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尤征对话录:对话陆地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1 阅读数:人阅读

 

陆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1999年),中国第一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2001年),先后任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主任编辑(1986-1999年),2003年起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08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广播影视系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有: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广联)理事\学术委员兼电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播电视学与新媒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兼北京市文化体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大众文化学会节庆礼仪研究会会长、中国电视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

1998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等方面的论文240多篇,专著、编著、译著等15部,先后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2000年)、“南方杯”电视论文评比一等奖(2001年)、中国电视“金鹰奖”论文一等奖(2009年)、中国电视“星光奖”论文二等奖(2010年),2004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选为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

主要著作:

1. 专著《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1999.9,新华出版社);

2. 专著《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专著《世界电视产业市场概论》(2003.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专著《中国电视产业启示录》(2007.7,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 专著《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2010.3,人民出版社);

6. 专著《陆地诗词三百首》(2015.9,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7. 合著《媒介法规教程》(2013.1,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8. 主编《解析中国民营电视》(2005.5,复旦大学出版社);

9. 主编《世界文化产业丛书》(5卷本,2007.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主编《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2010.1,新华出版社);

11.译著《美国广播电视产业》(2007.8,清华大学出版社);

12.编著《当代讽刺小品精粹》(1993.5,江苏文艺出版社)。

主要电视作品(策划、编导兼撰稿):

1. 专题片《未来之星》(1994)

2. 10集专题片《中外公关案例精选》(1995)

3. 系列纪录片《西藏人家》(2002)

4. 系列专题片《西藏节日集锦》(2002)

研究领域:

广播电视产业、新媒体和文化产业

博士招生方向:

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研究/节庆礼仪文化与传播研究

尤 征:《陆地诗词三百首》是您第一次出诗集,此次出书的动因是什么?

陆 地:出版这个集子有几个原因:一是诗词创作积累的数量很多,足够出一个集子;二是很多朋友、师友的催促和鼓励;三是想通过这个集子的出版,促使自己整理一下旧作;当然最后还有一个“高大上”的重要原因,就是想通过这个集子的出版,促进一下中国古体诗词创作的复兴和繁荣。因为,中国本来就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体诗词讲究平仄、对仗、韵脚,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尤 征:您的诗词创作始于何时?来源于什么?

陆 地:我的诗词创作最早的尝试是在中学时期,真正的创作是1992年我到《中国青年报》工作以后。那时候,中青报有几个诗词爱好者,经常吟诗作词,我当时除了负责讽刺幽默副刊《小辣椒》的编辑工作以外,还负责一个《假日与生活》休闲副刊。因为经常要编辑一些优美的风景照片,就想到“如诗如画”。于是,我开始尝试为一些美照美图配上诗词,也就是“诗配画”。一开始,我还不大自信,写了几首混在一堆唐诗宋词里让一位人大中文系毕业的同事选优,结果我的诗被同事误认为唐诗而被选中。虽然有点恶作剧的味道,但是,大大增强了我写古体诗的自信和兴趣。除此之外,我的诗词创作还有几个来源:

一是逢年过节的题咏之作。这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当年盛行一时的新年明信片题词; 二是后来的手机短信和最近两年的微信问候。因为不愿意说套话、说古人的话,说别人的话,于是自己题诗作词赠朋送友。早年未想到要出诗集,大部分题词没有留存底稿,否则,这本诗集也会稍厚一些。

二是游山玩水的即兴之作。无论是当年在媒体做记者,还是后来进高校当老师,我都有大量的饱览祖国各地名山胜水的机会。有时候,触景生情,诗句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先是自发,后是自觉。虽亦有遗失,但大量保存了下来。

三是情感凝聚之作。我始终认为,中文系出身的人不会作诗就像美术系出身的不会作画,那是很难堪的事。同理,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时候没写过一首诗或者没接到过一首诗,那也是终生的遗憾。两种身份集于一身的时候,我不写点诗歌,简直愧对仓颉,愧对青春,愧对所爱。

四是友情唱和之作。不管是老友还是新朋,亦无论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若是有人以原创的诗词示我(新诗除外),我一定是有来必有往,有唱必有和,并且心生敬意,甚至爰为知己。只是囿于篇幅,很多朋友的佳作没能全部在本集中呈现,在此特表歉疚。

五是沉思冥想之作。业务之余,虽然我非常喜欢书、茶、游、棋、牌、球(乒乓),貌似热爱生活,但我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喜欢交际的人。无论是人多人少,无论是独处还是身居闹市,我都会瞬间陷入沉思或者冥想之中。诗集中的杂感部分,多属此作。

尤 征:诗歌写作带给您的是什么?古体诗词与新诗哪个您偏爱多一些?

陆 地:诗歌是一种艺术。诗歌的创作是一个艺术创作、艺术审美的过程。诗歌创作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诗歌在中国有新旧体之分,也就是分古体诗和新诗两种。我是中文系出身,自觉必须把文学的十八般武艺都得掌握,才配得上“中文系”学生的称号。所以,小说、评论、诗歌甚至戏剧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我都很喜欢。早年也发表过几十篇新诗和四十多篇小说、杂文,只是后来的创作逐渐偏向古体诗。因为写新诗的人相对较多,写古体诗的人偏少,有的人甚至觉得写古体诗是带着镣铐跳舞,很难。而我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本能,就是不选择人多的地方走路,别人越觉得困难的事情我越有尝试的冲动。所以,后来干脆放弃新诗写作,不写则已,写必古体。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游览的风景名胜较多,所以山水题材的诗词创作比较多。事实上,我觉得每写一篇与山水有关的诗词,都有一种在心灵上重构山水的感觉。

尤 征:激情和才情对于您的诗歌创作孰轻孰重?为什么?

陆 地:常言道,激情出诗人。这话顶多说对了一半。诗词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情感剧烈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激烈碰撞的过程。缺乏激情,确实是成不了大诗人的。但是,在我看来,激情只是诗词创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激情而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特别是没有独特的思想体悟,是不可能写出好诗的。更多的时候,才情比激情更重要、更可靠。

尤 征:记者、学者、教授、诗人,您一直是不断的突破、转变、创新,您的每一次华丽转身是性格使然还是顺势而为?

陆 地: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部以自己为主角的戏剧。大多数人是“三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或者从事一个职业。这对于某些人是合适的,甚至是快乐的;但是,于我不适。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部多幕剧,每一幕都是不同的情节,自己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记者是我大学毕业后最早的职业,让我横向地了解了这个社会;教授和学者是我职业生涯中期的职业,让我纵向地了解了这个社会的某个领域,也就是媒介产业。今天,我虽然出了一本不算太薄的诗集,但是,我并不想做一个职业诗人。我甚至觉得记者、教授、学者、诗人这几个角色是不矛盾的,是可以相互融合、并行不悖的。在别人看来,好像每过几年我的职业或事业生涯就会有一次转型。其实,我并不是刻意为之,每一次转型都是顺势而为。我从不做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事。我认为,如果你做一件事感到费力费神,或者是因为时机或空间不适,或者是自己能力所限,强行为之,既无乐趣,也无结果。我个人的实践和体会是: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重复自己更短暂。要想扮演好几个角色,不能仅凭愿望,还必须打好知识和文化的根底。

尤 征:您想给大众塑造一个怎样的社会形象?一个只属于陆地的标签是什么?

陆 地:我从没有想到要刻意地给大众塑造一个什么典型的社会形象。人的形象是会变的,人的社会形象也是不断变化的。我原来是一个记者,后来是一个教授、学者,现在出了一本诗集,但我并不认为我就是一个诗人了。如果硬要给自己贴一个标签,那或许可以这么说:陆地是一个新闻记者出身、有诗人情怀的大学教授或学者。

尤 征:您如何看待当下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发展瓶颈?

陆 地:困难、问题、瓶颈其实也是创新和机会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或突破点。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年轻、永远强盛,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也是如此。了解了这种事物发展盛衰的必然性,广电人的心态就会平和很多。广电媒体已经红红火火了几十年,如今却遇到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理念和经营模式,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遇到的将不仅是衰落,而且可能是消亡。事实上,新媒体并不排斥任何一个亲近她的个人或集体。广播电视媒体不应当把新媒体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对手,而是应看作一个可以合作的朋友。互联网作为一个立体的、开放的、无限量的传播通道,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行业都可以与之合作,互惠互利。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自然也不例外。

尤 征: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不断壮大彰显力量,是否意味着个人成为品牌的自媒体传播时代来临了呢?

陆 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即将到来。手机、电脑基本上都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也就是属于个人的媒介。当媒介具有了制作、传播、下载信息等各种原来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以后,就实现了从媒介到媒体的转变。也就是说,“媒介的私有化”渐渐演变为“媒体的私有化”。这就使得原有的官办媒体垄断媒介市场的格局被彻底颠覆。个人的知识、知识产品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以及制作能力就具有了成为品牌的可能。当然,自媒体现在还处于品牌的培育和发展阶段,也就是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博弈阶段,尚不能说个人成为品牌的自媒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对传统媒体来说,理想的情况是与新媒体互惠互利、共存发展;最坏的情况是逐渐被新媒体挤到市场的边缘,或者被大众摒弃而消亡。

尤 征:每个人都在寻找自身价值的体现,您如何看待个人价值?

陆 地: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某种价值的社会存在。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身的价值,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寻找得到。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多重的而非单一的,是变化的而非固定的。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不在社会价值的延长线上,那他的价值也将无法在社会上得到体现。我认为,就像钱币的价值不在自身一样,一个人的价值也不在自身,甚至亦不单一地存在于身外,而是存在于对他人的价值(关系)上。一个人对他人的价值越大,关联的“他人”或者方面越多,其价值越大;反之,其价值越小。一个人对任何人都不需要,或者任何人也都不需要“他”,那这个人就基本上没有价值了。

微信号:youzheng100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