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年仅 31 岁!985 高校年轻博士教师,因突发疾病逝世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12 阅读数:人阅读

 

‍本文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官网、科技日报、募格学术、中国科学报

5月4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廖梓豪同志因突发疾病于2023年5月3日在佛山逝世,终年31岁

廖梓豪,男,1992年9月生,广东佛山人。201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22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廖梓豪同志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关怀爱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廖梓豪简介

廖梓豪,男,1992年9月生,广东佛山人。201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22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2018.09-2022.06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博士

2015.09-2018.06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硕士

2011.09-2015.06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本科

滑动查看个人简介↓

关注领域

社会福利政策;不平等与分配政治;公共舆论;政党政治

研究经历

新媒体条件下中国公民政治价值观实证调查(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ZZ006,2016.06,骨干,已结项)

2019年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Beijing Area Survey 2019),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自研项目,骨干,已结项)

国际医保基础数据研究(国家医保局法规司,2020.04,骨干,已结项)

公民科学素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科普所,2020.07,骨干,已结项)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国科普所,2019.09,骨干,已结项)

计算社会科学背景下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变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BZZ010,2019.07,参与,在研)

北京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北京市城管委,2019.06,参与,已结项)

海淀区“十四五规划”基础研究(海淀区发改委,2019.05,参与,已结项)

研究论文

廖梓豪,邹昀瑾,王丹彤.大数据治理、媒体选择与政府信息公开评价——基于突发公共危机调查的实证分析. [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5):41-51.(获该刊2021年优秀论文)

刘颜俊,廖梓豪.信念与选择:人们如何选择政治信息. [J]北大政治学评论,(2022年,第12期)

刘颜俊,廖梓豪.何时政党转向民粹?——基于政党地位、收入不平等和庇护主义的跨国多层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在投中)

廖梓豪,顾昕.医保给付结构、城乡不公平感知与医疗保障满意度——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实证分析(工作论文,2021)

廖梓豪,顾昕.民众对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偏好:市场改革获得感的影响(工作论文,2021)

学术会议

2022.06.29政党研究:理论·历史·比较·方法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 何时政党转向民粹?——基于政党地位、收入不平等和庇护主义的跨国多层分析

2020.11.07第二届当代中国治理前沿论坛 浙江省委党校 大数据治理、媒体选择与政府信息公开评价:基于突发公共危机的实证分析

2020.04.16美国中西部政治科学年会(MPSA)美国中西部政治学协会Fear for Inequality or Unfairness?: Relative Deprivation, Corruption Perception and Redistributive Preference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所获荣誉

2020.12“三好学生”称号(北京大学)

2019.12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北京大学)

2019.12政府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优秀党员

2016.04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

2015.05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4.12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优秀学生

2013.12人民奖学金二等奖(南京大学)

2012.12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南京大学)

为何这么多的优秀科研人员会“英年早逝”?

2020年7月27日,年仅29岁的博士桂涵东,在上海因突发心脏停搏不幸离世,他同时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北美飞跃手册》编写人、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电力电子领域知名的年轻学术新星

实际上,那一段时间,各大科研类公众号接连发布令人悲痛的消息,谢铮、刘伟庆、阮建伟、邵强进等几位优秀的中青年专家教授纷纷离世。他们的年龄基本都在30岁上下,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段。

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

高学历者每日工作时间更长,睡眠缺乏情况严重,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

同时,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5小时,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群体。除此之外,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在科研人员身上发生的概率也较高。甚至有人说,科研正成为一项“高危性”的工作。

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科研人员目前的一个生存现状是面临着多重压力。”

当一大批中青年提前进入了科研领军的战壕,对于责任心强、追求完美的中青年科研领军人物来说,当然不会希望看到自己领衔的团队遭遇失败。

在他们前面,有着事业、家庭、责任的三重压力

想要有机会晋升,就得做出大量的努力,得不停的有科研产出。因此,很多处于奋斗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往往会自觉的在实验室加班,他们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吃饭只是他们延续生命的需要,完全谈不上生活的乐趣。

长久一来,忧虑和劳累就成了生活的必备情绪,而这些,都是影响中青年科研人员健康的主要凶手之一。

归根结底,如果大环境一时没有办法改变的话,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别太劳累了!尽管科研工作累过之后,只要出成果就会让人有一种人间很值得的感觉。

但前提是,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到能看到曙光的时候,打开浏览器,搜索相关信息,猝死、心脏病甚至心理问题都频频出现。这绝对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总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充当看客,总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你疲劳的身体不会欺骗你,它需要休息,也需要放松。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智慧。

希望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能照顾好自己,都能再为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奋斗,健康工作~

题图:自制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