者。
可以说,“影响有影响的人”这一策略成为了蓝鲸成功的基石。在成为记者的重要助手之后,拥有了数万实名注册记者用户。
庞大的记者资源也为蓝鲸盈利提供了有利支撑。蓝鲸免费为记者提供服务,其实耗费并不大,但为各方带来的益处却很多。蓝鲸协助两会记者组织房地产、互联网金融领域主题采访。两会是举国关注的大事,企业乐于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媒体中,也希望通过记者发声。而媒体的报道可能会影响代表委员的意见。
为了给记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015年蓝鲸甚至收购了全球速记冠军——上海千闻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从这个细节可以管窥蓝鲸战略亮点:记者是信息传播的源头,对于记者来说整理采访录音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通过提供这个服务,蓝鲸为记者减轻了极大劳动量。
蓝鲸模式,新时代媒体转型的标杆
甚至,有媒体直接将蓝鲸的这种模式称之为媒体转型的“蓝鲸模式”。所谓蓝鲸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一方面做媒体产生影响力,一方面通过影响自媒体,并了解主流媒体公开的舆论动态,为各类企业提供公关服务。
蓝鲸财经也将自己定位为原创财经报道,它号称由国内多名资深媒体人担纲主编,力推独家快速深度财经资讯,“行业涉及TMT、金融、产经、教育等资本最为活跃的领域”。随手打开蓝鲸财经的官方网站就可以发现,蓝鲸财经尤其擅长监督报道。
蓝鲸公关的一面基本上也和这些领域相契合。据蓝鲸介绍,蓝鲸的公关业务有以下几种:蓝鲸作为企业客户在自媒体领域的广告服务商,帮助其在自媒体投放原生广告;或代理企业客户的自媒体流量购买,帮助其实现流量转化。蓝鲸该类服务收入已达到上亿规模,蓝鲸表示自己的核心优势有二:一是拥有数万个自媒体渠道资源;二是拥有成熟的投放团队,在金融、快消、科技、电商、医疗、体育等领域具备经验,能够通过分析客户产品特性精准匹配投放渠道,实现高效转化。
左手媒体右手公关,是蓝鲸克敌制胜的法宝
作为媒体转型的标杆,蓝鲸创新并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盈利模式,它的成功,势必为当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参考经验。(首席编辑华丽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