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2亿独资建中朝鸭绿江大桥,然而8年未通车,问题出在哪?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朝鲜,并与朝鲜领导人达成一致,共同修建中朝鸭绿江大桥。两国畅想蓝图,当大桥建好通车以后,中朝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必然更加频繁,两国也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建立各位亲密友好的伙伴关系,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压力。
我国领导兴致勃勃,立即将基础设施建设提上日程。财政部划出了22亿的款项,专门用于建设鸭绿江大桥。可是在中国方面的工程竣工之后,朝鲜方面却始终没有动作。我方负责的大桥建设工作已经建成八年,桥梁也始终没有通车。
面对早已协商的约定,朝鲜方面的顾虑到底是什么?这座中朝鸭绿江大桥,如今是连接中朝两国唯一的通道吗?
旧桥功能,逐渐丧失
在中国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朝鲜是中国唯一一个军事同盟国。由此可见,中朝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多么亲密。
在解放战争年代,朝鲜政府就曾支援我党军队解放东北,朝鲜当地的老百姓与解放军战士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接收到金日成的求助信息,便毅然决然的出兵支援朝鲜,共同抵抗来自联合国军的侵略。中朝两国的友谊跨越了几十年的岁月,始终熠熠生辉。
两国之间的交流运输通道,也是早已具备。
在鸭绿江的江面上,过去曾有过两座桥。
一座修建于1909年,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力度,日本为了在中国东北掠夺更多资源,便出资修建了这座桥梁。
桥梁修建的目的,不是为了中朝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而是为了实现日本自己的侵略私心。因此这座桥梁见证的,是许多亚洲国家屈辱的历史。
第二座桥梁修建于1937年,到1943年正式投入使用,修建国同样是日本。从这个时间段也能看出,日本修建桥梁,同样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东北的侵占范围,并顺势从东北入侵朝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从中国紧急撤军。在离开之前,他们没来得及炸毁这两座桥梁,两者也就此保存了下来。
不过它们虽然躲过了日本的炮火,却没能躲过美国的炮火。
1950年,美国公然干涉朝鲜内政,插手朝鲜与韩国之间的纷争。在得知朝鲜向中国求援后,美国方面炸毁了中朝两国之间最主要的交通通道,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一座桥梁。
受到美国炮火的袭击,桥梁变成了断桥,中朝两国之间的通道被彻底斩断。
现如今,这座桥梁已经成为了抗美援朝的著名纪念景点。每一个前往中朝边境旅游的游客,都能亲眼看到断桥上战火遗留的痕迹。
两国政府都没有修缮这座桥梁的打算,而是将之作为纪念,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对帝国主义国家放下戒心。同样也纪念中朝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
当时鸭绿江上的另一座桥梁,相比起断桥来说,承重量更小,长度更短,各项设施也不太完善,因此侥幸逃脱了美国的炮火攻击。
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这座桥梁成为了中国后勤组织向前线输送物资的最主要通道。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以及他们随身携带的各类军备物资,都是经由这座桥梁到达朝鲜的。
为了守护两国唯一的通道,东北地区的解放军专门派出驻军部队,时刻严密的监视美国的行动,及时阻止他们对桥梁的攻击行为。
当时美国空军在桥梁上空盘旋,隔三差五的扔下炮弹,企图把这仅剩的通道一起炸毁。
根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驻军部队对空作战多达218次,成功阻止了美国对大桥的进一步侵袭。
这座桥梁同样是抗美援朝的见证,后来也承担着中朝两国贸易往来的重任。
它不像第一座断桥一样,彻底失去了运输能力,所以多年来一直被两国人民使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只是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中朝两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桥梁的承重量已经不再适应两国的需求。
这座桥梁连20吨的货车都无法承载,更别说其他高规格物资。它正在被时代所淘汰,它的功能也在逐渐丧失。
2009年,温家宝总理出访朝鲜时,特意与朝鲜领导人提到了这个问题。
如今这座鸭绿江大桥已经年久失修,看起来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垮塌。如果在运输物资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而这对两国来说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避免危险的情况发生,两国应该团结合作,再在鸭绿江上建立一个新的运输通道。
也就是说,中朝两国打算共同筹建新的鸭绿江大桥。
温总理的提议,正中朝鲜领导人的下怀。
中朝两国有着相同的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在发展路线上也有着相似性。
未来全球发展机遇更多,两国深入合作力度,扩大合作范围,这是必然的结果。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交通通道,对于两国来说都有利无害。
双方领导人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也达成一致,这座桥梁由中朝两国共同出资建立。
双方在各自的领土上开始修建,并时刻沟通,保持行动的一致性。最后再在中间将两部分桥梁连接起来,建成一座完整的鸭绿江大桥。
两国政府对这一方案都没有异议,接下来便是正式动工的环节。可是在这一环节,朝鲜方面却出了岔子。
未能动工,有所顾虑
考虑到朝鲜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一向友善的中国政府决定承担更多的责任。
既然我们在经济问题上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有着更为成熟的基础建设理论和技术,但我们自然会在桥梁建设工作当中出更多的力,负责更多的修建部分。
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政府已经做好了独自承担桥梁建设成本的打算。
2011年,经过周密详细的准备工作,中国方面正式开始修建工作。
从开工那天起,不管是设计图纸的修改还是原材料的采购,不管是结构细节的调整还是实际的施工过程,所有的环节中国都是独立完成,没有借助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帮助。
这座大桥一共修了四年,2015年,中国政府负责的大桥主体修建部分正式竣工。
由中国独自出资完成一座跨国桥梁的建设,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鸭绿江大桥算是其中一个。
中国政府出资22亿,承担了极高的风险,最终促成了这项工作的完成。
但是在桥梁主体竣工以后,朝鲜方面却迟迟没有动作,不做引桥的打算。
引桥工程如果没有提上日程,鸭绿江大桥就永远没有办法通车。那么这座桥梁修建的实际意义,也就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从2015年到2023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年,朝鲜政府却始终没有动作。
八年之后的今日,鸭绿江大桥也还是没有实现通车的目标。
关于这座桥梁,他们其实有着自己的顾虑。
首先一个最大的顾虑,那就是桥梁通车之后,实际的发展情况将与他们一贯坚持的基本国策相违背。
朝鲜一贯坚持锁国政策,偏安一隅,占据着朝鲜半岛北部,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锁国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好处,让他们逃脱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纷争,避免受到美国的资本主义大国的针对。因此直到现在,大部分朝鲜民众仍然认为这一传统政策有着极大的可延续性。
但是一旦鸭绿江大桥通车,朝鲜的锁国政策将会失灵。
中国方面可以通过鸭绿江大桥与朝鲜互通有无,其他国家也能利用鸭绿江大桥对朝鲜造成伤害。
他们当然可以信任中国,但他们没有办法信任其他国家。
而且,朝鲜目前从中国主要进口的商品就是能源和粮食。这两者的重量并不夸张,老旧的桥梁完全可以承担运输作用,没有必要紧急开通新桥。
这一点给了朝鲜缓冲的时间,也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考虑了很久。
另外第二个顾虑,就是关于从2020年开始全球肆虐的疫情问题。
众所周知,这一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只有人与人之间减少往来,才能减少疾病的传播效率。
处在封闭的环境当中,人们反而更加安全。朝鲜传统的锁国政策,也能保护朝鲜民众免受病魔的侵袭。
事实上这一政策也的确起到了作用,在全球各国不断播报感染人数上涨的情况下,朝鲜国土内部的感染人数却为0,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出于全国人民健康问题的考虑,朝鲜也不敢随意决定通车。
资金问题,始终困扰
以上两大顾虑,其实都是主观因素。而限制鸭绿江大桥通车的最大的客观因素,就是朝鲜的资金短缺问题。
朝鲜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在中国的所有邻国当中,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许只比阿富汗这个贫穷的国度高上一点。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撑,短时间之内,他们实在没有办法承担如此高昂的成本。
其实这一点,从两国商谈建桥问题时就能看出。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希望能够在原本的建桥方案上做出延伸,把位于朝鲜境内的那部分桥梁延伸至新义州市的南部。
这一提议其实对朝鲜有利,他们能够通过延伸的桥梁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但是桥梁延伸就意味着修建成本增加,这对于朝鲜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难题。
所以朝鲜政府也明确表态,他们可以同意桥梁延伸,但是希望延伸产生的这部分费用由中国政府承担。如果不能的话,他们将拒绝这一方案。
明知道桥梁延伸对自己有利,朝鲜却不愿意这么做,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实在没钱。
朝鲜资源并不丰富,能源并不充足,制造业发展也并不成熟,本国的经济建设能力实在有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没有资金支撑,经济无法快速发展,那还谈什么基础建设?
就连中国这样一个基建狂魔,也是在经济建设成果斐然之时,才开始大力扩张基础建设领域的。所以经济发展是一切国家建设工作的支撑,没有经济做保障,其他所有的计划都只能成为空想。
虽然朝鲜方面没能配合中国政府的行动,但我们也对他们的顾虑和难处予以理解。
不过必须要明确的是,朝鲜政府始终需要面对这座桥梁的存在。既然当时桥梁的修建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那么他们就需要为国家的决策负责。
他们不可能在通车问题上一直逃避,中国也不可能让付出的22亿投资打水漂。
这座中朝鸭绿江大桥,虽然现在没有通车,但是迟早会有通车的那一天。
相信那一天到来时,中朝两国之间的合作往来将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