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旷达」人无法表达超出认知空间之外的内容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2 阅读数:人阅读

 

二十三、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在进行接下来的论述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个“认知空间”的概念。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擅长和专业的知识,一类是其余各方面的通识性知识,超诣对应的主要是前者,飘逸讲的则是两类知识以人的精神为枢纽充分融合进而形成一种相对清晰的认知。

不同于一般性的知识,精神和认知是含有判断性在其中的,它们既判断这些知识的真伪,也判断这些知识的是非,以原子能为例,前者是判断原子能是否存在以及能否利用的问题,后者是判断原子能要不要以及应如何运用的问题。

不止如此,实际上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人的各种感性认识以及非理性的想象力、潜意识等都会参与进来,所以,相对于专业知识的线性和通识性知识的扁平,经过多重融合之后则会产生一个立体形态的认知空间。这个空间看似是无边无际的(特别是在有想象力等非理性因素参与的情况下),但其实却是有界限的,就像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飘逸自由地上下翻飞或许可以探及认知空间的边界,却很难飞出认知空间本身。

严格来说,人们在艺术创作中并不能表达出自己认知空间以外的内容,在文学和绘画中有一种常见的有趣现象,即人们从作品中所能解读到的内容往往超出了作者创作时所想,除去毫无根据的牵强附会,这部分内容更应该理解为是作者认知空间内的未知。

什么是认知空间内的未知呢?既然是一个立体性的空间,那就应该包括大小和内涵两个主要方面(而其不平衡性便表现为有的人认知空间大但内涵不够充实,有的人认知空间小但内涵充实)。人们的未知随之也便可以区分为认知空间内的未知和认知空间外的未知,也就是说在人的认知空间之内同样会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

我们假定一个人知道了正确的书法知识,则其写好书法成为了一种可能,但要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却还需要天赋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正确的书法知识,则即使刻苦练习也会进步缓慢,而且至少在此时,写好书法对于他来说是件超出认知空间之外的事。可见,认知空间内的未知最大的特点是其与原有认知产生了联系且不相冲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飘逸」翻飞入于化境才成其为真飘逸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旷达」由纷乱障蔽而至于豁朗明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