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李浩然、陈志荣与企业家胡柏藩的契约
李浩然,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绿色化学研究,并将前沿高新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同事先后完成了维生素E、维生素A、b-胡萝卜素、虾青素、芳樟醇及柠檬醛系列香料、紫罗兰酮、甲氧基丙烯等产品绿色制备及产业化,市场份额居世界前列。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被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陈志荣,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一直从事化工产品的绿色合成技术、过程强化技术、大规模工业生产放大技术、制剂化技术相关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大部分项目已经得到工业应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2010年、2016年),中国专利金奖1项(2018年),省部级奖15项。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2010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层次,2017年获评“新昌县产学研合作创新好专家”,2019年获评“新昌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胡柏藩,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首届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大风云人物,首届浙江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浙江省杰出领袖企业家、优秀教育企业家。迄今为止,已成功研发VE、四氢芳樟醇、覆盆子酮、叶醇等多个世界单项冠军和15个国家级新产品;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金奖;带领企业成为全球著名的维生素供应商,全国大型的香精香料生产企业,跻身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 H. 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学化学教师胡柏藩创办校企,以从废液中回收酒精赢利,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琢磨着如何优化工艺线路,终日苦思冥想却难入其门;正巧浙大教授李浩然和陈志荣两人出差路过新昌,了解到胡柏藩的难题后,经过一番思索,竟然真的将酒精回收的工艺从间歇操作改为了连续操作,大大优化了酒精回收的工艺线路。
这一次合作的成功,让李浩然和陈志荣看到了得以将一身所学落地开花的可能性,也让胡柏藩看到了以创新技术带动新和成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教授”与“企业家”建立了初步合作的心理契约。
在浙江大学,教师在“上好课”、“带好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投身到产业第一线进行科学研究,学校同意和支持老师们为浙江省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于是,李浩然和陈志荣在完成学校工作之余投入到新和成的技术研发中,逐步建设起支撑新和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进技术体系,续写人生另一页的精彩篇章。
如果说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契约便是信任的保证。而心理契约是一切契约的根本,心理契约作为主体合作前后的内心期望,长期信任与合作诚意的隐性约束,有书面契约难以比拟的约束力。
深耕化学研究领域的李浩然,是新和成技术研究院的“定海神针”,新和成所有创新规划都出自于这位“总设计师”之手。李浩然既对前沿技术的更新迭代保持着高度敏感,又能充分领会胡柏藩对新和成未来的畅想,李浩然结合内外需求,在项目选择上十分大胆,在国内没有任何成功案例的情况下,他敢带领新和成去攻克超临界反应技术,在中国维生素E生产受外国先进技术限制的情况下,他敢组织团队去建立一条拥有新和成独特知识产权的生产路线。在他的引航之下,新和成从源头上实现技术突破,拥有独一无二的市场竞争力。
如果说李浩然是上游的“总设计师”,陈志荣则是下游的“总工程师”,他从李浩然手中接棒,先判定这项工艺能否进行工业化,然后组织小试研发人员与总工办一起进行放大设计,逐步将理论成果工业化、产业化,最终为新和成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陈志荣在精细化工领域深入钻研,他在一次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够把主线中产生的副产物再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以分支的方法进行联产可以降低成本,形成产品树,那么新和成的每个产品都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带着这种想法,他和李浩然将维生素生产过程中必需的两个脂溶性维生素和四个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合成工艺路线的联产设计,最终用一个主路线串联起多个产品,使新和成的业务板块不断向外延伸。
正是依靠着李浩然和陈志荣“双剑合璧”的威力,新和成率先在中国实现了维生素E、维生素A的大规模产业化,荣登全球四大维生素厂商的“宝座”,随后又从营养品生产延伸向香料香精、原料药制造等多个领域,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也正是依靠着新和成这个平台,两人得以实现学以致用、经国济民的理想抱负。凭借着在实践第一线积累的珍贵经验,他们与新和成一起两次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达到了诸多闭门造车的学者们难以企及的高度。
双方能够实现彼此期望、满足彼此需求,最终形成互惠共赢的稳定关系,成为支撑李浩然、陈志荣与胡柏藩27年来不断深化合作的重要基石。在这一合作关系中,将三方凝聚在一起的,不仅是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契约,更是某种不成文的相互期望——双方对义务的承诺和彼此间互惠关系的心理契约。
在一般高端技术人才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专家们往往会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出高价,希望得到较高的科研回报,较少考虑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而从科技创新到产品生产乃至进入商品市场,企业不仅需要承担技术开发费用,还需要承担建立生产装置、试生产、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高额成本支出,产品投产以后,还需要不断改进才能保持竞争力,因此,彼此往往难以满足对方的期望,这是大多数企业产学研链条难以建立的关键原因。但李浩然和陈志荣却能充分理解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他们在为企业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的同时,帮助企业培养起强劲的产业化能力。为尽快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两人主动提出要为新和成技术人员开设讲座。讲座从2000年开始举办,基本每月都要办一场,占用的都是两人的业余时间。讲座上,两人把自己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把实际生产中所需的各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快速培养技术人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些授课视频会被录制成可永久保存的视频资料,传递给一位又一位新和成的后来者们,为新和成培养起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胡柏藩也毫无保留地信任着两位老师,放心把关系着新和成存亡兴衰的核心技术交在两人手里,让整个新和成的工厂都成为他们的实验室。一般而言,从小试研究到具有盈利能力的商业产品需要8到9年时间,需要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十几亿的资金投入。同时,化学又是一门运动变化中的实验科学,仅靠理论计算是无法完全预测的,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十分权威的李浩然和陈志荣,也会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的失误,而技术上小的失误一旦被放在生产中,那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胡柏藩坦言:“科技创新有成功也有风险,涉及资金损失当然由我买单”。在商言商,无可厚非;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乎?
生产维生素E时,在产品已经通过小试并投入6000万元成本进行生产的情况下,李浩然和陈志荣突然发现了产品中存在一种未被检测出的杂质,要去掉这种杂质,意味着需要对整个生产工艺进行重新调整,这一突发情况一下子将两人打得措手不及,而后开始了长达6个多月调整与技术调试。每多调整与调试一天,就多一天的成本投入,陈志荣和李浩然面临的是无形的心理压力,而胡柏藩则承受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当时6000万的可比值不可小嘘,倘若调试失败,将会成为新和成发展的一个槛。但胡柏藩始终能够“沉得住气”,他相信两位老师最终能够解决问题,也理解技术进步的每一步背后,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胡柏藩愿意为技术创新中出现风险买单的惯例,正是两位老师严谨科创、博弈困局的最好慰藉与鞭策,最终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在实践中逐步寻找到了解决方案,建立起新的维生素E生产路线,让新和成一下就在维生素生产领域站稳脚跟。
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新和成的成功引来同行企业家的诸多探营,有的私下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老师,以翻倍的高价意欲收购这一产品专利,“这是新和成的专利,我不卖的;假如你们的专利是我搞的,也不会卖给新和成。”两位老师异口同声,意味深长。
胡柏藩对待两位老师的态度,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全体员工,形成了新和成以“求实、求新、求质、求效”的四求精神和“创造财富、成就员工、造福社会”的宗旨为内核的独特企业文化,坚持走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在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中,新和成秉承着“需求导向,内联外合”的研发理念,根据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要求,以陈志荣和李浩然两位老师为桥梁,先后从浙江大学引进自控、管理、生物、材料、营养制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各专业专家学者共十余人,进一步扩展了新和成的产学研阵地。
2017年5月,时值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作为浙大MPA学子的胡柏藩,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7千万元人民币,在浙江大学成立了化学前瞻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新和成的发展需要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研究中心的建立实现双方共赢,进一步完善了新和成与浙江大学间的产学研合作链条。化学前瞻技术研究中心由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等学科中有志从事化学产业前瞻技术的课题组组成,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防建设,面向国民经济。通过这一研究中心的建立,胡柏藩希望能够为浙江大学化学系的学科发展和中国化学研究事业献出一份力量,进一步以国际思维、国际视角、国际目标,集聚全球各方面专家,并借助这份力量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新的技术领域实现领跑,朝着“中国新和成 世界新和成”的目标迈进。
(来源:《精英2019 我与祖国同辉煌》沙德安/文图)
史上最全的常用学术网站,没有之一!
浙大化工人| 陈志荣教授:一次停车吃面,引出27年产学研融合佳话
香港科大孙建伟副教授JACS:高效构建季碳手性中心——磷酸催化的House-Mainweld不对称重排反应
上海有机所施世良教授课题组JACS:针对轴手性二芳基化合物的氮杂卡宾配体辅助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研究
第五届制药工艺论坛(第一轮通知)原创:对肿瘤、恶性疟原虫和锥虫病等疾病的高净值药物分子“达托里昔布”的合成工艺改进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微信进有6000位精英的微信群,一起切磋,一起交流,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