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都有哪些值得开发的矿产?现在太空采矿的进展如何?
最初发布来源,欢迎点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的原油、矿产、粮食都在暴涨,欧洲的天然气价格甚至能达到两年前的15倍!
在资源价格飞涨的今天,人类是不是有些过于依赖地球的资源了?
我国太空事业的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就在6月5日,新一批航天员入驻我国空间站。这一太空巨龙,也将于今年完成组装,实现大变身,成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太空前哨站。组装完成的空间站,连带“神舟”、“天舟”客、货运飞船一起,总重量可达70多吨,相当于数十辆小汽车。而要从地面发射这般重量的庞然大物,需要上千吨重的火箭,相当于呼啸而过火车的总重量。
中国空间站在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大、更远的空间站和太空基地。
倘若完全依赖地面发射和输送资源,消耗数以万吨的能源和资源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类太空探索的脚步离地球越来越远,补给线的长度也会陡增。往返地球-火星之间最常见、经济的霍曼转移轨道,单程耗时约7个月之久。
当人类的太空基地越来越远时,就很需要在太空中实现“家里有矿”。
不可或缺的月球资源
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几乎成为各大航天机构首选的太空基地。看上去荒凉、灰暗的月球,实则蕴含了大量的资源。其中长期备受关注的,是氦的一种同位素——氦-3。这是被誉为“人造小太阳”的可控核聚变重要原料。而之所以被如此称誉,更是因为太阳自身的能量来源,就是由氦-3参与的核聚变产生的。但可惜的是,地球上氦-3的总储量只有寥寥数百千克。月球则不同,没有了磁场的保护,在几十亿年太阳风的洗礼下,月球收集了海量的太阳风粒子,其中氦-3的储量可能高达百万吨之多!要知道,只需一两千吨氦-3,便可以满足当下全人类一年的能源消耗,摆脱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的严重依赖。氦-3不仅仅成为月球基地想要取之不尽的能源,更成为运回地球的首选太空资源之一。
月球基地示意图 来源:NASA除了用之不竭的能源,月球上还有一个近些年才被确认存在,目前炙手可热的新发现——水冰。作为构成人体70%的主要成分,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水在太空中是稀缺资源。在太空寻找水,就如在浩瀚荒漠中寻觅一片绿洲。早在1961年,就有科学家提出,在月球低温、低光照之处,如南北两极的永久阴影区(如陨石坑里)内,水冰很难逃逸;而撞击月球的天体里,也不乏有“脏雪球”似的彗星,因此可能存在水冰。这种猜测先后在水星等类似的小自转倾角天体里被发现并证实,但直到21世纪,月球极区蕴含水冰才最终被确认。
月球部分水冰迹象图,主要位于环形山阴影处 来源:Shuai Li, University of Hawaii SOEST/ HIGP于是乎,近些年来,各航天机构都把月球南极作为月球探测的重点,也是未来月球基地的优选之地。接下来的“嫦娥七号”和“嫦娥六号”,都将先后远征月球南极:前者是一艘囊括“天上飞、地上走”的豪华探测套餐,后者则将带回月球南极的样品。从“嫦娥八号”起,航天工程师们打算在月面上,尝试“3D打印”房子等关键技术,开始着手在月球上建造真正的航天前哨站。我国的月球基地,也正在酝酿之中。在富含水冰的月球极区,太阳能大打折扣,核能很可能成为未来月球基地的重要来源。两种重要的月球资源相辅相成,等待着人们的科学开发。
月球基地想象图 来源:ESA丰富多彩的小行星资源
除了月球,另有一类非常热门的太空资源——小行星。事实上,小行星离地球的距离可以非常近,有时比月球还要近,这些小行星的数量也非常多,目前已确认就约有两万八千颗,它们被称作近地小行星。极少数近地小行星甚至会进入地球大气层,形成绚丽的火流星。更有极少数能落地的,像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那种级别的,纵贯地球生命史也没几颗。2013年,一颗原始直径约17m(被大气层摩擦、燃烧、破碎后威力减弱很多)的小行星坠落于欧亚边界的车里雅宾斯克,这是继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后罕见的小行星坠落事件。剩下绝大多数近地小行星都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反而是待开采的资源。
探访灵神星的想象图 来源:NASA小行星通常可分为三大类:约75%的小行星属于C型(chondrite),这些小行星比较暗,有着类似岩土的构造。约8%的小行星富含金属矿,甚至可能就是个类似地核的金属球,属于M型(metallic)。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S型(stony),即有岩土,也有金属。其中,M型中最大的一颗,莫属直径210km的铁镍金属块,名字叫灵神星(16 Psyche)。如此巨大的一颗富矿小行星,可以说是价值连“星”,估值可能高达一万万亿,如果对这么一个庞大数字没概念的话,这可是当下全球GDP总量的百倍!就在今年,人类将首次派遣一位“使者”——NASA的“灵神星”探测器,专程去拜访灵神星,去仔细打量这位,似乎浑身是矿的宝藏小行星。
灵神星有了金属矿产,不仅可以运回地球利用,还可以成为太空中自主搭基地的材料来源。尤其是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能遇见到未来在太空中自行加工各种设备的可能性。除了金属矿,燃料也是太空采矿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火箭和飞船都有大量的重量和空间用于燃料,而为了实现星际飞行,若不能就地取材,就只能从地球上耗费数倍多的燃料来运输返程的燃料。这其中,分布最广泛的碳基燃料——甲烷,在近些年受到了高度关注。液氧甲烷火箭也异军突起,开始抗衡高比冲的液氧液氢火箭及高性价比的液氧煤油火箭。
甲烷火箭发动机甲烷在太空中有更广泛的来源:有些天体,如土卫六上,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的都是甲烷;还有些有CO2和水的天体,如火星,也可以通过化工手段制备甲烷。解决了甲烷的问题,一半的燃料(还原剂)就不用发愁了。有些小行星也蕴藏着生命之源——水。如司理星族。在未来,这些小行星“绿洲”就可能成为太空旅行的驿站。
司理星族艺术概念图大家早已眼馋太空中这么多的资源,那怎样去获得这些太空资源呢?在将理想变成现实的道路上,也有中国人的群策群力。2021年4月27日,起源太空的NEO-1太空采矿机器人通过长征六号火箭成功踏上太空,这位商业航天新秀迈出了万里采矿征途的第一步。这款太空采矿机器人是一位“捕鱼达人”,有着类似渔夫一样的绳网工具,可以在浩瀚太空中,有目的地寻找有采矿价值的微小行星或小行星碎片,然后再撒网收获。而在未来,起源太空将打造出太空采矿专属的NEO系列,拥有更复杂、更可靠的功能,从而开采与利用外太空的资源。
NEO-1太空采矿机器人也许,当你我有机会穿梭于星际之间时,你会发现,月球有了一座座矿山,有的小行星整个就是一座矿。这时地球的能源和矿产也许不再短缺,一些原本被采矿破坏的生态环境开始恢复。而在太空中,有了可以就地取材的燃料,再加上通过太空冶炼、3D打印等技术本地加工的结构,当这些技术成熟后,太空基地、火箭的主要重量将不再依赖地球供给。随着可回收技术的发展,深空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对地球火箭的依赖,人类可以走向更远的深空。
NEO-X捕获小行星资源构想图正如现代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