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如何才能走向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立宪制如何才能取得成功?难道注定失败了吗?
这个,辛亥革命期间还真的讨论过这个问题。
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强的普遍态度是支持满清王朝。若能保存满清的封建专制制度自然最好,但在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清国领土缩小到只剩下华北一隅之后,列强也明白维持原有制度是不可能的,于是改而支持君主立宪。
对于列强来说,君宪和专制其实无差别,而共和则是巨大的质变。因为共和意味着中国政权更迭,而君宪和专制则保留了清国名号。就如俄国大臣会见日本公使的时候说的那样:“我们两国的在华权益都是清政府转让的,如果清国倒台,这些条约还能有效吗?”所以,只要保留清国名号,列强在华权利就能维持,这才是列强不在乎中国是专制还是君宪,甚至说让汉人来当清国皇帝也无所谓的原因。

作为列强的代理人,袁世凯首先试图说服武昌的黎元洪支持君宪。在11月27日汉阳沦陷后,本来就对革命很不坚定的黎元洪表示妥协。
这应该是整个辛亥革命期间,中国距离君宪最近的时刻。
但,在关键时刻,在12月2日,由浙江、江苏两省新军组成的联军攻占南京,革命党人所主张的共和制呼声开始高涨并逐渐成为主流,各地人民均强烈主张共和,反对君宪。

与此同时,香港、新加坡、马来亚等英属亚洲殖民地的中国移民(海外华人)强烈支持革命与共和,这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列强意识到全中国人民都已经厌弃了满清王朝和君主专制,满清已不能很好地做列强的走狗之后,1912年1月22日,列强集体致电清廷,支持共和。
2月2日,清廷决定退位,仅仅支撑了十天。
(辛亥革命是一段在知乎上被普遍看低的历史,如果最近有空,可能会多答几道题)
如果从整个清末政局来看,君宪在此前已经破产,而辛亥不过是最后的机会。
很多知友都提到君主立宪中的民族因素,这的确是清末政局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很多人都没搞明白满汉之分是如何具体作用在清末政局演变,导致君主立宪破产的。
君宪,在某种程度上是资产阶级统治和旧封建统治的一个妥协,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绝不是要割让君主的权力,而是让封建君主和资产阶级新兴势力达成一个政治互信,确保双方的妥协就此达成。
若说封建君主不愿意割让权力,这自然是事实,然而中国历史上,难道还缺乏君主被架空的时期吗?不管是封建时代的权臣,还是新兴资产阶级势力,在政治格局里扮演的都是同一个角色——威逼也好,利诱也罢,君主只能被迫交出权力,这并不是什么难点。
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确立政治互信——让君主相信,资产阶级的革命到此为止,不会再改朝换代尽诛皇室,从而为自己留下退路,而非绝不妥协拼一个你死我活;也要让资产阶级相信,君主不会复辟重新专制,收回他们的权力。相对来说,由于君宪本身就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胜利和封建君主的失败,因此相比于后者,建立君主的互信会尤为艰难。
而晚清的问题就在于此——在满汉异族的背景下,满清宫廷无论是对革命党,还是立宪派,乃至为大清呕心沥血的汉人保皇党都没有丝毫的信任。地方咨议局请求选择英才而入内阁,清廷却以皇族充斥内阁;张之洞恳请清廷实现满汉平等,三次泣血上奏折,皆被清廷视为废纸;立宪派在武昌首义之后请愿立宪,清廷却下令对请愿人群开枪,终于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党人;梁启超为大清构建“中华民族”呕心沥血,却被慈禧通缉捉拿,迫使后者逃往日本,而革命党的“排满”就此取代“国族”,成为了民族主义的代名词。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由于满清宫廷对君宪下的深深忧虑——如果真的让汉人掌握了权力,哪怕只是部分,他们真的不会清算爱新觉罗三百年来对汉族的奴役,真不会报复三百年前的扬州血仇、嘉定之屠吗?所以,对于清廷来说,哪怕只是最低程度的平等和分权,也是不可接受的。
君主对于人民的防范,远高于人民对于君主的防范,这是一个规律。
想要建立近代国家,不管是君宪还是共和,都意味着满汉平等,都意味着民族主义。这不仅仅是民族主义“内争民权”的核心思想,也是由于需要在旧君主和新的势力之间,建立一个囊括双方的共同体,树立一个对双方来说都是的外人,从而建立起双方的政治互信——即便只是表面上和谐的互信,就已经足够了。
因此,中国并不具有君宪的机会,唯一的机会,就是让列强出面,强压清廷接受君宪,这也就是说,辛亥是最后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由于革命党人的强硬,并没有实现。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