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22年前的南京…
带着对千年虫的担忧,带着对新世纪的憧憬,我们跨入了2000年。你还记得千禧年跨年做了什么吗?和谁一起度过的?2000年之后的第一个十年,也很快离我们远去。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你我,留下了很多光阴的故事。请回答,南京2000
南京长大的孩子,童年在山西路的青春剧场看了人生第一部电影《狮子王》,后来在这参加过象棋比赛,又举行过毕业典礼。隔壁的少年宫,小时候每周末都要背着画夹坐公交车来学画画。那些被选进少年宫的小红花,更是家长们逢人便夸的对象。
对于在南京上大学的人来说,对青春剧场记忆都停留在那些年看的通宵电影了。除了平安夜和情人节,用学生证只要花25块钱就可以买一张午夜场电影票。一般是5部电影,有爱情片有恐怖片,有新片有老片,从晚上11点,一直可以看到第二天6点。看通宵场的,有不少是情侣。白天腻歪的时间不够多,要一起熬一个通宵。实在熬不住了,就头靠着头昏昏沉沉睡过去。后半夜,剧场的工作人员摇醒睡得不知天南海北的人,提醒注意钱包。
2016年,青春剧场和青少年宫将要一起搬家,山西路广场也将变了模样。以后再路过这里,我们还会想起当年看过的电影,熬过的夜吗?
2001年11月19日,那场满天都是的流星,让这之后的流星雨成了将就。
很多人把第一次夜不归宿的经历给了那场流星雨。有人裹着被子,半夜守在操场上,有人半夜爬上了紫金山,只为更近距离观看一场流星雨。
十年前,你与吃货之间的距离是一张e美食卡。
那时候,美食的优惠信息找起来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翻翻大众点评就一览无余了。那时候,吃货们主要混迹西祠的E美食讨论版。花上20元办张e美食卡,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e美食卡可以打折的餐厅很多,基本上一顿饭的优惠就可以对冲办卡的费用了。
当年,我们用e美食卡吃遍了南京的大街小巷,哈罗哈、奶酪时光、杰克地方、里约人巴西烤肉、流行西餐厅、宋记香辣蟹……可是后来,我们可以选择的优惠越来越多,而e美食卡早已被我们随手丢掉,默默躺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当年我们迷恋过的店,关了一家又一家。
一盆北圩路的忘不了,一盆汉口西路的小爽,两盆酸菜鱼是很多学子对美食的最初记忆。
曾经,酸菜鱼风靡全南京,大街小巷开满了酸菜鱼馆。这两家在众多酸菜鱼馆中突围而出。一到饭点,就人满为患。任何时间去,都座无虚席。因为性价比超高,又超级下饭,成了学生党聚会请客首选。两三个人围绕着一盆酸菜鱼,吃的酣畅淋漓,鱼片一定是要捞干净的,酸菜鱼汤拌饭吃,一个人能干掉两碗。多少年后,你在别的地方吃着酸菜鱼,心里想的却是忘不了,是小爽。只是,它们都已经搬迁了。一个属于酸菜鱼的时代,悄然过去。
大学扩招了,市区的老校区已经不足以容纳批量的大学生,不少学校在郊区开辟了新校区。仙林,浦口,江宁都有。1999年,仙林迎来了第一届大学生。
曾经的70路,去市区必坐的一部公交,常年人满为患。想到新街口的,在鸡鸣寺下车,然后转3路。有人进城只为了吃一次麦当劳,有人是为了去苏果大采购,还有的人进城是为了约会。南师的新校区在仙林,南大的新校区在浦口,出行的不便,让同在南京念书的情侣像是谈了场异地恋。
后来,地铁2号线来了。仙林学生们更习惯地铁出行。老仙林人难得坐一趟2号线还得纠结半天,到底仙林中心站下,还是学则路站下?
那一年,夜市还在。每当夜幕降临,夜市的摊贩们开始摆摊迎客,马台街三牌楼也就迎来了一天当中最巅峰的状态。
夜市的那股子热闹劲最是动人。臭豆腐、旺鸡蛋、肉夹馍、平桥豆腐羹、锡纸烤翅、龙虾、印度飞饼、巧克力魔法喷泉……一个瓦亮瓦亮的灯泡就照亮了一个小吃摊。灯光下的食物总是让人特别有食欲。
有的时候混在人堆里,就是心安。一趟夜市逛下来,吃也吃撑了,买也买过瘾了,再挑张碟片回家夜里窝在被子里看。在夜市里,每个人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所爱。
2007年夜市关闭之后,马台街再也听不到那句“阿要辣油”的吆喝。2013年三牌楼夜市关闭,南京的夜晚多出了很多的寂寞。
年轻的人每换一拨,潮流的风向标也会跟着在变。2002年,湖南路的馨禾服饰迎来了第一批入驻的店家。那时候,生意好到炸裂。每天早上还没开门,店门口都已经有学生在排队了。生意好的时候,有的店家专门雇人烧饭雇人拿货,甚至直接带顾客到仓库去看货。
华新不只是一个商场名,还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份情结。曾经,南京的潘西在华新打了人生的第一个耳洞。曾经,南京的小杆子在华新买了人生的第一件潮衣和第一双高仿鞋。
2005年莱迪开业以后,华新的人气被吸走了。这里地下两层,每天人来人往,不分昼夜。因为兜兜转转的巷道实在太多,路痴很容易就晕向了。上次买东西的那家店,下次再去,死活找不到了。
逛完了莱迪,下一站是淘淘巷。2006年左右,中山电子城的4、5楼是所谓的“淘淘巷”,但很快迅速蔓延,3楼、2楼、1楼,都变成了商铺。淘淘巷有很多进口零食,深得吃货喜爱。人多的时候,本来就很狭窄的淘淘巷,人多得走不动路。
淘宝的兴起,改变了你的购物习惯,也改变了馨禾、华新、莱迪、淘淘巷……这些曾经的时尚中心。
对很多人来说,军人俱乐部的长三角出版物市场是记忆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漫画、小人书、文学名著、五花八门的教辅……组成了传说中知识的海洋。再难找的书,去长三角市场肯定能找到,而且价格优惠。
2001年,军人俱乐部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长三角地区乃至山东、江西、湖北等地的图书经销商会来进货。
军人俱乐部里有一家长城音乐溜冰广场,开了很多年。有人在那里学会了溜旱冰。有人穿着溜冰鞋大声喊着倒计时,在溜冰场迎接了2000年的第一天。
如今,溜冰场早已关门。长三角出版物市场面临着房租到期,很可能告别山西路。
那时候,我们打电话主要通过电话卡。IC卡、IP卡,哪个划算就买哪个。有阵子南京流行电话吧,一间屋子,摆满了电话机。每次去打电话,一不留神就能听到许多小秘密。
那时候,我们还在写信沟通情感。对家人,或者对恋人,有什么电话里不方便说的,统统写进了信纸里。收到期待已久的那份信,就好像外面的世界又回应了自己。
那时候,电脑并不是大学生的标配。这是只有土豪学生才拥有的稀罕物。有电脑的宿舍,串门的人总是要多一些。没有电脑的,就钻进了网吧。那些烟雾缭绕的网吧里,埋藏了多少空虚寂寞的青春。
我们在青春里,有电台的黄金岁月。
熄灯后,一个宿舍开着广播一起收听电台节目。张艺的声音有些懒洋洋的,可是那种嗓音就是适合夜晚。在《都市夜归人》里,我们听了很多从未听过的旋律,听到了李碧华和张艾嘉。当年节目的片头,至今都能想起来。
除了《都市夜归人》,文岚的《今晚我是你的DJ》、成杰思的《男生宿舍》,都有很多簇拥,拥有一大批忠诚的听众。那时候的电台节目,也是五花八门,有讲鬼故事的,还有半夜谈性的。
现在的我们,大概只有开车的时候才会打开广播吧。
当年,你是否也曾在珠江路的某一个店铺,讨价还价半天,选购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台电脑?
曾经,全南京80%的电脑店都集中在了这条全长不足四公里的马路上。很多年轻的小老板在珠江路迎来了自己生意的黄金时期。
珠江路曾经也是盗版碟小商贩集中的地方。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走在珠江路,那些路边兜售盗版碟的,总会鬼鬼祟祟地拦下你,举着一打碟片试探地问:要吗?
当年的百老汇,人挤人,买完电脑等安装还得好半天。现在,电子一条街被餐饮喧宾夺主了。电脑店越开越少,餐饮店却越来越多。
那一年的鼓楼广场,并没有被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占领。
每到周六天气好的时候,鼓楼广场就人声鼎沸,大量的英语爱好者聚集到这里。当然,有人趁机混入人群相亲的,还有求偶遇的。
你还记得第一次英语角吗?看到别人几个人一个小团体聊得很酣畅,想加入又不知道从哪里插话,憋了好半天终于憋出一句:May I join you?那一瞬间,尴尬症犯了。
你还记得那些年,用生命去挤的鼓扬线吗?曾经,鼓扬线的等候区,常年排着长队。车一到站,窗户外面的人就开始往窗户里扔东西占位置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站在鼓扬线的车门里,你却挤不上车。有人受不了鼓扬线,夏天没有空调、车子还经常抛锚,就改坐“黑中巴”。中巴到点就走,车上还配备了豪华加座——小板凳。
你还记的自己在西祠胡同收到的最后一条飞语吗?你还记的小百合的最后一封站内信吗?
没有微博,没有微信的年代,我们把时间都泡在了BBS上。曾经,西祠胡同风头无二。我们热衷见网友,热衷灌水,热衷参加讨论版的版友版聚。当年,因为一条被版主误删的帖子,我们曾不厌其烦地骚扰胡同大妈。我们关心过自己常去的讨论版的排名,可是,现在再看,当年最常去的讨论版大都已经荒芜了。
同样没落的,还有小百合。曾经,小百合是高校BBS中数得上号的。不仅南大的学生在玩,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混迹小百合。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甚至连一个登录名,一个密码都想不起来了。
一个属于我们的青春时代,
它悄然逝去。
南京2000,你如何去回答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南京淘淘巷,如今还好吗?
下一篇:淘淘巷,南京人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