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刘思凯先生在杨智敏书画小品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1 阅读数:人阅读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用心书写 体物写志

——在杨智敏书画小品座谈会上的发言

(根据录音整理)      刘思凯

作为道友,首先对杨智敏书画小品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赏读智敏书画小品展全部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则是震惊和震撼,同时也对我以往对智敏艺术道路的判断带来了挑战和颠覆。如果要说我对这次展览的基本认识和评价的话,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这就是“用心书写,体物写志”。表现在整个展品中所呈现的精神气象和诗意化书写的格调追求,足以显示出智敏在文人画一路上涉猎、汲取和发展的端绪。

刚才,各位老师对智敏的书画作品及艺术道路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也基本上说出了我要说的话,同时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那么,无论是作为朋友也好,还是艺术家也好。我们到底该如何去看待他作品中所蕴含的创作路径和精神指向,应该把他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坐标下予以观照。这恐怕是认识和审视一个艺术家和及其作品所必须持有的文化立场,或者叫思维视角。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传统的延续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思想感受、艺术认知和审美追求面对传统资源的精神宝库而做着自我吸收、转换和生发。那么这个艺术认知理念的把握和处置,以及在笔墨转换上所呈现出的状态,则是我们认识和评价一个艺术现象,或者艺术创作的重点和根本。

记得德国有个哲学家叫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分析泰纳那句“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由心境和四周的习俗所造成的一般条件所决定的”名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艺术所依恃于精神温度的,不是它的来源而是它的品格。但在这些人数中,只有能适应时代的精神温度的方才能够有所成就,那是可以从是否流行的尝试中表现出来的。一个艺术作品,它的本身不过是一个片段。艺术家的表现必须有观赏者的观念来补充它才能完成,艺术家所创造的整个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才得以存在。这就告诉我们,作为观赏者在评价一个作品的时候,离不开作者这个人,因为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温度的反应,同时他的精神又是整个艺术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综合反应在他的笔下的体现。那么,在智敏书画作品中我们首先感到的是一种原发于心的温馨,一种充满简静、儒雅、恬淡和超逸之气的精神温度,也就是传统绘画中浓郁的诗意书写所蕴藉的书卷之意和文人志趣。

关于智敏文人画的温馨这一块,前面几位老师已经谈的很多了,我就不再多说了。这里我只想指出一点,我们所谓的国画,其本质就是指文人画。曾经有人问我说中国画是指文人画吗,我说是;他又问是不是文人的所有画都是中国画呢?我说未必。文人未必能做出真正的文人画,但是真正的文人画必须是文人所作。因为文人特有的情愫、特有的感觉、特有的笔墨表现、特有的精神意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是文人澄怀味象之后自我内心感悟的一种外化。其精神渊薮是建立在以文辞文学和汉字书写为基础的笔墨线条的把握和精神转换上的艺术生发。澄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恰恰是书法,提供了中国艺术以美学的原理及技巧的法则,且在世界艺术史上唯我独尊”。而这种技巧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写”。书法是写,绘画也是写。在宋代以后文人画不用“画”而直接用“写”,体现着古代文人在象思维理念下对人类宇宙哲学的一种审美向度。

我们平常讲“书画同源”。当然,对这一既成概念,有人赞同,有人持不同意见。那么不管是赞同也好还是不赞同也好,都是一种学术上的讨论,这里不做详细评说。但是我们站在艺术本体角度来讲,“源”就是发端。其实汉字书写的线条表现发端于人对宇宙万物的意象感悟,那么绘画也是这样,表现的也是一种自我感悟的描绘,二者之间最根本的表现载体都落在了线条上。中国绘画、中国书法最讲究笔墨线条,而这种线条与西方的线条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蕴含着一种生命意识,有人的情感和呼吸在里面。这种情感和呼吸正是书法绘画艺术最生动、最鲜活的生发之源。抓住了线条锤炼,就抓住了书画艺术表现手段和精神提纯的根本。我原来总以为智敏在致力于书法书写质感与笔墨状态的追求,现在才恍然大悟,智敏是要从书法走向绘画的高端。这样的路径选择才算是真正抓住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本根。这是智敏艺术之智与敏锐之思提炼升华的结果,是在对传统艺术精神的坚守和突围中以自己艺术感悟为中枢的理性抉择和判断,更是他长期耕耘、不断思索前行的心力指向的必然显露。这是我对智敏书画艺术小品展感触最深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智敏是在与古代圣贤的笔墨对话和精神亲和中,以平静的心境体验者文人书画的精神魅力和恒持的艺术穿透力,并在当下书画艺术创作语境中彰显出一种独在优雅和宁静。刚才陈恩惠老师谈到了当代艺术家心态的浮躁,以及对文人画品格的坚守问题,我深表赞同。因为在当今这一样一个充斥着功利心态的躁动时代,不管是搞书法也好,还是搞绘画也好,往往是以追求个性和自我面目出现的。但由于对艺术审美内涵把握不到位,则又往往把傻大笨粗、野俗狂野作为自己个性表现的目标和手段来加以强化。那么与中国书画精神来讲,这种审美理解则是大错而特错。因为,中国艺术表现中所谓的追求个性和西方人主张的个性解放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西方人追求的个性解放是以自我行为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的的,而中国人与中国艺术所追求的个性重在于内向超越,以求自我精神人格的完美。追求的是以笔墨表现来展现创作主体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品格的境界意蕴格次,并通过自己的书画作品或文章诗词的意境、韵律和格调得以显现,而不是通过外形的突破来完成的。

智敏书画作品的整个精神志向上突出的正是这一点,并成为智敏古典性艺术审美特征的依托和再生之源。而这种古典性特征既是智敏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根本的守望和把持,更是在古典精神、时代意识与自我性情结合点上不断吸收调整中所展现的笔墨情趣的当下状态。尤其是在画面、留白、色调、笔致、意趣、神态的捕捉与意蕴的营造上,尽显其文人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台湾学者徐复观指出,艺术反映时代常常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顺承性的反应;一种是反省性的反映。顺承性的反应对于它所反映的现实,会发生推动、助成的作用,犹如火上浇油。而反省性的反应,则犹如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那么,在当下这个时代节奏异常紧密,人们精神生活日趋枯燥、单调,竞争意识不断加剧的社会文化生态中,假如能够欣赏到带有清凉饮料性质的中国文人书画作,对于缓解由于过度紧张而带来的精神病患,或者会发生更大的意义。而智敏书画的艺术指向正好体现着这一特殊的反省性精神价值。

第三个问题,面对智敏书画艺术的整体格调和现状,既然是好朋友就说点不一定正确的建议吧。应该承认,智敏在处理笔墨与精神的关系上,也许才刚刚上路,而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前面我说过这只是一个端绪,还要继续走下去。倘若在今后的提升道途上能够在水墨的运用上多加一点清气,处理好清与雅的关系,使得书画作品越清纯、越雅和,越有文人味,就越靠近中国艺术的精神本源,也就能够走的更远。这是我的建议,也是我的希望。

谢谢大家! 

             (2019年2月10日于咸阳029艺术区)

杨智敏作品获奖入展经历

 "百里杜鹃"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中国书协);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中国书协);

   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首届"钟繇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十一届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文化部)

  全国第五届丝绸之路艺术节书法篆刻展(文化部)等。

杨智敏艺术简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咸阳画院特聘书画家,获咸阳市文学艺术创作奖。

(本版图片均由陕西翠华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