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一声枪响,双双倒地——阿加莎·克里斯蒂《帷幕》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6 阅读数:人阅读

 

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人死后会捡拾自己生前的脚印,最后就回到了出生的地方。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言:“人所归为鬼。”《说文解字注》进一步阐述:“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䰟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之说以说这个,是因为本书所讲述的,正是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的最后一案,他也在此与世长辞。而巧合的是,故事发生地,就是作者笔下波洛第一次出场、破获第一桩案子的地方——斯泰尔斯庄园(Styles)。

同初登场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一样,本书是以波洛的密友亚瑟•黑斯廷斯(Arthur Hastings)的口吻讲述的,当初正是他受庄园主人的邀请入住,并在案件发生后邀请早已认识的朋友波洛帮助破案。

再次回到斯泰尔斯庄园,已过了将近50年,往日的庄园主人已经流散,现在庄园成了一座旅馆,黑斯廷斯经历了娶妻、生子、丧妻等,并为如何与成年的小女儿沟通而烦恼,波洛垂垂老矣,且因关节炎而无法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靠仆人帮助才能移动。

故而在小说开头,黑斯廷斯发出了追忆往昔、时光易逝的感慨。这不是物是人非,反倒物是人是,只不过岁月不居。所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正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阴郁之景。

我们都知道,波洛作为一位杰出的侦探,他的方法不是演绎法,不是寻找脚印和烟灰,而是通过对心理学的熟练应用,从事件和事件涉及的人群中察觉不和谐之处,继而推导出真相。

但在本案中波洛遇到了他侦探生涯中最大的麻烦。本书不见得是作者写得最好、最知名的,也不是波洛所破案件中最离奇的,但这次的犯人却是一位能和波洛相媲美的心理学大师,他所犯下的罪孽,即使人们心知肚明也无法将其审判,因为他也是“无辜”的。

所以,波洛实际上早已知道罪犯是谁,也是追着犯人到了斯泰尔斯庄园,但他仍然不肯告诉黑斯廷斯,即使在受身体状况所限,只能让黑斯廷斯帮助他的情况下。而黑斯廷斯也一度怀疑是波洛由于老迈难行,自己臆想出了这么一个四处作案却不留痕迹的恶棍。

在这场争斗中,罪人肆无忌惮的撒播邪恶,波洛似乎无计可施。当然,他还是救下了被恶魔诱惑了的朋友,帮助他远离深渊。

  故事的题材仍是作者十分擅长的乡村别墅类型,相对独立的场所、特定的人群、人人都有的嫌疑,使得讲述一个侦探故事十分方便。

波洛不管健康还是疾病,爱牵红线的嗜好还是那么明显,似乎这是他用来调节自己常与罪恶打交道的心理的一种手段。而作者对于英伦传统绅士的喜爱,经常让年老的他们收获年轻姑娘的爱情。

小说中还有一个非主线的题目,是黑斯廷斯与女儿的相处。就像是所有自诩开明、实际已逐渐变得顽固的长辈一样,黑斯廷斯无法与自己的女儿交流,双方的观点和立场似乎永远对立。老人保守,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引年轻人;年轻人自负,容易在完美主义的影响下走向极端。

文中波洛的最终行为,可以很容易在作者之前创作的非波洛系列作品《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中找到相似之处,可以说,两部小说中各自的最后一场谋杀,几乎是相同的动机和手段,作者也同时运用了《圣经》中一个相同的意象作为提示。

  一声枪响,侦探和罪犯双双倒下。波洛的选择,和杀手的选择,如此相似。

(《帷幕》(Curtain: Poirots Last Case),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著,李杨译,新星出版社出版,2015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晚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