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孩子总“抢”别人的玩具,多半有两大原因,聪明家长5招可化解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6 阅读数:人阅读

 

文 | 凝妈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若孩子的玩具被抢,教孩子“抢”回来还是不管?智慧父母这样处理,有家长的焦虑与此相反,说自己的孩子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或者拿别人的玩具,自己也使用了各种方法引导,但是收效甚微,很是苦恼。看来孩子喜欢抢或拿别人玩具也是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在生活中并不缺乏这样的案例。

去别人家做客抢别人玩具

闺蜜家的瑶瑶3岁,属于自然熟的孩子,到哪都像在自己家一样,正因为此才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一次,闺蜜带瑶瑶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拿了很多玩具出来,让瑶瑶玩,瑶瑶一下子见那么多玩具,玩得很开心。

朋友家的孩子比瑶瑶小几个月,有些偏内向,初次见瑶瑶不喜欢和她玩,独自一人玩轨道车。瑶瑶发现那个轨道车很好玩,也凑上去玩。结果朋友家的孩子允许她碰,就搬着玩具往卧室里走。

瑶瑶这时急了,上去就把轨道车抢了过来,放在地上玩起来。朋友家的孩子看到这情形,自然是大哭求援。朋友赶紧来哄孩子,说“姐姐第一次来玩,让姐姐先玩会儿!”但是孩子不听这一套,还是哭。

闺蜜一看感觉很不好意思,赶紧把瑶瑶手里的轨道车夺了下来,还给朋友家的孩子。这样一来,朋友家的孩子满意了,瑶瑶却大哭起来。

朋友又要把玩具给瑶瑶玩,闺蜜担心惹得孩子不高兴,就赶紧跟朋友说“我们还有事,今天先玩到这里吧,改天再来玩!”

闺蜜带着瑶瑶离开了朋友家,在路上一个劲地训瑶瑶不懂事“人家的玩具,你抢什么抢?”瑶瑶这一路上都不开心。

一次小小的朋友间聚会,闹得不欢而散。如果能合理处理,两个孩子本可以都很开心。

孩子喜欢抢或拿别人玩具背后有因

孩子喜欢抢玩或拿别人的玩具,有家长引导的问题,也有孩子自身发展的问题,要注意理解。

家庭因素

溺爱孩子:现在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也是各不相同,大部分比较宠爱孩子,孩子要啥给啥,从不让孩子失望,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习惯: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孩子会认为他想要的就是他的东西,抢玩具或者拿玩具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已,并没有其他更多的想法。有一个孩子飞飞就是这样,妈妈每次带他外出,他说买玩具,妈妈会爽快地给他买,所以他喜欢什么抢什么或者拿什么,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满足孩子:还有的家长与此相反,从来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什么都不会轻易给他买,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孩子,告诉孩子“不值得买!”“没带钱!”“你做了什么好事再给你买!”孩子得不到满足,也会通过抢或者拿的方式满足自己。

阳阳的奶奶就是这样,总是拒绝孩子的要求,哪怕是孩子急着用的东西也以家里有为由不给买。一次孩子上学忘了带彩笔,让奶奶给他买,奶奶说家里有明天带来,结果阳阳上课就去拿人家的彩笔用了。

不关注孩子:也有的家长对孩子关注度不够,工作太忙或者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或者家里有了二胎分散了精力,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会通过抢玩具或者拿别人玩具的方式,引起家长的重视。因为很多家长都会关注孩子“坏”的一面而忽视“好”的一面,这是一种心理战术。

津津上学的时候总是抢别人的玩具或者拿别人的文具,老师就找到了家长,让家长管理一下孩子。家长才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孩子交流得更多,津津发现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孩子的发展问题

占有欲:1岁半到2岁的孩子开始出现占有欲,认为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认为抢玩具、拿玩具是在拿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物权意识:2-3岁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开始知道你的东西、我的东西、他的东西,但又处于自我中心化的阶段,还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只要自己满意就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自我控制力不足:还有的孩子即使到了3岁以上,自我控制力也不足,还是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进行区分,认为只要他喜欢或者需要的就是自己的,没有征得别人同意的意识,也没有形成“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的观念。

孩子抢或拿别人玩具表现多样

孩子抢或拿别人玩具,也不是千篇一律地取多,而是表现形式多样。

奋不顾身

有的孩子胆子很大,看到喜欢的玩具,不管人家是不是在玩,就直接到人家手里去抢。如果自己力量占优势,自然很轻松抢到手,抢到后自顾自地玩起来。如果自己处于下风,那就极有可能抢不过来了。如果抢不过来,出现的情况就是哭,让家长跟着难过。开头案例中的瑶瑶就属于前者,有朋友就说自家孩子就属于后者哭闹型的。

伺机行动

还有的孩子比较内敛一些,不会到人家手里去抢,而是观察对方,远远看着,伺机行动。如果发现一个玩具没人玩,赶紧跑过去捡起来玩。其实,临时玩一下别人的玩具,只要不弄坏,也无可厚非。这也是满足自己和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据为己有

也有的孩子对一个玩具觊觎已久,或者特别喜欢,但是家长没有满足自己,就想偷偷拿走据为己有。如果孩子在3岁以上还有这种表现,就需要积极引导了。这种做法,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容易没朋友。以前有个孩子来家里玩的时候,总是偷偷地把儿子的小汽车装到兜里拿走,还不知道归还,儿子就不喜欢和他玩了。

家长处理不好会伤害孩子

在面对孩子抢别人玩具的时候,不同的家长做法也不同,有的方法值得赞赏,有的则是不能提倡的。

立即制止

有的家长比较坚持“正义”,认为孩子不能随便抢或者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会立即出手制止。有的会从孩子手里夺过玩具,惹得孩子不高兴大哭。有的则会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劝说孩子将玩具放回远处。讲道理的方法属于比较理解孩子的做法,不会伤害孩子,孩子更容易接受,值得赞赏。

权当没看到

也有的家长已经司空见惯了,认为孩子抢或者拿别人的玩具,没什么大不了,随便他,权当是没看到。孩子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自己该干嘛干嘛,跟没事人似的。这样的做法,有些熟人可能不说什么,有的不熟悉的就容易怪罪孩子。

给孩子做帮手

还有的家长就有些过分了,当孩子要抢或者拿别人的玩具时,人家家长表示不给,他们会帮助孩子说话,“我们玩一下又怎么了?给我们玩玩!”有的不只是语言上说要,而且付诸行动,直接把玩具拿走给孩子了。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对方家长的反感,也会让孩子学会这种不正当的索取方式。

给孩子贴标签

当然也有很极端的家长,会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家长会说“你怎么抢别人的东西?”,或者说“你怎么偷人家的东西?”给孩子贴上“抢”或“偷”的标签,孩子也会把自己看作是会抢和会偷的人,以后可能会习惯“抢”或者“偷”。孩子在小的时候抢或者拿别人玩具,其实无关乎道德,进行这种道德谴责,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

防止孩子抢或拿别人的玩具,家长要做很多工作

我们了解到孩子抢或者拿别人的玩具,是家长和孩子两方面的问题,就要根据这些原因,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这些行为。

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也不能一点也不满足,而是要合理满足。家长要和孩子制定一个原则,不能轻易碰触底线。让孩子明白父母爱自己,会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有时候也需要等待。

比如带孩子外出时,要和孩子制定购物计划,一次只能买一个玩具,不能见啥要啥。如果孩子有额外的要求,就不能随便满足。可以告诉孩子列入下次计划,到时可以给买上。孩子就会建立起规则意识,养成按计划行事的习惯。

家长还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从心理上获得爱的满足感,就不会因为要获得关注而故意抢或者拿别人的东西。如果孩子真的这样做了,也要理解孩子,用温和的态度和他沟通,让他认识到这是错误行为。

出门带一个自己的玩具

孩子见到别人的东西难免会好奇,为了防止孩子总想要人家的玩具,出门的时候要给孩子带一个玩具,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当别的孩子都在玩玩具时,孩子肯定也很眼馋,这时拿出玩具,让孩子玩,孩子就感觉受到了公平待遇,会很开心,不会总想去要别人的玩具。

第二个好处:当孩子更喜欢别人的玩具时,可以用这个玩具和对方交换着玩。这样互相玩彼此的玩具,也是一种折衷的好做法,大家都有的玩,实现玩具共享。

不同的孩子表现不同,有的孩子玩自己的玩具就很享受,有的就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带一个玩具外出,不管哪种类型的孩子,都更容易得到满意的结果。

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喜欢一个玩具,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达,就采取了行动。我们了解到这一特点,在这方面多进行引导。平时多跟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告诉孩子,喜欢别人的玩具时,可以跟人家礼貌地说“请你给我玩一会儿玩具好吗?”“我们一起玩这个玩具好吗?”“我们换着玩玩具好吗?”用一种征求别人意见的口吻交流,孩子会变得很文明。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还不能表达得如此清楚,可以由大人代为表达,让孩子从小建立这种跟人沟通交流的意识,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以后就不会轻易出现抢或者拿的行为。

给孩子灌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观念

等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都会增强,这时可以多跟孩子使用“我的”“你的”这样的词汇进行沟通,孩子就能够认识到不同的物品属于不同的人。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逐渐建立物权意识,然后给他灌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观念。

二宝不到2岁的时候,我们就经常教他认识物品,告诉他“这是妈妈的”,“这是爸爸的”,“这是哥哥的”,他很快就能区分这些物品是谁的。等他了解了之后,我们经常考验他,问“这是谁的?”他会准确地说出答案。

二宝喜欢跑到哥哥的房间里乱拿东西,我们会告诉他“这是哥哥的,哥哥不同意,你不能乱动!”然后把他带出房间,如果他实在想动,要征得哥哥的同意。

移情体验

如果孩子很喜欢抢或者拿别人的玩具,怎么制止都不听,可以和孩子在家做移情体验的游戏,让孩子体会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后,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比如孩子有一个钟爱的小汽车,可以暂时把小汽车藏到一个地方。当孩子想去玩这个小汽车时,肯定找不到,他会很着急。

家长问:“你在找什么?”

孩子回答:“我在找小汽车。”

家长故意帮他找,没找到,告诉他:“可能是被别人拿走了!”

孩子不高兴:“我就要那个小汽车!”

家长故意说:“那可怎么办呢?不知道是谁拿走的,我们的孩子好着急啊!”

自己的心爱之物突然不见了,孩子肯定会很着急、伤心。这样会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以后,那种烦恼、不愉快的感觉。

再多的说教不如一次体验来得直接,孩子将心比心,就会理解自己抢或者拿别人玩具之后,对方也会是一样焦急的心情,以后也不会太随意了。

#凝妈悟语#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孩子。孩子喜欢抢或者拿别人的玩具,有家长引导的原因,也有年龄或者能力的问题。在面对孩子抢或者拿别人玩具的行为时,家长还是多一些理性,正面引导,孩子一定会改善。如果要避免孩子这种行为,家长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预防。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