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历史上有阿房宫吗?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0 阅读数:人阅读

 

揭开“阿房”神秘面纱

阐明宫名含义真相

The story behind the name “Epang”

——阿房宫名续考

——Further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name of Epang Palace

雍双全

Yong ShuangQuan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其原作《阿房宫名考》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而写成。文中明确了阿房宫名的标准读音,揭示了阿房宫的命名奥秘,阐明了阿房宫名的含义真相。

Abstract: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author’s previous paper, Research of the name ‘Epang Palace’, this article builds on new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of Epang Palace site in recent years. It aims to reveal the story behind its name by clarifying the standard pronunciation of ‘Epang’ and illustrating the meaning of its name.

关键词: 阿房宫,宫名考,遗址考古,宫名读音,宫名含义。

Keyword:Epang Palace, name studies, archaeology, Pronunciation of palace name, meaning of palace name.

阿房宫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设下的千古之谜,因而迷惑了世人两千多年。

1998年我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关阿房宫的论述为依据,并参考了历代至今的十余家解释,运用了训诂考证的方法撰写了“阿房宫名考”一文。此文署名为雍芳泉,发表在当年的《华夏文化》杂志第三期。已经二十年了,至今学术界尚无定论。

近年来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让我深受启发,于是决定重新撰写“阿房宫名续考”。此文力求揭示阿房宫的命名奥秘,彻底阐明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难解谜题。

一 阿房宫名的读音

综合考虑古今音变、一字多音和文字通假等诸多因素,简明扼要归纳如下。

(一)阿的读音

1. ā 2. ē 3. wō

(二)房的读音

1. fáng 2. páng 3. bàng

(三)阿房的流行读音

1. ā fáng 2. ā páng 3. ā bàng

4. ē fáng 5. ē páng 6. ē bàng

7. wō fáng 8. wō páng 9. wō bàng

(四)阿房的标准读音

1. ē páng 这是唐以后的今音,也是今后应该统一的普通话读音。

2. wō bàng 这是秦汉时的古音,也应为人们所了解,这样读也不为错。

二 阿房宫名的含义

由阿房宫三字的不同组合的推理得知,宫名构思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两种宫名的构思及其含义都是秦人从咸阳宫前向南观望想象的结果,又都与南山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联。总之,两种宫名含义无非都在显示和表明阿房宫的宏伟、壮观和高大而已!

(一)“阿——房宫”名的含义

“阿——房宫”,这是形象思维的命名方法。

阿,指大山,山既大自然也就高了。宫名中的阿,具体指代的就是南山(亦称终南山,即秦岭),这绝对是毫无疑义的。

房为旁的通假字,即房通旁,阿房宫就建在秦咸阳宫的渭河南边旁近处,故谓之旁(房)宫。

南山的形象是东西走向而高大,而旁宫有什么形象特点可以与南山来相比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谓:“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由此可见,阿房宫前殿的规模之大。“东西五百步”,约合今之690米。“南北五十丈”,约合今之115米。“上可以坐万人,”说明殿内容量之大,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就是殿檐之下可以树立11.5米高的旗帜。令人遗憾的是,《史记》无殿高记载。参考北京故宫太和殿,顶梁柱高12.70米,殿高为29.92米,台基高8.13米,连同台基殿的通高为35.05米。关于阿房宫的夯土台基有多高大,文献中不知何故也没有记载,不过好在阿房宫遗址犹存。

李毓芳为队长的秦阿房宫考古队经历了五年(2002.10—2007.12)的考古成果告诉我们:“前殿夯土台基上未发现草木灰、炭粒等任何火烧的痕迹,说明阿房宫前殿只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建筑基址,高台上的土木主体建筑尚未实施……” 另外经考古勘测,“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1270米,南北426米,现存高12米(从秦代地面算起)。”“虽然秦代阿房宫前殿仅仅建成的是其建筑的基址,但是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乃至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大朝正殿”的宫殿建筑基址,是古代同类宫殿基址所不可比拟的”。这次考古发现证实了“阿房宫未成”,说明了所谓的项羽火烧阿房宫纯系误传,同时也补救了史记中无已建成的夯土台基规模记载的缺憾。

试想在高大的台基上再建造高大的宫殿,那么这个旁宫就显得更加高大,而且也是东西走向的。由于旁宫近而南山远的缘故,那么秦人在咸阳宫前向南观望时,就会把旁宫看得和南山一样的高大。这个视觉错觉效应就和按名词意动用法去理解“阿一房宫”名含义的结果完全吻合。或有质疑,这不是凭空想象吗?“阿房宫未成”,怎么能把它看得和南山一样高大呢?我认为古人完全有这个能力,可以根据台基高度与阿房宫前殿的规划高度之比例,然后站在咸阳宫前用把尺子与南山的高度来对比观望,自然就会得出上述结论。

鉴于以上论述,“阿—房宫”名的含义,按比喻修辞手法中的暗喻(省去了喻词)去理解应为:象南山一样高大的旁宫。

这样的宫名,能说不好吗?但最终未被采纳,可见秦始皇心目中的阿房宫一定会比南山还要高大!

(二)“阿房——宫”名的含义

“阿房—宫”,这是抽象思维的命名方法。“阿房—宫”名,就字面含义来说,比“阿——房宫”名更容易理解,其含义就是:南山旁的宫。这是以抽象处所代替具体处所舍近求远的命名,真正的命名用意很抽象。不言其高大,欲使其更高大,要理解就难上加难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谓:“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分析上句为因果句式,“作宫”二字之后显然省略了介词“于”字,“作宫阿房”就表明建造宫殿的处所为“阿房”。这又是为什么呢?谁都知道阿房宫就建在与咸阳宫隔河相望的渭河南边旁近处,而与南山相距却为27.8公里之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心雄气盛,其性格又刚愎自用,而命名策划人又一味地阿谀奉承,来迎合秦始皇的妄想心理。试想连象南山一样高大的宫名都不为他所取,那么要命名比南山还要高大的宫名又谈何容易。但转念一想,不是从咸阳宫向南观望时,视觉错觉就显示已建成的高大台基就依傍着南山吗?而南山旁的地势又远比原址高得多。假设高大的台基就建在南山旁的高地上,再加上宫殿规划之高大,那么阿房之宫不就比南山更为高大了吗?另外据视觉错觉而将错就错以南山旁名宫,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试想从咸阳不断南行去观望南山旁的这个宫殿,这个宫殿就会比南山显得越来越高,一直高到天上去了!

如此构思,把未建成的宫命名为“阿房—宫”,这就极大满足了秦始皇的主观愿望,他又怎能不拍板定案呢?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心神向往已走火入魔,进入了一个怪圈,也难怪下属不得不忽悠了!

2016年1月21日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一条古代河沟沿伸进入了前殿的夯土台基之下,时间早于秦阿房宫兴建。领队刘瑞认为,此次发现是秦始皇咸阳城以阿房宫、沣峪口为中轴线的佐证。由此可见,“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沣峪口,这三个字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心中顿时恍然大悟!设身处地沣峪口,再联想“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这两句文献论述,一切问题都明朗化了。既然把宫命名在南山旁,而这个宫的南大门口就是秦岭北麓的沣峪口。那么沣峪口东西两侧的山顶,不就是要表明的阿房宫南大门前的门观即所谓的“阙”吗?(《说文》:“阙,门观也。”门观指古代宫殿门前两侧用以观望的高台,台上或建楼。)二阙之间有通道,而沣峪口是沣河的出山口,山谷中有道路可通达陕南和四川。

宫殿之阙尚在南山巅顶,那么试想宫殿之高自然就远在南山之上了!“表南山之颠以为阙”,就是在利用高大的南山来烘托阿房宫的高大无比呀!“阿房—宫”的命名构思用意,不也就昭然若揭了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就是在拉近阿房宫与南山的距离,加强二者的关联,以此表明阿房宫就近在南山之旁。然而顾此则失彼,以“阿房”名宫,这个宫离南山近了却似乎就离咸阳宫远了。于是又要“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这样处理,不就彼此两边都兼顾上了吗?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太史公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不就说明以“阿房”名宫的宫名还不是一个好的名称吗?无可奈何,圣意难违呀!

如果此文还不能让世人明白通晓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求助于秦始皇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成为千古一帝,实现了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推行了车同轨、书同文……可谓功大无比。而今,如果秦始皇在天有灵,也该让全中国人对阿房宫名有一个统一的读音,并使阿房宫名的含义之谜也大白于天下。梦想也可以成真,那就神奇灵验了!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