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赛的难度等级是如何界定的?
我来帮忙整理一下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讨论级别之前,我们要明确坡度的概念:
坡度百分比=垂直落差/直线距离×100%。如:10米/100米×100%=10%坡度。
爬坡的分级并没有特别具体明确的标准,但权威网站Velonews给出了一个大致规律:
4级爬坡(最轻松):少于2公里的长度配约5%的平均坡度;或者5公里的长度配2~3%的平均坡度。
3级爬坡:长度可能短至1英里(约1.6公里),但是坡度达到10%;或者长度达到6英里(约9.6公里),平均坡度在5%以下。
2级爬坡:5公里的长度配8%的平均坡度;15公里的长度配4%的平均坡度。
1级爬坡:8公里的长度配8%的平均坡度;20公里的长度配5%的平均坡度。
HC级爬坡(法语hors catégorie的缩写,意为“级别之外”,表示特别艰难的爬升):可能是10公里以上的爬坡配起码7.5%的平均坡度;或者连续25公里都是6%甚至更陡的平均坡度。
不难发现,这些定义都带了些主观的意味,基本依据是长度和坡度两个指标。民间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海拔上升,准确性让人怀疑,但方便记忆,在此提出仅供参考:
4级爬坡:海拔上升<300米
3级爬坡:300米<海拔上升<600米
2级爬坡:600米<海拔上升<1100米
1级爬坡:1100米<海拔上升<1500米
HC级爬坡:海拔上升>1500米
环法的坡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坡度(%))^(3/2)*总爬升量(公尺))/100
*^符号的意思为次方,分数次方的算法为分子的次方后再开根号(依次方分母数值而定),以2的3/7次方为例,次方是分数,先看分子是多少,现在分子是3,先算2的3次方等于8, 然后分母是多少就开几次根号,现在分母是7,最后将8开根号7次即可。
而计算出来的数字如果是在20以下,是4级坡;20-50是三级坡;50-120是二级坡;120-200是1级坡;200以上则是无法分级的HC级坡。
以一个平均坡度5%,总爬升1200公尺的坡度来计算,就是:5^(3/2)*1200/100=134。134在 120-200之间,是1级坡的范畴,可以看到这个坡道的难度分级为1级。
* 以5^(3/2) 为例,计算方式为5*5*5再开根号:5*5*5=125,125开根号为11.18(小数后两位四舍五入),11.18*1200/ 100=134.16
PS:这里有一个关于部分台湾坡度的对照表:爬坡難度分級(根據環法賽坡度等級分級)。
其实对山路爬坡的分级要追溯到上世纪早期的欧洲,当时的汽车马力不像现代那么强劲,如果一辆35匹马力的车挂4档可以爬上的坡,它就被称为4级爬坡;如果是挂3档可以爬上的坡,它就是3级坡,如此类推至1级。而如果是汽车无法爬上的坡,那就是HC级了。
故事听上去很随意,但无论你信不信,现今定义这些级别也没有比过去科学多少。
在一个重要的职业自行车比赛中,组委会使用这些级别划分更多是为了计算积分的便利。有时,如果他们想在某段爬坡引燃赛点,还可能会提高那个爬坡点的级别以提供更高的积分奖励。
对比今年环西的部分高级别爬坡点数据,与Velonews给出的规律相吻合,即使是处于判定边缘的Fuente del Chivo也确实比1级的难度稍高一点,Puerto de Cotos也确实比2级稍难。
今年在拥有四个1级爬坡点的环西第20赛段,阿鲁发动进攻拉爆迪穆兰,并在队友的配合下最终奠定总冠军的地位。
然而环西的官方资料并不全面,当我们再对比环法爬坡点的信息时,发现2~4级爬坡的数据也是跟上述规律基本吻合的。
著名爬墙赛点Mur de Huy的最大坡度达到了19%
既然有了对照规律,那么在国内几个重要城市大家经常进行爬坡训练的地方放在大环赛里会是什么级别呢?以下为全球性刷成绩骑(zhuang)行(bi)软件Strava调来数据(如有不准确就怪大家上传的数据吧):
不过大家对分级也不必太过认真,它最本真的作用是为比赛计算积分服务。观察国内职业自行车赛,你会发现Velonews的标准相对有些严格。你若要当死理性派,赛事中不少爬坡点都得被降级。
资料来源:
[1]: 爬墙有标准 科普大环赛坡度等级划分|环西 - 美骑网|Biketo.com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环法自行车赛影响力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