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5位开国大将候选人,为何最终难以撼动十大将的地位?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4 阅读数:人阅读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5年大授衔,有5位开国上将被广泛认为堪授大将军衔。

这5位高级将领,分别是一野的张宗逊、二野的宋任穷、四野的萧克、一野的王震和四野的周纯全。这几位开国上将,也被认为曾经入选拟授15人大将名单,最终因为名额所限,才遗憾未授大将军衔。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5位候选人无法撼动十大将的地位呢?

宋任穷上将、萧劲光大将和陈赓大将

首要的因素还是战功,开国大将有3位的战功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粟裕的职位,在红军和抗战时期和5人不相上下。粟裕曾任红军师长、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参谋长,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1师师长(相当于八路军的旅一级),这和5个人相比还略有不足。

张宗逊曾任红4军参谋长、八路军358旅旅长;宋任穷曾任红28军军长、冀南军区司令员;萧克曾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王震曾任红六军团政委、八路军359旅旅长;周纯全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抗大一分校校长。

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以后,粟裕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甚至光芒压过彭、林和刘等名帅,更不用说这5位有望授大将的人选了。

黄克诚能排在陈赓之前位居大将第三,绝非偶然。红军时期任师政委,抗战时期任旅政委、纵队司令员和新四军3师师长,抢占东北带去3.5万人,解放战争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

但是,黄克诚的长处还是判断能力,如反对曹甸战役,力主抢占东北、避战四平。

在大将中,陈赓的军事能力应该说仅次于粟裕,红军时期担任过师长,抗战时期担任过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解放时期更是带领8万之众,长期被主席作为战略集团使用。解放以后,抗法援越、抗美援朝也建立殊勋。

张宗逊

其次就是历史贡献和个人资历,代表人物是徐海东和张云逸。

红军时期的徐海东,绝对是超级战神级别,敌人的悬赏和朱毛、徐向前不相上下。

红军时期,徐海东打仗也令鄂豫皖根据地的敌人望而生畏。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杨虎城点名让“徐老虎”的部队开到附近担任保卫西安。抗战初期,徐海东和344旅更是屡战屡胜。

但是,徐海东的身体拖了后腿,休养1年后开赴华中新四军任四支队司令员,仅仅3个多月以后旧病复发,再次休养。从1940年8月开始,徐海东一直在江苏、山东、辽宁等地休养。

徐海东的一大贡献在红军时期:带领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给了过冬的红一方面军7000余落魄之师7000银元中的5000元,绝对是“雪中送炭”,主席等人对此一直念念不忘。

大将排名第6的张云逸,个人资历是大将中的天花板,参加过辛亥革命,领导了百色起义,曾任红7军军长、新四军副军长。七大时,张云逸当选中委,这是后来十位开国大将的唯一。

张云逸所得票数甚至还高于很多开国元帅,如贺龙、陈毅、周公、刘伯承、邓公、叶剑英、聂荣臻、彭德怀、邓子恢、滕代远、张鼎丞、谭震林等一干名将,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解放时期,张云逸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授衔后的待遇也是按照元帅标准执行的。

萧克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军、政之分,评军衔不完全看战功。

十大将中有几位政工干部,包括四野的黄克诚、谭政,以及华北军区的罗瑞卿,所以,有评大将可能的宋任穷和周纯全,如果名额不增加想要替换黄克诚、谭政、罗瑞卿中间的任何一位都很困难。

能文能武的黄克诚就不用说了,谭政参加过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也是主席手把手调教出来的政工干部代表。红军时期任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任总政副主任,解放时期任东野政治部主任。

罗瑞卿的经历有些特别,可以说自成系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一直从事保卫工作,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出任著名的“杨罗耿兵团”政委,建国后出任公安部部长,是开国大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所以,政工干部宋任穷、周纯全无法超过黄克诚、谭政和罗瑞卿。

长春前线司令员萧劲光(中)、政委萧华(左)会见曾泽生(右)

同样的道理,张宗逊、萧克和王震要替换萧劲光、王树声和许光达也很难。

萧劲光曾任北伐军2军6师中将党代表,时年仅22岁;大革命失败后,二次赴苏学习军事,这样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红军时期,曾任军参谋长、军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解放时期,出任东野第一个兵团司令员;建国以后,任海军司令员。

王树声是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曾任红四副总指挥、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湖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的经历和萧克类似,都是高开低走。但是,王树声的资历比萧克要老得多。

资历最浅的许光达,曾任红军师长、120师独2旅旅长、一野3军军长,建国后任装甲兵司令员。作为一个新兴兵种的司令员,许光达明显比同为一野的张宗逊、王震更有优势授大将。

王震和劳动模范吴满有

坊间流行的说法,几位候选人没有成为大将,是因为有过失误。

比如,影响张宗逊成为开国大将的,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大同集宁战役。

张宗逊是黄埔五期生,参加过秋收起义,红军时期任军参谋长,抗战时期任358旅旅长(顶替赴苏留学的卢冬生),解放时期任一野兼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大同集宁战疫就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

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贺老总的晋绥野战军联手组建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是晋绥野战军的副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则是晋察冀军区的副政委罗瑞卿。敌我双方兵力,都在4万余人旗鼓相当。

此战,杨成武包围大同,张宗逊、罗瑞卿打援。但是,由于张宗逊在强攻集宁的董其武和打援傅作义101师之间犹豫不定,结果让傅作义乱中取胜,张宗逊失去集宁和大同不久,又丢了张家口。

但是,要说张宗逊因此错失大将,是不可信的,因为同为战役指挥的政委罗瑞卿就被授予大将。而知人善任的主席,也不会因为一战胜败论英雄。

作为许光达的上级,张宗逊更有资格授大将,但许光达的留苏经历和兵种司令员成了加分项。

开国上将周纯全

除了张宗逊,萧克和周纯全在过草地时也有过“站队”之误。

周纯全一直是张氏坚定的支持者之一,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对于“北上陕北抗日”还是“南下成都吃大米”,周纯全是坚定的南下派。

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行动的朱老总、刘伯承对此进行了坚决斗争,汇合后的红二军团贺老总、任弼时也是态度鲜明。但是,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关键时刻听信张氏的一面之词,差一点和红六军团遗恨终生。

幸亏朱老总、刘伯承等人说明了情况,才让萧克及时刹住了闸。

萧克在回忆录里坦言:1955年没有授大将,就是因为当年站错了队。

其实,当年站错队的还有红九军团(红32军)的罗炳辉、何长工,红五军团(红5军)政委李卓然,以及横弋根据地创始人、方志敏的战友邵式平。事后,主席并没有给他们穿小鞋,还是放心使用。

罗炳辉

只是,可授大将的罗炳辉因病早逝,而何长工、李卓然、邵式平等人都是政工干部,先后转入地方工作而没有授衔。至于萧克将军,抗战时在冀察热挺进军没有打出一片天地,麾下大将邓华、宋时轮还先后离开。虽然在聂帅手下当过副司令员,但再没担任过军事主官。

说到底,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和周纯全没有授大将,还是综合因素使然。授予开国上将,是对他们历史贡献的充分而恰当的肯定。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