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香港天文台雷暴数据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19 阅读数:人阅读

 

https://www.hko.gov.hk/en/wservice/warning/thunder.htm

雷暴

在香港生活过的同学,应该对这个标志不陌生了。一旦有雷暴警告,一些公共设施就会关闭,比如露天泳池。天文台会建议大家回到家里,避免在高处、树下逗留。

这个警告,对于爱好行山的同学就更重要了。一般大家爱去打卡的地方,都是极高且险,每年都能出一些被雷劈的新闻。同时,雷暴大多伴随着黄雨或者红雨,即使没有被雷劈,也面临滑坡的风险。即使没有滑坡,也可能被洪水阻断路径。即使路还畅通,也可能被雨打得走不动,还要考虑脚下可能踩滑……

大多数山友都比较乐观,雷雨无阻。直到被教育一次,就收敛了。

两个月前,和朋友约了要去蚺设尖,中间保持锻炼,提升体能,还入手了不少装备。结果前几周接连遇到雷暴,没有去成,十分扫兴。昨天醒来,发现又是雷暴警告,是凌晨 4 点发出。回想了一下,感觉前几周的雷暴,似乎持续时间都不长。

既不想放弃,又不想过早被教育。于是马上从香港天文台(HKO)抓了 50 年的雷暴数据,从统计角度看下,是否可以出发。

50 年雷暴数据

图:50 年雷暴单日次数统计。如果当日已经发出雷暴警告并取消,有 35% 的概率会发出更多的雷暴。

如果当日已经发生雷暴,随后取消,有 65% 的机率,不会发出第二次雷暴。譬如,上周六(9 月 5 日)就是这个情况。当天早上,香港岛和西贡瓢泼大雨,近中午时雷暴取消,但继续有黄雨警告。爬山群里有一组20 来人浩浩荡荡去了狮子山,还有几位大佬在麦 3、4、5 跑了 30km+,所有人完全没事。

于是我们决定,如果 8:30 雷暴警告取消,就可以出发,因为当天二次雷暴的概率不大。

接下来就是看单次雷暴时长。经过统计, 75% 的分位数是 4 小时。就是说,如果 4 点发出的雷暴警告,很大概率在 8:30 不会被延长。就在拿到这个结果的几乎同时,雷暴警告取消了,于是我们愉快地决定出发。

图:50 年雷暴持续时间统计(只记<10小时)。9pm-3am 的雷暴的持续时间较长。中午的持续时间较短。

不过,要注意离群值比较多。上图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分布,只绘制了 <10 小时的部分。下图是完整版。可以看到极端情况下,雷暴警告持续时间甚至长大 80 个小时,历史上的两次分别发生在 1975-05-14 到 1975-05-18,以及 1974-06-21 到 1974-06-25。所以,运气不好的同学,还是不要随便赌天气。

图:50 年雷暴持续时间统计(全量)。这是上图的完整版。

考虑到二次雷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那么我们会关心雷暴通常发生的时间区间。按行排布起始小时,按列排布结束小时,可以作出一个热力图。

图:50 年雷暴按起始小时统计。大多数雷暴发生在中午前后,通常延续时间较短。

可以看到,中午前后是雷暴的高发区。虽然时间较短,但预计正好是我们要登顶的时间。似乎是个坏消息,不过我们还是决定先去到山脚,再随机应变。

HKO App

这里就要说一下 HKO 的 App,非常重要。虽然香港的已开发区域很小,但其实它的地域范围很大。所以说 “香港将有雷暴”,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描述。

HKO 的 App 会将雷暴的大致区域标注出来,这比网站上要详细。虽然通过阅读警告文字,也能知道预测的范围,但看图总会方便很多。

图:2020 年 9 月 13 日,下午 2pm 左右

不过,对于在山上的朋友来说,即使 “新界东”、“九龙西” 这样的标注,也还是比较粗糙。所以这时候就要看HKO 的云图了。

划下重点,这里有两套图:1、过去 2 小时的雷达成像;2、未来 2 小时的预测图

图:过去两小时的雷达成像。2020 年 9 月 13 日,下午 2pm 左右。

比如,通过上图,可知虽然新界有雷暴警告,但大屿山、元朗、大埔、西贡等区域目前都是安全的。

要知道云的走向,就要看预测图了,时间窗口也是 2 小时。比如下图就是昨天登顶的时候截取的。可以看到,虽然西九龙和新界北有雷暴和大雨,但西贡东南边是安全的。

图:未来两小时的预测。2020 年 9 月 12 日,下午 3pm 左右。

这个预测时间窗口是 2 小时,对于规划大多数路线是足够了。不过,因为风向变化很快,如果知道有雷暴风险,就需要不时刷新预测页面。

云的对地移动速度可以达到 10km/hr,所以稍不留神,看着很远的云一下就到头顶了。这个是基于常规季风的估算,所以腿脚好的同学,还是勉强能跑过云。但如果3 号风球警告正在生效,云速可大大超过 60km/hr,哪怕现在晴空万里,下一个小时可能就雷雨交加。所以打风的时候,还是不要去赌运气了,基本没赢面。

最后,除了 App 上的信息,还是要靠肉眼。云在哪里一看便知。要判断移动方向的话,倒是需要静下来认真看几分钟。

执行摘要

就这样,经过两个月准备的体能和装备,一行人在两场雷暴中,找到空隙,登上了蚺蛇尖。登顶的时段,正好是雷暴警告生效的时候,只是运气比较好,没有影响到西贡。趁着这股惯性,我们决定接下来走西狗牙,但天气预报下周六又是雷暴……

根据昨天的经验,发现其实等雷暴警告结束再出发并不是最佳选择。根据前面的统计,比较好的方案是这样的:

7am 起来看天气,如果没有雷暴就直接出发,早点登顶。

如果有雷暴,看发出时间。如果是半夜或者凌晨发出,则大概率 8、9 点会结束,并且当天不会有第二次雷暴。

为了防止登顶的时候正好受到雷暴影响,需要在第一场未结束的时候,就按原计划出发。如果有雨,就先到附近商场歇着。如果没雨,可以直接开走,将 10-12 点的黄金时段留给登顶。如果等第一场结束再出发,可能就晚了。

如果雷暴一直不停,可以准备一幅扑克牌斗地主……

图:蚺蛇尖(Sharp Peak)。2020 年 9 月 12 日

雷暴数据花絮

前面提到过,有的超长雷暴,达到 80 个小时。我有点怀疑,这个是自然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历史上有 19 次超过 40 小时的雷暴,但只有 3 次是在 2000 年以后,很明显最近的占比过低,不是一个随机分布。

怀疑超长雷暴警告,是因为古时候交通不便,又没有互联网办公,HKO 的同学没法上班去更新状态…… 这部分求专业人士解答。

我们可以先看看相关数据。

图:每年雷暴警告数量统计

首先可以明显看到,雷暴警告是越来越多的。但由此得出香港越来越容易被雷劈的结论,就不合适了。

如果看每年的总时长,则会发现都是在一个区间宽幅震荡,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

图:每年雷暴警告总时长统计

而至于平均时长,可以看到是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其中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点。86 年以前,平均时长可能超过 10 小时。86 年到 02 年间,以 4-6 小时为主。02 年以后,基本在 3-4 小时。

图:每年雷暴警告平均时长统计

从数据上看,比较像是因为技术的提升和方法的改进,使得 HKO 可以更细粒度地预测雷暴,所以次数增加,而单次的持续时间降低。

其他数据

闪电有两种,空对空闪电在云之间,对人没有伤害,同时具有一定观赏性;而空对地闪电,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会被 “雷劈” 的这种,就相当危险。

除了上面的历史雷暴警告数据外,HKO 似乎还有一个精确位置的闪电数据。

https://www.hko.gov.hk/en/wservice/tsheet/llis.htm

通过这份数据集,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对“雷劈”危险等级有一个认识。通过下面的色块图,可以看到,深圳的雷劈指数最高;其次是新界和九龙的大部分地区,但粉岭、船湾、将军澳、机场等位置,相对较低;最低的是港岛中区和东区。也许下次搬家时,各位山友可以考虑一下。

https://www.hko.gov.hk/en/wxinfo/llis/llis_map.htm

由于时间问题,本次暂时不进一步探索该数据集。不过看到昨天的记录,还真是有惊无险:就在我们登顶的时段,总共有超过 700 次空对地闪电……

图:HKO 空对地闪电数据。https://www.hko.gov.hk/en/wxinfo/llis/stat.htm

CREDIT

排版:Bee

数据科学 | 数字广告 | 未来主义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