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杭州周边这七座古镇,仅仅为了美食都值得去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8 阅读数:人阅读

 

一想到江南,便是戴望舒在《雨巷》里写到的情景:“撑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脚下的青石板,粉墙黛瓦……”

入秋之后,接下来的日子估计会更加阴雨绵绵。此时适合出游的地方,穷尽想象估计也只有古朴安逸的江南小镇了。

而杭州附近的这七个自驾不过两小时的古镇,别说为了下雨的景致,就算为了当地的美食,都值得一去。

乌镇

距杭州:82.5公里

自驾:1小时30分

▲ 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乌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黄磊也为乌镇美食疯狂打CALL

乌镇三大招牌菜,白水鱼、酱鸭和羊肉,其中红烧羊肉最为有名,连黄磊也为它疯狂打Call。

在乌镇,湖羊面是当地传统的面点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做。对于酷爱面食的黄小厨来说,只要到了乌镇,必须先来一碗解解馋。

而黄小厨最常去的一家面馆,是乌镇昭明书院旁的书生羊肉面。

店名 书生羊肉

价格 38元/碗

地址 西栅景区内西栅大街222号

在《黄小厨的美好日常》一书中关于乌镇的一文里,黄磊还特别推荐了这家的羊肉面:“我最爱的还是羊肉面,在昭明书院旁的书生羊肉面。”

小馆主打羊肉面,这碗羊肉面到底有多好吃呢,黄磊在他的书中是这么形容的:“结结实实一大碗面,上面盖满了酥烂香糯的羊肉,连皮带骨冒尖堆着,再洒满了青蒜小葱……再配上辣与米醋的酸,青蒜和葱绿不算过份地解了些羊肉的油腻,于是,一口面吸溜着,再塞上一块带皮的肉到嘴里,真的是太带劲了”。

料足,老汤,面筋道,肉嫩。有堂食,还有堂外小木桌,食客很多,多是慕名而来。

▲ 吃羊肉面最好再配上一杯酒,没酒量的可以喝杯甜米酒,有量的可以来一杯当地的高度三白酒,如果你担心早上就喝酒不太好,在乌镇大可放心,因为醉在水乡,任年华似水,似水年华。这几句听着耳熟吧,年轻的时候写下来,以为是爱情,人到中年,却成了一杯酒,一碗面。也许还是爱情吧,但可以吃,可以喝。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期间,马云也曾在这家面馆吃过面。

书生羊肉面算得上是乌镇年头最久的老字号了。关于这家面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相传南宋时期,镇昭明书院旁有一私立书馆,名曰“贡生院”,其旁小巷内有一专门烧煮羊肉的小摊,常年香气四溢,馆内书生便成了羊肉摊上常客,久而久之,镇上的人将该羊肉馆称为“贡生羊肉”馆。后来到了明朝,又将“贡生羊肉”馆更名为“书生羊肉”馆。

乌镇的羊肉面为什么这么好吃呢?

湖羊面有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面里这大块大块的酥烂可口的羊肉。

▲ 这些羊肉就是来自乌镇当地饲养的湖羊,以“三季食青草,冬季吃枯桑”著称,尤其是秋冬季吃桑叶、杭白菊的菊花梗等为主要食料,这样饲养出来的湖羊不仅肉质鲜嫩脂肪少,而且还有驱寒保温的功效。

除了有上乘的食材,做法也非常讲究,当地人都喜欢用柴灶大锅来烹饪。用出生一年的湖羊,在土灶里用慢火熬制5个钟头以上,然后在汤里加入甘蔗、马蹄、红枣等食材一起熬制,只有这样熬制出来的汤底才会鲜香不油腻。

▲ 乌镇紧临湖州,湖州得名是因为太湖,太湖不仅有三白,也有湖羊,湖羊的细毛可以制成毛笔,便是天下闻名的湖笔,毛制成了笔,肉也下了锅,带皮红烧,偏甜口,有米香在其间,大约是烧的时候加了不少黄酒,讲究是文火细炖,肉要酥烂,尤其是肉皮,要入口即化,肉质要细嫩顺滑,油而不腻。———《黄小厨的

除了羊肉,另一个黄小厨提到的美食便是吴妈馄饨。超大的馄饨,饱饱的肉馅,味道清淡,汤汁鲜美。配上葱花,下雨天,来上一碗,真是人间美味。

这间店就在乌镇的主街上,比较好找,馄饨很大个,一碗有十个,15元,很扎实,店不大,排队的人很多。

店名 吴妈馄饨

价格 15元/碗

地址 西栅景区内西栅大街425号

生于乌镇的木心先生有首《小镇上的艺术家》的诗很有意思,最后一句是,“还不如一碗馄饨”?

乌镇戏剧节十月又将开幕了,愿你在这个小镇,无论独自,或是有人陪伴,都享受静谧的时光。

▲ 乌镇代表美食:红烧羊肉、荷叶粉蒸肉、定胜糕

龙门古镇

距杭州:60.2公里

自驾:1小时9分

▲ 郁达夫在《龙门山题壁》诗中写道:天外银河一道斜,四山飞瀑尽鸣蛙。明朝我欲扶桑去,可许砚边泛钓搓?一座逾越千年,安静的古镇就在离杭州60公里的龙门山下,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

一颗穿越千年的油面筋

和龙门古镇的照面,是从桐庐回杭州路上的偶遇。镇子不大,但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若没有古镇人当向导,如入迷宫。

若是不小心闯入迷宫,难觅方向。我教你,跟着鼻子走。

因为镇里人家不出百步就设个油炸摊,炸出来的圆球小面筋,香飘四方,你大可到一处、吃一个、问一路,不出5个面筋,你就走出迷宫了。

▲ 孙权故里,龙门面筋,凭借它那油光光的外表,已经征服了大江南北的食客,越来越多的食客都慕名而来,尝尝跟乒乓球大小的龙门面筋。

刚从油锅捞出来的味道最好,放进嘴里又酥又香,一口咬下去鲜香的滋味就弥漫在舌尖,简直美味。

这面筋呀,还有好几个传说。

一说,是孙权出征前,其母为儿特制的美食。孙权称帝后,每逢佳节,必以此为上等佳肴,宴请群臣。

▲ 刚出锅的油炸面筋

另一说,是北宋年间一位主妇无意中用作馒头的面粉包了鲜肉,油炸之后偶得的美味。做完拿了几个带给族长,叫族长品尝后取个名。族长尝后大赞美味,说是孙权家庭独有的佳品,就叫“孙权家面筋”吧。

祭祠时,这道菜成了供菜。祭后,族人大办宴席,在席上大家吃了这面筋后,都啧啧称赞。后来,每年祭祖,面筋都作为上等的供品,渐渐成了近地闻名的佳品。

▲ 龙门孙氏祠堂

每一道食物,一旦有了传说或故事,吃起来则多了几分文化味道。龙门面筋也由此入了游人的胃,更入了游人的心。

一颗小面筋,是一个家族千百年历史的传承,更是一部传统食物制作技法的活样本。

▲ 龙门代表美食:孙权面筋、掏牛锅、米糕、米酒

西兴古镇

距杭州:12公里

自驾:30分

▲ 说是古镇,西兴只有一片河港、两条街道,和乌镇什么的相比显得太过袖珍。镇中间不起眼的小河名叫官河,当年富饶的绍兴平原上的物产,就是通过官河进钱塘江,再汇入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源源不断供给京城。

连舌尖导演都来打过卡

这个距杭州仅12公里却被遗忘的小镇,却有着只有杭州美食家才知道的好吃的饭店,杭州开元酒店的老板也是这里的常客。

▲ 进了古街,你随便问当地人“西陵饭店”在哪里,他们都会给你指路。在西兴,别人家家里红白喜事,烧菜都喜欢叫这家店的老板。

饭店创始人夏祥林,16岁就开始学习烧菜,87年下海自己开起了饭店。普普通通一家小店,其实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

西兴地处钱塘江边,菜式自然以钱塘江江鲜为主,另外就是当地的土菜为辅。来这里的人,都说要来尝一尝正宗的“萧山农家菜”。

夏祥林做菜的手法确实和杭帮菜有明显的区别。什么钱塘江甲鱼、湖蟹、红烧鲤鱼、鳗、虾、野生黄鳝、黑鱼,都被他用咸味勾出鲜味,十分入味。

▲ 钱塘江鲜,是杭州人趋之若鹜的美食。

和所有能坚持下来收获一帮回头客的老店一样,不管味道如何,西陵饭店最注重的就是食材。

夏祥林说:食材一定要安全,吃了对人有害的缺德事,再挣钱也不干;再就是食材一定要新鲜。

对浙江人来说,食材大于天。最美味、最新鲜的钱塘江河鲜,一定是在钱塘江边才能找到。

▲ 西兴代表美食:杭三鲜、钱塘江白鲈

西塘古镇

距杭州:100公里

自驾:1小时40分

▲ 西塘,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

一碟熏青豆,是西塘人心底里最柔软的记忆

距离西塘不过10km的嘉善人是很不待见西塘的:不就是个旅游景点么,古镇都快成商业街了。

虽然过度商业化被人诟病,但是借着传统的幌子、打着特色的旗号,那些行将消失的传统美食才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比如椒盐南瓜、菱角毛豆、荷叶粉蒸肉、送子龙蹄、清蒸白丝鱼、芡实糕、天下第一面……出了西塘还真难找到。但最让西塘人心心念念的,可能是一道薰青豆。

▲ 熏青豆,似乎是各大古镇的标配,但以西塘出产的为佳。

因为对西塘人来说,豆子是万能的。

放点笋干、辣椒,早上拿来就粥喝,晚上就是下酒的小菜了,用西塘人的话来说就是“咸眯眯”;而放几大勺白砂糖,豆子就变成清爽的甜食:一口咬下皱皱巴巴的豆衣,热乎的糖就顺着青豆流出来。

而且不管咸口还是甜口,青豆,一定选用本地的。在西塘还没有开发之前,六月初,家家户户都会剥毛豆。

放了假在家里撒野的孩子们自然想法设法逃避这种枯燥无味的活动。剥好的毛豆或熏或蒸,简单做加工就能散发迷人的清香。这时候,孩子们又争先恐后地回家抢着吃。

青豆的做法很简单,在炉子上面放一个铁丝网,把青豆、辣椒、香料等平铺在网上,用木炭薰烤,边烤边卖,热的最好吃。在西塘街头,你能买到各种阶段的豆子。有刚出锅热乎的,也有已经晾干变硬的;有用老豆子做的,也有用新鲜嫩豆子做的。

按照自己的口味挑一袋薰青豆,看见那些“瞎扯蛋”、“轰炸大鱿鱼”、“台湾香肠”,径直走过就是了。

除了这些全国特色小吃,如果碰上网红店“管老太臭豆腐”,都要倍加谨慎。管老太做臭豆腐出名后,西塘古街内都冒出好几家一模一样的臭豆腐,谁也不知道哪家是最正宗的。

▲ 西塘酒吧一条街,霓虹灯光闪烁,让你仿佛置身北京后海。

拿着一袋薰青豆,钻进错综复杂的小巷拍照也不错;在临街的客栈住一晚,找老板聊聊人生、谈谈历史,他也能说出许多来。

在商业化的外表下,西塘的老底子其实还在。

薰青豆不是西塘最炙手可热的小吃,甚至连美食榜单都很少推荐。但至少在浮光掠影的美食里、人们交流家长里短的方言间,你还能感受到那个最淳朴的西塘。

▲ 西塘代表美食:芡实糕、扎肉

新市古镇

距杭州:40公里

自驾:1小时

▲ 新市为宋朝的酿酒中心,杨万里迷恋新市的酒,痛饮大醉,留宿在新市徐公店,因此有了这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新市人的早上,是被一碗酥羊大面叫醒的

凌晨四五点,天还未亮,睡眼惺忪的新市人,就要陆续出门奔赴一家家羊肉店。不为别的,只为一碗“揭锅羊肉”。

“揭锅羊肉”,就是炖煮整晚、早晨揭锅的第一份羊肉。

▲ 新市人认为,揭锅那一刹那的羊肉,最为鲜美。

对新市人来说,羊肉最美好的搭配,莫过于一碗汤面和特产的黄酒。

经过彻夜炖煮,羊肉纤维被彻底打散,口感只能用“酥烂”来形容。这样一大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羊肉浸在醇厚黝黑的酱汁里,看起来就已经足够诱人。

再搭配上新市的“过桥面”——汤面和浇头分开,在一碗汤面之余再给你一碗份量超足的大碗羊肉。过桥面既可以分开吃,也可以把羊肉倒进面里拌着吃。

▲ 吃几口面,肚里有货了才好喝酒。在古镇微凉的薄雾里,抿上一口曾让诗人杨万里宿醉的新市酒,新市人微醺的一天才算真正开始。

如果你问一个新市人,哪家饭店的羊肉最好吃,可能没有个标准答案,“我们新市的羊肉有名气!这么多羊肉店,味道各有千秋,家家都好!”

除了羊肉,茶糕、鸭绞面、梅花糕、芽麦圆子、干挑面,都是大隐隐于市的在地美食,这些美味,足以让人们从早餐开始就想念一整天。

如今的新市,似乎只有羊肉能让老饕们趋之若鹜。但是古镇里斑驳的白墙,似乎还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 早在两晋时代,新市就作为贸易中心辐射日本、南洋,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更是成为江浙最重要的码头。古镇因水成市、因水成街,被水分割成18块,50座桥梁又把她连成一体。

随着京杭大运河丧失了它的功能,新市也失去了它独特的地理优势,喧闹的客商也成了别个时空的烦扰。

在轰轰烈烈建设旅游景区的时代里,拥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新市没能乘上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反而为这座古镇留下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一年一度的“羊肉黄酒节”上,游客才会暂时蜂拥进这个古镇。游人散去,新市便又做起羊肉配黄酒、茶糕搭上酥鸭面的清梦了。

▲ 新市代表美食:茶糕、鸭绞面、芽麦圆子

安昌古镇

距杭州:40.8公里

自驾:41分钟

▲ 安昌古镇是绍兴四大名镇之一,始建于北宋时期,是绍兴师爷的故乡。

这里的腊肠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2014年夏天去的安昌古镇,犹记得家家户户屋前挂的腊肠,在阳光下闪着金黄的油光。

古镇在绍兴城外,临水而建,沿河的三里街市还保留着质朴的生活气息,腊肠和酱油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我去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游客,更多的是悠闲生活的当地人,很多人说,这就是十年前的西塘。

▲ 如果只是在古镇街上走走,感受安昌的风土人情,是不需要买门票的。走在河边的廊棚下,有许多当地人摆的小摊。不同于其它商业化古镇清一色的义乌小商品,安昌人出售的小玩意更接地气,从毡帽到鞋刷、纽扣,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有些扯白糖、箍桶、做布鞋的老手艺人,一辈子坚守着祖祖辈辈传

安昌的腊肠远近闻名,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播出后更是火遍全国。挂在河岸边竹架子上密密麻麻的腊肠也是古镇一道特有的风景。

▲ 这里号称全国最会做腊肠的地方,但是“最会做”还要见仁见智。

《舌尖》里安昌腊肠是这样出场的:正是做腊味的季节,长短的竹竿上彰显出富足。安昌的腊肠在江浙一带很有名气,腊肠浓厚的滋味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本地酿造的酱油。

安昌腊肠好吃的秘诀主要来自古镇上的“仁昌酱园”,这里出产的酱油酱香浓郁、色泽棕红、体态澄清。来这里的人总要顺手买上一些回家。

▲ 仁昌酱园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工艺制酱:采用面粉、黄豆做成酱饼,通过蒸熟、发酵、摊晒,然后将酱饼捣碎和盐汤盛入七石缸,经六个月日晒夜露,待酱料完全熟化,再进行压榨过滤。制酱师傅严格坚守着传统工艺,宁可用180天时间去晒酱,而放弃量产,只为一缸好酱油。

用古法酿造的酱油,晒足180天,赋予腊肠浓烈的酱香味。

至于腊肠的由来,那也是有着一个传说。安昌自古以来是出绍兴师爷的地方。师爷很忙,每年回来一趟,过完年又得出去奔波。他特别喜欢吃家乡的腊肉。师爷很聪明,为了携带方便,师爷就把酱肉灌倒猪的小肠里面,晾干以后也不易变质,也可以在来年出门时随身携带。

昌腊肠是一种季节性食物,必须在冬季晒制,在立冬以后到立春之间做出来的口味正宗;原材料是基础,腊肠取自当天宰杀的新鲜猪腿肉,将其切成1厘米尖方的肉粒。按照两份后腿、一份前腿的部位比例和20%的肥肉、80%的瘦肉的肥瘦比例,当天将它灌入猪小肠中;天气是关键,香肠灌好后的几天必须是晴天。

每年元旦的腊月风情节,是安昌古镇最好玩的时候。此时虽然天气寒冷,但别有风味。除了乡土气息浓厚的社戏、民间宣卷演唱,最重要的是能看到家家户户晒的腊肠。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安昌,一定不能错过古镇上乌毡帽饭店的霉干菜烧肉、笋干,或者在三张桌子的宝麟酒家要一份自制腊肠,来一壶自酿的花雕,非常享受。

美食:腊肠、梅干菜、臭豆腐

南浔古镇

距杭州:96公里

自驾:1小时40分钟

▲ 自明代起,南浔就是富甲一方的江南雄镇,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人重文兴教,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

被十二道锋味收录的浔蹄 是南浔人民的当家菜

它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镇,相比乌镇,名气却小得多。

《中国诗词大会》擂主武亦姝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展现出的都是悠然自得的姿态,并没有沾染不应有的娇贵和傲气”。

南浔人民的当家菜,也仅是普普通通的猪蹄,称为“浔蹄”。如果看过谢霆锋在《十二道锋味》里的强势推荐,对浔蹄一定不会陌生。

▲ 浔蹄色泽红润、口感软糯、味道咸鲜,不同店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秘方和料理方法。煮浔蹄时会放上酱煨蛋一起焖,鸡蛋得是双数,取吉利,这酱蛋被唤做“元宝蛋”,是过年最不可少的一道菜。“提一提,高一高”,吃之前还得听长辈讨要声吉利。

在南浔,无论多重要的吃场,是逢年过节还是普通招待,稍微讲究点的,绝对少不了浔蹄。《旅行家》杂志就曾说:“其他菜不管多贵重,都得围着它”。

流传百年的浔蹄,南浔人民的主打菜,说白了就是炖蹄子。

▲ 它曾经是南浔首富刘氏的私房菜,也叫刘家大蹄。后来配方传至民间,百姓逢年过节时才得以一饱口福。

做法看起来简单,只有一个法则:遵循传统古法。但这古法所用的酱油、料酒也一定要用浔阳出产的特制酱油。

在《十二道锋味》里凤凰传奇和刘伟霆寻找的酱油,就来自南浔的“酱园”,如果使用工业酱油,则浔蹄颜色会由红转黑,味道也不再鲜美。

▲ 老恒和酱园,不仅出产酱油,出产的老恒和料酒也是浔蹄必备配料。

出了南浔,离了酱油,浔蹄便不再是江南味了。

同样,出了江南,便再没有这般风味的古镇。趁着秋高气爽,赶紧去杭州附近的这些古镇逛吃逛吃吧~

---------------------------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持续关注我们,发现更多食物背后的故事和知识,共同参与关于餐桌的美学实验,不错过当季的小众美味~

如果喜欢我们

记得来公众号找我们啊~

微信公众号:24季私享家(ID:fanmei-1)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