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1月28日国际粮价:俄乌关系仍在影响全球粮价走势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8 阅读数:人阅读

 

春节临近企业陆续放假,中国粮食市场却祭出王炸,中储粮中粮正式开展储备加工领域分类改革股权合作;期市疯狂,交易员5510万元生猪期货套保损失一月还清;俄乌关系仍在影响全球粮价走势。

关注每日粮油,了解全球粮情动态。今天是2022年1月28日,马上即将进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每日粮油在此感谢各位在过去一年中的支持和关注,正是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的内容播放从零起步,一步步达到现在的成绩,也让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展望2022年,我们相信所有不好的都不会再来,幸福的日子也将不会辜负我们的努力,携手共进,与祖国共谱美好华章。

以下是今天的详细内容:

1.美国有关方面致函部分主要肉类加工企业,要求这些企业提供有关牛肉、猪肉和鸡肉产品价格上涨的信息。据官方数据显示,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该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公司利用其在高度整合的美国市场中的市场力量推高肉类价格,其净利润率已翻了三倍。这些对美国家庭支出构成负面影响。

2.贸易信息:韩国农协饲料公司通过招标从嘉吉买入6万吨南美豆粕,离岸价格为每吨548.5美元;埃及举行国际招标,寻购3月船期小麦;日本农林水产省本周举行的4.8万吨小麦招标,最终买入2.5万吨澳洲制粉小麦。

3.阿尔及利亚完成小麦采购招标,预计采购数量在6-8万吨。据悉,在本次招标中,阿尔及利亚有关方面重新考虑了法国小麦,但最终仍选择了来自黑海地区的小麦,报价在每吨375美元。

4.尽管本周俄罗斯和乌克兰表示,将继续遵守停战协议,但就全球粮食供应市场而言,其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资料显示, 全球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印度,将加大进口阿根廷和俄罗斯葵花油,因担心乌克兰供应中断。

此外,自俄乌冲突以来,中国买家对乌克兰玉米的采购也陷入矛盾之中。数据显示,目前3月船期美国玉米报价约为345美元/吨,而乌克兰则高达337美元到338美元/吨。但考虑到粮食进口的多元化,中国买家购买了相当数量的高价乌克兰玉米,但现在可能会面临无法交付或延迟交付的风险。

另据历史数据显示,2014年3月至5月期间克里米亚冲突一度导致芝加哥玉米期货和泛欧交易所玉米期货上涨约10%,同期乌克兰玉米出口报价上涨了11%。

当然,乌克兰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国,占到全球出口总量的16%以上,其玉米出口不仅仅影响中国买家,其每年还有另外的三分之一会出口至欧洲国家。

5.在玉米采购面临矛盾的同时,中国买家的大豆进口目前也不顺利。据悉,由于国内生猪价格走低,导致豆粕价格低迷。但同期,国际大豆价格在资本市场对南美天气的炒作下,仍居于高位,就在本周,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创下七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除了天气因素外,巴西大豆种植成本的高企也让该国农户想将大豆卖出更好的价格,这使得近段时间中国的大豆采购不得不继续依赖美国市场。

截至1月20日的一周,中国买家从美国购入近74万吨大豆和20万吨高粱,并完成34.8万吨玉米、7.3万吨高粱和84.4万吨大豆的装运工作。

6.来自行业消息显示,一家中国公司正计划向塞尔维亚玉米加工业投资2.5亿欧元。据悉,塞尔维亚是世界第17大玉米生产国,但每年可供出口的玉米数量却高达300- 350万吨。

以下为国内资讯:

1.金字火腿去年8月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生猪套保计划,并陆续买入生猪看涨合约,使用保证金在5000万元以内。但随着生猪价格的单边下跌,公司账户出现较大金额浮亏。随后,该公司交易员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于9月初擅自将持有的合约进行了平仓操作,导致公司账户总计实亏5510.53万元。但让人狂暴的是,9月底公司收到该期货交易员个人支付的5510.53万元,归还企业亏损。

2.中储粮集团与中粮集团储备加工领域分类改革股权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于1月25日在北京举行,通过股权合作,分别组建由中储粮集团控股的粮食仓储业务合资公司和中粮集团控股的油脂油料加工合资公司。

今日我们也看到各路媒体都做了报道,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还是看不明白究竟这是要干啥?如果你有时间,不妨来听听每日粮油的讲解。

提起中粮、中储粮两大涉粮央企,可谓是我国粮食行业的双子星,一个是全国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每年进口粮食规模能占到全国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一个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仓储企业,我国粮食储备占全球储备规模的一半左右,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储粮的仓储规模。

但从企业的发展来看,中粮于1949年成立,最初成立是为了我国的食品进出口业务,并逐渐在粮食加工领域打下一片天地。而中储粮则是脱胎于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于2000年成立,主要负责粮食从中央储备工作。

由于这种分工,使得我国这两大涉粮央企双子星在各自的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短板。

现在我们说起中粮,是国内粮食市场的霸主地位,但在此前,仅仅依靠进出口业务的中粮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放开,一度也是难以找到出路。直到宁高宁空降中粮,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并先后合并中谷和华粮另外两大涉粮央企,最终实现在国内粮食贸易、加工领域的一片天地。

如果说中粮在粮食的加工、贸易领域可以成为第一,但在粮食仓储系统,中储粮占据绝对的优势。

在中粮快速发展的同时,刚成立没几年的中储粮也在理顺中央储备的同时,加快着更大业务规模的推进——托市收购。从2004年我国首先在稻谷市场实施托市收购,随后于2006年推广至小麦市场,在当时庞大的政策支撑下,中储粮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粮食仓储企业。最风光的时候,每年小麦收购数量占到全国六个主产省总量的一半左右。

由于掌握丰厚的粮食资源,中储粮天然具备成为大粮商的条件。

在此大背景下,中储粮曾在包克辛时代正式提出了“大粮商”概念,即在原有的仓储业务上,重组原直属库基础上的粮食加工业务,扩大成品粮市场的供应规模,一方面扩大经营范围,一方面通过提供成品粮市场的快速供应能力,实现对终端消费市场价格的稳定。

据悉,这一概念主要受2008年粮食危机影响。据说,当时国内粮食储备充足,但终端消费市场却出现局部供应紧张,当时甚至不得不采取官方约谈的形式,迫使企业加大生产。

与此同时,当时中储粮还在河南等地大量开设“三农”服务社,向农民销售化肥、种子等,从源头掌握粮源。

可以说,那几年是中储粮最风光的时候,但也是最受争议的时间。

由于中储粮的储备工作为政策性业务,这导致其在拓展市场化粮油加工业务时,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干扰市场。随后2013年因黑龙江林甸大火等事件影响,包克辛黯然离职,中储粮的大粮商之路也画上句号。

但有一条路却留了下来,即中储粮的油脂业务。按照目前中储粮官方资料显示,中储粮油脂公司负责中央储备大豆、油料的管理工作,但其旗下又有“金鼎”食用油的终端市场销售业务。

在中储粮业务调整的同时,中粮业务迎来了第二波的突飞猛进。2015年中粮宣布收购来宝农业,随后于2016年全资收购尼德拉农业,由此搭建出了中粮国际的基础框架——可以说,中粮当前在全球贸易市场的地位,这两项收购至关重要。

但,看到这里我们也会发现,一个掌控着全球最大的粮食资源,一个有着充足的国际贸易和加工资源,依旧是各干各的。

对于此次股权合作,按照官方通告,是两家企业各施所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更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又一次创新之举。

当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或许也是粮源和市场消费有机结合的开始。

注:以上资讯仅供参考,所有观点和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