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知者不惑”到底是什么意思,“知”此处是否通“智”?
知者不惑。
人对事物,分为两种状态,知或者不知。
对于可以清晰界定的事物,知和不知是分明的。中午吃饭了吗?吃了,或者没吃,湛然分明,没有疑惑。但是,宇宙是什么?我从哪儿来?宇宙之外有什么?我的未来会如何?在一定时间内是无法说清楚的,因为不知道。
不知道,是因为在眼耳鼻舌所见所闻之外。儒家的知有三个层次:
第一是可见可闻;第二是不见之隐、不显之微;第三是不可见,不可闻。
可见可闻,便会形成知识;隐微之中,便入于思维;不可见不可闻,便是戒慎恐惧之时。
此三者之中,都有知,只是却有不同。
知识之知,很简单、很分明,就是知;思维之知,入于智察,是对自身之知的反省;此二者,就是知之为知之;
至于戒慎恐惧,那就到了另一重,即夫子说的,不知为不知;
为什么不知为不知?人总是对不可见不可闻的,轻易给出自身经验之中的判断;比如鬼神之所来!说白了,鬼神何来?为何有人装神弄鬼,因为人心之中有疑神疑鬼!
鬼神,鬼者归也,神者来也;因不知所来,称为神;由不知所往,呼为鬼!
对于自己所不知的,以自身经验,乃至传闻,或者臆测填充为知,无法做到不知为不知,就是蒙昧缘起、愚昧之始!此为儒者所弃!
不惑,不是事事皆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也不能说不断地求知就是智者,真正的智者,不会只是一味追求无涯之知,毕竟我身有涯。
此所谓达德。达者,知之至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究竟什么是“四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