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半月谈丨长丰草莓何以“常年丰”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7 阅读数:人阅读

 

长丰草莓何以“常年丰”

半月谈记者 水金辰

从零星种植,到成为全国设施草莓种植大县,草莓扎根安徽长丰县已有50余载。

70岁的长丰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颇为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出去搞推介,说自己来自长丰县,别人都不知道。但一说到那里是出‘长丰草莓’的地方,他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那儿’!”

是的,长丰草莓曾比长丰县还要出名。而今,草莓已成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的“致富果”。超8万户草莓种植农户、21万亩种植面积、莓农种植亩均年收益近3万元、草莓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8亿元……“长丰草莓”品牌价值2021年已跃升至102.2亿元。

早春的阳光已经温煦起来。长丰县水湖镇李杨村党支部书记郭同丰正忙活着即将开幕的第二十届长丰草莓文化节。坐落于该村的长丰草莓守望园届时将同步开放,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长丰草莓品牌文化的丰厚意涵。

现在靠着“长丰草莓”这块牌子,草莓无愁卖之忧。谁能想到,2001年第一届长丰草莓文化节的举办,却是为了草莓产业“绝地求生”。“当时草莓种植面积达1.9万亩,滞销严重。午市过后,马路上、垃圾桶里到处都是扔掉的草莓。”夏世祥说,县里决定举办草莓文化节,把名声打出去。

那时长丰县财政吃紧,第一届草莓文化节与县城农贸市场开市联合举行。“借别人的‘台’,唱我们的‘戏’。”夏世祥提起往事仍觉心酸,但长丰草莓外销的渠道,就是这样一点点打通的。驶入长丰的货车,起初只看得到皖字头车牌,慢慢北京、山东的车辆也常见了。

不过,在合肥莓福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峰看来,守着当年开创的经销商模式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勇于求变,才能让品牌持续增值。作为新农人,他和团队已经尝试通过线上直播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广,让长丰草莓享受品牌溢价红利。

推广品牌,根本的支撑是什么?与草莓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夏世祥认定,还是靠质量。而要保证质量,就要优选品种。“品种没有‘常胜将军’!”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2008年,由于当时的主导品种“丰香”性状严重退化,长丰草莓的产量和声誉一度受困。“我们意识到要换品种了。”夏世祥说,他带队到全国多地考察,引进“红颜”品种,试种令人满意,果型好、产量高,亩均产值增加约1万元。到2015年,长丰草莓品种基本代换为“红颜”。正是一次次迭代,长丰草莓的金字招牌得以擦亮。

长丰县草莓种植户在大棚内采摘草莓 郭晨 摄

在长丰县罗塘乡花塘村福临农农业有限公司种苗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苏双飞正向来自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莓农们介绍最新培育的脱毒组培苗。说话间,苏双飞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江苏徐州、四川成都等地客商的订购电话。作为全国草莓种苗供应基地,长丰全县育苗企业年产值已逾4亿元。坚守品质的长丰草莓,以种苗培育销售新业态实现价值延展,一切水到渠成。

品牌永续发展,还需善用创新动力。2018年以来,长丰县每年列支草莓产业提升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引进与推广;由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创建的省级草莓种质资源圃,收集了全球260余个草莓品种,目前已经培育出4个草莓新品种。

巡检机器人时刻关注草莓生长情况,传感器和AI识别系统帮助分析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温度和湿度等数据信息在显示屏上实时可见……李杨村的长丰智慧草莓园正成为科技赋能草莓种植的“样板”。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伟说,他们希望通过搭建草莓标准化管理系统,形成草莓种植的“未来模式”,为品牌持续赋能。

通往长丰县城的主干道上,路牌路灯都有草莓的“倩影”,以草莓休闲体验为主题的半程马拉松跑道已经竣工,草莓乡旅采摘线路也将开通。长丰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晓虎说:“第三产业的融入不仅攒了人气,添了动能,也让‘长丰草莓’的品牌文化不断充实。”

(刊于《半月谈》2023年第5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