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趋势的“波动逻辑”——均线的原理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10 阅读数:人阅读

 不良行为矫正,交易心理疏导:-) 有帮助请点赞关注公号:巴赫交易论

对于很多交易方法来说,只有你搞懂它背后的理念原理,才能知道这个策略本身是在捕捉何种“波动逻辑”,因为我们真正判断的并不是图形和指标本身,而是其存在所代表的多空格局变化。

所以很多朋友学的指标和形态,只是大概懂怎么在视觉上使用,还没触及到它所代表的深层逻辑和适用的市况范围,一旦只在乎形似而忽略内核的话,就有可能会硬套各种级别的走势中去用,后续就很难产生好的结果了。

拟定过于“简单”的交易决策是大部分人亏损的直接原因,因为他们根本分不清自己的动机是对波动“直觉感受”还是真正按某个“交易模式”去应对,这个“边界感”没有一年三年的时间是很难体会的。

比如有个朋友用均线,他觉得:“既然小级别也有趋势,我把大周期的均线同步到小级别来用,同样用均线来分割,岂不是能捕捉分钟级的单边机会?”

但问题是均线的原理是什么呢?它是计算特定周期内走势的平均价格,用来在图表上形成一根易于视觉识别的“均线”,来平滑不规则的价格走势。

比如,我常用的45日线,它选取当前周期内45根K线收盘价的总价,后再计算该周期内的平均价格,同时在图表上生成点位,每个K线上方都会产生一个“坐标点”,然后连接成线。

之后随着价格和时间的刷新,按45日固定周期不断的剔除最早的K线,带入最新的K线重新计算和平均, 然后把图表上每根K线的“点”在不断刷新,那么跟随走势的“线”也会随之起伏,这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移动平均线的原理。

那么就其原理而言,它能预言价格的走向吗?并不能!

它只是价格波动后留下的“痕迹”,也就是说,指标的变动不可能提前于价格的波动,甚至作为趋势指标而言,它都无法反应最新的价格波动,指标相对近期走势而言是钝化的,也会滞后于当前的最新价格

当然,这种“钝化”并非只有负面意义,或者说市场里并没有绝对有利或者有害的东西,完全看我们如何去使用。

时间周期越大,指标的“钝化”也具有正面优势,它作为某段时期的平均价格线,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近期市场多/空主力的持仓均价。

当价格越靠近“均线”时,则代表短期走势的“风险溢价”被回调所消除,更接近优势区域,那么建仓更加具有优势。

所谓的均线,本质就是代表主力的持仓线,价格反弹被“持仓线”压回,出现受阻图形(箭头位置)则暗示市场主体持仓未动

反向穿越,日线大K破阻站稳破阻(红圈位置)暗示多空仓位转换,趋势可能反转。

单均线、双均线、三均线、五均线本质上都是这个原理的延伸,无非是用什么表示短期波动强弱,用什么来代表市场主力持仓区域罢了,判断的核心还是看:短期波动是受持仓均价的约束,还是破坏原有持仓格局。

从这个角度理解,你会发现均线它是个趋势指标

什么是趋势指标?顾名思义只在趋势启动的前提下使用效果最好...... 如果是在震荡环境下,滞后+钝化,基本让这个指标失去了参考意义

说白了,趋势确立后能用——预估回调位置、判定回调遇阻、结合短期动能判定趋势是否发生反转。

震荡中不好用——震荡结构才是市场参与者唯一参考的决策因素,没有主力持仓则均线失效,不存在抵抗效应。

因此,正确的使用理念是通过其他的方式判定趋势确立后,采用均线来捕捉“次级折返”中价格回调后产生的优势点位

而不是拿它来判定趋势出现,毕竟震荡行情随机折返,没有主力自然不会存在主力持仓,那么均线的效用在哪?难道屏幕上画一根线就能分割多空了?肯定不行的。

甚至我们也不能完全使用一个参数,显然市场中不可存在一个任何环境下都恒久有效的规律。

而是要列一组“参数”看市况波动性来修正,比如用ATR衡量波动率,曲线起伏剧烈用大参数。曲线起伏平稳使用小参数

做趋势交易,市况分析永远是最重要的环节... 个人认为,所谓的单均线,简单的是判定标准,而不是使用逻辑。

当时间周期越小,指标的“钝化”就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果,它既不能灵敏的反应最新的价格变动,经常是小级别走出两三根K线之后,均价才会抬头

又不能代表大级别市场持仓结构的存在,比如分钟级45日均线,1根K线15分钟,45根K线才多少分钟?这一半天的价格均值有什么意义?

日线一天强一天弱的,早盘晚盘的活跃度不同,足够导致小级别的均线产生各种极端变化,让它失去参考意义。

所以大多数人用均线去做分钟的行情,无非是用它分割走势,当成“支撑和阻力”来参考,真正的效果大概和在屏幕中间拿马克笔画一根横线差不多,反正都是赌一个“非多即空”的二元思维。

当然,有些朋友喜欢做小级别的原因我也理解,毕竟都是从新手过来的。

无非就是看着历史走势,脑子里有一种:“放大级别去看,似乎每天都有理想波动,如果我能吃到这些价差,日日小盈,比等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趋势强多了”

典型的“在显微镜下看蚂蚁,它比大象都庞然大物”的心理

短线的单边确实可以归为趋势,但不同于大级别,我们能对市场结构的认知构建出较为标准的判定条件, 小级别你依赖什么?

依赖指标吗? 过于灵敏的指标虽然更快地反应价格,但很容易被市场的交投活跃所影响,让人在清淡的时间段内猛干,吃不了几口肉,在波动活跃的趋势环境下钝化各种出失效信号,连本带利的吐回去。

不够灵敏的指标呢?又会因为滞后反应,导致进场点位有损耗,本身小级别盈亏比就不佳,点位上再损耗一些,钝刀子放血基本没跑。

还有什么“多个指标互相配合后增加准确率的念头” 这种想法能理解,无非就是用A来验证B有效,然后用B佐证A的信号成立,似乎层层过滤,能消除不确定性一样

但真正实操时,你一用就会发现,满足A的不一定同时满足B和C, 等ABC全部都满足,趋势明确的时候它往往已经走完了,跟着“完美信号”进场只会大概率挨打。

同时,在概念上所有单边都可以归为趋势,但“小趋势”和“大趋势”它们对散户的宽容性和利用率完全是不同的。

就像你做日线级别趋势,这个操作尺度容错率是很高的,只要你介入成功,在几个月内拿住仓位,就是及格线之上的操作应对,但凡手里有个底单,一轮趋势下来最少也是30%的利润。

但你做小级别趋势,难度就大多了,不光每天都需要考虑如何介入,你还得考虑在哪出场,时不时市况变化又会导致短线的交易环境发生巨变。

到时候,直觉交易压不住交易频率考验你、 盈亏比太低没有效益考验你、短线多来空去错过大趋势的懊悔心理考验你、甚至你的成本没有优势,券商平台商还要狠狠地吸你的血

两者交易难度一样吗?就像风能的利用和聚变能的利用一样,两者都是能量,但利用难度天差地别,一个建风力电站就能发电,另一个得突破可控核聚变...

所以总结而言,还是那句老话,我们设计系统要从自己的执行力出发,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技术水平去设计能驾驭住的交易策略。

不能光盯着市场波动,想着:“这么好的机会我该怎么利用”,“这种波动我能用什么方法抓到”

最终搞出来的策略一般人用不灵不说,那回撤期一般人也扛不住,这还有啥意义?

当然文章对于均线原理没有太深的探讨,就是一些观点,参数之类的需要自己优化照搬需谨慎

不良行为矫正,交易心理疏导:-) 有帮助请点赞关注公号:巴赫交易论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