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十位开国大将的经历各不相同,粟裕并非最高
在抗战时期,我党领导的部队主要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就是八路军的师级干部,都是元帅级别,而新四军的师级干部,都是大将级别。
关于十位元帅在抗战时期的职务,大家都不陌生,像朱老总是八路军总指挥,彭老总是副总指挥,叶帅是八路军参谋长,林总是115师师长,聂帅是115师副师长,罗帅是115师政训处主任,贺老总是120师师长,刘帅是129师师长,徐帅是129师副师长,陈老总是新四军军长。
不过,十位大将的职务,就有点复杂了,下面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粟裕,担任过的职务比较多。新四军刚成立后,下辖四个支队,粟裕就是第二支队副司令,司令是张鼎丞。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的粟裕职务还不是很高。
到了1939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粟裕担任副指挥,总指挥是陈老总,开始了“陈粟”合作的历程。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下辖7个师,粟裕担任第1师师长。
同时,还成立了苏中军区,粟裕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到1944年时,苏中军区的民兵、自卫队已经达到了43.8万人,规模非常庞大。
1945年1月,粟裕又被任命为苏浙军区司令,指挥苏南、浙西、浙东等地的部队。
再来看徐海东。
八路军成立时,徐海东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政委是黄克诚,下面的团级干部还有韩先楚、刘震这两位开国上将。
1939年9月,徐海东离开了八路军,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总指挥是张云逸,同时,徐海东还兼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
但可惜的是,因长期劳累,徐海东病倒了,从1940年开始就基本上离开了前线,长期休养。
在解放战争时期,徐海东一直在养病,没有上过战场,因此1955年授衔时,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徐海东还坚决要求降衔,但总理说:“给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
再是黄克诚。
黄克诚跟徐海东的经历相似,既在八路军干过,也在新四军干过。
八路军成立后,黄克诚担任115师344旅政委,后来又相继担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委、第4纵队政委、第5纵队司令兼政委。
皖南事变爆发后,黄克诚的部队改编成新四军第3师,担任师长兼政委,后来又担任苏北军区司令兼政委。
还有陈赓,八路军成立后,担任129师386旅旅长,下辖陈再道、李聚奎、王新亭、谢富治4位上将,还有王近山、孙继先这两位猛将,堪称八路军最强的一个旅。
1940年6月,太岳军区成立后,陈赓兼任军区司令,后来又兼任太岳纵队司令。
第五位是谭政,从1938年1月开始,担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同时还是军委政治部副主任,主要从事政治宣传工作,是主席的得力助手,也是十位开国大将中的政工代表。
第六位是萧劲光,担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负责保卫延安。
1942年10月,留守兵团合并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萧劲光担任副司令,司令是贺老总。
第七位是张云逸,新四军成立后,张云逸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副司令是谭震林。这个时候的张云逸,地位比粟裕还要高。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担任总指挥,副总指挥是徐海东、罗炳辉,参谋长是赖传珠上将。
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重建,张云逸担任副军长,还兼任第2师师长。在军长陈老总外出时,新四军都是由张云逸来代理军长。
可以说,张云逸的资历和地位在十位大将中是最高的,因此1955年虽然被授予大将军衔,但经中央特批,享受元帅的待遇。
第八位是罗瑞卿,抗战初期,罗瑞卿一直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到1940年5月,担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过百团大战等战役。
第九位是王树声,抗战爆发后,王树声起初在抗大学习,1938年4月开始担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代司令,后来又担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司令是刘帅。
1944年9月,王树声奉命组建河南军区,担任河南军区司令。
第十位是许光达,抗战爆发时,许光达正在苏联学习,直到1938年初才回到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等职。
1942年,许光达担任八路军120师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晋绥军区司令是吕正操,后来换成了贺老总。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