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荀卿与李斯:到同一家大公司求职,为何老师失败了,学生却成功了?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8 阅读数:人阅读

 

作者:傅安平

今天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世界顶尖人才,一定不在各国科学院,一定不在各国名牌大学,那么在哪里呢?

提这个问题的人,先作了两个“一定不在”的主观判断,想来是一个对“学院派”很有情绪的人,有没有道理先且不论。他的那个问题“世界顶尖人才在哪里”,或者说是“在哪里寻找”,应该是很多人都想过的问题。

我由此联想起一桩有趣的史事:战国后期有那么一对师生,先后到同一家“国际大公司”求职,结果那位声名远播的老师没有被录用,而他的学生却被录用了。那对师生就是荀卿与李斯,那家“大公司”就是秦国。

我觉得这对师生到秦国求职这事,真是值得拎出来说叨一番,顺便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样的人是顶尖人才。

1.荀卿到秦国求职失败,而李斯成功了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他们各自到秦国求职的情形。

应该说,荀卿和李斯他们去秦国求职,都有引路牵线的人,并非脑子一热就去的,就像现在人出外打工也往往有熟人一个接一个的牵线。秦国地处关中,与中原各诸侯国文化习俗有差异,在那时属于“戎狄之地,蛮夷之邦”,立法又严,“废逆旅”限制商民随便流动,各国人们优先选择出国的对象并不包括秦国。

荀卿的牵线人是秦国国相范雎。范雎很早仰慕荀卿的学说,邀请荀卿入秦,可荀卿当时忙于重建齐国“稷下学宫”,没能成行。直到齐襄王去世,荀卿在齐国受到冷落,他才离开学宫,带领弟子们赴秦。有范雎从中接待引见,荀卿顺利见到秦王嬴稷,其实这就是一场求职面试。

荀卿开始夸赞了一番秦国的吏治与民风,然后建议秦王应该实行仁治,重用儒生,不能滥用武力。可当时秦国正集中国力忙于兼并战争,杀红了眼,荀卿的建议无疑是不合时宜,没顾秦王内心感受,扯秦王肘子,自然不会让秦王高兴。嬴稷后来就没有再见荀子。荀卿只好离开秦国,回到赵国故里。

荀卿尽管在其他国家很受欢迎,不缺工作,但在秦国这次是求职失败了。这时的荀卿,已经游历过几个大国,尽管战国大势还未确定,但荀卿这样的聪明人,应该已经预知未来的希望只有秦国。所以可想而知,这次失败经历对荀卿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回去后专门写了几篇关于秦国的总结文章,影响到他的弟子李斯以后作出的选择。

约十七年后,李斯告别在兰陵令任上的老师,只身赴秦。当时十三岁的秦王嬴政刚刚即位。李斯到秦国,引路人自然是他的老师荀子,牵线人是秦国的又一个国相吕不韦。当时吕相和“战国四公子”们一样广招门客,李斯就先投身到吕相府成为“舍人”,又通过吕相见到秦王政——可见李斯办事的处心积虑,已经初露城府。嬴政也欣赏李斯的才能,让李斯从相府挪到王宫当“长史”,又因功拜为“客卿”。李斯在秦国求职之初可谓顺风顺水。

但在嬴政亲政第二年,“郑国渠事件”引发秦王“逐客令”,突然把李斯逼上了绝路,难道他又要走老师的老路,离开秦国?幸运的是,这些年来李斯已经非常了解秦王和秦国的事务,这次他吸取了老师的教训,把就要失业的焦虑化为动力,用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一个突破口——寻求与嬴政的利益共同点上,这是求职成功的关键。于是李斯向嬴政呈上了一篇《谏逐客书》,为求留职作最后一搏。

在这篇求职信中,李斯没有强行推销自己的求职愿望,而是站在秦王的角度去提醒嬴政:秦国之所以有现在的强大,是历代秦王依靠各国“客卿”智慧的结果,如果他不使用客卿,客卿就会去帮助别的国家强大,那他就得不到其他国家珍贵的财宝、美女和无边的国土。李斯看准嬴政贪婪的心里,想秦王之所想,分秦王之所忧,自然深得嬴政之心,也激起嬴政要效仿历代秦王利用客卿的决心。李斯终于逆风翻盘,继续留在秦国,开启了他辅助嬴政统一六国的黄金时代。

李斯虽然胜过老师在秦国获得巨大成功,但留下的问题也很多,比如他在楚、齐等国很多年里,那几家“大公司”为什么没向他发出邀请,不如他的老师?

还有,荀卿赴秦时,战国统一大势虽未明朗,但秦国已经成为最强国家,荀卿为什么不留在秦国,而是最后去了被白起打残、风雨飘摇中的楚国?这是一个对现在中国每年有许多留学人才不归现象很有启发性的问题。

秦王在会见荀卿后,心里是嘲笑他和周游列国的孔子一样“朽儒”,还是预计着放他去“霍霍”其他国家放弃武力抵抗接受统一?

还有,秦王当时虽然不会听荀卿的建议,但秦国一直比较尊崇、效仿中原的儒学文化,秦王为什么不把荀卿这位大师留在秦国教化民众?

假若秦王留住了荀卿,让他到民间去培养儒生教化民众,让秦国法、儒并重,后来统一后的秦国会比历史上统一的那个秦国更厉害更久长吗?秦帝国是不是不会二世而亡?

……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荀子安老寿终,与李斯的结局悲惨

比较一下荀子与李斯赴秦求职的不同,或能探究出一些背后更深刻的原因:

荀卿是一个“学院派”,年轻时就到稷下学宫求学,一生中很长时间是在学宫度过,至老都在著述;而李斯至多是一个“半学院派”,拜荀卿为师前是一名官场小吏,死前是三公首辅。

初见秦王时,荀卿并不了解嬴稷,没有备好功课;而李斯在吕相府多年,有充足的时间备课,非常了解嬴政。

同样,荀卿没有结合秦国当时的情况,认清秦国当时的核心事务;而李斯跟随吕相身边非常了解秦国的事务与野心。

荀卿多有退路,即使在秦国求职不成,也可以到他国任职,不会留在秦国背水一战;而李斯到秦国后没有退路,那时秦灭六国大势已成;

荀卿入秦时,秦王身边还有范雎,正逢对外连年战争,荀卿的儒家学说用不上,儒课不教授设谋布阵;李斯去时,秦有吕相操控朝廷政务,嬴政正渴求收集自己的心腹人才,丰满自己的羽翼。

荀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人师”的心里很重,他只想通过教化世界,解决纷争;而李斯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把自己摆在“为人臣”的位置,去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实现法治。

荀卿首先是一个思想家,不愿屈己变通,不会为求职改变内心的思想信念;而李斯首先是一个政治家 ,和商鞅、张仪等前辈一样懂得务实变通,善于权谋法术。他当初去拜荀卿为师,或许就是为了找个攀高的“梯子”,不仅是为了学问。

……等等。

但是,如果仅把赴秦求职这一件事用来比较荀卿与李斯谁更是顶尖的人才,那肯定是不准确的。所谓“盖棺定论”,应该综合他们一生的作为与成就,来考评他们。

首先,李斯能去秦国成就事业,就有荀卿的贡献,离不开荀子老师这个引路人。

第二,李斯后来独自赴秦,实际上是第二次入秦,相当于一个复读生参加高考。他能进入吕相府和秦王宫中,除开本人能力强,应该也有荀子与稷下学宫的影响力,那就相当于拿着世界名校名师的举荐信。

第三,李斯的学识能力,能得到吕相与嬴政的欣赏,里面就包含着荀子赴秦失败后的知识积累。从儒圣孔子,到曾子,到孟子,再到荀卿,再到李斯、韩非,可以看到一条明显的“由儒向法”渐变的传承路线,儒家也越来越务实,吸收了法家治理社会的长处,才造就了现在的李斯。没有前人的铺路引源,后人就成为无源之水,更谈不上自成一家。

李斯放弃了老师的“仁治”,选择了法治,它的长处也可能就是它致命的短处,这也是许多人批评秦国苛严的法律是导致秦国二世而亡的原因。始皇帝刚去世,李斯就苟合赵高违反遗诏,反被赵高以法之名送上分尸驾,这真是玩火者死于火焚,变通者死于变乱。反观他的老师荀子,一生虽显得“朽儒不可雕也”,但在经历无数纷争动乱后,即使在秦国攻灭楚国后,荀子依然能够安然栖居于兰陵,著书立说,直至寿终。

总的来说,李斯的一生是“求法得法”,最后死于他推崇的权谋和法术;荀子的一生是“求仁得仁”,到哪个国家都会受到仁义的对待。你们说,在他们俩之上,是不是有一种叫天道因果的东西?王德峰老师讲人生哲学课时说“人生在世,不要太聪明了,太聪明了会受到反噬”,李斯就是把聪明用过度了。他的“仓鼠”人生观,他的离楚拜师,他的迎合吕相、嬴政,他违反遗诏迎合赵高与二世,其实莫不如是。而荀卿不是,荀卿一生都在坚持做自己,所以人生结局大不相同。谁能说清他们俩谁的一生更成功、更伟大呢?

3.顶尖人才在哪里?认识人才其实是一项很朴素的事情,没那么高端、稀罕

我们就以荀卿和李斯作为例子, 再回到现代的顶尖人才的话题上来,务实地探讨一下什么是顶尖人才,最顶尖人才该在哪里找?

所谓顶尖人才,是指在某一方面、某专业范围内,最有技术水平、最能解决问题的人。它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在某一方面,他是最优秀的,是该方面的顶尖人才。比如荀子,他肯定是战国后期最优秀的师者,最博学的思想家,是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毫无疑问是顶尖人才。

二是在别的方面,他不会都那么优秀,肯定也有缺点。比如荀卿赴秦求职,表现就不优秀,没有充分调查就以自我为主,向秦王推销一个社会还未完成统一就过于理想化的世界,这明显属于“学院派”作风。

反观李斯,虽然多年跟随荀子学习,但他没有执固于老师的理想,而是跟从了秦王的理想,助力秦王为统一华夏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所以李斯也是一个顶尖的人才。

放到现代社会,所谓顶尖人才,普遍有一个基本定规,那就是分门别类,各有专业,看看任职简历就知道了。比如国家公认的,久处院校、研究所中的人才,在他的专业范围学识比较深入,但在专业之外围墙之外,他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与把握能力,可能就不如经常在世界各地、在城乡旷野中到处奔走的普通人。现在许多高学历专家只要稍不谨慎跨界讲话,就会露出原形,招致社会砖头劈头盖脸。

刘邦带领沛县一伙草莽和从各地收集过来的流窜之徒,用了不长时间就打败了大秦帝国的军队和项氏贵族军事集团。梁山108将之所以耀眼,就是因为里面聚合了枪棒拳脚、骑马射箭、暗器潜泳、算卦医师、小偷麻药……等各个行当的人才,缺少了其中关键一个,整个梁山就可能无法运转存活。那些草莽流徒和绿林好汉,都是普通人民群众的代表,都有各自擅长的技能,只要条件合适,他们很多人都能成为顶尖人才。

顶尖人才,绝对不是某些阶层人士、某些院所体系的专利。抗战时期,李德、王明、张国焘他们国际牌子硬学历文凭高,但真打起仗来就是不如土八路出身的领导人。一个最会忽悠的骗子,也许能干掉一个国际大公司,甚至一个国家,不管它们有多少高技术人才。这个骗子也是公关或外交界的顶尖人才。我不认为顶尖人才就是指现代高技术人才,那是狭隘的治国观念。

顶尖人才,不仅有专业擅长,能解决难题,还有机遇和时效性的问题,早了或晚了都不行。比如荀卿,放在秦昭王那时用不上,但放在秦始皇或汉高祖时,肯定用得上,那两位帝王刚统平天下,正需要荀子的学说来稳构国基,久治长安。嬴政录用了李斯,只能保十几年江山,嬴政一旦不在,江山就分崩离析。嬴政如果能录用到荀子,大秦江山也许就能保百年了,这谁又能说得准呢?

4·结束语

顶尖人才就如绵延排列的山峰,在不同的方位上,最高的那群山峰就是那方面的顶尖人才。而从历史宏观上看,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一浪更比一浪高,顶尖人才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动态呈现的。

所以寻找顶尖人才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某方面优秀的人分配到最适合他的位置上的过程。就像政治家的工作本质,就是分配各种利益到最适合的生产部门,产生出最顶尖的国家效率。干得最好的国家,就是能做到人尽其用,各尽其能。

还有人说,“在欧美,一流人才经商,二流人才科研,三流人才从政;在国内,一流人才从政,二流人才科研,三流人才经商“”,这说明什么?说明什么样土壤结出什么样果实,什么样田地长出什么样粮食。顶尖人才不仅是个人主动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制度与时代背景的产物。要想大量获得顶尖人才,首先得培育好适合顶尖人才生长的土壤环境,这也是现在的中国最应该做好的事情。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