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感悟
最近比较颓废,书没怎么看,事没怎么做。就像女人来月经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我总也回陷入低潮一段时间。
最近的最大困惑,还是那个,做不来,看到身边的人都比自己优秀了,很心急,很浮躁,心急浮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不想做,不想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来走,觉得目前还是走得太慢。这个时候就容易想起那句心灵鸡汤“人最重要的不是跟别人比较,而是要跟自己比较”。然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个,我们又常说,比较才要进步,不要坐井观天,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没有进步的。
所以你看,你要借助某一句话去解决你的问题,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有太多句话可以用了。前人的经验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的,跟你现在的再相似,差一点,都会差很远。古人所谓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当然,伟大的古人还有另一句相反的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要疯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啊。心外无物,一味的用别人的东西,还真不如你从来都不知道别人的东西是什么。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物消解掉,去看到物背后那个那个非物的东西。
我现在的本质是什么?心情浮躁,不求进步。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愤怒都源于自身的无能。不好意思,又掉书袋了。不过王小波这里说的是愤怒,我借过来用于烦躁,不求进步上,就不属于掉书袋,而是抓住了两者之间的本质了。所以我的烦躁也好,不求进步也好。其实也是源于自己的无能。
所以我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无能。
正常的发展轨迹,应该是制定一系列的切合实际的增能计划。不断增能。
可是悲观主义的我,为了逃避,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也许我再怎么努力,也依然赶不上别人。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万一我就是老天不眷顾呢。
尽人事,听天命。这又是一碗鸡汤。同样的麻痹手段,其实也还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去跟不如你的比,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满足了。
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据,在于摆脱不了跟别人的比较。
又回到了当初的死循环。所以就只能接受了。
类似的观点,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但是,如果没有实践过,讲再多次都没用。我现在知不知道怎么摆脱困境,看上去似乎知道,道理我能说的一套一套的,但实际,只有我没摆脱困境,就是不知道。你可以说这是知行合一,也可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哪怕我成了心学的畅销书作者,也不代表我真正懂得了心学。
当然,看我这水平,也不像能成畅销书作者的。嗯,悲观了,尽人事,听天命。我只管去做就好了,管它那么多呢。人这一辈纸,求的是什么,求的是心安。最后可能依然一无所有,但是一个去做过,只是做错了或者运气问题,那心还是安的,如果没做过,最终心估计就是无限的懊恼与悔恨了。
嗯,这个观点,可以套到致良知身上。我觉得心学也好,它不应该每天空想的,不然的话,就真应了理学批判的那句话了“求之于内”。最终的道理确实求知于内,但是不能困在内里。这是对不是很懂的的人说的话。对于懂一点的人,心外无物,哪里的内外。所以当初弟子争论的时候,王阳明不是说嘛,你的也没错,他的也没错,不过是一个用于高级一点的学生,一个用于低级一点的学生。这才是知行合一,或者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
扯远了,其实我说了那么多,想说的问题其实是,人要学会接纳自己。低级一点的人,就从低级一点的学问开始学,高级一点,就学高级的。不要想着一步登天。这是比较空的一些话了。我最近在纠结的一个问题是,人要怎样接纳自己的欲望。有比较,比较的是自己的无能与有能,中间的比较的能量,源于欲望。
西谚有云,贪婪是好的。欲望,自然也是好的。
存天理,灭人欲。这是理学的观点。书上常说阳明先生在庙宇里问一个和尚,想不想自己妈。结果就把那个和尚给劝回家了。所以阳明先生应该是反对这个观点的。他的观点,有些人觉得是人欲即是天理。
怎么说呢,用知行合一的观点来看,你不能说它全对,也不能说它全错。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是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支撑点。那就是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人欲,或者说欲望。如果是想要成功的欲望,我觉得很多人会接受。但是,如果是情色上的欲望呢。很多人在理智上就会难以接受了。、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嘴上说着不要,行动确真诚得很。
人首先要学会接受自己,包括的一部分和不完美的一部分。如果你了解了自己不完美的一部分,只是去逃避,假装不是这样的话,结果就不一样了。
就好像我最近的烦躁,一部分对无能的愤怒,这是积极的,求进步的表现。另一部分,是沉迷在了这种的灰色的情绪里面了。这是消极的。就跟原力一样,黑暗原力也可以很强大。
当然,接受自己的欲望不代表就真的是可以乱来噢,随心所欲而不逾距,越发觉得这句话有深意了。
就酱。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