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评弹 | 职场人为什么老说“哈”
评论员 董芳芳 王晓娜 陈柯旭
“视频再改一下哈”“开个会再下班哈”,不经意间,“哈”这个字常常挂在了职场人的话尾,有人说这样听起来语气轻松不尴尬,也有人说领导一个“哈”是暗示你要“识趣”,这个“哈”到底要怎么理解?
今天你“哈”了吗
董芳芳:如果是面对面沟通,你的态度就完全可以用语气、肢体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但隔着手机屏幕就捉摸不透对方的态度,更怕自己所表达的想法与对方所领悟到的不一致。
与朋友聊天不同,职场对话往往是处理、对接工作,内容偏“硬”,句子后面加个“哈”更能中和语气中僵硬的成分,让语调变得活泼、对话变得轻松,这是职场打工人专有的谨慎与卑微。
陈柯旭:不得不说,跟头回打交道的同事沟通工作时,加个“哈”确实更亲切。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你们发现没,平级之间大多以“呢啊啦咯~”结尾,好像只有上下级关系才用“哈”,比如:收到请回复哈、辛苦修改一下哈。我猜上级可能想跟我们亲近,避免给人造成严肃的感觉。
王晓娜:领导对你说“今天把稿交了哈”,你对领导说“我明天请个假哈”……一个“哈”字,让领导脱离严肃、变得“亲民”,又充分展示了下属作为社畜的尊敬与谦卑。不得不说,“哈”字给生硬的文字表述,赋予了礼貌、柔和的语气,真是屡试不爽。
为何就“标配”了呢
董芳芳:同样是文字,文学作品可以用丰富的辞藻来形容,但聊天的文字就有些干,总不能真像00后那样聊天吧?比如:
“王老师(可爱的、小声的),(略微不好意思)今天的报表你该交了(带点郑重但不严肃)(如有冒犯还请担待)。”
已经开始脚趾抠地了,所以句尾加一个“哈”“呀”等,算是最低成本的沟通氛围缓和剂了。
王晓娜:“哈”字成为职场沟通利器,也和网络的发展有关。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职场人联系的主要渠道,远到和不同城市的客户对接,近到和办公室的同事传达消息,都离不开网络聊天。一个“哈”字,可以凸显礼貌、使沟通过程更加轻松,简单实用。相比以前面对面交流的时代,可以说“哈”是网络办公时代催生的产物。
“哈”了就能高效吗
陈柯旭:说“哈”也会让一些人产生不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句尾加了“哈”,你看似在跟我商量的语气,但又必须按你说的做。反过来,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因为你的“哈”已经放低了姿态,我不能不识趣,就像群聊里越来越多的“收到”,代表了越来越多的人其实不想收到。
董芳芳:其实不加这个“哈”也完全不影响语义,但为什么职场中老是拐弯抹角,一点都不直爽呢?又是整语气词又是斟酌每一个字的表达,有时候领导发来一句话后边带个“哈”,我都得琢磨他是什么语气心态,生怕会错意了。
王晓娜:有没有“哈”字语义一样,但语气是不一样的。除了表情包,“哈”是当下最柔和的交流方式了,它容错率高,可以让职场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展现社交诚意。当然,“哈”字用多了,职场人也会变得麻木,一切不过是“社畜”对职场的屈服。毕竟,无论“收到”还是“哈”,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沟通的变与不变
陈柯旭:可以用“哈”,不能滥用。一段聊天里三句话,三个哈,最后结尾再来个哈哈哈,谁看了不心累,难道现在表达情绪的用词只剩“哈”了吗?
董芳芳:打工人就是要以各种姿势上热搜。当然,一个“哈”也不能做到一本万利,琢磨不同场景下的沟通技巧,是打工人在职场永远的哲学问题。
王晓娜:网友对于“哈”字的关注,其实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社交习惯的转变。以后随着时代发展,“哈”字效果弱化了,或许又会产生新的社交习惯。“哈”字里面,有试探、有礼貌、有谦卑、有尊敬,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沟通。职场人上班已经如此小心翼翼,好不容易掌握个沟通秘诀,就不要再戳破了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