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博会融聚全球产业链,开放平台提振全球经济复苏信心
从1999年开始,代表着国际工业技术领域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每年举办,逐渐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工业博览会之一,形成“西有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东有中国工博会”的格局。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风向标”,工博会已经成为一张亮眼的世界级会展名片,为国内外工业企业搭建了共享共赢的交流平台。
尤其在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情况下,9月15日-19日在上海举行的这场工业界盛会也成为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首个线下举办的国家级工业展会。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推进,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上海作为中国开放的窗口和工业中心,在当前背景下,开展国家级规模的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据澎湃新闻了解,本届工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38家企业参展。在汇聚新产品新技术的同时,中外企业也借此平台寻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开放平台提振全球经济复苏信心
本次工博会上,不少企业都带来了全球首发的展品和技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特殊时期,参展厂商们纷纷表示,这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工业展会犹如一次“及时雨”,发挥了链接全球产业资源的重要作用。
瑞士工业巨头ABB在本届工博会上首发的IRB 1300机器人,就是在中国设计和制造的最新产品。ABB中国董事长顾纯元表示,如今,立足上海、服务中国、辐射全球,已成为ABB的全球战略。目前,ABB除了汽车制造领域的机器人,其他所有小型化协作机器人全部实现中国研发、世界制造,中国已经成为ABB全球最重要的创新中心。
“中国是全球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基建的推进,让我们在许多行业中看到了新的机遇,比如新能源汽车、5G和消费电子、电商物流、食品饮料、制药、教育,以及医疗健康等服务机器人能够大显身手的领域。” 顾纯元表示,疫情期间攻关的IRB1300小型机器人很快就将在ABB全球工厂实现量产。
IRB1300机器人从支架上拾取硅片,并装入石墨舟
另一家跨国企业SAP也感慨,工博会是他们今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参加的线下展会。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在线上推广自己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由于汉诺威博览会的取消,那些没能在德国展出的新品也首次在上海全球首发。除了SAP、ABB,今年的工博会,施耐德、发那科、西门子、博世等众多外企的新品,都是全球首发首展,使得本届工博会成为历史上首发展品最多的一届。数据显示,今年工博会有近500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属于国内甚至全球首发,而在去年,这一数据是300项。在本届工博会上首发的KUKA KR 4 AGILUS是首款库卡中国团队自主研发、全球销售的机器人。它针对电子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重复购置率高的行业特点,充分满足制造商对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渴求,为国内3C企业提供更强大、更迅速、更灵活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新一轮变革,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现出强劲韧性。”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在工博会期间的媒体交流会上表示。 除了首发新品外,在本次工博会上,西门子进一步展示了从评估、咨询、集成实施到优化服务的端到端数字化解决方案。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工业商务展览公司副总经理姚春瑜认为,今年有如此多的首发,除了因为上半年国际展会的停摆,主要还是国内外参展商对中国制造的持续看好,“大部分展品是针对中国制造业的落地需求所研发。”
经济的回暖、制造业的服务从本届工博会上的很多细节可以感受到:首次集团化参展的本届“展王”美的集团直言销售顾问不够用,又临调来了一批解答专业观众的咨询;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龙头新松带来的火狐智能焊接机器人第一天就成交了200单……
工博会首日,新松“火弧”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现场达成订购近200套
提供优质产品和高水平科技供给9月17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革命——迈向智能、韧性的转型之路》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美国、中国、德国已经形成了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三个地区中心。
作为我国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有着先天优势。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承载地,长三角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工博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表示,中国工程院愿为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贡献更大力量,助力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了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上海市经信委前期安排了院士团队兵分三路到上海市一些重点领域、重要企业做了专题调研,并邀请上海10余家企业,分别与院士团队做初步交流。工博会首日,中国工程院已有8个团队和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工博会期间还举行了项目对接的闭门会议。
本次工博会现场的6.6H馆和1.1H馆的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区,就集中了一批前沿成果和颠覆性技术。
比如,获得工博会特别大奖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展品,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创新成果,采用框架面板结构、单独星敏感器定姿、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架构等技术,打造了“中国科学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有效增强了卫星的适应能力和可扩展能力。
据介绍,该成果拥有三大突破:突破了基于相控阵的Ka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解决了制约北斗全球组网的瓶颈问题;突破了高精度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突破了卫星自主诊断恢复技术,实现了在没有地面支持的情况下卫星进行自主健康诊断、故障隔离和恢复功能等。
而在今年首度设置的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则展示了包括5.0中性硼硅药用玻璃、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C919大型客机、智慧车列交通系统、中车智轨电车等多个具有颠覆性技术的成果。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称,本届工博会设置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是以需求为导向加强院士团队与企业对接,借助工博会的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目前已征集到106项企业需求。他还表示,今后工博会计划每届都设立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