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都科技持续加深“技术护城河” 紧抓AI产业发展契机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丁蓉
4月28日晚间,佳都科技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36亿元,净利润-2.62亿元,扣非净利润-0.41亿元。短期业绩下滑,主要系因宏观经济影响、供应链运转不畅、公司产品生产及部分智能化项目现场交付进度延后所致,以及受公司战略投资的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市值下降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智能化业务在手订单163.37亿元,充足的订单也为公司2023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经济回暖,以及人工智能板块在A股市场的火爆表现,公司战略投资的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市值上升,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3.50亿元,同比增长3542.11%。
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通用AI技术攻关和产品应用,包括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AI算法工厂”平台,通过近百亿参数的LLM(大语言模型)持续提升模型的对答和反应能力,研发并发布了“佳都灵境OS”新一代虚拟交互数字化开放平台,
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公司持续完善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数字底座系统开发和落地应用,构建交通行业数据壁垒。在轨道交通方面,公司打造的“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基于大数据手段,可提供AI决策依据,为乘客提供进站前到出站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务,同时大幅提高地铁车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城市交通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IDPS城市交通大脑,可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可行的数据与决策支持。安徽宣城是佳都方纬IDPS交通大脑落地的首站,宣城实现了99.6%以上的出行车辆不停车或只停一个红绿灯就通过。
大模型技术具备强大的通用能力,结合行业专家知识,有着显著的管理成效,在公司聚焦的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具体而言,可有效改善交通管理,优化资源分配,提升出行体验,减少人力投入等。在“数字中国”的战略框架下,新的一年,公司将重点投入开发AI大模型技术与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相结合的应用和解决方案。2023年,随着逐步加大AI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沉淀行业Know-How,公司将以更低的成本,拥有更高效率的智慧交通场景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智慧轨道交通和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代际领先优势,加深公司的“技术护城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聚焦大交通智慧化市场
除了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实现产品升级迭代,公司同时在市场拓展上也不断发力,持续推动业务全国化布局,深耕广州、华南、中南、华东、华北、西区六大战区的经营建设。
经过长期的探索,佳都科技的产品在智慧大交通领域陆续迎来落地。继广州“十三五”10条线路和长沙6号线之后,2023年公司再次中标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18号线三期、19号线二期工程综合监控(含通信)系统集成及安装项目,中标金额12.91亿元,并在武汉、长沙、西安、粤港澳大湾区等多地落地智慧轨道交通专业产品,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系统已形成可复制的模式,持续夯实核心增长曲线。此外,公司IDPS城市交通大脑系统已在上海、广州南沙、合肥、宣城等城市落地。
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公司一方面将推进IDPS城市交通大脑业务在全国城市复制推广,挖掘交通数据价值的行业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公司将抓住年内数字基建建设机遇,依托六大区域经营平台,加快重点自研产品在全国各地销售拓展,公司全年新签订单有望持续较快增长。
深化产业生态合作
2022年,公司引进多家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加码公司在人工智能及产业应用的技术研发储备。新引进的国资战略投资人拥有丰富的区域性和行业性资源,双方将在相关数字业务上形成联动和互补,共同以数字技术有效赋能产业和城市发展。
与此同时,公司围绕着业务布局,从“一纵”(人工智能产业链)和“一横”(智慧交通产业链)两个维度,与Unity、中移动、阿里巴巴、抖音集团、广汽研究院、文远知行、凡拓数创等行业巨头合作,卡位3D引擎、AIGC、自动驾驶、元宇宙能等关键技术,持续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通过与行业巨头的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夯实公司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助推产品实现迭代,同时也有助于公司通过产业投资广泛探索AI大模型技术与新场景结合的应用机会,为公司长远发展培育潜在增长曲线。
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佳都科技有望在政策利好的催化下,全面夯实行业产品、区域建设、生态平台的发展架构,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上实现领先,完善技术产品为核心驱动力的业务模型,落实在手订单的收入确认,从而实现公司业绩再上台阶。
(编辑 张芗逸)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