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百年家族却独闯娱乐圈,低谷期指甲开裂,43岁海清没戏拍了?
自从海清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发表了一通关于“30+女演员求剧本”的言论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她拍戏的消息。
1977年生的海清,今年已43岁,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关于“中年女星求剧本”的举动,就显得既迫切又局促。
事情出来后,很多人纷纷对她横加指责。
有人认为她的举动有失规范,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把朋友拉来垫背。有人说她自作自受,待在安逸的“国民媳妇”圈儿里,才会被市场淘汰。
但殊不知,在海清的演艺生涯里,她取得的成绩已足够甩开其他女演员几条街。
她为角色所做出的那些努力,在业内被称为“劳模典范”。而她的成名之路,也足以写出一部励志大剧。
一、住在文物保护区里的“名门之后”
海清原名黄怡,母亲姓甘,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甘涛先生是她的“叔爷”。祖上是鼎鼎有名的“金陵甘氏”,在南京颇为有名的“甘氏故居”,就是她家祖房。
海清从小就住在甘家大院里。和一群知书达礼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妈妈是个注重外表的人。每当会见客人时,一定会戴上帽子和手套,夏天戴薄手套,冬天戴皮手套。
而外婆,也是个精致的女人。即使到了九十岁,也还会坚持每天画眉涂红,不论家里是否有客人,她都要打扮:
她会用睫毛膏去染黑变白的头发,也会在吃饭前擦掉口红。直到去世前,她都化着妆。
所以,海清从小就被灌输着淑女与优雅的观念。
可不知为何,在这样环境长大下的海清,性格却十分顽皮与好动。
二、哭进演艺圈的童星
演戏,对海清来说是个意外。
小时候,家人把海清送到少年宫去学习舞蹈,最初的想法只是希望她能够变得淑女一些。
可有一天,几个从外边来的人,却彻底改变了海清的一生,那群人是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
他们来为新剧选小演员,虽然不明白要做什么,但年幼的海清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很听话地配合着。
当时试戏很多孩子,但无一例外都被淘汰了。因为那部戏对哭戏的要求很高,但很多孩子都哭不出来。
正当导演准备放弃时,海清上台了。试戏时,为了酝酿感情,导演会为小演员准备一段背景。
当时的背景是:一位阿姨牵着海清的手,对她说“你爸爸死了,我也要走了”。
可谁知,话音刚落,还未等酝酿,七岁的小海清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就像天生吃这口饭似的。
后来,不出意料,海清拿下了这个角色。在电视剧《第一课》里,扮演了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每一场哭戏都能准确把握泪点,扣人心弦。
从那以后,海清开始活跃在演艺圈里。出演了《一群小好汉》、《警察的妻子》等电视剧,堪称那些年最炙手可热的童星。
但正当所有人都在期待她能一路狂奔,依仗童星的光环继续出演电视剧时,她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三、不按常理出牌的小牛犊
从小学习舞蹈的海清,身形优美,体态纤细,即使是在拍电视剧工作期间,也从未落下练功。
所以,在17岁那年,她得到了进入江苏省歌舞剧院的机会。对于一个舞者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如果进入剧院,就意味着要放弃此前所有的成绩与光环。一边是熠熠生辉的康庄大道,一边是迷茫的未知路程,任谁都会选择前者。
但海清不同,她就像一只刚出生的小牛犊,走过的路对她而言,已失去挑战的乐趣,她宁愿选择一条未知却有无限可能的路。
于是,她推掉所有剧本,进入了江苏省歌舞剧院。
在剧院的日子里,她以新人的身份参加了新人桃李杯,拿下了含金量不小的奖项。
后来,由于成绩优异,她不仅成为了剧团里的台柱子,更是被破格从演员晋升到编导。晋升速度之快,令同龄人羡慕不已。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清发现,自己心里一直忘不了对表演的渴望,更是渐渐萌生了报考电影学院的想法。
但很快,她的这个想法就遭到了母亲的否定。在母亲眼里,海清根本就不是吃这口饭的人。
为什么?因为当时海清的文化只有中专水平。除此之外,海清的颜值也不太加分。
从某个角度来说,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美女。不够清纯,也不够惊艳。从小到大,从没人将她与“美人”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甚至,还有人用“寡淡”来形容她。
但这些她都不在乎,那时的海清,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考上大学。
四、北电丑小鸭
下定决心之后,海清开始了艰苦的补习生活。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眼睛一睁开,脑海里浮现的只有这两件事。
终于,在经过半年多的复习之后,她以当年文化课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被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录取。
这两所在国内享誉盛名的艺术学院,同时向海清抛出了橄榄枝。
可最终,海清还是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只因为在考表演时,北电表演系的系主任夸赞了她,让她觉得在北电有人赏识。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不将自己的努力悬之于口。但却会在受到认可时被感动,然后加倍努力。
在北电,还有一个人对海清的影响很大:老师黄磊。
那时的海清,不仅戴上了牙套,还突然胖了40斤,使本来就不太精致的面容显得更加不讨喜。
因此,即使她成绩优异,却没有人愿意找她拍戏。没有办法,她只好加倍学习。
那段时间,她整天整天泡在放映室里看电影。国内的、国外的;文艺片、记录片;喜剧片、悲剧片。不论题材,拿来就看。
前前后后看了大概有两千部,每当看到值得揣测的部分,她就会记录下来。
得益于这个举动,海清的表演技艺也越发精湛。大二时和同学排演的小品《的哥》,还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后来,再回忆起那段时间,她还是颇有感触。
五、丑小鸭变白天鹅
这一切,黄磊都看在眼里,他知道,这个小女孩是真的喜欢演戏。
所以,在教导海清的同时,黄磊也在为她寻找机会,一个能让她发光的机会。
2000年,海清出演了《明星制造》,这是她进北影后演的第一部戏,但可惜并没有什么水花。
于是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报考北京人艺话剧院。结果两度落选,甚至还被考官下了“此生无缘”的判书。
那时,她身上只剩下几百块,连吃饭都是个问题,可屋漏偏逢连夜雨,紧接而来的病痛折磨得她整日浑噩。
指甲一个接一个开裂,去看医生,被告知是因压力过大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那是她最难熬的日子。
直到2001年,她才陆陆续续接了一些小角色,勉强糊口生活。
在余后的5年中,她甚至也想过放弃演戏,干脆回家啃老。可思想斗争的最后,软弱还是败给了热情。她就这么一直耗着、等着。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2006年某一天,她接到了导师黄磊的电话,让她务必要接下六六的作品《双面胶》。
起初海清还不太乐意。觉得这戏没多大水花。但黄磊却非常坚持,无奈之下,海清只好接演。
但事实证明,黄磊确实是对的。在《双面胶》里,那个斤斤计较、泼辣的媳妇,被海清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下子打开了知名度。
此后,各种优秀的剧本纷至沓来,而她,也凭借着精湛的演技,获得了众多奖项。
虽出生名门,但却偏要依靠实力去证明自己。明明实力超群,却又异常努力。
或许对于海清而言,那段即兴的“求剧本”,确实是她对于中年女演员现状的呐喊与呼救。
但是,也正因为热爱演戏,所以才不甘轻易舍弃吧。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