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美日贸易战史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4 阅读数:人阅读

 

2018年6月15日,美国单方面否决了中美之前多次协商结果,白宫宣布7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1102种总额为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25%关税。当天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7月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至此,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世纪美日两国也发生过类似的贸易战,并且影响日本至今。当时的情况与今日有何相似,本期将为大家回顾一下那场贸易战。

日本的经济复苏

二战结束时,由于失去了对占领区的剥削,日本国内生产资料匮乏,通货膨胀严重。美国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有意肢解日本财阀和重工业,日本经济当时处于崩溃的边缘。而随着冷战的开始,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因其地理位置,使得美国不得不依靠日本在东亚来遏制苏联,美国开始扶持日本。来自美国的订单以及战后国内对基本生活物质的需求增加,极大得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纺织品贸易摩擦

1955年~1957年,日本经济年增长率达到了7.5%以上,日本学者称这段时间为“神武景气”。此时,日本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纺织品利用价格优势,成为战后第一个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大量日本产的纺织成品进入美国市场,冲击了美国整个纺织行业,导致纺织成品加工产业衰落,大量纺织工人失业。直到20世纪60年代,纺织品都是美日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领域之一。

由于,纺织成品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美国相对较高的人力成本,不可能使得此类低附加值的产业回归美国,所以纺织品领域的贸易摩擦没有发展成为贸易战。而且,日本只是代工,品牌和设计都还在美国,利润大部分被美国公司赚走。到了70年代,一方面日本人力成本的上升,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这些具有丰富劳动力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另一方面,日本主动限制纺织品的出口,纺织品不再成为美日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60年代的日本纺织女工

钢铁贸易摩擦

从1959年开始,直到1964年结束,日本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期间还举办了东京奥运会,这是奥运会第一次由亚洲国家承办,这个阶段被日本学者称为“岩户景气”。当时日本对待外资的政策是:要求外国企业必须与本国企业合资,进行技术交流,以换取日本开放国内市场。利用良好的工业基础,在借助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后,使得日本的钢铁、汽车、家电以及半导体工业快速发展,此时钢铁开始慢慢取代纺织品成为日本出口的拳头产品。但是整个60年代,日本自己国内大量的基础建设吸收了钢铁产能的大部分,以及此时美国自己的钢铁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并没有与日本在此领域发生过多的摩擦。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西方主要工业国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1971年,美国由于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其放弃美元的“金本位”属性,美元开始贬值。而此时,日本钢铁已经开始冲击美国的钢铁行业。钢铁贸易,成为美日之间这一轮贸易摩擦的主要领域。从1972年开始,美国主要钢铁集团以及钢铁工会,组成强大的游说集团,说服政府和国会对日本钢铁进行反倾销诉讼。1977年,美国政府正式提起对日本钢铁的反倾销诉讼,最终,日本在10年内3次自愿限制出口而结束。这段时间,美国不仅对日本进行了钢铁贸易摩擦,而且与欧洲也因为钢铁贸易,相互摩擦不断。但是,由于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使得欧洲本土市场需求增强,有限的减轻了贸易摩擦的损失。美国钢铁行业收到冲击有国外的原因,也有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不过,美国钢铁行业直到今日依然很强大。

日本最大的钢铁制造集团——新日铁

半导体贸易摩擦

20世纪6、70年代,正是半导体行业起始和快速发展的时候。日本经济当时正处于战后第三个告诉增长的时期——“伊弉诺景气”,当时,日本产经界将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半导体行业,很多大公司都从美国引进技术,建立起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当时,集成电路产业主要以存储器为主,所以,日本很多企业都是从事存储器的设计和生产。

由于日本国内对半导体需求不高,大量产能用于出口,东芝、日立等公司的存储器大量出口国外,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源地——美国。当时,美国市场上充斥着低价的日本存储器,导致很多美国半导体公司利润下降,甚至濒临破产。例如,当时著名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在竞争中走向了没落,现在微处理器的老大Intel,当时也需要靠接芯片设计外包工作来增加收入。而Intel能有现在的成就也应该感谢日本,因为其就是在承接日本公司的芯片设计任务时,提出了微处理器的构想,并成功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

美国终于受不了日本存储器对其半导体产业的冲击,要求其控制出口以及要求日本停止补贴和开发国内市场。最后,以日本答应提高半导体出口价格并进行价格管制结束。美国不仅对日本进行贸易限制,还通过扶持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来平衡日本在存储器领域的优势,而其自己更是通过技术进步和限制技术出口,在处理器等半导体高端领域保持优势。

东芝的存储器

汽车贸易摩擦

美日之间最激烈的贸易摩擦,发生在汽车领域。经历了石油危机后,日本车的经济性开始越来越受到美国人的喜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的汽车,当时一直保持着对美国年出口百万辆。作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的汽车产业一直是其支柱性产业。每年大量进口日本汽车,导致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下滑,再赶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疲软,而日本经济依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美国人惊呼:要被日本超越。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从首都华盛顿到汽车城底特律,从国会议员到汽车工人,都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保护本国汽车工业,期间更发生过美国汽车工人打砸日本车的行为和游行示威。

横滨港等待出口的日本汽车
美国汽车工人打砸日本汽车

在面对财政赤字增加、贸易逆差扩大的压力以及产业保护的需要,美国不再简单的对日本进行某一领域的贸易制裁,为了应对日本在经济领域对其的挑战,美国从贸易、金融和汇率等多个方面对日本采取措施。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的协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广场协议》。日元开始急速升值,到1988年,日元已经升值111%。配合《广场协议》,美国更是强迫日本修改国内不利于外资企业的法律,开放国内市场,增加公共投资。而日本国内过低的借贷利息,随着土地价格和股市的飙升,大量公司和个人贷款进入楼市和股市,催生经济泡沫。到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被刺破,开始了“失去的二十年”。

广场协议签订现场

对现在的启示

可以发现美国对日贸易战,也是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加,不断加强的,从最初的某个领域到扩展到全行业,从单一维度的打击,到全方位的遏制。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经济总量一半,并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民族自信心高涨,大量进行海外收购,当时美国流行一句话:日本要把美国买下来。可见,由于日本经济对美国经济实力的挑战,使得美国国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恐日心理。国家之间只有利益,虽然日本是美国在亚洲对抗苏联的“桥头堡”。可是,当日本将具有挑战美国地位的实力时,美国就会对其进行全方面的遏制,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遏制,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要全面升级经济结构,把握未来科技进步前沿,实现制造强国战略。2017年,中国GDP为12.24万亿美元,美国GDP为19.36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经济总量的63.22%。所以,美国这次打着“贸易战”的旗帜,本质是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尤其是高科技领域,这是中国走向制造大国和强国必然需要面对的挑战。

中美两国贸易战领域

在西方军事界,对日本的评价一直是“长于战术,短于战略”。日本在二战之前已经是工业国家,战后更是因为美国处于对抗苏联的需要,在利用外资和技术引进上相对容易,快速的经济复苏,造成了日本对自己经济发展模式的过分自信。日本在面对美国全面的遏制,首先是一味妥协,以为美国只是暂时对其不满,自己只要适当的退让,在冷战的背景下,就能够换来美国继续的技术开放和贸易红利;其次最重要的是自乱阵脚,当全面遏制已经开始,日本国内经济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了股市和楼市泡沫,泡沫形成后,采取硬着陆主动刺破泡沫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国内流动性骤减,股市和楼市的暴跌,最终伤害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家庭经济,在后面经济增长乏力,家庭收入开支收紧,在国内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又无法提振。“失去的二十年”更多是对日本国民经济和信心而言,很多日本企业通过在海外建厂的形式,在这二十年里依然正常增长,日本汽车依然在美国有很高的占有率。

日本汽车在美占有率

中国现在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坚持“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战略方针,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并利用国际贸易规则有效反击。国内积极开发消费市场,遏制楼市的投机行为,稳固国内经济和提高国内消费,则经济的大后方就是稳固的。国际市场上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拓展全球市场。短期内贸易战会带来些困难,但长期必然会云开月明。

如果对更多历史感兴趣,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地万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