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如何评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提出歧视同性恋言论?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7 阅读数:人阅读

 

中大的地我来洗,中大的黑锅我来背~作为一名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的同学,我觉得我有几点的需要说一下~

罗旭东

教授是60年代出生的人。在那个年代,整个国家宣传的都是同性恋违法、“变态”,是一种“病”,那个年代长大的人观念就是如此,即使现在的社会变了,他们关于此事的想法也难改变,这也是他们恐同心态的来源;

公众关于同性恋的概念也是这十几年才变的开放的。在过去,即使是西方世界也一直把同性恋列为精神疾病,直到1980年DSM-IV(精神医学诊断标准,全美最广为接受的分类模式,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才将同性恋移除,我国的临床心理学

一般是跟着西方走,后来我们也移除了,我们这一代人、或下一代对同性恋的观念在未来应该也会开放一些;

ICD(国际疾病分类,由WHO制定标准)认为同性恋本身不是疾病。但部分同性恋者可能因为(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因素)不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恋,导致自己存在心理或行为的问题,这个才是需要社会帮忙解决的,而不是同性恋本身。下面那张图片ICD & CCMD诊断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现在的心理治疗

是帮他们解决不能接受自己性取向而引起的问题,而不是改变性取向。

罗教授只是在个人的朋友圈发表个人意见。不像之前美国那个教授发表“华裔比非裔更努力”的言论,发表的渠道不同,那个美国教授好像是在大报上发表的因此引起争议,而罗教授

只是私下场合发表个人看法,而非公开发表反同言论,性质不太一样;

引自维基百科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于1973年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诊断列表(DSM-III-R)中去除。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1998及2000年的对性向治疗的公开表态宣言(Position Statement)提到1973年精神病学协会审核相关资料后判定,同性恋无法定义为心理疾病,在1987,ego-Dystonic Homosexual(自我矛盾性同性恋)亦以同样原则,不包含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列表(DSM-III-R)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指出“目前尚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

证实改变性倾向的治疗安全或有效”。有一些经历过改变性倾向疗法的人表示,试图改变性倾向有潜在性的危害。

“美国精神学学会”于1997年通过决议,宣示从事这种疗法(治疗同性恋)的医生将被认为是缺乏职业伦理。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