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鲁迅先生《明天》解读?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7 阅读数:人阅读

 

《明天》这篇短篇小说在两个白天和三个黑夜的时间里展开,讲述了鲁镇的寡妇单四嫂子的丧子之痛。宝儿的死,影射出了以蓝皮阿五、红鼻子老拱和王九妈为代表的冷酷寒凉的社会,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从心底里关心这个幼小的生命,有的只是冷漠的旁观。除了宝儿之外,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了“吃人者”,将宝儿这个小小的生命无声且无情地吞噬。我们不禁反问,在那样一个冷漠的社会里,明天的希望究竟在哪里?

《明天》是鲁迅先生在1920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单四嫂子这个悲苦的寡妇丧子的“几乎无事的悲剧”。故事非常的简单,所有的情节集中在两个白天三个晚上的时间段里,在人的生命必经的生死之中影射出冷酷漠然的“吃人”的世界,渗透着鲁迅最真挚的同情和最强烈的悲愤。

一、两个白天三个晚上——不相通的悲欢

小说的叙述在这两个白天三个晚上,以线性时间展开。为了突出人生的痛苦与无常,又常常出现时间的变形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因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发生了错位,这是最为难熬的时间,每时每刻都有着无尽的痛苦和恐惧。宝儿死后的日子,单四嫂子的希望已经化为绝望,在太静、太大、太空的屋子里,回忆起宝儿坐在自己身边吃茴香豆时的那一双小黑眼睛,回忆起纺纱时的美好和开心,“无法触摸的时间之伤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空间之痛”。

昼夜更替的时间里,每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自然界普遍的规律。但是在这最普遍的规律中,不断地演绎着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对于蓝皮阿五、红鼻子老拱来说,这两个白天三个晚上的时间无非是在咸亨酒店喝着一碗又一碗的黄酒、呜呜的唱着小曲儿的最为平常和欢乐的晚上;对于单四嫂子的邻居王九妈来说,这不过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甚至幸灾乐祸地看着单四嫂子的人生悲剧的两个白天和三个夜晚;对于何小仙,这不过是伸着有着四寸多长的指甲给一个个身在痛苦之中的人糊涂治病的两个白天和三个夜晚;而对于单四嫂子,这却是最为难熬、最为悲苦的时间:第一个晚上单四嫂子抱着宝儿,在黑沉沉的灯光下怀着宝儿明天就回好的希望;第一个白天宝儿已经奄奄一息,单四嫂子将希望放在了何小仙身上,希望他能治好宝儿的病,但是一切都太晚了,宝儿在午后离她而去了;第二个晚上,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残存着“这些事都是都是梦”的希望;第二个白天,宝儿的小小的尸首在被安放在棺木里,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第三个晚上,单四嫂子在太大、太空、太静的屋子里,知道她的宝儿确乎死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蓝皮阿五、红鼻子老拱、王九妈、何小仙始终是单四嫂子悲苦之外的人物,他们麻木不仁、冷漠的看着单四嫂子的故事,没有关怀和体谅,没有同情和帮助,只有无尽的不怀好意的嘲讽和间接的如野兽般的对当事人灵魂的吞噬。他们的冷漠无情地吞噬了宝儿的生命,也无情地吞噬了单四嫂子残存的一点点的希望。

二、“吃人者”——“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恰似《狂人日记》中所说的那样,《明天》中除去宝儿之外的人,都是“吃人”者,都是那“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中的一员。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先生提到了自己的父亲在庸医的“奇特的药引”下“日重一日的亡故”的事情,认为“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在《明天》中,鲁迅用简单的几笔勾勒了一个胡乱判病的中医骗子形象——何小仙。面对单四嫂子这位母亲的焦急痛苦和宝儿的危在旦夕,他事不关己似的用那有着四寸多长的指甲的手指胡乱按脉,胡乱开了一方不明觉厉的“报婴活命丸”,便将单四嫂子那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恬不知耻的收入囊中。可以说,何小仙的卑鄙无耻是宝儿“被吃”的直接原因,何小仙也是这“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中的头号犯罪者。这让我想起了王鲁彦的小说《菊英的出嫁》,如果那早逝的菊英早一点去打“药水针”,接受西医的治疗,而不是喝着一方一方的胡乱开出的药方,会不会就会好起来了呢?会不会就像大多数的女孩儿们一样,到了年纪就嫁给一个清秀美好的少年,过着平淡却美好的生活呢?想来真是悲哀,不过是一个卑鄙无耻的敢胡乱下药,一个深信不疑从来都没想过反抗罢了。

那手里端着酒碗、“想心思”的蓝皮阿五和红鼻子老拱与对门的王九妈,则是间接的杀人者。同样生活在鲁镇这个小小的地方,他们对宝儿和单四嫂子没有一点点的同情和怜悯,也从来都没有真正关心过那个身体羸弱的宝儿。

蓝皮阿五和红鼻子老拱,在咸亨酒店里吃的正高兴,调侃着单四嫂子和宝儿,呜呜地唱着小曲,何曾担心过那个幼小的生命,他们心里只有对单四嫂子这个孤寡之人的心怀鬼胎的龌龊的思想。蓝皮阿五替单四嫂子抱宝儿,并不是出于“助他一臂之力”的善意和好心,而是怀着“从单四嫂子的乳房和孩子中间,直伸下去”的不轨之心。用冠冕堂皇的语言掩饰自己的蓝皮阿五,达到自己的真实目的之后,“走了不多时候”,便将孩子还给了单四嫂子,露出了他那无耻的真面容。宝儿死后,蓝皮阿五还是“靠着咸亨的柜台喝着酒”,“老拱也呜呜的唱”,单四嫂子的痛苦、宝儿的死,仿佛与他们没有一点关系,他们喝着酒唱着小曲的时候,心里想到的只有单四嫂子这个守寡的女人本身。

那在街边坐着的王九妈,是宝儿死前单四嫂子的最后的渺茫的希望的寄存者。“你有年纪,见的多,不如请你老法眼看一看,怎样……”王九妈对于这样的充满着对长者的崇拜和希望的发问,只是“唔”了两声,“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便没再说什么。身在深渊中痛苦的单四嫂子,她只是想从王九妈那里得到一点点心灵的慰藉,得到一点点渺茫的希望而已,但王九妈什么都没有说,没有给单四嫂子这一点点的慰藉,甚至“摇了摇头”。身在深渊之中的人,渴望看到一点点光亮,那样起码还是会有残存的希望,而王九妈却是将身在悲苦深渊中的单四嫂子的残存的一点点的光亮都给遮蔽了——这是多么的冷漠无情。在宝儿死后,“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看似是冷漠之后热情的大反转,其实或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一个“长者”的虚荣心,或是为了捞那两块洋钱的油水。单四嫂子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宝儿的棺木,“幸亏王九妈等的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她,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这把王九妈的冷漠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冷漠已经近于杀人的寒刀,又准又狠的把单四嫂子从仅存的一点留恋中拖回来。王九妈是谁的母亲,又是谁的女儿,她对自己孩子的爱可能并不亚单四嫂子对宝儿的爱,但是在寒凉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王九妈并不能悲苦单四嫂子的悲苦,她只是觉得单四嫂子吵闹。这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寒凉与冷漠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单四嫂子是宝儿的母亲,是最疼爱宝儿的人。但是单四嫂子也是个“吃人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一点。她的愚昧无知、她的软弱无力都是置宝儿于死地的致命因素。面对宝儿的病,她第一时间做的不是果断的去给宝儿治病,而是去做求签、许愿之类的愚昧迷信的事情,拖沓了宝儿的病。很久不见效之后,她就只好去求医了。但是她所求的医,却恰恰就是那个卑鄙的庸医何小仙。对于何小仙的胡乱开药,她却深信不疑。这一系列的愚昧的行为让她在喂宝儿吃下药的午后,永远的失去了她那相依为命的儿子。她也只是哭,只是呜咽,可能直到宝儿死去,她也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没有反思过宝儿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对于何小仙的根本就没有用的药方,她没有怀疑过;对蓝皮阿五的调戏,她也没有反抗过;对王九妈的似乎是有意的冷漠,她也没有反抗过。单四嫂子的愚昧和软弱,不是她个人的错误,而是整个社会的错误。身处深渊和混沌中的人们,往往会因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而忘记了或者说是适应了这种愚昧无知的生活,导致像单四嫂子这样的很多人都没有清醒的头脑去审视、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状态。旧中国的下层社会,即便是在思想解放之后还是弥漫着封建迷信的乌烟瘴气,单四嫂子对于宝儿的死,甚至可能觉得是本应该这样的,是命数使然的,或许是因为自己求签求的不够多或者是许愿的供品不够好之类……却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吃掉”宝儿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的存在,而后者才是真正导致宝儿死去的原因。这样的时代在呼唤着一些有着清醒头脑和犀利目光的智者。

三、手法的艺术——逼视灵魂的冷嘲

周作人评价《阿Q正传》时说道:“《阿Q正传》的讽刺在中国历代最为少见,因为他多是反语,便是一种所谓的冷的讽刺——‘冷嘲’”这样的冷嘲在《明天》这篇小说中也有体现。

首先小说的题目:明天。明天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代表着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在《狂人日记》的结尾,鲁迅先生喊出了 “救救孩子”的呐喊。孩子之所以要救,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吃过人”,还没有被中国 “吃人 ”的文明所浸染,还没有成为那“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中的一员,还保存着中国未来的一份希望。但是,一旦孩子死去,明天的希望又在哪里? 单四嫂子唯一的依靠——宝儿死后,面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和即将到来的大笔的债务,她的明天和希望在哪里?黑暗当道的日子里,明天正是虚无的,是希望渺茫的。但是时间是不会停止的,无论有多么顽固的势力阻挠,明天总是会到来的。鲁迅用“明天”来做小说的题目,意蕴深刻。

“何小仙”这个名字无疑是非常犀利的反讽。所谓的小仙,不过是一个卑鄙无知的庸医。他神神叨叨的说半句话就闭上眼睛,不过是装模作样的虚伪和故作姿态的假高明。那有着“保婴活命丸”的“贾家济世老店”的“贾”与“假”同音,这与《红楼梦》中的“贾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谓“济世老店”,不过也是有着不以病人的急迫为急迫的翘着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的伙计的“假济世”而已。

在宝儿的棺木盖上之后,小说写道“但单四嫂子待她的宝儿,实在已经尽了心,再没有什么缺陷”“后后来王九妈掐着指头仔细推敲,也终想不出一些什么缺陷”——没有缺陷的不过是宝儿死后的丧礼,收敛时候的物件而已。死后的人果真是没有什么缺陷了。但真正的缺陷却是在宝儿生前,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了宝儿的死。这是多么有力的反讽,愚昧迷信的人们把人生缺陷的重点放在的死后的丧礼和物件上,愚昧的认为置办齐全之后也是没有缺憾了。但是死者生前的缺陷,才是真正的实在的缺陷:宝儿那小小的生命被一点点无声的“吃掉”的缺陷,才是宝儿短短的生命中最大的缺憾!但单四嫂子和王九妈之类,却从来都没有反思过,没有注意过,即便单四嫂子多么爱他的儿子,也在无意识里加入了那“杀人团”。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突然介入小说,“我早经说过——他是粗笨女人”。鲁迅在这里把自己的同情与怜悯隐藏起来,覆盖之以冷漠麻木的看客的面具,这是他惯用的反讽的艺术,避免了把自己的感情过于流露在故事中 。

四、明天——“宽阔光明的地方”

鲁迅在他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到:“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我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宽阔光明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明天”。单四嫂子的希望已经破灭了,但是我们不能再像她那样不去反思和自我审视,我们应该阻止像宝儿这样的年轻生命的“被吃”,应该产生越来越多的清醒且犀利的智者。所以,觉醒是必要的。就像《狂人日记》中狂人的话一样:“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要想看到中国的“明天”,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要晓得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容不得像阿Q那样的自欺欺人的人,容不得华大妈那样的愚昧的人,容不得四铭那样的伪道士。“改变精神”的倡导者,就是前文说过的有着清醒头脑和犀利目光的智者。即使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同样需要这些随时保持着警惕和谨慎的智者,在社会陷入思想囹圄时振臂一呼,将人们带到越来越宽阔光明的地方。再次是要以幼者为本位。儿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是像宝儿这样的儿童,却在冷漠的人世间无声无息的被摧毁,这是鲁迅先生对着个世界的爱之痛,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狂人日记》中“被吃掉”的五岁的妹子、《药》中的可怜的华小栓、《风波》中被当做出气筒的六斤,这些都是在封建愚昧的思想下被“吃掉”的天真的孩童。“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该在将来,却反在过去”,这样是万万不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幼者本位的践行者,肩住黑暗的闸门,将孩子放进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正是因为有鲁迅先生这样承担着民族国家的“立人”工程的清醒的引路的智者,我们的中国,才能从混沌和愚昧之中慢慢看到明天的曙光。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更新: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发表以来获得了很多的赞同,也收获了一些批评指正,感谢每一位对我的文章做出评价的uu们!南风将继续努力,好好读书,努力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爱你们!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